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猝倒病如何識別?以及有哪些防治方法?

黃曉紅在山城


猝倒病是幼苗出土後、真葉展開前後遭受病菌侵染所致。發病初,幼苗莖基部或中部呈水漬狀,淺黃綠色,很快轉變為黃褐色,繼而繞莖擴展,逐漸縊縮呈細線狀,表皮脫落。該病病情發展迅速,常在子葉尚未凋萎時,幼苗即折斷倒伏。在苗床上,開始以單株發病,苗床溼度大時,以此為中心向四周蔓延,形成近圓形病區,低溫高溼時,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棉絮狀菌絲黴層,顏色和黴層狀態有別於立枯病。

防治方法:

種子:播種前用溫水浸種(最好是50°~60°),再催芽播種。控制苗床溫度、溼度,水量不宜過多,注意通風透氣,如發現病苗立即拔出。

苗床:宜選擇地勢較高、排水好的地方,播種要均勻、不宜過密,肥料要充分腐熟。

土壤:宜選用無病菌的土壤,苗床消毒每平方米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與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或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等量混合粉,在播種前用1/3的藥土撒在苗床上作墊土,然後播種,再用剩的藥土用作蓋種,有良好的預防效果。


gaogaogao0904


猝倒病症狀猝倒病是由鞭毛菌亞門腐黴屬真菌侵染所致,多發生在育苗床上,出土前染病可造成爛種、爛芽;出土後幼苗受害,莖基部出現水浸狀暗綠病斑,圍繞幼莖擴展,病斑變褐並縊縮呈線狀,病苗折倒,有時子葉不萎蔫便倒伏地面。發病往往從棚頂滴水處先發生,逐漸向外擴展,溼度大時,成片猝倒,病苗表面及附近長出白色絮狀菌絲。

致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條件適宜時,萌發產生遊動孢子或直接侵入寄主,病菌腐生性很強,可在土壤中的病殘體或腐殖質中以菌絲體長期存活。病菌借雨水或灌溉水的流動傳播。幼苗發病後,病部不斷產生孢子囊,借灌溉水向四周重複侵染,使病害不斷蔓延。苗床低溫、高溼是猝倒病發生蔓延的主要條件,連續15℃以下的低溫數天以上時,則易發生猝倒病。苗床光照弱,通氣性差則發病嚴重。子葉苗到第一真葉抽生階段,最易發病,其真葉長大後發病較輕。

(2)猝倒病防治方法猝倒病防治應著重搞好土壤消毒和種子消毒,加強苗床管理,改善生態環境,抑制發病。

①種子和土壤消毒。種子消毒可用3000倍96%天達惡黴靈拌種,土壤消毒可採用1000倍30%天達惡黴靈水劑,或3000~5000倍96%天達惡黴靈藥液細緻噴灑苗床,或用68%甲霜靈·錳鋅,或70%敵克松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20克摻加苗床土10千克,1/3藥土撒苗床10米2,播種後2/3藥土作覆土用,以防治土壤病菌傳染。

②提高地溫。以電熱線加溫苗床或用其他方法使床土增溫至20~30℃,促苗加速生長成壯苗。並要注意加強苗床通風,降低苗床空氣溼度,或苗床表土撒草木灰,降低溼度,提高土溫。

③藥劑處理。及時拔除病苗深埋,再以藥土撒苗床消毒。藥土用銅銨合劑為好,製作方法:硫酸銅50克,摻加碳酸氫銨375克,兩者混合均勻,再摻加硝石灰(石灰面)100克,混合後以塑料袋裝好,封閉袋口,密閉24小時。後摻加5千克細土,可均勻撒苗床10米2,撒後耬鋤苗床,撣去幼苗葉片上的藥土,並注意通氣,排除多餘氨氣。亦可用96%天達惡黴靈,每平方米苗床用藥1克,或甲霜靈·錳鋅或甲基託布津、乙磷鋁等殺菌藥劑,每平方米苗床用藥3克,摻加1千克細土,摻勻後撒苗床。

發現猝倒病後,降低苗床溼度,防止病害進一步擴大,必要時需要遮陰處理。發生病害後,要儘早分苗,阻斷土壤病菌的傳播途徑,可以減輕危害。


豫說還休


大家可以去關注一下,維坊奧豐的產品,它們是現代中醫農藥的拳頭產品,青枯立克,潰腐靈,靚果安,大蒜油,無論是真菌細菌還是病毒,效果都很好。應用廣泛,果樹、疏菜、中藥材的種植,效果槓槓的,可以去網上了解,我只是一個用戶的體驗者!


期待夕陽87718


苗期易發生猝倒病,溼度大真菌引起,區分立枯病,用惡黴靈可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