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那麼弱小,加沙那麼狹窄,為什麼以色列不能徹底消滅呢?

小葉的生活日記



與以色列武裝衝突了三十多年的巴勒斯坦哈馬斯之所以還一直存在著,不是以色列沒有能力軍事消滅他,而是刻意留著他,讓他對以色列蠶食、吞併巴勒斯坦的領土,全方位壓制巴勒斯坦各方勢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948年巴以分治後,猶太人成立了以色列,而巴勒斯坦因為抵制聯合國的巴以分治方案而錯失了獨立建國的良機,不僅點燃了五次中東戰爭,也導致巴勒斯坦武裝派別分立,國內一直處在分裂、內鬥的狀態,70多年來都是如此,從未改變過,從未團結過,以至於巴勒斯坦至今仍然是一個自治政府,而不是一個主權國家。

經過幾十年來的武裝衝突、政治鬥爭,巴勒斯坦仍然存在著幾十個派系,總體而言,又分為兩大陣營,掌管約旦河西岸地區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要武裝組織是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這個陣營是國際社會承認的巴勒斯坦的唯一代表,屬於鴿派,阿巴斯出任總統後,已經放棄了與以色列的武裝鬥爭,改為文鬥。這十幾年來,這個陣營幾乎都沒再跟以色列爆發過武裝衝突,那都是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干的。

巴勒斯坦的飛地加沙地帶面積只有365平方公里,2018年的居民超過了308萬人,相當於一箇中等城市的規模,也是巴勒斯坦人口最集中的地方。

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阿拉伯聯軍被以色列打得如喪家之犬,大片領土被以色列佔領,比如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巴勒斯坦的加沙。2015年,以色列將軍隊全部撤走,把加沙歸還給巴勒斯坦。

猶太人撤走後,巴勒斯坦的各個武裝派別都全力在加沙開疆拓土,搶佔地盤,發展武裝力量,由此,加沙逐漸成為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發生武裝衝突的主戰場。

經過十幾年的鬥爭、衝突與兼併,加沙形成了以哈馬斯、法塔赫為首的兩大勢力,為了爭奪地盤,2007年,這兩大武裝組織爆發了火拼,法塔赫被哈馬斯打敗,退回約旦河西岸,從此,加沙成了哈馬斯的大本營,也是巴以武裝衝突的主要戰場。

以色列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情報實力與豐富的反恐戰爭經驗,徹底消滅哈馬斯,重新佔領加沙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但以色列沒有這樣做,而是留著哈馬斯,活著的哈馬斯比死了的哈馬斯對以色列更有利用價值:

1、因為與哈馬斯曠日持久的武裝衝突,可以煽動以色列的猶太人一直對巴勒斯坦秉持強硬的侵略性的立場,以色列通過擴建居民定居點的方式持續蠶食、吞併巴勒斯坦的領土就一直獲得國內猶太人的高度支持。

2、留著哈馬斯,讓哈馬斯與巴解組織年年月月都在內鬥,以色列坐收漁翁之利,死死地壓制著巴勒斯坦,使巴勒斯坦的獨立建國夢想久久不能實現。

3、通過無數次的武裝衝突,以色列重創了哈馬斯,哈馬斯早就喪失了對以色列發動致命打擊的能力,每一次的衝突,哈馬斯對以色列的傷害連皮毛都沒傷著。實際上,哈馬斯早就成為以色列的提線木偶,任其擺佈,儘管意識形態上敵人。所以,以色列留著哈馬斯,反而能得到更多的好處,巴勒斯坦就更無力抵抗以色列,更是任由猶太人宰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