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有了新發現 城市排水系統、車轍均為我國最早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 溫小娟)3月25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繼上世紀80年代發現中國最早的排水管道後,淮陽平糧臺古城遺址又有了新發現。

“不但在南城牆和城內高臺式排房的室外墊土之下新發現3組節節套扣在一起的陶排水管,兩端有進水口、出水口,而且城內還發現了與陶排水管相連的水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淮陽平糧臺遺址項目負責人曹豔朋說,這些縱穿城牆基礎或沿排房建築的外緣平行分佈的排水管和東西、南北向水溝共同構成了目前所知的我國最早的、最為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

同時,在南城門附近早期道路路面上發現有車轍痕跡。其中,一組平行車轍間距0.8米,為“雙輪車”車轍印跡。經碳14測年,其絕對年代距今4200年。這是我國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雙輪車車轍痕跡。

此外,通過系統鑽探和數字化記錄分析,證實了平糧臺龍山城址的正方城牆和對稱城門結構。在城內“中軸線”位置發現一條南北走向的龍山時期道路,兩端分別對應南、北城門。從城址內探明和發掘的東西向排房以此道路相分隔的情況看,這條道路和南、北城門已經具備了“中軸線”的實際意義。

“考古發掘表明,平糧臺古城城址是我國最早的、規劃嚴整的高等級史前城址,開了中國城市建設規劃的先河,在中國城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曹豔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