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為何到現在都沒實施挖掘?主要是哪些原因限制?

涼城阿甘


秦始皇的墓不能開啟,這是誤會的說法,其實不開啟他的墓是有原因的,今天有書君就來詳細地解釋一下。

一、歷史慘痛教訓不容開掘

1956年,郭沫若建議挖掘明朝萬曆陵墓,發現很多陪葬品,讓人們驚喜的同時,由於陵墓常年沒空氣,那些萬年的奇珍異寶突然接觸大量的空氣後,頓時失去了本來的面目,有的還變為粉末永遠消失了。

沒有一定的保護措施,科技手段不到位,造成了許多珍貴文物不可彌補的損失,這成為考古界永遠的痛。

從此以後,為了吸取教訓一切帝陵的發掘工作都被叫停,秦始皇陵墓的開掘當然也絕對不可能了。

二、文物維護方針政策不容開掘

因為定陵挖掘的失敗,催生了我國文物維護方針政策的確立,用法制的方式規定不讓開掘帝王陵,對帝陵起到了巨大的保護作用。

秦始皇陵至今保存完好,就是政策出來及時的原因。

三、技術條件不具備開掘

其實,阻礙開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目前考古技術遠不夠成熟,文物出土的保護還有許多難題沒有解決,而挖掘古墓的目的,恰恰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也是絕對不能開掘的,開掘就是破壞。

據說,兵馬俑發掘出來時,顏色鮮豔,但出土後其表面的彩色特殊成分與空氣迅速產生變化,很快就變成了土黃色。

像這些作為陪葬品的兵馬俑發掘所遇難題尚且都無法解決,更何況是秦始皇陵了。其裡面肯定放滿各種珍寶,沒有十分把握,決不能開啟。

四、工程過於浩大不能開掘

即使文物保護技術過關了,秦始皇陵也不能開啟,因為更難克服的還在後面。秦始皇陵當初的規模比現在知道的要大的多,據史書記載,其封土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這麼浩大的工程,沒有好的方案是不能開啟的。

並且,據說秦始皇陵是按照咸陽王都為原型建造的,內外城有好幾層,現在展示的數千個兵馬俑只是陪葬品的極少部分;而且陵墓內有許多陷阱毒物,還有汞河,陰森恐怖,令人望而卻步,這些因素,可能也是陵寢一直保存完好的原因之一,也是不能開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從尊重先人的傳統看也不能開掘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入土為安,死者為大”,而挖掘祖墳更是大惡,因此挖掘秦始皇陵從民族感情上來說也是難以被國人所接受的。

秦始皇一統天下,於中華民族發展居功甚偉,被贊為千古一帝,對其保存完好的陵墓,更應給予應有的尊重。

從某種意義上說,秦始皇陵也是中華民族悠久偉大歷史與文明的象徵,它的完好的形象,從中華文明的發展來看,不開掘它的意義與價值更大。

綜上所述,秦始皇陵無論有多少考古價值與旅遊文化價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都是不能開掘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