小花椒承載鄉村振興大夢想


三月的觀音堂林站北水峪村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花椒不鋤草,當年就變老’,所以開春後要儘快對花椒樹淺鋤一次,防止草荒。”3月24日上午,北水峪村文化廣場上人頭攢動,縣交通運輸局特邀的科技特派員、花椒技術專家盧東亮正在為村民們講授花椒種植技術。臺上專家講的仔細,臺下村民聽的用心,不時有村民插話提問,專家一一耐心解答。理論知識培訓結束後,盧東亮又招呼村民們來到一塊花椒地,手把手教授花椒樹整形修剪和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花椒承載鄉村振興大夢想

小花椒承載鄉村振興大夢想

“以前老認為莊稼活兒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今天聽專家一講,才知道種花椒的門道兒多著哩。”今年63歲的該村脫貧戶李保才說。李保才家已種花椒十來年,但如何選肥施肥、剪枝管理、晾曬儲存一直是“跟著感覺走”,加之花椒品種老化,產量和收入並不高。聽了專家的建議,他決定今年更新4畝新品種,改變過去粗放種植習慣,採用科學方法管理,實現增產又增收。“按照專家教的方法種,每畝估計能收入4000元左右,加上政府獎補500元,種花椒行情會越來越好。”展望今年的收成,李保才信心滿滿。

小花椒承載鄉村振興大夢想

小花椒承載鄉村振興大夢想

北水峪村地處寶豐縣西部山區,“地無三尺平,石頭滿山滾”,全村240戶1020人,人均耕地不足0.8畝,且耕地均位於山腰、溝底,限制了糧食作物種植和收益。“俺村的土地條件適合花椒等經濟作物種植,關鍵是鄉親們缺乏科學種植的意識和技能。”北水峪村黨支部書記王海說,在縣交通運輸局指導下,今年村裡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100畝,建設花椒種植基地一處,不僅能壯大集體經濟,還幫助那些因疫情或年紀較大不能外出的村民在基地就地務工,增加收入。現在正是花椒春管的關鍵時期,縣交通運輸局等幫扶單位和愛心企業潔石集團開展這次“科技助推農業產業、決勝脫貧攻堅”志願服務活動,把花椒種植技術送到群眾家門口,幫得及時、扶得正點。

小花椒承載鄉村振興大夢想

“北水峪村部分群眾有種植花椒的傳統,但普遍面積小、缺技術,難以形成產業,規模優勢不明顯。”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董國旗說,北水峪村2019年底摘掉了貧困帽子,但交通運輸部門將堅持“四個不摘”原則,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在鞏固脫貧成果的同時,以花椒、迷迭香種植為突破口,幫助該村加快形成特色優勢產業,著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審校:王建偉

供圖:張韶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