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吸毒男生的一次“危險之旅”,讓她變回真實的自我

2017年的一項報告顯示:近三年,全國新增吸毒人員逐年下降,但是18歲到25歲這個年齡段的新增吸毒人員卻在逐年上升。而最小的吸毒人員才13歲,初一。

或許這些低齡的吸毒學生原因各不相同,但往往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最主要的。那麼,如何能夠引導這些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學校、老師有著重要的義務和責任,這就要求學校和老師必須對教育、教學進行變革。

一次充滿危險的心靈之旅

一位公立學校的數學老師,在經過一次充滿危險的心靈之旅之後。所有的老師和學生們都發現,僅僅幾周時間,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事情的起因源於她所選修的一門夜大課程,她恰巧讀到了人本心理學奠基人——羅傑斯的一些作品,作品提到“真誠”“同理心”“溫暖的愛的接納”是促進學習和個人成長的品質,這使她受到啟發。

與吸毒男生的一次“危險之旅”,讓她變回真實的自我

她的一位15歲的男生吸毒成癮,一次到她家來拜訪她。她發現,這名男生迫切想要與人溝通。因此,她盡力傾聽他的各種訴說,直到能夠深刻體會他的痛苦。

更為重要的是,這名老師突然發現,作為她班上的一名學生,自己不但沒有幫助他減輕痛苦,卻還一直在增加他的痛苦。

隨後的發展出現了奇蹟般的變化。

過了幾天,這名學生又來到她的家中。她與她的丈夫共同與這名學生進行心靈的交流,由於彼此以誠相待,她突然意識到,這名學生可能曾試圖自殺。

作為一名非專業的心理諮詢,這是有風險的。如稍有不慎,不僅不能將在自殺的孩子挽救回來,反而會使他面臨危險的深淵,這位善良的教師也可能因此而承擔責任。

與吸毒男生的一次“危險之旅”,讓她變回真實的自我

但幸運的是,這位教師的直覺和善意得到了回報。顯然這名學生將這次心靈的交流視為一次解脫,他直言自己曾試圖自殺過四五次。而此前從來沒有人關心過他。

在經過這次危險的“旅程”之後,這名老師突然意識到,原來自己對於那些依靠她的學生們是如此不瞭解,而且自己一直在扮演著古板的、權威的老師形象,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偽裝著自己,從未曾真正試圖走進學生們的內心世界。

一次充滿質疑的蛻變之旅

在這次經歷之後,這名老師意識到,傳統的教學方式傷害了自己,沒能讓自己做真實的自己,她必須做出一些改變,既是為自己,也為那名學生,要讓他相信一切都可以改變。

接下來,她改變了她所任教的課程。

她的課堂上,學生們會圍成一個圈,孩子們教孩子們。而不再由她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也不再由她以權威者的姿態指正孩子的每一個錯誤……

這一全新的教學方式,徹底改變和影響了她的學生們。

一名學生描述道:在她的課上,他們不僅學習數學,還學習生活。自己對生活的看法改變了,與父母相處變得越來越好。從此,有了新的奮鬥目標:成為像她一樣授課的教師。

與吸毒男生的一次“危險之旅”,讓她變回真實的自我

另一名學生說道:“我無法說清楚,她的每一步給我、我們班、我的教育以及我對人生的看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我已經從班裡那麼多人身上學到了那麼多東西,並且立志要學好數學。”

而另一名女生回顧自己過去痛苦的經歷時,感受到的只有恐懼:

她記得自己三年級的時候,她的數學老師說她又笨又懶,無可救藥。這讓她恐懼到每當考試時就會擔心考不及格,甚至每一科都不及格。

她的父母也認為這是因為她學習不夠刻苦,因此剝奪了她所有權利。不得不每天進行大量練習,還要在規定的時間儘快睡覺,以便有足夠精力去應對第二天讓她恐怖的學校生活。

與吸毒男生的一次“危險之旅”,讓她變回真實的自我

但這一切現在改變了。那名曾經吸毒的男生變化更大了,他很依賴她,與她成了很好的朋友。而且與同伴的交往中,變得更加獨立、自信了。

這樣的奇蹟在我們的教育中會發生嗎?

一份全國性的報告發現:近80%的學生稱父母最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九成左右的班主任認為家長最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班主任與家長溝通最多的則是學習習慣和考試成績。

這就是我們的孩子所處的教育環境,教育變成了作業、分數、排名、責罵,甚至體罰、虐待。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未曾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去傾聽他們的感受。

他們就如同一頭拉磨的毛驢一樣,不停地在按照老師和家長設定好的路線,不抬頭地一直轉來轉去,這就是我們教育的目標嗎?

與吸毒男生的一次“危險之旅”,讓她變回真實的自我

今天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爭議、異常複雜的世界。網絡上充斥著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我們孩子未來面對的世界,將比今天更復雜。如果他們一直沒有進行過獨立、自主的思考,他們如何在未來的世界中學會判斷、決策?

試想,如果我們老師、家長能夠像那位數學老師一樣,哪怕只有一次或幾分鐘的時間,傾聽一樣學生在學校課堂上、在家中學習時、在培訓班上課時的感受,可能會發現他們真的處於極度痛苦之中。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們不去努力學習。我們期望的是要傾聽他們的心聲,通過作為教育者自身的改革,讓他們能像那位數學老師班級上的學生一樣,煥發出本屬於他們自己的激情,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學習之中。

與吸毒男生的一次“危險之旅”,讓她變回真實的自我

成為一名充滿人性的教育者,不僅是做真實自我的需要,更是用人性對待教育、對待孩子的需要,如果我們嘗試改變,有些改變或許就真的會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