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柳的詩句很多,你最喜歡哪一句?

柳暗花明美文苑


問題:描寫柳的詩句很多,你最喜歡哪一句?


前言

古人常常把楊和柳合稱為楊柳,今天的楊樹和柳樹是兩種樹,但在古代楊柳都是指柳樹。最早的出處應該來自《爾雅》的《釋木》篇:

“檉,河柳;旄,澤柳;楊,蒲柳。

爾雅中的柳樹有三種,其中楊也是柳的一種。古詩中的楊是柳,楊柳也是柳,楊花就是柳絮。


一、詠柳詩詞二含義

1、惜別

最早的使用“楊柳”的詩歌,應該來自詩經, 《詩經·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漢魏的《樂府詩集》收入橫吹曲辭的《折楊柳歌辭》有: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王維絕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又如李白有《春夜洛城聞笛》詩云: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可見古詩詞中的柳多是惜別之意,古人有折柳送別習俗,因此大部分的“楊柳”用在了送別詩中。

2、思舊和珍惜光陰

另外柳還有思舊之意,南北朝庾信《枯樹賦》中借桓溫之口說: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枯樹賦》中的柳是思舊的意思,這個故事來自於東晉的桓溫。《世說新語·言語》中有記載:

桓公北征,見前為琅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淚。


唐朝孟郊《過彭澤》詩云:

揚帆過彭澤,舟人訝嘆息。不見種柳人,霜風空寂歷。

東晉的陶淵明做過彭澤令,因此孟郊路過彭澤有所感慨。種柳人即五柳先生陶淵明,江山依舊,物是人非,只有秋風寂歷而已。

二、關於柳 常用的典故

除了上面恆溫種柳和楊柳依依以外,還有很多和柳相關的典故,這裡只介紹幾個。

1、隋堤柳

《小雅·菀柳》有一首揭露王者暴虐無常諸侯皆不敢朝見的詩歌。《隋堤柳》則被很多詩人用做題目,用來諷刺的詩隋煬帝楊廣,《煬帝開河記》記載了隋煬帝楊廣開運河南下,廣種垂柳於汴渠兩堤上:

上大喜,詔民間有柳一株,賞一縑。百姓竟獻之。又令親種,帝自種一株,群臣次第種,方及百姓。時有謠言曰:「天子先栽。」栽畢,帝御筆寫賜垂柳姓楊,曰「楊柳」也。

使用這個典故最有名的應該是李商隱的《隋宮》了: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

2、五柳先生

這個典故家喻戶曉,來自於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誰家門前的柳樹被稱為“陶柳”,那可是文人莫大的榮光。宋·梅堯臣《縣署叢竹》就用的這個典故: 

嫋嫋幽亭竹,團團自結叢。寒生綠樽上,影入翠屏中。陶柳應慚弱,潘花只競紅。方持雪霜操,不敢倚春風。

唐朝詩人汪遵《隋柳》把這兩個典故寫在了一起:

夾浪分堤萬樹餘,為迎龍舸到江都。君看靖節高眠處,只向衡門種五株。

注:靖節,就是陶淵明,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3、永豐柳

白居易這個典故沒有太深遠的意義,典出《本事詩·事感》,不過這個故事太有名了:

唐朝洛陽永豐坊中,有垂柳一株,白居易因賦《楊柳枝詞》雲:"

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這首詩後傳入樂府,遍流京師。唐宣宗聞之,下詔取其兩枝植于禁苑中。後因以"永豐柳"泛指園柳。

關於柳的典故還有不少,例如愛情故事”章臺柳“,白居易的歌妓”柳蠻櫻素 “,象徵武藝高超的”百步穿楊“,謝道韞的”柳絮才高等等,就不一一例舉了。

結束語 其他詠柳名作

蘇軾有一首著名的楊花詞就是擬人化的柳絮,《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賀知章的詠柳也是千古名篇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老街自己也做過幾首,七言絕句3首

辜負東風翠黛羞,楚腰舞罷卻低頭。龍舟一去行宮鎖,瘦盡長條思舊遊。
.........
因風且作霓裳舞,沾雨叨陪解語花。謝傅門前一株柳,又分惆悵與詩家。
.........
折柳飛花風滿樓,春寒帶雨似窮秋。勸君莫唱陽關曲,曲盡無人不淚流。

拋磚引玉,歡迎詩友們一起寫幾首交流。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