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昨日捐獻的“生命種子”是河南疫情緩解後的第一捐

他昨日捐獻的“生命種子”是河南疫情緩解後的第一捐

3月25日,龐長征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造血幹細胞河南商報記者鄧萬里/攝

河南商報記者鄭超

2020年3月25日,鄭州愛心市民龐長征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捐獻“生命種子”,成為鄭州市第295位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這也是疫情緩解後我省首位捐獻者。

連續十年獻血,“入庫”半年救人,直言“太幸運”

今年42歲的龐長征,是鄭州高富肥料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因為工作需要,他經常到全國各地出差。

十年前,龐長征在上海出差時,正好趕上生日,他便在這天進行了第一次無償獻血。後來,龐長征就一直保持了無償獻血的習慣。

“後來通過同事瞭解到現在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我就想自己也應該加入。”2019年7月31日,龐長征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

僅半年後,龐長征就接到了鄭州市紅十字會的電話,得知自己與一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有同事入庫四五年了都沒配上,我才半年就中‘彩票’了,太幸運了,同事們都特別羨慕我。”龐長征說。

回家和家人商量時,龐長征的妻子表示支持,但母親有些擔心。經過龐長征耐心的溝通,最終全家人理解並支持龐長征捐獻。

捐獻因疫情推遲,幾經波折終於如願

2019年底,龐長征順利完成了高分辨血樣檢測和體檢工作。就在他和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商量時間與工作安排時,由於疫情,捐獻一事不得不暫緩。“如果沒有能救成人,我會一輩子遺憾的。”他說。

一直到3月份,疫情有所緩解,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聯繫了龐長征,為了保證志願者和患者的安全,龐長征又奔波多次,專門在醫院進行了傳染病和胸部CT檢查。

為了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捐獻,龐長征堅持騎自行車往返,他家住煤倉北街,要騎大概50分鐘到河南省腫瘤醫院,長達10公里的路程,他早上往往要6點多起床,收拾出發。

注射動員劑準備期間,腫瘤醫院移植病區仍然處於管控嚴密的半封閉狀態,每次進出都要經過檢查。龐長征笑笑說:“這些都是小事,為了救人不算什麼。”

目前,已經確定好的捐獻工作都將有序開展。據鄭州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介紹,4月上旬,鄭州將有3名志願者為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