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那些年,成都大街小巷的老行當,曾是那樣的不可或缺。

而如今,歲月一頁一頁地翻過,已漸行漸遠。

這些民間手藝逐漸消失在,成都人的視野中,成為了記憶最深處的懷念。

磨刀匠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磨剪子嘞,戧菜刀......”在高樓林立的都市裡,你還記得這抑揚頓挫似唱歌一般的吆喝聲嗎?你還記得肩上扛著一條長板凳走街串巷的磨刀匠嗎?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磨刀這個行當的生意相當紅火。記憶中,磨刀匠總是肩扛一條長板凳走街串巷。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如今,喧鬧的城市中少了他們的吆喝,匆匆的人群中少了他們的身影。磨刀匠慢慢從我們的視線消失了,這種老行當也面臨著失傳的尷尬。

修表匠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鐘錶匠被譽為“修補時間漏洞的人”,隨著計時產品的多樣化,鐘錶已不再是唯一的計時工具。如今這一行業正慢慢從人們的視線中淡出。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手錶可是一件貴重物品,那時候能買一塊好手錶太不容易了,如此貴重的物品一旦出現問題,那自然要小心翼翼地修理。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所以,那時的修表匠可是一門令很多人羨慕的職業,按照現在的話來說那可是鐵飯碗。但是以前街頭時常可遇的鐘表修理匠,現在似乎越來越少。

彈花匠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彈棉花是很古老的工藝了,即使是現代生活我們也離不開它。因為,即便是年頭久遠的又硬又黑的棉絮,一經重新彈制,又潔白柔軟如新,很是神奇。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還記得小時候沒有羽絨被,每到冬天家裡都要新彈一鋪棉花被,十分暖和、柔軟。上了年紀的人都會對“彈棉花”有著清晰的記憶。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社會的進步,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彈棉花的手藝也慢慢的被機械化操作所代替,但彈棉花的行當為那個時代人民生活帶來的實惠與方便,是難以磨滅的。

修鞋匠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在現代人的腦海中“修鞋”已成為一個漸行漸遠的詞彙,在現代社會,還會有誰執著一件已破舊的東西呢?人們多半是把這個一扔了之。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小時候,新買的鞋怕開膠,也希望能穿得久些,都要去修鞋師傅那裡走一圈線。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修鞋匠”的手藝猶在,只是生意不在。有些人被迫收拾東西,改頭換面。但也會有人堅持,依然保留這份手藝。

補鍋匠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補鍋匠走街串巷,以前聽見“補鍋嘞”嘹亮的聲音,婦女們就忙著找來破鍋,排著隊伍十分熱鬧,補完還裝一盆水,看看漏不漏。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依稀記得,爺爺家有一個搪瓷臉盆,底部爛了一個洞,想把它扔掉,但爺爺不讓。他說:“等補鍋師傅來了換個底還和新的一樣,還能繼續用”。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日子一天天地好了,鍋漏了、盆壞了就扔了換新的。漸漸地,補鍋匠的生意不好了,大浪淘沙,把這個行業給淘沒了,只有那漸行漸遠的補鍋匠的吆喝聲還在耳邊迴盪。

修筆匠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第一次用鋼筆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很新奇,儘管小心翼翼,心愛的鋼筆仍然摔在了地上,筆尖摔彎了,拿筆去修,那是第一次知道修筆匠。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可是現在,不僅是修筆匠難覓蹤跡,就連普通鋼筆在文具店的地位也不斷被中性筆擠壓。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近年來,人們的書寫習慣和方式不斷改變,鋼筆和修鋼筆的手藝人似乎慢慢變少了。留在我們腦海裡的,也只有小時候的回憶了。

打鐵匠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幾把錘頭,一個風箱,一臺火爐,一筐煤炭,構成了這個簡易的“鐵匠鋪”,燒紅的鐵器在師傅手中一下一下地敲打著,火花四濺。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打鐵很辛苦,在我們看來打鐵只是敲敲打打,其實裡面有很多學問,從選料、加熱、火候控制、淬火到製成成品需要大大小小十多道工序,環環相扣。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在如今大機器轟鳴的時代,打鐵這一傳統手藝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不知道多年以後,還能否聽到這有叮叮噹噹的敲打聲。

爆米花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還記得那時候的爆米花嗎?一個老頭挑著擔子,一頭放著一顆葫蘆狀的“炮彈”,另一邊放著火爐和風箱,走街串巷。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記得小時候在村裡,只要聽到“嘭”的一聲巨響,很多小孩子都會在家挖一點米出去打爆米花,每次快到爆米花出爐的時候總會塞著耳朵,感受這一聲巨響。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砰”的一聲,香噴噴的爆米花就出爐了,小孩子都迫不及待的抓一把,那個香、那個甜,現在想起都感覺就在眼前。

剃頭匠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五十年前人們叫理髮師為剃頭匠,那時的中國人只有為數不多的幾種髮型,較多的就是平頭,但百姓中大部分都是剃光頭。所以大家都叫他們為剃頭匠。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老師傅藉助推子、刮刀、剪子、梳子等簡單工具,按照客人的要求,十指運動,工具輪番上陣,半小時後,由長變短,面目一新,耳鼻舒暢。

沒點年紀的老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老手藝,你知道幾個?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剃頭匠這行業也在前進,後來就叫理髮,現在都叫髮型師了。當年的理髮店都叫造型店了。

時光流逝,那些鑲嵌著時代印記的老手藝,正在一點點離我們遠去,但是終究還是有人,堅守著自己的手藝。

世界再嘈雜 ,匠人的內心 ,仍是安靜、安定的!

你還記得哪些成都老手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