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中的心理學“潛規則”(下)

上篇講了三個有趣的在銷售中的心理學定律,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定律,其實不只存在於銷售中,也存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也是這段疫情期間在回首沉澱反思中,忽然發現,以前從來不屑的銷售這個行業的魅力所在。他其實是很多知識的綜合體,是一種思維方式,學習能力的訓練,一種心態性格的修煉。下面再來一起看下《銷售心理學》中總結出的剩下的四個心理學規律。


四) 布利斯定律:用銷售目標和計劃來正反饋整個銷售流程


美國行為心理學家艾得·布利斯 發現一很有用的定律,即在開展任何一項工作之前,如果給自己設定目標,及詳細的工作計劃,那完成這項工作的效率將會更高。這項發現即布利斯定律。

HaseSehannen研究機構的研究結果表明,制訂計劃將極大地提高目標實現的成功概率:制訂計劃的人的成功概率是從來不制訂計劃的人的3.5倍。在成功實現目標的人群中,事先制訂計劃者高達78%!

銷售工作因為面對的不確定性和不可控因素太多,非常容易形成一種散養的靠天吃飯的狀態,即賺多少算多少。因此設立銷售目標,即業績指標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指導激勵作用。這個目標的設定,既不可以太容易,否則會滋生懈怠缺乏激勵作用。同時也不可以太高,否則就像一個擺設一樣,反正都無論如何都達不到,就形同虛設了。因此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商機跟進情況,建立符合實際情況的目標,並拆分計劃,努力完成相應的目標。再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目標。

所以其實每一家公司對銷售人員都有其考核的業績,跟進整個公司的整體規劃和目標,拆分下來分配到個人身上。通常為了配合公司不同階段的方向,會配有不同的銷售激勵手段和資源傾斜,因此關注目標,拆分目標並制定相應的計劃,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 哈默定律:天下沒有壞買賣,只有蹩腳的買賣人

眾所周知,猶太人被稱為最聰明的一個民族,具有驚人的商業天賦。而哈默定律,是猶太人阿曼德·哈默提出的,他說:天下沒有壞買賣,只有蹩腳的買賣人。即不存在沒有需求的客戶,只存在沒有銷售能力的銷售。現代營銷學中,由此引發的那個經典的故事:如何把一把木梳賣給和尚。故事講起來比較有趣但篇幅太長,我簡單提煉出來核心如下:

A

A非常努力的去一個個拜訪和尚,把該把梳子的特點優勢非常詳細的進行講解,

但是歷經千辛萬苦說破嘴皮也沒有把梳子賣出去。最後見一個頭上長癩的和尚,騙他說梳子可以撓癢子,終於賣出一把。

A以固定的思維來應對市場,靜止的眼光看問題, 只盯著賣梳子這件給和尚這件事情, 雖然很努力,但當需求與產品不匹配的時候,無論多吹噓產品,都無法進行銷售,最後甚至採用欺騙的手法來賣出了一把梳子。

這是典型的一棒子買賣,這種銷售人員和銷售方式,註定不會成功。

B

B經過觀察發現寺廟很多人來上香,便找到住持,說你看信男信女來上香,都把頭髮吹亂了,你們可以購買我們的梳子,方便他們來上香時,把頭髮梳理整齊。

最終住持買了10把梳子,每個大殿裡放一把。

B已經用更廣闊的思維來看待市場,和尚不需要梳子,但是其下游人員,信男信女們會需要。於是成功的賣出了10把梳子。B的銷售模式已經算是大客戶銷售,但是其出發點,還是傳統的把客戶當客戶,作為銷售對象的一種思維方式,所以雖有效果,但無法做大。

C

C先把周圍的寺廟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然後挑選了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寺廟。他找到住持,跟他講:“凡來進香朝拜者,都有一顆凡來進香朝拜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貴寺廟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書法超群,可先寫上“積善梳”三個字,然後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1000把木梳。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十分高興,於是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也更旺。

之後,C又建議住持進一些不同檔次的木梳,以便分層次地贈給各種類型的施主與香客。通過賦予其“吉祥梳”、“幸運梳”、“平安梳”的美名,把梳子塑造成寺廟的小禮品,贈給那些渴求吉祥、幸運、平安的遊客和上香人,滿足了遊客和上香人的心理需求。 於是梳子銷路大增,寺廟的香火錢也增加了不少。


C也如同B一樣看到了整個下游市場,即不以靜止的眼光看問題,不能只盯著和尚,而是要放寬到整個下游,視線放到來朝拜的信男信女們,從而擴大了整個銷售的目標客戶群體,由此,產品與需求不匹配的問題也就不存在了。


但是不同與B,他已經不單單把和尚當做大客戶,而更當場合作夥伴,本著一種雙方雙贏的目標導向。

同事,他抓住了下游終端客戶的心理需求,並挖掘產品的的文化價值,賦予普通的梳子以更深的文化內涵,並進一步細分需求市場,精細化產品分類,將客戶進行分級並由此優化產品層級,不僅成功的賣出了1000把梳子,並建立了一套可長期穩定的銷售模式,打造了一條銷售產業鏈。於是,他不僅創造出了需求,成功進行了大額銷售,同時還創造出了源源不斷的的可長期發展的市場需求,將一次性需求轉化為長期需求。

該故事充分驗證了哈默定律,天下沒有壞買賣,只有蹩腳的買賣人。

需求是銷售人員創造出來的,而創造的內在動力不是靠單方面盈利,而是雙贏。


六) 斯通定律:態度決定結果,把客戶拒絕當成一種享受

斯通定律是由美國“保險怪才”、成功學導師克里蒙特·斯通提出的,其內容是:態度決定結果,對於同樣一件事,用不同的態度去對待,就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結果。這條定律風靡全美,造就了許多百萬富翁,被譽為“永不失敗的成功心理學定律”。

在銷售中,斯通定律也可以用來指導我們如何與客戶相處。我們都知道,在銷售中,遭到客戶的拒絕是很正常的事。美國營銷專家的研究表明,銷售人員每達成一次交易,至少要受到客戶六次拒絕。在面對拒絕時,銷售員的態度決定了這次交易最後能否成功。如果銷售員能以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拒絕,從容不迫、氣度非凡,把這次拒絕看成是距離成功又近了一步,那麼,遭受拒絕就不再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我們可以在拒絕中尋找扭轉敗局的契機,促使成功的到來。因此把拒絕當成一種享受,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一切,會始終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如此反而會形成一種正反饋的循環機制。

七) 原一平定律:失敗時要有百折不饒的毅力

在日本,原一平是一個聲名顯赫的人物,被稱為“推銷之神”,在他36歲時,就已經成為美國百萬圓桌協會成員,與美國的“推銷大王”喬·吉拉德共同聞名於世。原一平50年的推銷生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經歷了種種失敗與磨難,但原一平之所以能夠最終成為日本保險業連續15年全國業績第一的“推銷之神”,取得非凡的成就,就是源自於他無論何時都百折不撓,不輕言放棄的毅力。這點也與當下國內兩大巨頭所宣言的銷售精神不謀而合,即華為的狼性和阿里的鐵軍。

沒有任何一種成功是容易的,背後都有看不到的修煉與日復一日的磨練。舉個原一平的小例子。為了更好的建立信任感,原一平曾對著鏡子苦練微笑,並把微笑分為38種。他的微笑被人們譽為“價值百萬美金的微笑”。面對一個極其頑固的客人時,他使用了30種微笑。為了贏得一個大客戶,他曾經在三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裡,登門拜訪70次都撲空的情況下,憑著鍥而不捨和不服輸的精神,在拜訪第71次時獲得成功。推銷是一條孤寂而艱難的路,可能遭到的冷遇和失敗都遠遠超過其他行業。然而,原一平正是靠著百折不撓的毅力才走過了這條荊棘路,創造了世界奇蹟,成為世人所敬佩的“推銷之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