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人生中第一輛車是什麼車?

用戶6203712484


我有車的時候比較早,肯定會叫很多朋友們羨慕。

1990年的冬天,我就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臺車。

我還特別清楚地記得那個激動人心的日子,在經歷了無數次向單位廠長要房子之後,終於在那個寒冷的冬天的某一天,我們的房子下來了!它在河松小區,當年叫大糞坑,可能是當年傾倒大糞的地方,才有了這麼個非常不雅的名字。

那時這裡只有單位的幾棟樓,離單位還得有三四公里遠,不通公交車。

當務之急,就得有臺車,要不別說上下班太不方便,就是搬家也沒法搬。

於是,一狠心,一跺腳,我們決定買車了!

說買就買!

於是,單位的同事特意去了廠家,給我提回了一臺嘎嘎新的新車!黑色的車漆,閃耀著迷人的金屬光澤,紅色的車標,低調的炫耀,不太扎眼,又彰顯了身份。

鳳凰大28,我人生的第一臺車到手了!

來不及品嚐有車的驕傲和幸福,騎上車子,立即開始搬家。其實,家也沒啥可搬的,那時我倆分別住在單位的獨身宿舍,只有我倆從大學時就用的被褥,幾件衣服,來回兩回,就把家搬得利利索索。

有了車的生活,真的大不一樣了。我們安裝的土暖氣,暖氣片、暖氣管子,都是用車運過去。

秋季買的大白菜、土豆,有了車,輕輕鬆鬆運過去。

那時,單位還有俱樂部,小胖在單位醫院,看電影院的人給她面子,我們三口人去看電影不花錢。於是,三口之家經常騎著自行車去單位看電影。那時我年輕力壯,前面毛驢坐在大梁上,後面馱著小胖,蹬起來那叫一個風馳電掣。有一回衝過通達街的十字路口,一私家車極速駛來,我急剎車已經來不及了,一腳蹬在地上,就地來了個漂亮的360度轉彎,停在了那臺車前。那個開車的哥們下來,大讚一聲:哇靠!神探享特!當年正在演這個美國電視劇,那美國偵探騎車跟我有的一拼。

神探亨特終於闖下大禍,毛驢來的第二年,我們騎著車子去哈一百,給她買了雙白色的旅遊鞋,毛驢特別喜歡。回來時又買了個松仁小肚,還是像以前那樣,毛驢騎在大梁,小胖坐在身後,我在江邊蹬著那叫一溜煙,飛一樣,邊蹬邊哼著歌。

騎到公路大橋下,突然,毛驢一聲尖叫,整個車子折了過去,我和小胖都壓在毛驢身上,毛驢哭得好嚇人,小胖手裡拿的松仁小肚,像炮彈一樣射出了幾十米遠。

我叫毛驢嚇得面如土色,看到毛驢的旅遊鞋插在了車輻條裡,已經別折了好幾根車輻條,整個車大梁已經彎了過去。

小胖把毛驢腳拉了出來,把鞋脫下,一看毛驢腳只是腫了,並無大礙,居然沒骨折。

周圍圍了一圈人,有好心人把小肚從幾十米外撿了回來。

車已經沒法騎了,從公路大橋扛回了家裡,同事幫著綁在電線杆上,幾個人一頓拉,總算把彎曲的大梁拉了回來。

另一回把車子扛回來,是在寒冬臘月,我騎著自行車出去刷小廣告。那時實在是窮瘋了,小胖醫院承包科室給了我個幫他們刷廣告的差事。一個大鐵桶,倒進一袋澱粉,衝進開水,一攪和,就成了漿糊,我得快速貼完,要不天太冷,漿糊就會凍成冰。刷漿糊的速度要特別快,因為稍微一慢,漿糊一涼,也凍成了冰,就沒法貼上。

那時我沒有棉衣,只穿個晴綸衫,凍得瑟瑟發抖。我把車子鎖在一邊去刷小廣告,凍僵了,結果手裡拿著車鑰匙找不到了。車鑰匙丟了,怎麼也沒找到。我從道外,扛著自行車,走了十幾公里,回到了家裡。

另一回騎自行車挨摔,是夏天騎著自行車去賣冰棍,結果,騎到了車輛廠的鐵路線上,一不留神,別進了鐵軌裡,頓時摔得膝蓋血流如注。那天,騎不了車子了,一瘸一拐扶著自行車,終於回到了家,毛驢和小胖都哭了。

毛驢上學了,我每天帶著她。有一天,我蹬上車子一溜煙到了家,下車後一看,毛驢不見了!原來我騎上車之後,把她自己扔學校了。趕緊往回騎,看她不緊不慢已經走了一半。

我的第一臺車陪伴我很多年,直到毛驢上了初中,我們在她學校附近租的房子,離學校很近,幾乎用不著騎自行車了。自行車就扔在樓道里,突然有一天發現,它丟了!

我的第一臺車,就這樣離開了我。

現在,我幾乎找不到它的照片了。

只有這麼一張,看似推著自行車,可惜完全看不到我的第一臺車了。

我的第一臺車,幾乎沒留下痕跡,但我還是要感謝它為我們全家做出的貢獻。



慚愧啊!我人生中的第一輛“車”,還知不知道能叫車嗎?竟是一輛自行車。


還別說,八十年代末期,泥濘的公路上也沒有幾輛車,有的淨是清一色的叫老“解放牌”卡車什麼的。所謂的小車,也就是老北京吉普車,就是帶有帆布篷的那種。當時縣教育局長來學校檢查就是開的這種車。那時我縣還沒有一個鎮,都叫鄉。書記、鄉長們下鄉都還是騎著自行車。記得那時我還是個業餘報道員,也曾寫過獲獎的《“自行車書記”下鄉記》的通訊。可見,擁有一輛自行車也是不簡單的。

其實,我的這第一輛車——自行車更來之不易。我大姐夫是個雞蛋販子。說是個販雞蛋的,其實就定兩個筐子用兩根木棍串起來,紮實綁穩,在自行車後在那麼一搭。兩筐也就一百斤左右。前一天走村串社,收購雞蛋。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往30裡外的國營03、04、07廠(原來的軍工廠,現已搬遷)。三個廠子,有好多好工人。一個雞蛋8分錢收的,去賣兩毛錢。利潤不小哩!

不過,那時還沒修國道304線,必須經過一座座大山,陡坡路多,下坡路少。上坡時將自行車手把用繩子固定,雙手各牽著繩子的兩頭。上坡時,人在自行車後,按著兩個筐子使勁的掀,至於方向,有雙手牽著的繩子掌控。艱難的行走,常常五步一歇,十步一緩。下坡時還不能騎自行車,土路坑坑窪窪不說,自行車後重頭輕,弄不好自行車頭就會翹起來。就只能推著走,雙手使勁壓著自行車頭,還要把握方向,屁股還要使勁扛住雞蛋筐子,起著剎車的作用。一路勞累,只要趕在12點工人們下班擺在指定叫賣的地方就行。

販雞蛋在當時也是熱門生意,畢竟本小利大,再說兩三個小時就賣完了。這一趟至少可掙20多元。怎麼這麼清楚呢!因為那時候民辦教師的月工資才40元。民辦教師老被人嘲笑,也老聽人說,當一個月民辦教師,還不如去販兩趟雞蛋。

記得是一個暑假,我跟著大姐夫學這飯雞蛋的手藝。一週後,出師了,也“開張”了。姐夫的雞蛋生意的“傢什”借給了我,還給我搭了本錢。前後跑了兩個禮拜,淨賺了150多元。直接花了120多元,買了一輛“蜻蜓牌”自行車。

那年月騎自行車經過,總有人投來羨慕的目光。若按下車鈴,還會招來別人的罵聲,抖啥呢,就騎了一輛自行車。沒辦法呀,出苦力掙的。這輛自行車一直伴我度過了十多年的教學生涯。


往事總是不堪回首,唯有人生中的這第一輛車還依稀記得它的來龍去脈。


為生活而提神


我人生中第一輛車是上海產的鳳凰牌女式自行車,它的車頭銀光閃閃,烏黑髮亮的身上印著一隻展翅欲飛的綵鳳凰。它買於一九九四年元月份,花了四百九十五元,外加一把五元的鎖,共計五百元。

當年高中畢業的我在鄰近的村小代課,月薪六十元,半年不吃不喝也攢不夠買車的錢,這輛車是老爸幫我買的。

父親開始買的是一輛永久牌男式自行車,他說以前的那輛自行車比較破舊了,買一輛男式自行車大家都可以騎。但後來他看到我失望的樣子,就又重新去買回了我心儀已久的女式自行車。從此,我擁有了自己的“私家車”,喜悅之情不言而喻。

這輛滿懷父愛的、漂亮的女式自行車載著年輕的我奔波在鄉間小道上,直到二零零五年毀於一場始料未及的車禍。

如今時隔多年,第一輛車的漂亮身影還鐫刻在我的腦海裡,它時刻溫暖著我的心。



Liu藍蓮花


人生有很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吃辣椒

第一次穿新衣服

第一次參加工作

第一次,談戀愛

第一次去旅遊

第一次買房

那也會有,也一定會有,第一次購車。



1974年,我從平房子學校畢業,那時候是十年一貫制,(小學。中學。高中)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三家子中學去讀書,從家裡到學校有十里地,每天,要早早起床,揹著書包,帶著飯盒,徒步到學校,晚上到家,累的是疲憊不堪,上學的路,都是石子兒鋪的路,鞋穿的特別費,腳指頭,經常出來嗮太陽,有時候腳上還有溜溜燈——大水泡。

大約過了兩個多月,我放學回家到裡,看見院子裡有一臺飛鴿牌,全鏈盒,28-自行車,我急忙問媽媽,”這是誰的自行車呀?“媽媽告訴我“這是你爸爸託人,從瀋陽運回來的,專門給你買的”這不是做夢吧?我曾經想讓家裡買臺自行車,可到哪裡去買呢。需要用票買,沒地方弄到票呀!我真是老佩服爸爸了,太有辦法了。買來這樣一臺自行車,在我們醫院的宿舍中,也是屈指可數的呀!



爸爸給我這麼大的驚喜,也給同學們帶來了好奇。當我騎自行車來到學校的時候,很多同學圍了過來”這車太漂亮了,”

”這個車用用多少錢啊?

“這車在哪裡買的啊“

“”這個車挺奇怪呀!沒有車鏈子“,

“哎呀。哎呀!真沒有喂!”

”沒鏈子怎麼走啊”?

這時。有一個男同學,擠到車跟前,手把腳蹬子,往後搖了起來,他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大聲的喊叫起來”有!有!有車鏈子,在這個盒子裡“

同學們越圍,人越多,像看到了怪物一樣。不願離開,直到上課鈴響了,才各自回到自己的班裡,我總算放好自行車,上課去了。



自從有了自行車,我就成義務員了,每天上,下學,為院裡的同學運送書包,我在前面騎車,她們在後面追,天天是歡聲笑語,不亦樂乎!

奧!有人說,你還沒有回答這車的價格呢?

280元,對現在來說,不算貴,在70年代,確實是不小的數目。這也是家裡的一大件!這是父母勤勞持家,熱愛生活,給女兒發奮學習的人生禮物!感恩父母!


阿梅喜愛生活




我的人生第一輛車 2009年購買的 一汽大眾 新寶來 手自一體頂配 艾拉紅 當時 全部辦下來是16萬多 買到手後前3年 我的紅寶寶 還做為 我們撫順大眾新生活車友會婚禮車隊的頭車,不得不說 德系大眾車 質量真是槓槓滴 油耗嗎也不高 市內10個左右 高速上 打開定速巡航定到100 才4個左右 現在這輛車 買給了 我表哥 他家裡有庫眼 保養的像 3年左右的車(因為 我開時 也是放在庫眼裡 保養的也非常認真)10年了 就修過一次車床按壓健 發動機 電瓶 怠速 各個方面 都沒毛病!輪胎嗎 我2009年提車時 5個胎(1個備胎)都是米其林的 在2016年 我才換了新的米其林(從2013年開始去保養 看看輪胎 保養師傅都說不用換 只是前後胎 換換位置) 現在 已經入手人生第二輛車 大眾途觀!

但是 我還是非常喜歡我的紅寶寶 每次看到表哥開 都會多看幾眼!


雲淡風輕45256423


我的第一輛車是自行車。1984年,我高中二年級,我家買了一輛自行車,是給我哥買的,他騎了一段時間後,就給我騎了。我騎著去一中上學,感覺自己很威風。

第二輛車是輕便摩托車,那是1999年,正值昆明99`世博會,我去石林搞服務,早出晚歸,我借了錢,買了一輛工作用。

2001年買了一輛錢江摩托車,

2009年我家買了一輛轎車。這有點來得太快,提前實現了轎車夢。


飛飛貓說話


第一輛車是大眾Polo🚗

2013年年底,我和先生在沙井買了票準備回家過年,250塊/張,後來卻告知大巴車中途出事了,需要等多一天。我們滯留了。後來聽說大巴車沒有出事,因為沒進站就滿客,我們就只能稍等了。於是,買車的念頭萌生了,由於錢錢不夠,我和先生花了差不多4萬,買了一臺二手的大眾POLO仔,我們給他起了個名字“四眼”。

一開始先生天天守著四眼,一有時間就為它擦身子(稍有些髒都不行,),為它調理身體(改造燈光,音響,發動機),它就宛如一個“小三”,入侵我們的生活,有時連我都吃醋。但是也不知道為什麼吃醋,這車不是我的嗎?可是我考了駕照,不敢上路,一直都是先生在開。呵呵。。。

四眼承載著我們回家看孩子的夢,承載著我們的歡聲笑語,然而好景不長,四眼還真是四眼,2015年清明假期我懷孕在老家,先生回家看我,他開著四眼,因堵車,一天一夜塞到了高速公路上,一不小心,就撞到了馬路外面去了,四眼差不多全身骨折,流血流淚,四眼受傷嚴重,開不了了,車內有個朋友還骨折了,先生也要墊醫藥費。還好先生多得上天保佑,人沒有事。打電話給交警處理,那時本來想不要四眼了,就這樣算了,但是因為深圳車牌很難得,那個時候已經開始限牌了,所以想著捨不得四眼,捨不得那些在一起的歡聲笑語,又把四眼拖到了深圳維修。真的歷經了千辛萬苦,四眼又以全新的姿態站在我的面前。恭喜四眼又獲得新生!

我們和四眼還是很有感情的,恢復後的四眼一直都很聽話,四眼陪伴著我們的生活起起落落,載過我們去深圳灣,深圳歡樂谷,世界之窗,小梅沙等地方遊玩,也載著我們上下班,假期回鄉下看娃,看老人……時間過得很快,在2017年的時候,四眼年齡大了,深圳強制報廢,而且有補貼,我們的四眼也走入了報廢的歸宿,現在估計它也已經報廢完畢,重新獲得新生,開展新的旅途。

四眼大眾POLO,希望你在另外一個世界沒有痛苦,沒有車禍,祝您一路順風!也祝所有開車的人都出入平安,一路順風。









小霖悅覽


第一輛車是經常陪我出門的輕卡,東風多利卡,10年拿到駕照去買的,風風雨雨的陪了我快九年了,那時不管去哪,只要路遠點,都開著它,出門拉貨更是少不了它,國三的貨車今年也不知還能不能審上。

今年五一買的車,瑞虎3手動低配的,幾年前就要買的,一想主要得開著貨車出門拉貨,開不大著小車,就一直沒買,今年正好推國六的車,國五的車便宜,就弄一輛,滿足一下老婆的虛榮心[捂臉][捂臉],以前這那的開著輕卡拉著她娘三,她老是提意見。車這東西,錢多買好點,錢少買便宜的,代步工具,這費那費一年其實開不多少,沒有還不行,就像雞肋。

好好幹,再換車得換輛自動擋的,還是自動擋的好開,我買車之前那十幾天一直都是開的我妹妹的車,我為了省那幾千塊錢買的手動擋[打臉],其實對我來說,我是老司機,開手動自動差不多,就是老婆有點開不了手動擋的,經常跑市區的話還是自動擋的給力。

用行動做你所想,為了夢想加油💪💪




別問為什麼8398


人生的第一輛車是東風標緻308

2012年購入,當時正是全國抵制日貨的時候。想想也挺搞笑的,當時還在豐田的4S店上班,武漢抵日情緒高漲,日本車不敢買,德系車不喜歡。韓系那會兒十萬價位的車也好少。 最後發現了法系的小獅子。

怎麼說呢,法系車的做工確實是紮實,開起來厚重感十足。但那個時候的技術確實和現在沒辦法比,4速的自動擋變速箱結合老富康的高轉速發動機。油耗高的真的不是一點半點,開了3年以後過保,換擋頓挫帶來的推背感,也是醉了…… 後來實在忍不住出手。不過也是自己的第一輛車吧,也算是個不錯的回憶。



新疆車小二


真正屬於自己的是上中學家裡給買的白山牌自行車。

1997年,3000塊錢買二衝程日本50CC排量,小踏板。

1999年,二手切諾基。

2003年,吉利150大綿羊。

2004年,添置松花江微型麵包車,切諾基報廢。

2007年,比亞迪福萊爾。

2008年,朗逸手動中配,福萊爾送人。

2009年,添置哈弗h3

2015年,添置寶駿560,賣出哈弗。

2017年,添置比亞迪宋DM至今

除了自行車和朗逸,其他全是自己工作攢錢,自己之力添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