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花海動輒幾十萬畝,為何人們大面積種植的不是其他花而是它?

“春滿郊原水滿堤,陰陰麥長菜花肥,叢叢蝴蝶斗香飛。灑金泥,浪疊黃雲望欲迷。”

這是一首描寫油菜花的詞句——《豆葉黃 菜花》,作者為明代高濂,通過優美的詞句,我們彷彿可以望見那滿眼金黃,無邊無際。


此花花海動輒幾十萬畝,為何人們大面積種植的不是其他花而是它?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微風拂面,春光明媚,

相信大家跟小飛俠一樣,朋友圈最近被各地一片片明黃明黃的油菜花田刷了屏。

在廣闊的田野間、在晴朗的天空下,

在層層疊疊的梯田裡、在高高矮矮的山峰下,

在雲南羅平的金雞峰叢,在廣東開平的碉樓前,

在重慶潼南的小河旁,在江西婺源的晨霧間,

在四川嘉陽的火車線,在貴州貴定的村寨邊,

還有新疆昭蘇、內蒙呼倫貝爾和青海的門源。

無論是在南方的各個省份,

還是北方的大草原,

一層層、一片片,

無比的燦爛,耀眼的金黃,

鮮豔的色彩,更勝麥浪,

蝶飛蜂舞,沁人的幽香。


此花花海動輒幾十萬畝,為何人們大面積種植的不是其他花而是它?


此花花海動輒幾十萬畝,為何人們大面積種植的不是其他花而是它?


此花花海動輒幾十萬畝,為何人們大面積種植的不是其他花而是它?


每年金黃如期來到,賞油菜花成了大家春節出行必備,

人們開發了各種各樣的賞花方式,有的是專門種植油菜的田地一到春天就變成了旅遊景點,

有的旅遊景點種植了油菜花形成了新看點,吸引來更多的遊客。

有的人深入田間地頭近距離賞花,有的人坐著蒸汽小火車賞花,有的人坐高鐵穿越多個省份旅途賞花,

今年因疫情情況特殊,大部分人是在家裡拿著手機“雲賞花”。

不管怎樣,春天一到,大家心裡都惦記著那一片片金黃。

原來我們中國人,從古至今,早已形成了愛油菜花黃的深深情結。


有一年3月間,小飛俠坐高鐵從北京至深圳,鑽過一連串的隧道,出了大別山,顏色立馬就鮮豔了起來,綠色的樹,綠色的湖,最漂亮的,要數沿途無數的油菜花田。高鐵車速很快,眼睛根本來不及分辨細節,只感覺到,一片又一片的黃色向車後飛馳而去,這金黃一直從湖北蔓延到廣東,似乎一到春天,整個南方都被這金黃點綴和裝扮。

梳理全國各地油菜花田,我們不難發現,南起海南,北至內蒙,西起新疆,東至蘇滬,幾乎全國各地都有油菜花種植,

大型著名的油菜花海,如羅平、門源等地的油菜花田,動輒幾十萬畝,光陝西漢中的油菜花田,就達到了120萬畝之多,全國各地累計的種植面積,逾億畝。


此花花海動輒幾十萬畝,為何人們大面積種植的不是其他花而是它?

門源60多萬畝油菜花田


然後我就想,為什麼從來沒聽說哪裡種了幾十萬畝桃花、櫻花、牡丹花之類的,為什麼人們沒有如此大規模種植其他的花,而是熱衷於大範圍種植油菜花呢?

原來,原因很簡單,要從油菜花本身的作用和價值說起。

1、油菜花就是油菜開得花啦,它還有個別名叫蕓薹。雖然都叫油菜,但油菜花的油菜,跟我們平時吃的青菜裡的小油菜、上海青那些都不是同一種;跟廣東平時吃的菜心,也不是同一種,廣東吃的菜心也叫菜薹,我們這裡說的油菜花是蕓薹。油菜花結的油菜籽,主要用來榨油。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種子含油量近50%,是榨取食用油和飼料的重要來源。同時油菜還在食品工業、化工、醫藥等方面有廣泛用途,具有很重要的經濟價值。

2、油菜花葉子翠綠,花色金黃,匯聚成花海,十分漂亮。人們對油菜花也是發自內心的喜愛,加上近年來旅遊推廣的引導,賞油菜花幾乎成了春季旅遊必打卡項目。各地種植油菜的產區,越來越發現油菜花田的觀賞價值,大力發展油菜花旅遊產業,舉辦油菜花節,發掘油菜花旅遊資源。

3、還有些地方,在種植糧食作物之前,土地有一段空閒期,就會先種一季油菜花作為基肥。既合理利用了土地,最大化利用了時間,還帶來了很多油料收成以及旅遊收益。

所以說,種植油菜花,既有經濟價值,又有觀賞價值,既是農業資源,又是旅遊資源。說白了,就是開花也能掙錢,結籽更能掙錢。可謂是生產、觀賞兩不誤,一箭雙鵰、一舉多得。

相比之下,其他品種的作物、其他的花,要麼主要是經濟價值,要麼主要是觀賞價值,很少有像油菜這樣的性價比這麼高的花。

這樣一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是油菜花得到了如此廣泛的種植、是它能開遍祖國半壁江山,而不是其他花。


我是愛旅行的小飛俠,每日分享旅行新鮮事,關注旅行小知識。如果你們也對旅行感興趣,歡迎關注我 ,給我留言和評論。走吧,跟我一起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