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如果不是2020年開年的這場疫情,造車新勢力新一輪的洗牌時間或許會推遲一些。但可惜,意想不到的災難總是和理想背道而馳。如今的造車新勢力們,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誰會成為2020年造車新勢力倒下第一人?這個倒計時已經開始了。

大家還記得奇點汽車嗎?這家在新勢力行業中並沒有太多存在感的車企,從2014年成立至今沒有一款量產車型,比起蔚來、小鵬、威馬、哪吒而言,奇點汽車的速度有些龜速,在這個龜速中,也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姿態和方向。

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近日從天眼查獲悉,3月16日安徽奇點智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公司經營範圍新增了測溫儀及監控系統研發、生產、銷售及進出口貿易。這也是奇點汽車成立以來第二次發生項目變更。

測溫儀,這個在疫情期間迅速佔領各地公共出入口的“神器”,如今也屬於稀罕物。和口罩、酒精消毒液、護目鏡一起並稱“疫情期間四大件”。

從醫療用品渠道瞭解到,測溫儀目前在市場份額佔比不高,而生產測溫儀的公司每日產能約為1萬隻。隨著歐美國家疫情的日漸嚴峻,測溫儀也成為他們國家的必需品。

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在這個階段,奇點汽車搖身一變成為測溫儀的生產廠家,和其他車企做口罩、酒精消毒液倒有異曲同工之處。但網友們還是不依不饒的覺得,奇點汽車的”不務正業“屬於被迫營業,畢竟自己的主業黃得差不多了。

事實真是如此嗎?

有心無力的發展

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奇點汽車的官方微博號更新停止在2020年的1月20日。

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從這個時間往前推4年,2017年4月13日,奇點汽車發佈了旗下首款量產車型——奇點 iS6預覽版,續航里程達到400公里,售價區間20-30萬元。

2017年對於造車新勢力而言是逐漸顯露頭角的一年,造車新勢力們如同打上雞血般,都是風華正茂的少年,誰也不知道未來的路會怎麼樣,但一往無前卻是他們的行動。在17年4月奇點汽車發佈預覽版後,同年12月蔚來ES8上市發佈、2018年4月威馬EX5上市、12月小鵬G3上市發佈。

從發佈時間上看,當時的奇點汽車和如今造車新勢力前三甲旗鼓相當。略微領先的發佈時間,讓奇點iS6快速抓住造車新勢力的浪潮,給自己之後的正式上市獲取有利位置。可誰也沒料到,想大展身手的奇點汽車竟是一名“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選手。

儘管在iS6背後提到了“廣州智能裝備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廣日股份有限公司,東風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合作伙伴,並與他們一一簽訂了戰略協作框架,可奇點iS6遲遲沒有上市。

2018年1月,瀋海寅正式對外宣佈奇點iS6推遲上市,並承諾將在2019年第四季度完成汽車量產交付。截至目前,2020年的第一季度即將結束,奇點iS6依舊未來。

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那句網上流傳的“念念不忘,必有回想”恐怕還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很顯然當下的奇點汽車並沒有準備好。

和停工之後的遙遙無期相比,在生產測溫儀,監控系統研發、生產、銷售及進出口貿易的“半路出家”倒是對上了瀋海寅在上海交大所學的自動控制和工業管理專業。

可要明確一點,那些“半路出家”做口罩的車企們,等疫情結束後他們依舊可以回到自己造車的主業上,可奇點汽車呢?它還能做成什麼?

2019年最後一條有關奇點的新聞是有關股東拋售股份。由於奇點iS6的上市難,股東們開始紛紛打退堂鼓。據消息稱,2019年11月,據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公告,深圳博雍智動計劃掛牌出售智車優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全部股份,披露起止日期2019年10月31日至2020年04月27日。

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據悉,奇點汽車目前其已完成8輪融資,融資總額已超過170億元,投資方包括奇虎360、聯想之星、韜蘊資本、博雍基金等;深圳博雍智動未來投資合夥企業在2018年4月份的融資中,向奇點汽車注入30億元,成為第五大股東。

儘管事後奇點汽車和博雍智動均有發表聲明稱,資本的轉讓和奇點汽車經營狀態無關;此次的資產規劃調整並非針對奇點汽車,與奇點汽車經營無任何關係。但網友們還是心疼的表示,“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今的奇點汽車著實有些有心無力。

畢竟在這個到處充滿現實因子的汽車行業,銷量和市場永遠站在上風,更別說在疫情期間,因汽車生產鏈大批量停工所導致的虧損甚至裁員。奇點汽車如果僅僅依靠工商變更,做些市場應急的產品來換取當下的穩定,這樣的行為杯水車薪。

對於瀋海寅而言,這個一手創建起來的汽車王國,走到此刻,於心何忍。

在瀋海寅參加過的公開活動中,他總是內斂深沉的表述著自己這一代互聯網人該如何發展中國電動汽車的未來以及奇點汽車要做什麼,思路清晰的他試圖用“用小米模式打造中國的特斯拉”作為奇點汽車的目標。

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奇點汽車創始人瀋海寅

他曾經表示過:“小米模式的核心是高性價比,和用戶之間建立緊密的關係,通過服務獲取持續性的利潤。汽車行業的大部分消費是發生在車買來以後。你的洗車、停車、充電、加油,你的汽車保險和汽車金融,這些服務從汽車的生命週期當中它可以貢獻80%的利潤。我們今天完全可以把車通過硬件不賺錢的方式,就可以賣給用戶,使得這種高性價比得到實現。”

這套說辭在如今看來,事與願違。

當其他造車新勢力忙著自家第二款車型上市時,奇點汽車卻還在為其工廠選址而努力著。

2019年4月銅陵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都述奇對奇點汽車廠房項目進行過實地考察;當時奇點汽車戰略和品牌副總裁趙強還一直強調著“今年年內一定要量產交車。”的承諾。安徽銅陵的廠址已塵埃落定,可遙遙無期依舊是對奇點汽車目前的概括。

都是錢惹得禍

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說到底,奇點汽車就是沒錢,南下銅陵,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從2016年11月,安徽省銅陵給予奇點汽車6億美元融資,並與銅陵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宣佈建設奇點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該項目計劃年產能達到20萬輛。

原本可以在17年推進的項目,遲遲不動工。到了18年末,安徽省商務廳才發佈《銅陵經開區全面推進奇點汽車項目建設力爭取得實效》公告,奇點公司明確將安徽奇點公司作為未來發展的中心和未來上市的主體,目標在科創板上市,並承諾將總部遷入銅陵。

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中間的一年時間,幾乎找不到有關奇點汽車和銅陵工廠的任何有效信息。或許就是這一年,奇點汽車被甩開在了造車新勢力的跑道上,它不再是勢均力敵的對手了,而今如何活下去才是關鍵。

比起蔚來的李斌,小鵬的何小鵬,瀋海寅並不是一個口才一流的創始人,造車新勢力需要的好幾百億,而奇點汽車卻停滯在了150億元,這些錢真的遠遠不夠。

即便有了銅陵市政府的幫助,卻不能在短期內形成效益,目前的奇點汽車似乎只有苦熬。

小鵬汽車的何小鵬曾經說過,“造車是一個大坑,比互聯網創業難100倍!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誇張了,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也許300億才能實現造車夢想。”

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這句略帶調侃意味的話,意義深長,瀋海寅應該心照不宣。

在資金問題上,瀋海寅鮮有提及。除了公開的資本之外,幾乎找不到奇點汽車在其他方面的投資或者集資。在網端找到的資料中,千遍一律的描述著奇點汽車在2015年2月便獲得1500萬元的天使融資、在2018年4月進行,融資數額達到30億元,已知的投資方有英特爾投資、光信資本、本見投資、壹號資本、韜蘊資本、奇虎360。同時,奇點還與蘇州政府合作成立100億的智能電動汽車產業投資基金。

但無論怎麼算,奇點汽車還是差錢。按照造車新勢力的前車之鑑,從下線、渠道、經營、推廣的任何一個方面,資金的掌控起到了決定生死的權利。連能說會道的李斌曾一度栽倒在資金流面前,更何況是連首款車型都尚未誕生的奇點汽車。

在沒錢面前,奇點汽車寸步難行。

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寫到這兒,想起近日被曝光的前途汽車,“前途汽車拖欠員工工資已達數月,部分員工還被公司以發工資名義辦理信用貸,因資金危機,公司各項業務無以為繼。”甚至還爆出,前途汽車推出方案給予員工三種選擇,第一種是一週內主動離職;第二種是與公司簽署賠償協議離職;第三種是繼續留在公司,公司努力盡快解決工資問題,短時間內無法給予發放時間承諾。“

會有這樣的結果,其實並不意外。

奇點汽車:一邊成長一邊消亡

因為沒有足夠的流動資金;因為首款純電跑車K50沒有市場(自2018年上市,累計銷量不足200輛)讓前途汽車沒有了前途,而前途汽車母公司北京長城華冠於去年9月發佈公告,申請公司股票在新三板終止掛牌,或許也再度證明了在面對全新的洗牌,造車新勢力們只是大海上的孤舟,何去何從,毫無定數。

奇點汽車的未來在哪裡?似乎沒有人願意給它再下定義,當初的信誓旦旦終成過眼雲煙。瀋海寅想讓奇點汽車成為小米模式,似乎不太可能。

而他曾說過的“造一輛真正的好車是自己作為男人的終極夢想,而現在,是實現的時候了。 ”現在讀來,略帶遺憾,畢竟錯過的時間和機遇,不會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