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常說:“欺山不欺水,水火不留情”是啥意思?

都勻貓頭鷹


小時候,一到夏天知微就喜歡和小夥伴到河邊游泳,奶奶總是叮囑我們不要到深水區去,她的一句口頭禪就是:“欺山莫欺水,水火不留情”,這話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有很多的老話,都是經過老一輩人的口口相傳延續下來,奶奶其實只知道水裡危險,大意不得,也說不出什麼大道理來,但她堅信這句話對於我們是有說服力的。

奶奶曾經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以前有個自稱是當地水性最好的人,經常在人前表演他的拿手絕活,那就是先點燃一支菸吸在嘴裡,然後從河的這邊下水游到對岸,嘴裡的煙還是乾的,一點都未沾水。後來當他再一次表演的時候,上游突然漲了水,一個大浪襲來便不見了人影。後人常常把他當做反面教材,讓人引以為戒。

知微現在這樣來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類與自然應該是和諧相處的,我們在認識、開發和利用自然的時候,應該學會尊重自然規律,而不是肆意去違背和破壞,否則就要受到自然的懲罰。破壞山體時受到的懲罰或許來得不是那麼快,但水火則不同,若人輕易藐視、濫用它,那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它不會給人留任何的情面。

我們知道山是有型的,是實實在在存在那裡不動的,人若過渡砍伐樹木、開挖山體,這些“欺山”的行為所導致的後果有可能是土地沙漠化、泥石流或山體崩塌等,而這些後果的發生有一個累積的過程,並且對這些後果人類還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只要不再冒犯並積極補救,人還有後路可退。

但水火是無形的,也是最可怕的。水深不見底,發怒時波濤洶湧,若遇危險人根本無路可逃。而火也是一觸即發,來勢洶洶,不管你的地位多高、財富多少都沒有用。所以我們在利用自然的過程中,應對自然心存敬畏之心,合理的利用自然來改善我們的生活,而不是唯我獨大,對自然界任意的破壞。

總之,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科學的利用自然資源就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如果漠視自然規律,對自然過度的索取,那就會事與願違,並將受到自然的嚴懲。就像黑格爾說的 ”當人類歡呼對自然的勝利之時,也就要自然對人類懲罰的開始。“


知微隨筆


只要是前人總結出來的古語,一般都是帶有深刻寓意,或者非常有道理的。欺山不欺水,水火不留情。從表面的意思理解就是你可以不敬畏山,但你一定要敬畏水,水跟火都是無情的,都是可以給人帶來災難災害的。山都是靜止的,你可以遠觀也可以進行,甚至可以攀登。就算是一座很陡峭的山峰,你也可以攀登它,是可以提前來做好相應的措施。而水火就不一樣,水是流動的,你看不見水底下有哪些危險,水底下的道路是怎麼樣的,有的時候,平靜的水面底下是波濤洶湧的暗流,這些都是不能看見的。就像火一樣,小的火苗可以用來生火做飯,很多時候離不開火,但有的時候沒有正確的運用火而導致了火災,往往是災難性的,這些就是表面上的字的意思,它也有一定的監視作用。

還有別的寓意,欺山不欺水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人要低調,不能得寸進尺。即使無意冒犯了人家也不能得寸進尺,再三的無視別人。因為人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座山水。有的人給人感覺是一座大山,你可以看得見他的性格,你可以瞭解他的性格。但有的人就像水一樣,看似平淡無奇,其實不瞭解他內心真的真的活動。對於這樣的人,有的時候一個不小心的疏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現在社會中每個人都不容易,每個人都承擔的不同的壓力。我們在外面做事說話都要謹言慎行的 要尊重別人,理解別人。即使有的時候有一點點矛盾,也要以平常心的去處理,不要把矛盾激大。李世民說過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任何的事物,我們要懂得如何正確的去運用它。否則就會給我們帶來不好的後果。


興悅


欺山不欺水,為什麼不能欺水,因為水具有隱蔽性,表面風平浪靜,裡面暗流湧動,這種水下去接近就吸走了,親眼見的海邊,上百人眼睜睜的看著人被吸下水底,後面武警說這裡一個月就這樣平白無故死了三個人了(現在不能進去游泳玩耍了,修了黃埠核電站了,就在大亞灣對面)

水一般是冷性,時間久了會導致人手腳抽筋,也是至人死忘的原因

水下面的地形不瞭解,特別是有扎猛子頭卡進石頭的,手腳撞骨折的,不死才怪

水裡施救困難,施救時間短,一分鐘就讓人死忘。

而山上的情況是很明顯的,能直接判斷出危險性,萬一發生意外,也不會直接死亡,給別人有搶救時間,所以山的危險性小得多。

水火無情,因為水火是活動的,人在它們面前不堪一擊,群死群傷都是水火,而山上基本沒有。所以老人常教導,別玩火,莫說水,沒聽過說別去玩山,,可見山是可以欺的。


鄉村安子


山上的林木誰你怎麼砍危機不到人的生命安全 而水侮染了 會危急到生命安全 洪水和大火何嘗為生命留過情


馬列的小學生


我的理解是,作為人類,一切源於自然,那麼我門必須要敬畏自然,敬畏山水,人類離開山可以活,離開水是無法生存的。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我們經常聽到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不小心掉進水裡,那麼結果百分之九十是丟了生命,那麼經常因為在山裡摔跤丟掉生命的卻寥寥無幾,山的危險,大多情況下,人類可以根據自然規律判斷,而水是高深莫測的。今年澳大利亞山火,暴洪,赤裸裸的告訴我們,水與火威脅人類的時候,是非常危險的。這句話也比喻了我們在這個社會人,要謹言慎行,尊重文化,尊重別人,做人要厚道,切莫得寸進尺。我個人是一個登山愛好者,下圖分享給大家







村姑小安子


上山累了可以歇歇腳,如果游水累了歇腳就不能了。大火燒起來同大水衝過來誰都不可擋,這就是水火無情。


蘇子秋龍秋色


【欺山不欺水,水火不留情】這句俗語應該是後來改變,其實這句俗語的原話是【欺山不欺水,欺人不欺帽】。

欺山不欺水,水火不留情這句話只是單純的描述了水災、火災的危險性,所謂的欺山不欺水,就是說人們在能走山路的情況下,就千萬不要走水路。走山路可能會遇見土匪、猛獸一類的危險,但是可以帶上防身的裝備,以此來應對突發情況。


但是走水路就不一樣了,要是船壞的話,除了選擇游到岸邊以外,就只能等待死亡了。畢竟在過去是沒有海上救援這一說的,所以才有了欺山不欺水,這就是說的水火無情。

而【欺山不欺水,欺人不欺帽】除了闡述水火無情的道理之外,還教給後輩做人的道理。欺人不欺帽就是說,欺負人可以,但是不要摘下別人的帽子。因為在古時候,男子會行“弱冠之禮”,就是說從孩童到成年人的轉變,而做為一個成年人就是擔負起各種各樣的責任,例如兒子、臣子、哥哥等社會角色。其實在古代行弱冠之禮,就相當於現在成年人的身份證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的標誌。

由此,也就不難看出帽子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別管帽子的價格是否貴賤,但它都是代表著這個人的地位和尊嚴。要是有人辱罵別人兩句,可能這個人也就當耳旁風了。但是當有人挑釁的將別人帽子摘下,這無疑是在踐踏他的尊嚴。而一個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可以不惜一切,甚至是拼命。因此開玩笑必須要有度,“欺帽”是萬萬不可取的,不然就是自討沒趣罷了。


其實這也是告訴我們,與人相處時一定要知道對方的底線在哪裡,或者是對方的忌諱在哪裡。這樣才能避免相處時的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就算是不小心觸犯的的,那也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桑葉功效


欺山不欺水我的理解是,山與水蘊藏著巨大危險性,兩者爆發都是顛覆性的,但山蹦是局部性的,水災是普遍性的覆蓋,靠人的力量不可阻擋,就有了欺山不欺水的說法。”火水不留情”的意思是,一旦發生火災或水災,不因為你窮或生命受到威協而停止,不存在感情與憐憫,它是一發不可收拾,直至到毀滅灰燼,同時山,火,水在日常生活中又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對待大自然,我們不要欺負它,破壞它,要愛惜它,保護生態資源,讓它造福於人類。



初心永存52177172


農村老話"欺山不欺水,水火不留情"的深刻道理是什麼?在外人看來,農村的生活枯燥乏味,沒有城市那麼豐富多彩。然而,鄉村也有自然風光,同時,它也有人們應該擁有的樸素善良,並且能感受到最樸素的氛圍。



隨著這個時代的不斷髮展,人們似乎開始意識到農村的美好,於是逐漸開始嚮往農村。其實,他們在農村生活也很舒適。他們可以在業餘時間和村民聊天。事實上,這些老話朗朗上口,似乎寓意無窮。你聽過"不欺山,不填河,不填溝"這句老話嗎?其實,農村的老人經常說起這句話,出門前,他們會提醒兒孫們。其實,這句話的前半句意思是,當他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時,他們更喜歡爬山而不是玩水,因為在山上最糟糕的結果就是胳膊和腿斷了,或者迷路了。但如果他們到了河邊,就會在游泳的過程中,一旦有危險,後果就不一樣了。



即使水質再好,也可能永遠消失。這句話的後半句似乎更深刻,也就是說,蓄水的地方比流水的地方更危險。雖然這條河看起來水流湍急,但危險也看得出來。但有些地方看似平靜,卻隱藏著這種危險。沒人知道有多深!一旦進入,很可能對生命造成嚴重損害。古人的智慧源遠流長,民間有各種經典句子。其中一些也是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這句話也提醒人們時刻注意安全,一切都是以自己的生命為基礎的!當然,它也告訴人們如何區分是非。我們應該擦亮眼睛,盡力去理解它,以免讓自己誤入歧途。


悅在寧鄉


用老話是指“山中有百忌,宜慎言慎行”水火在生活中雖是大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遇到了人類不可抵擋的水火,它們是可毀滅一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