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掉下個林妹妹,黛玉性格天生多愁善感嗎?

子夏故壇


寶黛初見時,賈寶玉眼中的林黛玉“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 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黛玉本是仙子,蕙質蘭心,又才情過人,“善感”可以說是她的天賦。

她自幼體弱多病,不能見外人,又不能哭,這加重了她的“善感”,進而演變成了“多愁”。然而她畢竟生活在顯宦之家,父母只有她這一個掌上明珠,此時的“愁”更多的是女兒之愁。母親去世後,她被接到了賈府,這是一個新的悲劇。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終歸是寄人籬下,賈母等人也不可能永遠把她捧在手心。

偌大的賈府,只有紫娟可以說體己話,但紫娟畢竟是個下人。她和寶玉情投意合,但木石前盟終敵不過金玉良緣。薛蟠再不爭氣,寶釵畢竟有哥哥;薛姨媽再軟弱,寶釵畢竟有依靠。而她,孤身一人,沒人替她做主,她只能聽從命運的擺佈,於是她逐漸有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透骨冰涼和始終無法排解的愁苦。


上頭派掌門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黛玉性格天生多愁善感嗎?從《葬花吟》:“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來看,林黛玉確實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


林黛玉說,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花倒是不開的好,人倒是不聚的好。所以,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遇喜樂時反以為悲觀。《麻衣相法》上有一句“遇樂反悲者,定主孤獨”。這句話在林黛玉身上,得到了驗證。

林黛玉多愁善感,紅顏薄命。無獨有偶,陳曉旭在《紅樓夢》中扮演林黛玉惟妙惟肖,成為了家喻戶嘵,紅遍全國的明星。正是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命運捉弄人,2007年2月23日,陳曉旭在長春興隆寺剃度出家,法名“妙真”。這時她己犯重病在身,或許得到高人指點,命有華蓋重重,欲借出家來消除疾病化解災禍,但遺憾的是同年5月,她還是香消玉殞,駕鶴西去。


”乙巳丙戌丙辰壬辰”這是陳曉旭的生辰八字!辰人見巳或巳人見辰為龍蛇混雜,即為地網纏身。《三命通會》針對“丙辰日壬辰時”下了這樣的結論:“身孤有財,主重疾……”。

所以說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遇樂反悲的林黛玉和陳曉旭倆人都是多愁善感的女人,命運也有類似之處!


甲子56737060608


林黛玉是文學作品的經典人物,她才貌雙全,仙靈聰慧,但偏又多愁善感,愛使小性子,因此也有很多人不喜歡她,那麼她多愁的性格是天生的還是環境使然?

有人認為是生活環境影響,林妹妹六七歲喪母,很小就離開父親到賈府生活,十一歲時父親又去世了,父母早亡、體弱多病、寄人籬下的感覺讓她越來越多愁善感。應該說,這也是有幾分道理的,幼年的遭遇確實會影響人的性格發展,但這並非絕對,同樣命運不公的史湘雲,為何卻是豁達樂觀?史湘雲出生不久就父母雙亡,由叔叔嬸嬸養育,由於史家經濟拮据,史湘雲甚至還要做女工一類的針線活來幫補家用,她怎麼就沒成長為多愁善感之人呢?

所以說環境只是性格塑造的催化劑,林妹妹內心一直就有一顆憂傷的種子,身世遭遇不過是適合種子發芽生長的土壤與空氣罷了。林妹妹原本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仙草,因赤霞宮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恩而修成女仙,後來神瑛侍者下凡成為賈寶玉,絳珠仙子便也一道下凡,願以一生眼淚償還灌溉之恩,這個轉世夙願就是憂傷的種子。

林如海夫婦極其寵愛林黛玉,所以林妹妹在六歲之前應該有過快樂童年時光,如果家中無大變,那顆憂傷的種子或也會發芽生根,但土壤不夠肥沃,終究長不成參天大樹,林妹妹或會成為一位憂鬱氣質女子,會使小性子,但不會小心翼翼,會極其敏感,但不會自怨自艾,更不會成為多愁善感的代表人物。

而如果賈寶玉是個好男人,懂得保護照顧林黛玉,那麼林妹妹雖仍是多愁善感,卻或會擁有更多的快樂,不至於早夭,可惜此玉非良配啊。

關於林妹妹的多愁善感,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問題: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黛玉性格天生多愁善感嗎?

按理來說,人的性格就像相貌一樣,先天的因素後天的因素都有。林黛玉也是一樣,她也有先天的部分。從書中介紹來看,林如海50歲左右生的林黛玉,且是官宦之家,書香門第,身體體質情況可見一斑。而且有一個三歲的兒子還夭折了。那賈雨村在給林黛玉當私塾時說,這女學生年紀幼小,身體又弱,功課不限多寡,他自己正好趁著養病。


另外曹雪芹的本意,也是要塑造這麼一個體弱多病、多愁善感的女子,不然她這一輩子來還淚怎麼還呢。在接外孫女這一回裡,賈寶玉一見到林黛玉就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看著面善,心裡像是遠別重逢的一般。為什麼面善呢,就是他們上一輩子在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旁,一個是絳珠仙草,一個是神瑛侍者,他給她澆水,本是一對兒。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百分之五十的後天因素也是有的。這林黛玉一出生林如海夫婦就把她捧為掌上明珠,教她知書達理,而且給她講外婆家也是富貴人家,將來去時一定要謹慎小心,不可多走一步路,不可錯說一句話。


等到後來父母雙亡,寄人籬下,這種多愁善感的性格就更是發展了。賈府雖然人多,但真心喜歡黛玉的不多。就是賈母和賈寶玉喜歡,也是自己做不了主。賈寶玉那麼喜歡晴雯,當王夫人她們從被子里拉晴雯出去的時候,賈寶玉只能是躲在一邊,也不敢吱聲。


賈母呢,慈祥和善,但也是被架空了的。她也說晴雯的好,但是王夫人跟她講晴雯被逐時,只有唉聲嘆氣。最後外孫女的婚事,王夫人、鳳姐她們一定,她也沒有辦法。言下之意,孩子們的婚事,由父母做主,當祖母外祖母不宜干涉。這些應該連林如海都沒有料到。

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林黛玉只是表面上的光鮮。但是她清楚,內裡卻是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葬花詞》裡說得好,“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最後終於“欠淚的淚已還”,焚稿斷痴情,走上了人生的不歸路。

讀書工


那時候的女孩子,獨立性不如現在。再加上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又到了少女懷春時節,想想都可憐她!所以,環境、身世和年齡加重了她的多愁善感,如若正常人家,父母健在,家室富有,詩書禮儀之家必然讓她充分發展。即使如此,林黛玉也不甘命運安排,自己學習讀書,追求進步,可惜她最重要的心愛之人背叛了她,讓她含恨離世,悲哉!為她哭泣,為多少不甘於命運安排抗爭失敗的人哭泣!所以,我們要堅強,要有改變命運的奮鬥,在今天這個時代奮發作為,彰顯自己人生價值,為社會做貢獻!


仁義


1.就普通人而言,性格中有一部分屬於先天因素。

2.而《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更是天定之命。書的開頭,有神話故事,木石前盟。黛玉前身是天界的絳珠仙草,來到人世,為報恩,還神瑛侍者——寶玉前身的澆灌之水。這眼淚是作者安排好的,個人之見哈。

3.故事裡的人物和現實還是有諸多不同,我們知道自己性格缺陷了可以改進,故事裡的人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祝好!


非言數字情感


林黛玉的性格確實有多愁善感的一面,但如果因此而膚淺的把黛玉的性格定位為多愁善感,我想說這個人不曾細讀(紅樓夢)。

不懂黛玉,不知其美,便不會理解她是如何值得寶玉與世人去愛了。


確實,黛玉的(桃花行),(葬花詩)(柳絮詞)等等無不給人留言悲慼善感的印象。

但是,詩為心聲。

想黛玉,寄人籬下,父母雙亡,賈府中一干豪奴,個個一顆富貴心,一雙勢利眼。投親而來的黛玉,誰肯真心敬重?

賈府的正經主子寶玉和王熙鳳得寵於賈母,趙姨娘尚且要置他們於死地,更何況得賈母之寵黛玉還只是個外孫女?誰在黛玉的境地,能不膽戰心驚?

而且,更重要的是,她與唯一的知己,戀人寶玉之間的愛情,前途渺茫,為情所苦。莫說是細心敏感的黛玉,就算是今日今時的你我,又有誰能真正活得輕鬆?只怕抑鬱自殺逃避的心都有。

所以,別人不是黛玉,不能深切理解她悲慘嚴酷的處境,就沒有資格責怪黛玉的善感多愁。



而且,深讀紅樓夢,略微細心的人都會留意到黛玉嬌俏黠慧,詼諧可愛的一面。

例如,寶玉要看寶釵的麝香串子,看著寶釵不覺呆了。黛玉以手帕比喻呆雁,“一不小心”一下甩到寶玉眼睛上。寶玉才回過神來,然後黛玉拿手捧著寶玉的臉給他吹眼睛,寶釵氣得轉身就走。

看看人家黛玉情商多高,自己的男朋友看別的美女看呆了,她一邊俏皮的打比方,又柔情又尖利的敲打男朋友,還不忘在情敵面前秀一把恩愛,那個剛剛還與寶玉曖昧橫生的情敵,立馬給氣跑了。

再例如,寶玉贊寶釵無戲不知,黛玉說他“安靜些看戲吧,還沒唱(山門),你到(妝瘋)了,惹得眾人忍俊不禁。

雖兩次都是吃醋,就沒有見過吃得這麼俏皮文雅又甜蜜的醋。

如此文雅俏皮又尖利柔情的女朋友,大抵是個男人都不能不憐愛她吧。活脫脫一隻帶著尖利小爪而又蠱惑無限的小貓嘛!


再來看看她姐妹們在一起時,是如何調皮的?

文本第四十二回, 寶釵為惜春繪製大觀園開了張長長的用料單子, 黛玉看到單子上列了生薑、醬等, 就說:“鐵鍋一口,鍋鏟一個。” 寶釵不解,問為什麼, 黛玉笑道:“你要生薑和醬這些作料, 我替你要鐵鍋來,好炒顏色吃的。”

惹到一眾姐妹哈哈大小。

探春自稱蕉下客,黛玉引用“蕉葉覆鹿”的典故做笑話,

你們快牽了她去,頓了脯子吃酒。”

惹得眾人又開心大笑。



這哪裡還是那個愛哭的林妹妹,分別是開心果一枚。

所以寶釵說:

怪不得老太太疼你,眾人愛你伶俐,今兒我也怪疼你的了。過來,我替你把頭髮攏一攏。”

相對於寶釵的渾厚,剋制,林黛玉之嬌俏更顯得靈動活潑,晶瑩剔透,這才是少女真實的模樣。

又有書言,聰明人未必幽默,幽默者是真聰明人。而寶釵說眾人愛黛玉伶俐。足見黛玉確實聰明可愛,活潑靈動。

而且,更主要的是黛玉的一言一詞裡,大多是典故或比興,這一切都無不透露出一股書香的氣息。

所以,世間女子,說來說去,還是唯有書香女子最動人。那是能穿越千年時空而來的暖香啊!

而且黛玉生來帶著靈氣,又不是世間讀死書的女子那種呆板的樣子。她是始終靈動不息的。

這又是她一大特色,時間可以成就淵博與才學,但唯有靈性不可追及呀!



所以,傷感憂傷只是黛玉的一面而已,若看不到黛玉的活潑可愛,嬌俏動人,靈性的另一面。

那麼,這個人不禁看不懂(紅樓夢),看不懂黛玉,他也永遠不會欣賞,什麼是帶著仙氣的女子。什麼是世外仙姝的出塵脫俗和稀缺難得了。

圖源皆自網絡,侵刪。


書燈幽見


林黛玉多愁善感,確有天生的一面,一方面林黛玉生下來身體就很弱,打小從開始吃飯就伴個吃藥,一般來講,身體弱的人更容易多愁善感,二則,林又父母雙亡,無依無靠,寄人籬下,更增添了她多愁善感的成份。


智風林


不是天生的,環境使然。若你明白林黛玉代表江寧曹家和蘇州李家,結合他們與康熙雍正的關係,就明白了。


藝術館的紅樓畫


這與黛玉家庭,個人遭遇有很大關係。她系獨生女,自是父母掌上明珠,後父母雙亡,寄居外婆家,心中不舒展,並且患有肺病,中醫講肺主情志,所以黛玉常悲從中來。種種際遇,加以恃才傲物,形成了她的性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