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還田下雨後造成水汙染怎麼辦?

龍哥丘


秸稈,它含有豐富的氮、磷、鉀、鈣、鎂和許多有機質。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同時,它是一種粗飼料燃料。農民把它漚肥,用作植物的肥料,在廣大農村得到積極運用。以前,農民直接將秸稈放在田間或地裡燒掉,產生肥料。但是對環境汙染大,在許多地方,已經不準燒秸稈了。於是農民直接將秸稈還田。其實,秸稈還田有利於調控田間溫溼度,有利於抑制雜草,有利於增加士壤有機質,有利於改善士壤的養分,節約肥料的施用,有利於改善空氣汙染,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秸稈還田下雨後會造成水汙染,怎麼辦呢?我本人認為有以下五種辦法:

第一種辦法,深埋。我們在田間挖深坑,把秸稈深埋在裡面,這樣下雨時對周圍環境沒有什麼影響,又可以漚肥。這一點,在我們農村得到廣泛的運用。

第二種方法,清除汙染秸稈。秸稈一但腐爛,會變色,變味,下雨後,會導致水被汙染,我們只有將這些腐爛的秸稈清理出來,防止水汙染。

第三種方法,隔離法。在農田出口處設置隔離網,防止秸稈的葉,莖等流出汙染水源。特別是可以隔離一些腐爛的秸稈。

第四種方法,田裡換水。當農田的水被秸稈汙染了,我們可以將這些壞水放掉,同時補入新鮮水源。

第五種方法,監測法。秸稈還田下雨後,我們要監測水的酸鹼度和各種礦物質及有機質是否超標。當然,我們老百姓沒有這方面的儀器,但是,我們可以看田間水的顏色,有無異常情況等。

當然,秸稈還田下雨後造成的水汙染還有很多的解決辦法。我們一方面,要看到秸稈還田的好處,另一方面,我們要處理好秸稈還田下雨後會造成水汙染的實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利用秸稈。





衝裡小白魚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我熱愛農村 ,熱愛生活,喜歡我們村裡的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我有著很豐富的種植和養殖經驗,針對這個問題我希望把我在農村學到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下面是我的分享。

以前,農民還使用燒火做飯的時候,秸稈是比較常用的燃料,每到豐收的季節,農民也都會把秸稈垛起來,以備後期使用。現如今,農民改變了傳統的燒火做飯方式,由此,秸稈也變得不那麼常用,很少出現在農民的日常生活中了。可是,如果秸稈不當做燃料的話,該如何處理呢?

按照農民的處理方式,一般有兩種比較常用,第一種是把秸稈從田地裡拉出去,然後堆放到溝裡,至此便不再管理,也不影響播種;第二種便是直接在田裡燃燒,也不用再費體力,燃燒後的草木灰對農作物的生長也是有一定的幫助,一舉兩得。可是,這兩種方式都會對農村的環境造成影響,尤其是焚燒秸稈,不僅會汙染空氣,還會對土壤造成損害。

因此,為了保護環境,同時也為了保護土地,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禁止農戶再焚燒秸稈,同時,也實施了不少的補貼政策。在法律法律和補貼政策的雙重力度下,農戶焚燒秸稈的行為已經大大減少,這兩年,農民也逐漸有了環保的意識。

可是,禁燒歸禁燒,田裡的秸稈到底該如何處置呢?有專家建議進行秸稈還田。一開始的時候,農民並不懂,聽了專家說了這麼多秸稈還田的好處,也便按照專家說的去做了,可是,在秸稈還田實施了幾年之後,農民朋友們卻有話要問專家:秸稈還田真的好嗎?對環境真的沒有汙染嗎?對於農民這樣的疑問,專家卻啞口無言。

其實,瞭解秸稈還田原理的人都知道,秸稈還田是對秸稈進行粉碎,等待其腐爛之後,便可以有助於農作物的生長。可是,秸稈粉碎後長時間在田地裡會產生一些害蟲,這些害蟲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進而影響產量。另外,一旦下大雨的話,這些秸稈就會漂浮起來,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汙染現象。

總之,秸稈還田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土壤造成汙染,農民朋友們也希望專家給出妥善的建議。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能夠把我的經驗說出來,我感覺到很開心,因為我是一個樂於助人的農民,我的分享我不求回報,能解決你們的問題就好。

最後祝福大家在種植或養殖的過程中能夠順順利利,做一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幸福的農民,同時祝大家身份健健康康,家和萬事興,好運連連,幸福美滿!謝謝大家。


星辰農場


秸稈還田下雨後造成水汙染,處理起來非常困難,這些汙染的水僅次於造紙廠排出的汙水。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秸稈還田必須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收割結束秸稈要及時打碎、深翻到地下。

其次,及時將深翻的土壤耙平、壓實,防止秸稈外露。

最後,及時種植農作物,促進秸稈加速腐爛,利於作物吸收。

對於已經汙染的雨水,如果能夠聚集起來的,就要轉運到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或者拉到大型沼氣池進行處理,或者排到溼地,儘量不要排放到小溪、河流。




大好河山78352743


這沒多大的汙染吧,主要是能把水田搞肥一些


1eryigf


秸稈還田最直接好處就是有效控制了大氣汙染,除此之外,秸稈腐爛後能給土壤增加肥力。如此一來,農民給土壤用的肥料就能減少,讓土壤化學汙染情況減輕一點。這樣農民收割完糧食之後,所剩的秸稈可以留在田裡滋潤土地,不用再點燃讓周遭空氣變差。

但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農民們漸漸發現秸稈還田並不是只有好處,更可以說弊大於利。就曾發生在東北地區的草地螟蟲害,面積之廣讓萬畝土地受到傷害。農民們便把蟲害現象歸結於秸稈還田,因為秸稈粉碎後覆於農田表面或者埋入土壤下,蟲子不會被粉碎掉,很容易滋生病蟲害,才釀成如今大面積受損。

除了蟲害現象,秸稈還田給農民增加了成本,運輸和覆蓋都需要人力。而且秸稈腐爛時間較長,有時候種子埋下去了,秸稈還沒有腐爛完全。這就會造成幼苗生長受阻,長勢參差不齊。而且有些秸稈生命力強,容易和種苗爭奪養料,作物幼苗很有可能出現死苗、黃苗現象。這些都給農作物產量帶來了巨大損失。

所以秸稈還是要經過科學的系統工藝化的處理後才能發揮真正的經濟價值。


生活中的點滴記事


秸稈還田下雨後造成水汙染河流,是環保的事,是禁燒政策的事,耕田農民按規定執行了,是對農民無關係,如果受到處罰的,就罰天下的雨把汙染水流河裡,造成汙染水源,是天為,是禁為,不是人為的!


伍開坤


秸稈還田不處理好還真有汙染,特別是下大雨或者是連陰天,腐爛後變色的水流到河裡。已經還田了怎麼處理,最好的辦法是集中發酵好在還田,這麼處理要人工成本。在就分時間段焚燒,免得汙染水,免得發生火災,或暴雨把秸稈衝到河裡造成更大災難,容易堵河道還汙染河水。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