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去“牛皮癬”,聊城這個小區的業主化身“粉刷匠”

“快速開鎖”“通下水道”“換馬桶”……潔白牆面被貼上厚厚的“牛皮癬”,相信很多人看到後心裡都會堵得慌。“牛皮癬”小廣告一直是小區綜合治理的“頑疾”,嚴重影響著城市面貌和居民的生活環境,長期以來困擾著不少業主。最近出臺的《聊城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明確,其中規定,在建築物、構築物的外牆、樓道、樓梯和人行道、公益廣告牌、樹木、電線杆、戶外管線及其他戶外設施上非法張貼、塗寫、刻畫的,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門或者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清除,可以並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為去“牛皮癬”,聊城這個小區的業主化身“粉刷匠”



為了去除“牛皮癬”

業主化身“粉刷匠”

上個週末,在經濟開發區居住的孫先生從網上購買了粉刷牆面的裝備準備“大幹一場”。說起頻頻被汙染的“家門口”,他氣不打一處來。

“確實太讓人生氣了,潔白的牆面一次又一次地被這些花裡胡哨的小廣告汙染,一出門就看到,一天的好心情都被影響了。”他告訴記者,這些號稱工商註冊、公安備案的業戶,註冊完、備案完就到小區裡“胡作非為”,不僅讓社區的同志們頭疼,就連距離業主最近的物業工作人員也拿他們沒什麼好辦法。

為了清理門前被貼滿的牆面,為創城出一把力,孫先生從網上購買了補牆膏,費了時幾個小時才勉強把亂七八糟的牆面處理乾淨。

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

在記者的調查採訪中,不少小區的業主和物業都有類似煩惱,有的小區隔一年半載就要重新粉刷一回,浪費人力物力;有的小區乾脆任其“生長”,牆面已被糊了好幾層。可怎樣能有效治理這些“牛皮癬”呢,採訪中不少人無奈搖頭。


去除“牛皮癬”

物業當好把門人

“本小區未經允許,禁止粘貼小廣告,違者罰款500元!”在利民西路一小區內的公告欄上,明確貼出了這樣的告示。“儘管我們這樣貼,卻從來沒有實施過。”一位物業經理告訴記者,他們沒有執法權,貼出來也只是起到震懾作用。

不過,在這個有上千業主的小區內,記者卻沒有見到一處被小廣告“汙染”的地方。記者剛到小區門口,“你是幹什麼的?找誰?請登記。”門崗值班人員讓記者詳細登記相關信息後才放行。

不僅是疫情期間,該小區日常的管理也實施登記制度,值班人員告訴記者,這個他對小區絕大多數業主都熟悉,要進小區的陌生人一眼就能看出,必須登記才能進入。

“以前也經常遇到想進入小區發小廣告的,在門口就被我們攔了下來。”兩位值班人員自豪地告訴記者。

為了遏制小區“牛皮癬”,不少物業工作人員也使出了渾身解數。

在東昌西路一小區的物業隊伍裡,有一群被稱為“秩序維護人”的管理者,他們主要負責小區公共領域的秩序維護。每當發現貼小廣告的人,他們就上前勸阻,將其帶回物業辦公室進行“談心”。

在位於興華西路的一老舊小區內,業主們還專門成立了志願者服務隊,對小區的管理進行監督和指導。

有的物業管理人員還“冒充”業主,撥打小廣告上面的電話,把這些進小區亂貼的相關人員“引”來,進行批評教育。

為去“牛皮癬”,聊城這個小區的業主化身“粉刷匠”



最高罰款一千

城市管理主管部門可開罰單

今年1月1日起,《聊城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正式實施。記者注意到,《聊城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對於治理城市“牛皮癬”小廣告做出了明確。

《聊城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規定,在建築物、構築物的外牆、樓道、樓梯和人行道、公益廣告牌、樹木、電線杆、戶外管線及其他戶外設施上非法張貼、塗寫、刻畫的,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門或者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清除,可以並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在城區道路、交通路口向過往車輛、人員發放廣告、卡片等宣傳品的,由城市管理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針對一些老舊小區管理,有的城市在每個老舊小區實現了“一員兩隊”,即一名包片城管隊員,一支志願者隊伍,一支保潔員隊伍。每個小區明確一名城管隊員進駐,每週到小區巡訪不少於一次,加大對非法小廣告電話號碼取證核錄力度;城管執法部門還聯合屬地政府、社區居家委會,成立志願者隊伍,協助城管人員對非法小廣告進行取證核錄,並推動有獎舉報機制的建立和完善,調動社區群眾參與群防群治的積極性,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全媒體記者 劉亞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