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解體後,成員國紛紛加入歐盟北約,為啥只有塞爾維亞拒絕?

90斤剛剛好呢


導讀:從南斯拉夫到南聯盟、從南聯盟到科索沃戰爭,西方一直充當著反面角色。在這期間塞爾維亞確實受到了比較大的傷害,但是為了國家經濟發展和降低失業率塞爾維亞還是向歐盟敞開了大門。2009年12月塞爾維亞正式申請加入歐盟,多年過後塞爾維亞迎來了曙光。在2018年2月的歐盟峰會上按照歐盟委員會的說法,如果預定計劃開展順利塞爾維亞與黑山成為將於2025年正式加入歐盟。下面我們就塞爾維亞與西方從敵對到結盟這段歷史,做一下詳細闡述。


從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刺殺奧匈帝國費迪南大公引發一戰開始,塞爾維亞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歷史階段。塞爾維亞-南斯拉夫王國-南斯拉夫聯邦-南聯盟-塞爾維亞,百年過去塞爾維亞經歷了一個循環從巴爾幹之虎重新變回內陸國塞爾維亞。在百年衍變過程中,誰是對手誰是朋友塞爾維亞心裡應該是五味雜陳。


從一戰後以塞爾維亞王國為基礎組建南斯拉夫王國,到上世紀70年代人人羨慕的那斯拉夫聯邦時代

一戰結束後奧匈帝國戰敗分裂,同年底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聯合組成新王國。在10年後的1929年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王國,文化、民族、宗教異常複雜但是語言相近的幾個地區嘗試搭夥過日子。二戰開始後南斯拉夫王國隨著納粹德國的入侵宣佈投降,鐵托領導的游擊隊展開反擊反法西斯的鬥爭。1945年德國撤出南斯拉夫,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正式建立南斯拉夫聯邦。

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聯邦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鐵托並不認可蘇聯的經濟模式。所以南斯拉夫根據自己的國情走上了一條獨特的經濟發展之路。鐵托是不結盟運動的發起人之一(其他兩個是印度的尼赫魯、埃及的納賽爾),所以南斯拉夫也成為唯一一個沒有加入華約的歐洲社會主義國家。因此南斯拉夫受到蘇聯的排擠和打壓。


在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蘇聯的對手就是美國的朋友。所以美國出於遏制蘇聯的需要從經濟上支持南斯拉夫,所以獨立於東西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南斯拉夫得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農業、工業、旅遊業都很發達,是當時紅色陣營的第三強國。到上世紀70年代的南斯拉夫每兩個家庭就有一臺電視、冰箱,每三個家庭就有一部汽車。但是由於鐵托的不合理的民族政策導致國家凝聚力的下降,為以後的分裂埋下了隱患。


從南斯拉夫慘遭肢解、南聯盟分裂到科索沃獨立,西方步步緊逼

當時間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強大的蘇聯逐漸衰落。在蘇聯沒有能力在地中海保持強勢存在後,南斯拉夫的對於蘇聯的牽制作用自然會下降。所以西方對南斯拉夫由支持變為打壓,南斯拉夫國內的民族獨立主義抬頭其中沒少閃現西方的身影。聯邦成員對立引發了長期的內戰,曾經統一強大的巴爾幹之虎南斯拉夫重新分成若干個國家。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在西方支持下獨立,而塞爾維亞和黑山組建了南聯盟。而且塞爾維亞通過黑山有了出海口,與日後的純內陸國不可同日而語。

西方對於依然保持著部分實力的南聯盟依然充滿了忌憚,所以在1998年西方以科索沃為契機介入南聯盟內戰。西方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對南聯盟展開的為期幾個月的轟炸讓南聯盟損失達到2000億美元, 西方扶植科索沃獨立(塞爾維亞並不承認)。在科索沃戰爭中塞爾維亞損失慘重,這讓南聯盟當中的黑山心有餘悸。最終在2006年黑山宣佈獨立,至此南斯拉夫只剩下塞爾維亞一個國家。


戰爭遠去生活還要繼續,新生的塞爾維亞為了經濟恢復和發展不得不向歐盟提出入盟申請

科索沃戰爭讓塞爾維亞經濟元氣大傷,2000年人均GDP只有1160美元。隨後幾年塞爾維亞的經濟開始復甦,悲傷過去生活還需要繼續。塞爾維亞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成為唯一的與歐盟和俄羅斯同時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歐洲國家。所以塞爾維亞經濟迅速恢復,但是較高的失業率和貿易赤字都然塞爾維亞有更多的想法。尤其是原南斯拉夫加盟國克羅地亞等成員加入歐盟後,由於歐盟龐大的市場和統一的關稅都讓這些國家經濟迅速發展。

其實早在2009年12月鮑里斯塔迪奇向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首相賴因費爾特正式遞交了塞爾維亞要求加入歐盟的申請。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加入歐盟後的經濟表現,更加堅定了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決心。



小結:

巴爾幹半島自古就有歐洲火藥桶之稱,複雜的國家利益關係、關鍵的地緣位置都讓這裡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的南斯拉夫的遭遇也說明落後就要捱打,南斯拉夫的繼承者塞爾維亞失去了出海口經濟發展困難重重。塞爾維亞不是忘記了曾經的苦難,為了經濟更快的發展不得不申請加入歐盟。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呵呵,薩沙對於很多國際政治是比較瞭解的,但有些話題在國內是不便於說的,原因大家自己明白。

目前原南斯拉夫國家,

現在塞爾維亞為什麼拒絕加入北約、歐盟?

其實很簡單,他沒有資格,而不是他不想。

塞爾維亞很窮的,人均GDP在5000美元左右,是歐洲最窮困的國家之一。

誰都知道,只要加入了歐盟,經濟會有很大發展,落後國家也會得到歐盟幫助。

於是,原南斯拉夫解體出來的國家,幾乎全部加入了歐盟,塞爾維亞也不例外。

在科索沃戰爭之後,2009年開始,塞爾維亞學習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的經驗,開始申請加入歐盟,準備材料和程序。

塞爾維亞於2009年12月正式申請加入歐盟。

歐盟早就對塞爾維亞表態,只能做到兩點才能夠加入歐盟。

第一:中止和俄羅斯的親密軍事和外交關係;

第二: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

第一點好說,第二點則是必須的。

歐盟基本標準是:不存在領土之爭的國家才能被吸收入盟。

就目前塞爾維亞政府來說,他是不可能做到這點的,他不可能承認科索沃為獨立國家。

這樣一來,塞爾維亞就屬於存在領土糾紛的國家,沒有入盟資格。

有意思的是,塞爾維亞希望加入歐盟,幾乎是全世界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他們只是不願意加入北約!

有意思的是,很多媒體對於塞爾維亞試圖加入歐盟隻字不提,只單方面宣傳不願意加入北約。當別人都是傻蛋?

北約是包括美國在內的一個軍事組織,歐盟則是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的組織。

因為當年北約曾經轟炸過塞爾維亞,塞爾維亞人普遍對北約沒有好感。在2009年,支持本國加入北約的塞爾維亞民眾只有20%。

但這不影響他們希望加入歐盟,因為加入歐盟有好處。

塞爾維亞總統前尼科利奇表示,塞爾維亞希望加入歐盟,但永遠不會加入北約。

在去年2018年,歐盟表示,只要塞爾維亞能夠達到歐盟的標準,就可以在2025年加入歐盟。歐盟的態度已經很明確,願意收你,就看塞爾維亞人自己怎麼做了。


其實,塞爾維亞加入歐盟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塞爾維亞人是個很現實的民族,當年把自己的領袖米諾舍維奇都交出去納投名狀了,何談承認一個科索沃獨立。


薩沙


塞爾維亞拒絕加入北約主要是因為1999年北約支持科索沃獨立而對南聯盟的轟炸

但塞爾維亞和北約的接觸也很很多:

1、2006年加入北約和平夥伴關係PFP和歐洲-大西洋夥伴關係委員會EAPC;

2、2015年加入個人夥伴關係行動計劃;

3、北約尊重塞爾維亞的軍事中立政策;

4、北約支持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努力。

即:塞爾維亞因為北約轟炸原因,不願意加入北約,但非常願意加入歐盟。

加入歐盟已經成為塞爾維亞的優先事項:

1、2007年塞爾維亞和歐盟簽署穩定和結盟協議SAA;

2、2009年塞爾維亞正式申請歐盟成員,2012年正式獲得候選國地位;

3、2013年歐盟理事會批准在2014年和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開放性談判,2018年歐盟預計塞爾維亞在2025年最終加入歐盟。

塞爾維亞的問題在於科索沃

對於南斯拉夫的前加盟國,由於是聯邦制,脫離南斯拉夫而獨立,塞爾維亞沒有辦法,可以承認其獨立,但科索沃是塞爾維亞人早期政治中心,塞爾維亞人難以割捨的歷史情感,因此不能承認科索沃獨立。

南斯拉夫的變遷:

1、1918年,塞爾維亞國王彼得一世宣佈成立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此時的塞爾維亞王國包括黑山。

2、1929年,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3、1941,由於軸心國入侵,南斯拉夫王國解體;1945年,重建為南斯拉夫民主聯盟。

4、1946年,改名為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實行聯邦制,成員有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黑山。

5、1963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6、1992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波黑獨立,塞爾維亞和波黑繼續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7、2003年,改名為塞爾維亞於黑山,簡稱塞黑。

8、2006,黑山獨立。

9、2008年科索沃自行宣佈獨立。

科索沃的歷史:

1、9世紀時科索沃成為保加利亞的領土,直到1018年,保加利亞被拜占庭帝國擊敗;

2、1018年後,科索沃成為拜占庭帝國的疆域;

3、13世紀時,塞爾維亞帝國佔領了科索沃;

4、1389年科索沃戰爭後,奧斯曼帝國從塞爾維亞手中奪取了科索沃,開始了科索沃的伊斯蘭化;

5、一戰結束時,奧斯曼帝國被解體,科索沃四個縣,其中3個縣歸塞爾維亞,1一個縣歸黑山,共同組成塞爾維亞王國;

6、二戰結束後,科索沃在1946年獲得自治地位,1963年實行自治;

7、80年代時,科索沃人因為經濟條件差、失業率高而要求更多的自治權力,塞爾維亞當局則給出相反的措施:削減自治權力,加強專制;

8、1998-1999年北約介入科索沃戰爭;2008年科索沃議會宣佈獨立。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南斯拉夫被稱為"巴爾幹之虎",原來由6個加盟共和國和兩個自治省組成。在政治強人鐵托的領導下,成為一個集中、統一的國家,經濟曾快速發展20年。南斯拉夫是不結盟運動的領導者、組織者。

冷戰結束後,由於南斯拉夫的戰略地位和與俄羅斯的關係,西方以民主、民族問題為幌子,有計劃、有步驟地肢解南斯拉夫。在西方的鼓動下,經過數年的內部戰爭,南斯拉夫最終一分為六,各自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馬其頓,黑山獨立後,與南斯拉夫經貿聯繫基本中斷,戰後重建需要大規模資金,需要歐盟支持。由於與塞爾維亞的矛盾,想尋求更好的安全保護。這樣它們就積極尋求歐盟和北約。

塞爾維亞曾經進行入盟談判,歐盟主要是嫌棄塞爾維亞太窮了,編了一大堆理由,如不民主、鎮壓少數民族等。但塞爾維亞從來沒提過加入北約,主要是3個原因:

一、塞爾維亞的民族特性。塞爾維亞與俄羅斯都屬於斯拉夫人,堅持獨立自主,在困境下不屈不撓。南斯拉夫在冷戰時一不投靠蘇聯,二不投靠美國,成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言人。

二、美國對南斯拉夫的狂轟濫炸。當年美國打南斯拉夫,就是以北約的名義。逼迫南斯拉夫就範。最後科索沃處於半獨立狀態,其總統被西方拉去審判。

三、俄羅斯因素。俄羅斯與南斯拉夫同屬斯拉夫民族,是俄羅斯在歐洲僅存的勢力範圍。南斯拉夫一直與俄保持友好關係,不可能再去加入北約,俄羅斯也不會同意。


胡家成hujc


一般人可能並不清楚,塞爾維亞與克羅地亞不僅是同文同種的南斯拉夫人後裔,連他們之間的語言差距都不超過北京話與天津話之間的區別。但是,就因為克羅地亞人信天主教、塞爾維亞人信東正教,於是兩群同文同種之人現在卻形同路人。尤其是經過了波黑內戰後,塞族與克族更是勢成水火。現在克羅地亞不僅加入了歐盟,還可能成為歐元區國家——這讓老對手塞爾維亞情可以堪?

而且歷史上,克羅地亞較早融入奧地利-匈牙利,所以信奉天主教,受日耳曼文化影響大。而塞爾維亞因為信仰東正教,所以與希臘關係不錯(波黑內戰時,希臘是唯一支持塞爾維亞的西方國家);更重要的是,塞爾維亞因為長期受奧斯曼帝國壓迫,所以與奧斯曼的敵人俄羅斯關係甚好,再加上同為斯拉夫人同樣信奉東正教——所以塞爾維亞在歷史與俄羅斯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誼。所以塞爾維亞的盟友俄羅斯是北約的頭號敵人,塞爾維亞怎麼可能加入北約呢?

現在有了中國給塞爾維亞撐腰,他就更沒必要對歐美低三下四的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塞爾維亞必將長期成為北約腳下的又硬又臭的絆腳石。這個巴爾幹打不死的小強雖然體量不大,但還是難纏,頗有“平頭哥”的風範。幫塞爾維亞就是幫我們自己在歐洲打出一片小天地,祝中塞友誼天長地久!


野糊吏


說到南聯盟,不得不提起1999年5月8日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事件,造成三人死亡!舉國上下的莘莘學子、工人、政客、農民無不憤慨,而以美國為首組成的北約聯軍給出的解釋卻是誤炸!誰能接受這種不負責任的理由,難道誤失殺人就不算殺人了嗎?就不要負責了嗎?1999年到2019年,整整20週年,乃至以後,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真的印證了那句話“落後就要捱打”。


南斯拉夫解體後,成員國紛紛加入歐盟、北約,只有塞爾維亞遲遲被拒之門外。這又是為什麼呢?

  1. 塞爾維亞不願與俄羅斯斷絕關係。曾經的巴爾幹地區分為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等國)和東斯拉夫(俄羅斯、烏克蘭),長期受到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的打壓,再到後來的科索沃戰爭,俄羅斯被擠出東歐勢力範圍,南斯拉夫一直與俄羅斯保持密切的軍事往來,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對於塞爾維亞來說,摒棄可靠的盟友,選擇投向曾經的敵人是不大可能的。


  2. 塞爾維亞一直以來拒絕承認科索沃獨立。20世紀末,美國以及北約看準塞爾維亞與科索沃之間的民族矛盾,唯恐天下不亂,刺激並擴大矛盾,最終爆發科索沃戰爭,南聯盟被北約一頓狂轟亂炸,最終以塞爾維亞人失敗告終,2008年科索沃宣佈獨立,不過迄今為止也未得到俄羅斯、希臘等國的承認,更別說塞爾維亞了,在主權問題上不存在讓步。


當然塞爾維亞也十分想要加入歐盟,並且已經請求多年,畢竟在歐盟的扶持照顧下國內經濟會得到大力發展,好處多多。歐盟也有意納入塞爾維亞,只是提出了以上兩點要求,令塞爾維亞不能接受。科索沃問題一直都是歐洲最棘手的問題,7月1日,以法國、德國為牽線人兩者同意在法國巴黎進行和談,只是兩天前科索沃北部地區又爆發衝突,塞爾維亞舉國上下進入最高戰備狀態,為此次的和談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以上僅代表防尉君個人觀點,歡迎評論留言!感謝您的閱讀!


Global防尉


因為塞爾維亞從來都是特立獨行的存在,但這不是塞爾維亞與北約和歐盟格格不入的根本原因。

事實上,雖然北約和歐盟成員國高度重合,但對於塞爾維亞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導致塞爾維亞對兩個組織的態度從來都是大相徑庭的。

簡單說來,北約作為塞爾維亞的死敵,是塞爾維亞絕對不會考慮“同流合汙”的;而歐盟作為塞爾維亞的伊甸園,從來都是塞爾維亞趨之若鶩的存在,但歐盟卻將其拒之於千里之外。

這樣匪夷所思的情況,看似不可思議,實則也在情理之中。

雖然當下的很多國人喜歡將塞爾維亞稱做“塞鐵”,畢竟兩國的友好關係不僅由來已久,而且有過“共同挨槍”的戰鬥友誼,所以塞爾維亞就是歐洲的巴基斯坦,也是我們名副其實的“兄弟國家”。

但問題是國與國之間從來沒有過永遠的友誼,只有永遠的利益,如果拋去利益談情懷,就像空中樓閣那樣不切實際。

作為國際社會成員塞爾維亞又何嘗不是如此?

這個多災多難的小國的前身,是曾經叱吒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由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及斯洛文尼亞共6個加盟國組成的聯盟國家,雖然面積僅有26.7萬平方公里,但在強人總統鐵托的領導下,南斯拉夫在二戰結束後成為名副其實的“巴爾幹之虎”。

自40年代後期與蘇聯決裂後,作為共產主義國家的南斯拉夫就搖擺與兩大陣營之間,活得瀟灑自在。

但這個靠鐵托威信糅合在一起的聯盟,並沒有在鐵托的領導下團結一致。相反,因為克羅地亞籍的鐵托對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的瘋狂打壓,反對所謂的“大塞爾維亞”主義,導致塞爾維亞族人口比例一度低至36.3%,極大地削弱了南斯拉夫的凝聚力。

更要命的是,70年代鐵托還賦予了各加盟國更多的自治權利,這更讓南斯拉夫聯盟岌岌可危。等到1980年鐵托去世,後繼者無能,南斯拉夫的分崩離析已經積重難返。

從1991年開始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以及馬其頓相繼獨立。隨後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新的南斯拉夫聯盟。但隨著2006年黑山的獨立,成為內陸國的塞爾維亞,也終於一夜回到解放前。

南斯拉夫解體的同時,蘇聯也在1991年轟然崩塌,共產主義陣營也隨之煙消雲散。在這樣的情況下,北約和歐盟都不約而同地開始了“東擴”,將波蘭、斯洛伐克等昔日的蘇聯衛星國,以及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昔日的蘇聯加盟國收入囊中,極大地擠壓了宿敵俄羅斯的戰略迴旋空間。

在東西方陣營對抗戰線大舉東移的情況下,巴爾幹半島也局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北馬奇頓以及黑山相繼加入北約,其中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也相繼加入歐盟。

但作為昔日南斯拉夫主體的塞爾維亞卻始終“不為所動”,在靜夜史看來,塞爾維亞的“高冷”,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相比於昔日的南斯拉夫,今日的塞爾維亞可謂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在這樣的情況下,看這些的小夥伴們跟著歐盟“吃香喝辣”,心裡不可能不為所動,畢竟能夠得到歐盟發達國家的援助和幫襯,塞爾維亞即便不能一夜暴富,最起碼也能衣食無憂。

但科索沃的問題擺在眼前,成為橫在塞爾維亞和歐盟之間的天塹。

作為塞爾維亞的龍興之地,塞爾維亞當然對科索沃的獨立寸步不讓。但問題是科索沃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代,因為大量阿爾巴尼亞族的遷入,佔到了科索沃人口的90%以上,這讓塞爾維亞對離心離德的科索沃力不從心。

而北約也開始利用科索沃問題大做文章,特別是在1999年悍然干涉塞爾維亞鎮壓科索沃叛亂的戰爭,這直接導致塞爾維亞失去了對科索沃的實際控制。

而這樣的切膚之痛,卻成為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最大障礙。因為按照歐盟的說法,存在領土爭端的國家不能成為歐盟成員國。

這是一個掩耳盜鈴的設定,因為英國和西班牙至今海外直布羅陀問題上劍拔弩張。但這樣的雙標規定卻直接將塞爾維亞擋在了門外,畢竟歐盟的目的就是讓南斯拉夫解體地更徹底,這樣的巴爾幹半島才更平靜。

在巴不得南斯拉夫涼得不夠透的問題是,歐盟和北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塞爾維亞不會選擇加入北約,歐盟也不會接納塞爾維亞。

很多人說塞爾維亞和北約歐盟玩不到一起,除了仇恨,更有南斯拉夫的民族因素和東正教的宗教因素有關。

不過從土耳其都能加入北約的操作來看,所謂的民族和宗教從來不是阻礙塞爾維亞和北約歐盟靠近的主要因素,塞爾維亞的所謂戰略價值才是。

一直以來,塞爾維亞都是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的戰略支點,這是基於這樣的考量,歐盟和北約才瘋狂擠壓塞爾維亞,尤其是吸納黑山加入北約。

對於斯洛文尼亞等昔日的南斯拉夫加盟國以及巴爾幹半島小國而言,一個塞爾維亞這樣的敵人存在必然更有利於北約內部的團結,增強斯洛文尼亞等新晉北約成員國的向心力。而歐盟吊著塞爾維亞,除了能牽制俄羅斯,更能最大限度分化瓦解塞爾維亞,達到消除威脅的目的。事實上歐盟吊著土耳其和烏克蘭也是一樣的操作,只不過埃爾多安似乎有所覺悟了。

所以塞爾維亞的“孤單”,和俄羅斯有異曲同工之處。不過相比於大國俄羅斯,作為小國的塞爾維亞終歸擺脫不了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在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時代,俄羅斯各方面都弱,只關心自己,沒時間管它國。愛沙尼亞,亞美尼亞,立陶宛,波蘭這些國家就利用這個機會進入北約組織了。普京上臺就不一樣了,俄羅斯慢慢強大起來,國內團結一致,社會穩定長治久安,俄軍也越強大,普京開始關心周邊鄰國的情況,不斷擴大俄羅斯的影響。烏克蘭想加入北約怎麼樣了?實際情況你們也知道,所以,塞爾維亞選擇不加入北約。


用戶費拉基米爾


北約2004年第二輪東擴接納斯洛文尼亞,2009年第三輪東擴接受克羅地亞,2017年接納黑山,而波黑、塞爾維亞、北馬其頓三國不是北約成員國。

在這三國中,波黑和塞爾維亞分別於2008年9月和2015年1月加入北約“獨立夥伴行動計劃”(Individual Partnership Action Plans. NATO.),從此建立了與北約間密切合作的固定機制,而北馬其頓則連這樣的一個計劃都未加入。

“獨立夥伴行動計劃”的參加國,都是希望既與北約保持密切合作關係,又不能、不願加入北約的前蘇聯、前南國家,先後加入這個計劃的除了波黑和塞爾維亞,還有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哈薩克斯坦和摩爾多瓦,如果這個國家改變主意,打算謀求加入北約,就會退出這一計劃,如格魯吉亞就因為這個原因退出了。由此可見,塞爾維亞並非唯一“拒絕”加入北約的前南國家(還有波黑)。

至於北馬其頓倒不是不願,而是北約成員國希臘阻撓——希臘一直對“馬其頓”這個詞橫豎不順眼,對方加了個“北”也依然不順眼,而北約准入是一票否決制,因此北馬其頓不在“拒絕”之列,因為是北約拒絕它,它從來沒拒絕過北約。

由此可見,北約固然一直拒絕接納塞爾維亞(主要是因為塞爾維亞不承認科索沃獨立),但塞爾維亞並非唯一拒絕加入北約的前南國家,它也並未拒絕與北約間的密切合作。

歐盟因為帶有“邦聯”性質,准入實際上比北約更嚴,迄今前南國家中只有斯洛文尼亞(2004年)、克羅地亞(2013年)兩國加入,包括塞爾維亞在內的其餘四國都被歐盟拒之門外,其理由都是“不達標”,這主要是經濟方面的。

塞爾維亞自“後米洛舍維奇”時代開始後就多次表示“願意加入歐盟”,現任總統盧契奇更是如假包換的“歐盟派”,該國和該總統會否在此次疫情後改變態度,不得而知,但迄今塞爾維亞政府的公開立場,仍然是“積極爭取加入歐盟”,簡單說,塞爾維亞近年來從未拒絕加入歐盟——只是歐盟拒絕它的加入。

綜上所述,您文章中的“為啥”,前提統統都是錯的。


李厚何


回答本問題這天(2019年5月8日)正是北約轟炸我駐南聯盟大使館20週年。1999年的今天,我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到以美國為首北約部隊的所謂“誤炸”,館舍殘破之外還造成我方三人死亡,舉國上下無比憤慨。

值此20週年祭,首先向我國遇難同胞表示深切哀悼。而彼時南聯盟被炸之地,就是今日塞爾維亞之首都貝爾格萊德。

不少人覺得,歐盟和北約就是一樣的嘛。其實,歐盟和北約雖然都是西方國家主導的組織,有眾多重疊的成員國,但是還是有明顯的不同。歐盟是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組織,主導者是歐洲英法德等大國,而北約則是一個軍事同盟組織,主導者是美國,歐洲國家都是小弟。

塞爾維亞對二者的態度是:希望,並熱切希望加入歐盟,因為加入歐盟塞爾維亞經濟就會獲得大發展,就有面包和奶酪,就會過得越來越好。

但是對於北約,則是非常排斥,不想加入,原因麼最開始已經說了,北約對塞爾維亞進行了軍事轟炸,以軍事行動造成了科索沃事實上“獨立”,不受塞爾維亞控制。試問一個人被另一個人剁了一條胳膊,還想跟著他混嗎?當然不會,塞爾維亞也是,對於北約,心裡十分惱恨,不想加入。

回到歐盟這件事,塞爾維亞有情,歐盟也有意,不過也設定了先決條件。其一,承認科索沃獨立,這個有點和北約穿一條褲子的意思,同時歐盟入盟條件之一也就是該國沒有領土糾紛。在科索沃問題解決之前,塞爾維亞是入不了盟的。第二,就是拉開與俄羅斯各方面的距離,不要跟著俄羅斯混了。相對來說,這一點倒是不難,難得還是對於科索沃的態度,未來到底如何?其實也不算難說了,雖然科索沃割捨不下,但是塞爾維亞也知道肯定也是回不來了,同時歐盟在利益上施以巨大誘惑,未來十年,塞爾維亞極有可能就承認了科索沃獨立的既成事實,這樣的話,加入歐盟就是水到渠成了。至於俄羅斯,就又少了一個小夥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