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縣袁家山|商丘歷史名人之袁可立:一位被封殺三百年的民族英雄

在美麗而古老的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東南,袁山路和文化路交叉口西北角,有一座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這裡曾經四面環水,整個建築儼然一艘小船盪漾水中,其山門匾額為“小蓬萊”三個大字,這就是睢縣著名歷史文物保護單位:袁家山。袁家山又稱“袁氏陸園”、“小蓬萊”、“呂祖廟”,是一座豫東地區遠近聞名的道教道場,這裡原為明朝兵部尚書袁可立的別墅。

1.袁家山的來歷

公元1645年,距袁家山不遠的袁可立家宅尚書府發生了著名的“睢州之變”,即南明弘光政權江北四鎮中兵力最強的徐州總兵高傑被駐睢州的河南總兵許定國誘殺,許率部降清,徹底改變了中原地區明清軍事力量的對比,使河南政權格局發生鉅變,為清徵南明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揭開清軍南下江南滅亡南明小朝廷的序幕。

據清代康熙年間狀元彭定求蒐集成書的《道藏輯要》記載:袁家山為明兵部尚書袁可立於明熹宗天啟年間所建。

明天啟二年,明皇帝派袁可立以右僉都御使巡撫山東登萊沿海一帶,招募水師“備兵防海,贊理徵東軍務”。

據說有次袁可立乘艦船出海指揮將士與侵入琉球群島的倭寇(一說後金軍)作戰,戰船行至大海中間,忽然狂風大作,惡浪掀天,兵船險有傾覆之危,昏暗中恍惚呂洞賓現身於袁尚書面前,袁尚書急忙禱告保佑,煞時風平浪靜,一仗取勝,歸朝後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袁尚書以為是呂祖顯靈相助,歸裡後在睢州大興土木,仿照自己所乘坐的船艦形制建呂祖廟以還願,以後世代香火不絕,明清兩代成為睢州遠近聞名的大道場。由於建在水中,地勢頗高,因稱“袁家山”。又仿山東蓬萊閣體制而建,依山傍水,居高臨下,稱“小蓬萊”。據道光二十九年《重修袁家山呂祖廟碑記》,袁家山建築群中有“呂祖廟”,即是紀念這次遭遇。

袁家山,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列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之一。

袁家山已經有三百年多年的歷史,而其修建者袁可立因其抗擊後金的歷史,被後來的清王朝刻意選擇掩蓋其生平事蹟,是一位被封殺和歷史淹沒的民族英雄。

2袁可立,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袁可立,字禮卿,號節寰 ,河南睢州(今河南省睢縣)人。曾任蘇州府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兵部尚書等職。

袁可立歷經明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為“四朝元老”之臣,誥“五世恩榮”之賞,是明代後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軍事戰略家。

袁可立的睢州遷始祖袁榮,明代安徽鳳陽府潁州人,明洪武二年以武功仕睢陽衛百戶,後代世襲衛百戶,稱睢州東關“百戶侯”,遂家於睢州。五世錦,官陝西韓城縣教諭,自此“振振森森,書香不絕”。六世永綬、永康。永康生子五:江、淮、河、洛、渭。七世淮即袁可立之父。三世皆以可立貴,稱“三世司馬”。由此看來,袁可立也是出身於書香門第之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睢縣袁可立袁氏家族也可以說為睢陽望族,世稱“睢陽尚書袁氏”。

袁可立,明朝萬曆十七年中進士,初任蘇州府推官,剛到任的袁可立,血氣方剛,一身正氣,公正清廉,不避權貴。明知應天巡撫李淶有內閣首輔申時行的後臺卻是毫無懼色,堅持清查,把李淶巡撫勾結地方士紳,陷害清廉太守石崑玉的爛賬,幾下子就查得清清楚楚。硬是叫這個跋扈巡撫罷官走人,接著乘勝追擊,一口氣複查了當地上千件積案,給大批蒙冤者昭雪撫卹,被譽為斷案如神的神探。

以七品之卑鬥翻四品之尊,袁可立的不畏權勢,不僅使他聲名遠揚,也成就他為中國歷史上的‘推官’楷模。此後,袁可立成為蘇州府名宦祠中與文天祥、況鍾、海瑞、于成龍、林則徐等並列的清官廉吏,更是明清兩代近二百位蘇州府推官中唯一入祭名宦祠的。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冬,連審驚天大案的袁可立治行報到吏部尚書孫丕揚那裡,以政績第一擬擢升給事中,受到萬曆帝特別召見,任山西道監察御史,奉命巡視京都西城。

在其任間,有皇帝寵幸的弄臣仗勢殺人,百官不敢問,可立重捶抵罪,將罪行張榜於五都衢,“重棰問抵”。這時便有人持重金至袁可立門上,可立勃然大怒道:“殺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顧可脫乎?吾知有三尺,不知弄臣”。”遂將說者逐出門外,眾閹恨之切齒。然而,皇帝繞過內閣直接下中旨豁免弄臣。“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為動。”袁可立不給皇帝面子,毅然抗旨將弄臣正法。京師稱“真御史”。

袁可立執法如山,凡有案件,皆剛毅持正,不避權貴,“至犯令抵罪者,雖寵近必行,似歐陽永叔。”問案釋疑,理雪冤獄,“給諫公(袁可立)李七年,而出人死罪者以數千計。按部所過,囹為之空。萬民呼“袁青天”。泰昌帝贊曰“詳刑惟允,執法有聞”。

當時,萬曆皇帝昏庸享受,寵信後宮,不理朝政,弄權誤國,朝綱廢弛。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袁可立上書萬曆皇帝,進諫朝政,矛頭直指皇帝本人,萬曆皇帝勃然大怒,於正月初十將袁可立削職為民,沉冤達二十六年之久。

刷新

翻看

實時疫情

睢縣袁家山|商丘歷史名人之袁可立:一位被封殺三百年的民族英雄

人間歡鹿長歡2020-02-23 08:42

  • 【口述】男人每天堅持吃這個,增大變挺,讓你自信十足!
  • 房事延長30分鐘,教你一招,讓女人雙腿發顫!
  • 凡是腰疼、腿麻兩年以上的患者,務必花幾分鐘看看這個方法

在美麗而古老的河南省歷史文化名城睢縣城東南,袁山路和文化路交叉口西北角,有一座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築群,這裡曾經四面環水,整個建築儼然一艘小船盪漾水中,其山門匾額為“小蓬萊”三個大字,這就是睢縣著名歷史文物保護單位:袁家山。袁家山又稱“袁氏陸園”、“小蓬萊”、“呂祖廟”,是一座豫東地區遠近聞名的道教道場,這裡原為明朝兵部尚書袁可立的別墅。

1.袁家山的來歷

公元1645年,距袁家山不遠的袁可立家宅尚書府發生了著名的“睢州之變”,即南明弘光政權江北四鎮中兵力最強的徐州總兵高傑被駐睢州的河南總兵許定國誘殺,許率部降清,徹底改變了中原地區明清軍事力量的對比,使河南政權格局發生鉅變,為清徵南明統一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揭開清軍南下江南滅亡南明小朝廷的序幕。

據清代康熙年間狀元彭定求蒐集成書的《道藏輯要》記載:袁家山為明兵部尚書袁可立於明熹宗天啟年間所建。

明天啟二年,明皇帝派袁可立以右僉都御使巡撫山東登萊沿海一帶,招募水師“備兵防海,贊理徵東軍務”。

據說有次袁可立乘艦船出海指揮將士與侵入琉球群島的倭寇(一說後金軍)作戰,戰船行至大海中間,忽然狂風大作,惡浪掀天,兵船險有傾覆之危,昏暗中恍惚呂洞賓現身於袁尚書面前,袁尚書急忙禱告保佑,煞時風平浪靜,一仗取勝,歸朝後官至兵部尚書太子少保。袁尚書以為是呂祖顯靈相助,歸裡後在睢州大興土木,仿照自己所乘坐的船艦形制建呂祖廟以還願,以後世代香火不絕,明清兩代成為睢州遠近聞名的大道場。由於建在水中,地勢頗高,因稱“袁家山”。又仿山東蓬萊閣體制而建,依山傍水,居高臨下,稱“小蓬萊”。據道光二十九年《重修袁家山呂祖廟碑記》,袁家山建築群中有“呂祖廟”,即是紀念這次遭遇。

袁家山,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列為國家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之一。

袁家山已經有三百年多年的歷史,而其修建者袁可立因其抗擊後金的歷史,被後來的清王朝刻意選擇掩蓋其生平事蹟,是一位被封殺和歷史淹沒的民族英雄。


睢縣袁家山|商丘歷史名人之袁可立:一位被封殺三百年的民族英雄








2袁可立,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袁可立,字禮卿,號節寰 ,河南睢州(今河南省睢縣)人。曾任蘇州府推官、巡城御史、左通政、兵部尚書等職。

袁可立歷經明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為“四朝元老”之臣,誥“五世恩榮”之賞,是明代後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軍事戰略家。

袁可立的睢州遷始祖袁榮,明代安徽鳳陽府潁州人,明洪武二年以武功仕睢陽衛百戶,後代世襲衛百戶,稱睢州東關“百戶侯”,遂家於睢州。五世錦,官陝西韓城縣教諭,自此“振振森森,書香不絕”。六世永綬、永康。永康生子五:江、淮、河、洛、渭。七世淮即袁可立之父。三世皆以可立貴,稱“三世司馬”。由此看來,袁可立也是出身於書香門第之家,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睢縣袁可立袁氏家族也可以說為睢陽望族,世稱“睢陽尚書袁氏”。

袁可立,明朝萬曆十七年中進士,初任蘇州府推官,剛到任的袁可立,血氣方剛,一身正氣,公正清廉,不避權貴。明知應天巡撫李淶有內閣首輔申時行的後臺卻是毫無懼色,堅持清查,把李淶巡撫勾結地方士紳,陷害清廉太守石崑玉的爛賬,幾下子就查得清清楚楚。硬是叫這個跋扈巡撫罷官走人,接著乘勝追擊,一口氣複查了當地上千件積案,給大批蒙冤者昭雪撫卹,被譽為斷案如神的神探。

以七品之卑鬥翻四品之尊,袁可立的不畏權勢,不僅使他聲名遠揚,也成就他為中國歷史上的‘推官’楷模。此後,袁可立成為蘇州府名宦祠中與文天祥、況鍾、海瑞、于成龍、林則徐等並列的清官廉吏,更是明清兩代近二百位蘇州府推官中唯一入祭名宦祠的。


睢縣袁家山|商丘歷史名人之袁可立:一位被封殺三百年的民族英雄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冬,連審驚天大案的袁可立治行報到吏部尚書孫丕揚那裡,以政績第一擬擢升給事中,受到萬曆帝特別召見,任山西道監察御史,奉命巡視京都西城。

在其任間,有皇帝寵幸的弄臣仗勢殺人,百官不敢問,可立重捶抵罪,將罪行張榜於五都衢,“重棰問抵”。這時便有人持重金至袁可立門上,可立勃然大怒道:“殺人者死,朝廷法也,即弄臣顧可脫乎?吾知有三尺,不知弄臣”。”遂將說者逐出門外,眾閹恨之切齒。然而,皇帝繞過內閣直接下中旨豁免弄臣。“已而,果得中旨赦之,可立不為動。”袁可立不給皇帝面子,毅然抗旨將弄臣正法。京師稱“真御史”。

袁可立執法如山,凡有案件,皆剛毅持正,不避權貴,“至犯令抵罪者,雖寵近必行,似歐陽永叔。”問案釋疑,理雪冤獄,“給諫公(袁可立)李七年,而出人死罪者以數千計。按部所過,囹為之空。萬民呼“袁青天”。泰昌帝贊曰“詳刑惟允,執法有聞”。

當時,萬曆皇帝昏庸享受,寵信後宮,不理朝政,弄權誤國,朝綱廢弛。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袁可立上書萬曆皇帝,進諫朝政,矛頭直指皇帝本人,萬曆皇帝勃然大怒,於正月初十將袁可立削職為民,沉冤達二十六年之久。


睢縣袁家山|商丘歷史名人之袁可立:一位被封殺三百年的民族英雄








回家後的二十多年裡,一直都在睢州老家閉門謝客,謝絕一切往來應酬。然而萬曆四十二年(1614),萬曆之子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陽,趁機在睢州橫徵暴斂。袁可立再次憤然站出來交涉,一番據理力爭,終於讓福王無可奈何撤走了那些橫徵暴斂的人。歷經打擊,身負冤情,不改英雄本色,袁可立,依然是那個為民請命的袁可立,依然是那個仗義而為的袁可立。

萬曆四十四年,東北女真人部落首領努爾哈赤起兵反叛,建立後金政權。而明朝因為內部腐敗無能,閹黨禍亂朝政,黨爭不已,再加上皇帝不理政事,社會階級矛盾深重,軍備廢弛。缺乏對後金正確整體的軍事戰略部署,以至於在對後金軍事戰爭一敗塗地,到了天啟年間遼東形勢岌岌可危。

身為文臣,曾經是天啟帝師的袁可立被重新起用,派往遼東主持對後金軍事行動,此時袁可立已經是六十歲花甲之齡,可是他依然接受了這項使命。

袁可立出任登萊巡撫,扛起了大明朝邊防線上的重擔。而此時的登萊乃至山東全境,正是一個爛攤子。各地白蓮亂軍四起,兵士紛紛逃亡。袁可立上任路上,就多次遭到亂軍襲擾。毫無懼色的袁可立,親自帶兵衝殺敵陣,連他六十多歲的夫人,也親自上陣擂鼓助威,毫無膽怯之意。(由此可見,袁夫人也是一位頗有膽識的女中豪傑,奇女子,頗有梁紅玉之風!)就這樣走一路殺一路,才算有驚無險,趕到了風雨飄搖的登萊。

此後,不到三年時間,殘破不堪的登萊,便舊容換新顏,亂軍全數被掃平,海岸線上修起了堅固炮臺,市面上商旅往來繁榮,海面上戰艦雲集,一支戰鬥力強大,規模多達五萬的嶄新明朝軍隊煥然一新。袁可立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重視海防,具有海洋意識的軍事將領和中國士大夫。登萊,這個明朝海防要地,已經成為一支頂向後金的堅強有力的犄角!

袁可立在對付後金方面,更是功勳卓著,究其要點,大致可為:“重用毛文龍等武將,聯絡諸島、收復旅順、招降納叛、幾滅後金”,並且在登萊巡撫期間,給予後金軍隊沉重的打擊。甚至在後來一手策劃了劉愛塔的歸明,而劉愛塔是明朝策反後金國最高官員,對後金的打擊很是沉重。據說當時後金最怕的有兩人,一為孫承宗,一為袁可立。

據《明實錄》等資料統計,袁可立擔任登萊巡撫期間,與後金前後交手七次,七戰七捷,把曾經不可一世的後金八旗,牢牢壓制在遼南之外。明王朝的遼東邊防壓力,這才驟然減輕。並和遼東成犄角之勢,相互配合,使後金軍隊處於兩線作戰的被動劣勢,大明軍隊反敗為勝,扭轉戰場之勢,依然形成。如果照此下去,明朝軍隊依靠自己雄厚的國力經濟支撐,正確的軍事戰略部署,收復遼東失地,徹底打敗後金軍隊也不是沒有可能。

然而,就在袁可立等人在前方浴血奮戰的之際,腐朽的大明王朝朝廷內部依然黨爭不已,內訌不斷,閹黨執政,爭權奪利,時朝中黨派相攻者無虛日,黨爭和激進言官的空談誤國已經影響到軍政秩序。政權的腐敗和無能,這必然造成軍事鬥爭的失敗。因為袁可立對毛文龍等武將的重視,受到了保守派官員的非議,後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更視袁可立為眼中釘,肉中刺,處處掣肘,處處刁難,袁可立不堪忍受,憤而辭職,結束了他的官宦生涯。

明朝做過首輔的孔貞運對此非常惋惜說:孰使十六年來,海無傳烽,亭有臥鼓,則惟公之賜。使天假數年,則公將奮謀決策,焚冒頓之虎落,犁老上之龍庭,以抒我皇上東顧之憂。而今已矣,惜哉!

袁可立的辭職,成了明朝登萊防務的轉折點,曾經與袁可立密切配合的毛文龍,從此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並在崇禎年間被袁崇煥用尚方寶劍斬殺,而袁可立精心設計的登州防線,又在明王朝的昏聵指揮下,以一場“登萊兵變”土崩瓦解。心灰意冷的袁可立,亦在登萊之變的同年病故於家中。

袁可立病逝後不久的短短十幾年光景,大明王朝這個龐然大物就在內憂外患夾擊下轟然倒塌,成為歷史。大明王朝的黨爭和昏庸讓袁可立這個軍事奇才,這位抵抗外族侵略的民族英雄功虧一簣,英雄無用武之地,英雄壯志未酬,真是一件令人惋惜,可悲可嘆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