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被嘲“作”,但其實“作”的背後,是童年悽慘的經歷


“作”這個字很多人都會用來形容一個不討喜的女生。

很多人似乎也不太喜歡那些很“作”的女孩,尤其是女生。

娛樂圈魚龍混雜,人們常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娛樂圈的一位明星,她曾被嘲很“作”,但其實在她“作”的背後是悽慘不幸的童年。

她就是伊能靜。

伊能靜被嘲“作”,但其實“作”的背後,是童年悽慘的經歷

伊能靜有著嗲嗲的口音,喜歡粉紅色,還喜歡發一些很感性的微博長文。

在一次上吐槽大會的時候,伊能靜在後臺說:

“不叫我公主我就不出去。”

伊能靜被嘲“作”,但其實“作”的背後,是童年悽慘的經歷

節目播出後,網友們紛紛吐槽伊能靜太“作”。

李誕說她:上個綜藝節目到處都有她流淚的身影。

是的,伊能靜愛哭,即使在綜藝節目上,她也總喜歡別人叫她“公主”。

不然她就鬧脾氣。

伊能靜被嘲“作”,但其實“作”的背後,是童年悽慘的經歷

伊能靜的第一任丈夫是哈林。

兩人從相識到相戀,在經過長達14年的愛情長跑後,兩人草草地結了婚。

因為哈林的母親是反對伊能靜和她的兒子在一起的,所以兩人只能偷偷完婚。

結婚後的伊能靜依舊還是和個小孩子一樣,因為一點事就會和丈夫吵起來。

有時丈夫只要稍稍冷淡了她一點,伊能靜就會懷疑丈夫是不是不愛自己了,從而和丈夫吵起來。

甚至為了能引起丈夫的注意,伊能靜還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這也導致了兩人最後的離婚。

其實,伊能靜“作”的背後,是童年不幸的悽慘經歷。

伊能靜被嘲“作”,但其實“作”的背後,是童年悽慘的經歷

所以在長大後才會那麼缺乏安全感,正是因為太需要愛,所以就只知道一味向別人索取,而不懂得去圓潤。

1968年,伊能靜出生在臺灣。

伊能靜的出生讓父親大大失望,她的父親一直想要個兒子,無奈母親直到生到第七個,也就是伊能靜,也還是沒生出兒子來。

後來,父親就出軌了,離開了伊能靜的母親。

母親一人要獨自撫養家中七個女兒,被生活所迫的母親常常向伊能靜抱怨:要是你是個男孩,我就不會這麼辛苦了。

由於母親養不起那麼過孩子,母親就把伊能靜先後送到養母、以及大姐家。

因此,小小年紀的伊能靜便感受到了什麼是折磨。

伊能靜被嘲“作”,但其實“作”的背後,是童年悽慘的經歷

她曾被養母用鐵鏈栓過,還被患有輕微精神分裂症的大姐夫餵過狗糧。

至於捱打,更是家常便飯的事。

與其說伊能靜在那段時間渴望被愛,倒不如說伊能靜渴望能少受點捱打,便心滿意足了。

等到母親去看她的時候,伊能靜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也許是觸動了母親的心。

母親便把她接走了。

後來,母親帶著伊能靜遠嫁日本。

繼父是個很有錢的人,也從不打罵伊能靜。

可伊能靜依舊過得很不好。

她融不進繼父的家庭。

常常是沉默寡言,也沒有朋友,還會受到學校同學的欺負。

受了欺負的伊能靜也不敢說什麼,只能一個人偷偷躲到一個地方流淚。

伊能靜被嘲“作”,但其實“作”的背後,是童年悽慘的經歷

常常是不回家,在外面一個人,一待就是幾個小時。

伊能靜長大後回憶起那段生活,說那是極度灰暗的一段時光。

之後,在伊能靜16歲的時候,她被髮掘去當歌手。

自此,她開始踏入娛樂圈。

在踏入娛樂圈後,伊能靜常常表現出一副公主的樣子,愛撒嬌,喜歡粉紅色。

總希望別人能夠喜歡她,但卻遭到很多人的吐槽。

伊能靜是,有著一顆公主心,卻沒有公主命,

也許,正是因為沒有公主命,所以才會更想成為公主吧。

伊能靜被嘲“作”,但其實“作”的背後,是童年悽慘的經歷

後來,伊能靜又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秦昊。

雖然常常還是會對丈夫說:

“你今天讚美我了嗎,你憑著良心讚美我了嗎。”

但伊能靜卻是開始理解丈夫,不管丈夫對她發脾氣,她都會好好地和丈夫交談。

為了照顧兒子,她常常是在工作的地方和家裡來回奔波,不讓自己的孩子受一點委屈。

當年那個只懂得向別人索要愛的伊能靜,現在已經懂得為家人付出自己的愛。

這是成長,亦是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