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帶回的佛足印 還原佛像最初的樣子

行走絲綢之路西天取經的玄奘法師,事蹟已廣為人知,他不畏艱難險阻,獨自穿越蒼茫無邊的莫賀延磧沙漠,又善於用智,獲得多國國王和修行者的尊敬,他心力之堅韌,終究證得大乘·,取得真經,贏得後世敬仰。

玄奘法師帶回的佛足印 還原佛像最初的樣子

玄奘西行

今天想介紹的,是他從天竺帶回的一幅拓片,還原了佛像最初的樣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

今天我們到寺廟參拜,看到的都是佛菩薩的各種形象,善男信女通過祈求不同的神佛,達成不同的心願。佛世界就如同人世界一般,有著嚴密的分工,佛菩薩也和人長得很像,讓人頻生親近感。

玄奘法師帶回的佛足印 還原佛像最初的樣子

佛菩薩像

事實上,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時候,是並沒有佛像的。《金剛經》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後來,佛弟子感念佛智慧渡人之恩,在佛涅槃百年後,開始用佛足印代表佛。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佛的形象就是由佛足印來表達的。

玄奘法師帶回的佛足印 還原佛像最初的樣子

印度佛足印

觀佛三味海經》雲:“若人畫佛足跡,令人見之生歡喜,除百億那由他恆河沙劫生死之罪。”對佛足跡的崇拜,是早中期佛教相當普遍的重要佛事活動。

當時的僧侶認為,佛院的形象,是不能也無法用俗人的形象來表現的。佛教徒修行的時候,多以佛座、佛發、菩提樹、法輪或足跡來表示佛的存在。因此,在古印度,雕造佛足印就成為初期佛教徒供奉佛祖的一種重要形式。

玄奘法師帶回的佛足印 還原佛像最初的樣子

玄奘法師天竺求經時,把珍貴的佛足印帶回長安,供奉於唐太宗避暑之地、後來玄奘譯經之地玉華寺,成為鎮寺之寶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玉華寺肅成院遺址石窟內發現了一通佛足印石刻,石刻殘寬72釐米,殘高66釐米,復原寬度88釐米。此石刻佛足印為玄奘法師在玉華山依印度拓本精心雕造而成,其佛足尺寸摺合唐尺與玄奘所記的摩揭陀國佛足長寬完全相同

玄奘法師帶回的佛足印 還原佛像最初的樣子

玉華寺佛足印石刻

佛跡記碑文字題記與同樣發現於肅成院石窟中的金剛座銘文字相同,都是遒勁有力的楷書,詳細觀察其起落筆及間架結構,可以確定屬同一人所書。從行文語氣等方面分析,均應為玄奘法師手書銘文。

玄奘法師帶回的佛足印 還原佛像最初的樣子

玉華寺佛足印

唐代以前,中國沒有佛足印的雕造,玄奘法師從天竺帶回的佛足印拓本,由石匠李天詔精心雕造成的石刻,是我國最早的佛足跡石刻,也讓國人知悉了佛像最初的樣子。

玄奘法師帶回的佛足印 還原佛像最初的樣子

佛足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