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哪些書法家對後世影響深遠?為什麼會產生影響?

用戶275257603159


唐代是中國書法發展的一座高峰,書法家宛若星辰,許多都對後代產生巨大的影響。主要書家有:歐陽詢,是楷書的至尊,楷書的極則,後期絕大多數書家都受到他的影響,尤其對考功名的讀書人,以及民間蒙學者;虞世南,如果說歐陽詢是方正至尊的話,則虞世南則是謙謙君子,君子藏器,溫潤如春,內質勝;褚遂良,則似翩翩公子,或是豔豔少女,豔麗嫵媚;顏真卿,楷書似堂堂太宰,磊磊義士,凜凜將軍,開寬博瑞莊大氣一路,其行草書,則寬博奇縱,變化無窮,大氣磅礴,又開一代書風,後代的蘇東坡、黃庭堅、米芾、何紹基、舒同均法乳於他。柳公權則開瘦勁一路。行書有孫過庭,用筆精堪,傳承二王法度,為後世所師。草書則有張旭、懷素,前者渾厚雄強,汪洋恣肆,大氣磅礴,變幻莫測;後者瘦勁騰挪,如秋風落葉,枯藤萬樹,簡寂秀雅,二人皆為草聖,都對後代草書影響至巨。此外尚有智永,李邕的行書等等,對後來影響很大。

唐代的書法對後代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第一是筆法方面的影響;二是風格特點方面影響;三是他們的一精神道德,為人處世方面的影響。特別是顏真卿,除了書法技術層面之外,他的愛國主義,他的建功立業,他的家國情懷,對後代影響巨大。








文仰山人


       唐代書法在書法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唐代是晉代以後的又一高峰,此時,在楷書、行書、草書、篆書等各種書體中都出現了影響深遠的書家,其中楷書、草書的影響最大。

       一、楷書:楷書有唐初四家——歐陽詢、虞世南、禇遂良與薛稷代表了初唐風格,其中歐陽詢對後世影響巨大是楷書四大家之一,人稱"歐體"  

         歐陽詢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被稱為天下第一楷書。歐陽詢是把法度發揮到極致,是一座高峰,歐陽詢書法用筆方整,略帶隸意,筆力凝聚,一絲不苟,古人常常用險勁來形容歐陽詢的字,歐陽詢楷書結體嚴謹,筆勢開張,筆法穿插挪讓極有法度,於險絕中見平正。歷代人學歐者眾多,後人受歐陽詢的影響都是以崇尚法度為佳。歐陽詢在書法史上最大的貢獻還在於書法理論,其《傳授訣》、《八訣》、《用筆論》、《結字三十六法》對後世影響深遠。

       盛唐時期:顏真卿、柳公權聲名最大。

       楷書以顏真卿最具代表,楷書四大家中人稱"顏體",顏真卿一改初唐楷書的瘦硬風格,他的楷書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顏體的端莊美、陽剛美、厚重美為歷代學書者所推崇。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楷書四大家中人稱"柳體"柳公權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二、行書:最具代表的是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和《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也是後世學習行書的一條主脈絡,影響意義深遠。

          三、草書:,草書的代表人物有張旭、懷素、孫過庭。

         張旭,作為中國書法史上一位繼往開來的大書法家,張旭既繼承傳統,又勇於創新,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並加以創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藝術在盛唐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對後世書法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對於唐代書法藝術的繁榮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張旭在草書上有著比較高的成就,所以也是被世人們稱為草聖。

          懷素,以“狂草”名世,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也被稱為"草聖"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是繼張旭之後,在中國草書史上承前啟後的佼佼者,懷素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

         孫過庭,既得二王筆法的真諦,又有所發揚、創新。孫過庭在書法理論方面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其書論之精華集中在《書譜》之中,歷凡是研究書法者,無不奉為圭臬。在《書譜》三千七百字中涉及到書法發展、學書師承、學書正途、書寫技巧以及如何攀登書法高峰等課題,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書譜》還是廣大學習草書重要的字帖,一直深受歷代學書者喜愛!

四、篆書:李陽冰是李斯之後最優秀的一位篆書書法家,其篆書風格引領一代篆書風氣,他在篆書史上佔據著不可或缺的藝術地位與學術地位。在中國書法史上,李陽冰佔據很高的地位。《玉簪志》評價李陽冰是李斯後的第一人唐代李陽冰的代表作有《三墳記》、《謙卦銘》、《怡亭銘》。對後世篆書的繼承和發展影響巨大!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分析,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指正,謝謝!






知然書法


這個分字體論說會比較清楚。篆書上是李陽冰;楷書是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行書是李邕、顏真卿;草書是孫過庭、張旭、懷素。

一、小篆自秦朝到隋朝,真正能承繼李斯“玉箸篆”的寥寥無幾。到了唐朝,李陽冰一出,改李斯的雍容華貴風格為圓渾瘦勁,被譽為李斯之後的千古一人。後世學“玉箸篆”者多有取法。

李陽冰《三墳記》

二、歐陽詢的楷書集北碑南帖於一體,平正中見險絕,至今仍是書法初學者入門的極佳範本;褚遂良在楷書中加入了豐富的筆法,形成了“豐豔雕刻”的風格特徵,是“有唐一代的教化主”,開啟屬於唐朝的書法新風尚。顏真卿晚年在楷書中加入篆書用筆,形成“屋漏痕”筆法,捨棄側鋒,用純中鋒筆法開創了二王妍美之外的樸拙風格,被稱為“亞聖”。顏體一直是初學者入門的首選;柳公權和顏真卿並稱“顏筋柳骨”。他充分吸收歐體、顏體之長,另闢蹊徑,走出了“骨力勁健”的新風尚,至今仍然倍受書家推崇。

褚遂良《陰符經》

三、李邕繼承了二王的筆法結構,並加以變化,形成了一種適宜寫碑的行書風格,真正改變了魏晉以來慣用楷書寫碑的舊俗。後世大家蘇東坡、米芾、何紹基等無不受其沾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影響力就不用贅述了。

李邕《雲麾將軍碑》

四、古人流傳至今的法帖百不足一,就目前來看,真正繼承了王羲之《十七帖》筆法的當屬孫過庭。《十七帖》原作早已佚失,只有刻帖傳世。後人但凡想學習小草《十七帖》,無不借助孫過庭《書譜》之力。張旭更是書史上一大奇人,不僅開創了“狂草”,而且教化出了許多一等一的書壇巨匠,如李陽冰、顏真卿、吳道子、懷素、鄔彤等,影響之大,不可估量。而且他的作品流傳甚少,人又天賦才學極高,致使他的筆法風格無人能捉摸。懷素通過鄔彤,間接向張旭取法,開創出了屬於自己的新風格。由於張旭狂草不可捉摸,懷素的《自敘帖》至今仍是學習狂草者的不二選擇。

張旭《斷千字文》

總之,有唐一代,名家輩出,數量之大,遠超後世。他們能對後世產生影響的根本原因是他們都在繼承了前人衣缽的基礎上,開創了屬於他們個人的明顯風格,後世無數書家贏糧景從。


明之書苑


宋人尚意,唐人尚法。國力強盛文化繁榮加上帝王的垂範,唐朝書法家多並影響深遠。

1、歐陽詢: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

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2、虞世南:虞世南作書不擇紙筆,卻很注意坐立姿勢和運腕方法。他認為,只要姿勢正確,手腕輕虛,即使是粗紙,禿筆,信手拈來也能揮灑自如,別出新意。

其作品在元代就已很稀少,今所見存從帖中之外,有傳世書跡刻石楷書有《孔子廟堂碑》、《破邪論》、行書有《汝南公主墓誌銘》、《摹蘭亭序》等。《唐人摹蘭亭序三種》其中之一傳為虞世南的墨跡。

3、褚遂良:褚遂良工於書法,初學虞世南,後取法王羲之,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家”,傳世墨跡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

4、薛稷:工書法,師承虞世南,與褚遂良、歐陽詢、虞世南並列初唐四大書法家。善繪畫,長於人物、佛像、樹石、花鳥,尤精於畫鶴,能準確生動地表現出鶴的形貌神情。無作品傳世。

5、張旭:性好酒,據《舊唐書》的記載,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時稱張顛,實也說明他對藝術愛好熱狂度,被後世尊稱為“草聖”。主要作品有《古詩四帖》、《草書心經》、《肚痛帖》、《郎官石柱記》等。

6、懷素: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小草千文》諸帖。

7、顏真卿: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8、柳公權: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傳世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

9、李陽冰:陽冰善詞章,“秀句滿江園”;工篆書,“筆法妙天下”。論者以“蟲蝕鳥跡語其形,風行雨集語其勢,太阿龍泉語其利,崇高華嶽語其峻”,贊其書法,謂“唐三百年,以篆稱者,唯公獨步。”

李陽冰所書的石刻很多。其中如浙江縉雲的《城隍廟記》、福州烏石山的《般若臺題記》、廣西桂林的《舜廟碑》、湖北武昌的《怡亭銘》、陝西西安的《顏帷貞廟碑額》等。

10、韓擇木:韓擇木,昌黎(今屬河北通州)人。生卒年不詳。唐代書法家。活動於開元年間(713~740)。韓愈叔父。唐玄宗開元時,官至工部尚書、右散騎常侍,故人稱“韓常侍”。擇木善八分,雖無唐玄宗八分那樣渾厚,可是很秀勁。

11、徐浩:徐浩(703~783), 中國唐代書法家。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少舉明經,肅宗時,授中書舍人,四方詔令,多由徐浩所書。後進國子祭酒,歷任工部侍郎、吏部侍郎、集賢殿學士,封會稽郡公。

著有《論書》(又稱《法書論》)1篇。徐浩擅長八分、行、草書,尤精於楷書。


大灣區創師記


說起唐代的書法家,真的太多了,很多都是本人比較喜歡和迷戀的。比如: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賀知章、張旭、柳公權等等。

但是,今天跟大家聊聊孫過庭。其實,這老爺子一生很平淡,沒當過官,沒發過財,最大的職位可能是個管後勤的,去世的時候也就60幾歲吧,離世之前,總結寫完了《書譜》,從此,人們才牢牢地記住了他。

比如這些偉大的人物這樣評價《書譜》:宋高宗謂孫過庭《書譜》“此譜妙備書法”。米芾《書史》中稱“孫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近前而直,……凡唐草得二王法,無出其右。”清代李承澤在《庚子銷夏記》中評“唐初諸人無不摹右軍,然皆有蹊徑可尋,獨孫虔禮之《書譜》,天真瀟灑,掉臂獨行,天意求合而無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

更有人稱《書譜》為書法史詩。

這是每一位學習書法的人必讀、必臨的字帖之一,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

它詮釋了書法的神韻,算是藝術品了。

這篇“聖書”也很有趣,開篇從王羲之跟鍾繇學書開始,從而談到自己的書法造詣,也就鍾繇和張旭能跟自己相提並論,其他都看不上。這話嘮的也挺狠啊。

接著又說起小王(王獻之),說完小王說老王(王羲之)。可能也是讓小王能更嚴格要求自己,能超過他爹,給他的鼓勵,對他的期望。

最後,說了自己對書法的一些看法和告訴了大傢什麼樣的書法才稱得上好書法。

“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稿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

此文,對後人學書幫助很大,少走了很多彎路,對現在人有很重要的啟示,別的不說,就說我們中國文化的偉大,那個時候就有總結的意識,留給後人的想法,這真的太了不起了!

希望每一位書友都能認真學習此文。

屬個人建議,望批評指點!





小張老師


唐代是中華民族第四次崛起的頂峰,綜合國力強盛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偉大成就,尤其以顏真卿為代表的一大批書家代表了盛唐氣象。如褚遂良丶歐陽詢丶柳公權丶張旭丶懷素丶智永丶孫過庭丶徐浩等在唐楷和行丶草書等書體創造達到登峰造極的藝術境界,冠絕古今。這些書法大師的楷書和行丶草書上承漢魏風骨,普遍法度森嚴,精妙絕倫,氣象雄渾,正大格局,風貌各有千秋,藝術特色鮮明,在中國書法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對宋元至明清近現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和流變起到了集大成和分水嶺的作用,視接千載,源源流長。


麻天闊藝術行跡


唐朝是文化繁榮的時代,書法達到了歷史高峰,楷書方面成就最高的有顏真卿和柳公權,被稱為“顏筋柳骨”,對後世的影響最深。行書方面成就最高的有顏真卿和李北海,被冠以“天下第二行書”。草書方面成就最高的有張旭和懷素,張旭的草書可與張芝比肩,豪放大方,懷素的狂草具有蕉葉圓滑的痕跡且連貫,此兩位的草書前追古人後無來者,所以影響深遠。值得研究的問題是,唐朝書風追逐王羲之,但未見王氏書家拋頭露面。


一樣了


影響最大的怕是亞聖顏真卿,楷書雄渾壯闊,後世10個名家,七八個就學的是顏字。行書走了與書聖不同的道路,開闢了一條新路,沉鬱蒼茫,體現“按”的藝術(書聖是提的藝術),風格各異!顏的朋友張旭、懷素獲得草書的最高藝術成就,超越蘭亭的終身成就獎,成為草書的座標!李陽冰的鐵線篆也影響深遠!其次,褚遂良楷書獨樹一幟,為瘦金體的形成提供優質營養。還有歐體更是風行天下,長久不衰!柳體緊隨其後,大放異彩!

總之,唐朝時期是書法藝術發展成熟的黃金時期,不可替代!


鴻慶明月


唐代書法大家很多,譬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顏真卿,懷素,張旭等等。

這些大家,對我國曆朝歷代的書法都有深遠的影響。尤其是顏柳二人的楷書,成了每個學習書法的模板。





撩文大叔


唐朝是中華民族鼎盛時期,就書法而言,最具影響力的應該講草書:張旭–懷素–孫過庭–等在唐朝 草書書體達到登峰造極的書法藝術境界,冠絕古今,無人可比,以至後人一直還是在臨摹!同時在中國書法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