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最有價值的書是什麼書?

李豔8485


我個人認為《紅樓夢》是最有價值的,不同年齡段的人,所讀感悟一定不一樣,特別是經歷了悲歡離合,再次回味,其中和作者又走進了一步,神交開始,《紅樓夢》具有百科全書的特點,因此形成了一門學問——“紅學”,裡面值得研究的地方太多了,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多線敘事,哪怕一個小人物出場,都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焦大醉罵,短短几百字,一個鮮活形象令人過目不忘,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多去閱讀《紅樓夢》,一遍有一遍的感悟和收穫。


韓蕭之


我讀過最有價值的書,當屬《詩經》和《唐詩宋詞》了。

許多優秀的書總是能在我的心裡遺留很久,但也逃不了淡忘的結果。唯有唐詩宋詞能在我心中久久無法忘懷,縱然有短暫的疏忽,也會在某個似曾相識的時刻重溫故夢。

其實,我小時候不愛學習,也不懂詩文。那時候眼裡只有連綿起伏的群山和漫無盡頭的小道。山擋住了我的眼界,也遮蔽了山裡人的文化情懷。

少年時,讀書對我來說是一份煎熬,不知道,也沒興趣去了解什麼是詩詞。

我以為,這一生不會再有波瀾,會在山裡延續老一輩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輩子離不開黃土與高山。未曾想,又這翻波瀾不驚的走出了大山,走出了所謂的宿命。

都說,人的一生,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命運就已被安排,我們所行的路途,不過是把當初寫好的劇本再演一遍。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經歷了挫折就信了命運,遭遇了越不過的劫難,就把一切責任都說成是因果輪迴。

就是人生的無常涼薄,聚散無由,凌雲壯志,厲兵秣馬,指點江山以及青山溪水,木橋石林讓我對詩詞愛惜有加。

詩詞源於生活,詩詞又高於生活。它有藝術性,好的詩詞不會隨詩人的離去遺失滄海,不會隨時代的變更銷聲匿跡。無論過去多少時光,總會有人記得李白的“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會有人吟誦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會有人在離別的渡口嘆息納蘭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這就是詩詞的魅力,我們今日所經歷的一切,都可以在詩詞中重現;我們即將遭遇的一切,早已在唐詩宋詞裡有過當年。

詩裡有你期待的相遇,詞中有你等待的相逢,故而今日的一切都是久別重逢。





閒花


我認為最有價值的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本書是為閱讀而生的,準確的說是為閱讀的人而生。其實最初聽到名字,並不是特別感興趣,因為心裡會想“誰不會讀書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書習慣和方式,這有什麼好學習的?於是,這本書就躺在書架很久,都沒有翻來過,甚至沒有了解的慾望。一次偶然的機會,也是一時實在沒有特別的書去看,就試著翻開了,然後發現這本書的初版竟然是1940年出版的,知乎上評分也極高,至今仍被視為經典,瞬間覺得自己太孤陋寡聞了。讀了一下,才發現原來自己所有的閱讀技巧,可能巔峰時期還是在小學六年級之前老師所教的[我想靜靜]

如果想提高閱讀技巧和效率,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工具書。本書中作者將讀書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可以非常好的幫我們逐漸提高閱讀能力,也能更好的幫助我們從書中汲取所需的知識。尤其最後的測試部分對一些世界名著的分析尤其精彩,還有作者的推薦書目亦是非常經典,推薦大家一定要讀一讀。





夜畫江湖


題主好。


先說問題本身,我看過最有價值的書是《簡史》系列,也就是《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和《今日簡史》。簡史系列的作者有很博學的知識,他很系統的把各個不同的學科綜合在一起,給讀者闡述了這幾個議題:

  1. 我們是如何登上食物鏈的頂端,成為萬物之靈的;

  2. 展望未來,人工智能和生物科學技術蓬勃發展,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3. 反觀當下,世界格局劇變,核戰爭的陰影一直存在,我們該如何攜手應對危機和挑戰。

因為很少有人能有他那樣各個學科都比較淵博的知識涉獵,這些書或多或少的能給人某些方面的啟發。


如果題主的意圖如果是要找到一個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書的話,這個問題有點籠統。

因為不同的書對不同的人來說價值不一樣。例如:

銷售應該去看《羊皮卷》;《聖經》是基督徒的不二選擇;搞演講的人可以去讀《烏合之眾》;程序員應該看《算法導論》。即使職業相同,不同的書對不同的人來說也差別巨大:缺少自信的人可以看《自卑與超越》,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看《長安十二時辰》。



快樂的鵝


讀書有時也不為別的,就是想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去生活!誠意推薦“晚清小紅樓”《浮生六記》,這裡有歲月靜好的愛情,有清麗淡雅的文風,有生活該有的樣子……推薦周公度這版,原因如下:

2016年秋冬兩季,詩人周公度隱居在沈復故里蘇州,花了大半年時間將《浮生六記》譯成現代白話文,並盡力真正保留古文韻律之美,讀來令人心曠神怡。

其中,更是糾正了歷年版本中的160處常識性錯誤,新增1306條註釋,並融合了豐富系統的人文知識。

PS:插畫與封面很美哦,水墨中國風!

為圖個方便,我大多數時間裡都是看電子書的,一是為著隨時隨地、隨取隨便。二是為著大多數電子書不收錢,對於我這種看書快,又愛看的人而言,實在是節省了不少銀錢,但不得不說,有些書還真得買來看,這套周公度譯註的真是驚豔到我了,好喜歡這種水墨中國風,這樣才不負這兩本書的風雅啊,除去看書的消遣還多了份審美體驗,不枉我一眼就相中了!








夢裡煙嵐


為什麼是這本書呢?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專門在頭條上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歡,如果有興趣你也可以點擊一下我的文章,能看到我對這篇讀書的要求和感悟,我認為,這些古人聖賢,跟我們一樣都是凡人,但是通過他們的詩句卻讓他們的英名流芳千古。我讀這本書的時候,並不是僅僅欣賞這些詩句的優雅,而是更看重作者在寫這些詩句時所面臨的心態和壓力。他們在社會上生存的時候,也面臨著壓力,肩負著重任,遭遇了誹謗和屈辱,在別人冷嘲熱諷的眼光中,在社會誤解的情況下他們把自己的滿腔熱血和鬥志轉化為詩句,留於筆上,灑滿人間,《中國古詩詞三百首》讓我們在萬千的書籍中找到一片安靜的天空。

縱然我們孤寡一人,也有偉大的靈魂相伴,縱然我們偏居一隅,也可丈量世界。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皮囊易老,靈魂不朽。

讀書使人沉靜,讀書使人智慧,讀書使人知性。看一本好書,不僅可以讓你成為一個知性的人,更讓你理解人生的不易。


玉見沈華


你看過最有價值的書是什麼書?答:我看過最有價值的書是中國文聯出版社.紅安銅鑼詩社編的《今古詩人詠紅安》一書,儘管我對該書詩詞缺乏深入研究,但我對該書的所有詩詞進行認真地拜讀,也是表達我對此書的關注,以及對編者們的高度讚賞之情!

該書分兩個部分即:古代部分和近代部分,全書共收錄了321名今古詩人創作的1000餘首詩篇。該書編錄的原則如下:一、為弘揚國粹,配合開發紅色資源,宣傳紅安,建設紅安。二、古代詩詞部分收錄偉人名人讚頌紅安的原著。三、近代詩詞部份收錄了近三十年來宣傳紅安的佳作。四、本詩詞集古代部分按唐、宋、元、明、清朝代順序排列。近代部分,凡國家領導人、著名學者、文化名人、知名人士、排列於前,其簡歷從略。其餘作者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五、作者簡介力求簡明扼要。六、偉人名人選錄可五首以上,一般作者每位不能迢過五首。七、本詩集原則上只收錄詩、詞、賦、古風等作品。同時適量收錄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的雜詩。八、凡歌頌這片土地的名勝古蹟、風土人情,皆在入選之列。紅安,是一片具有神奇色彩的土地,眾所周知,這裡曾是舉世聞名的中國第一將軍縣、黃麻起義策源地、紅四方面軍誕生地。從這塊熱土上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位國家主席和秦基偉、王近山、韓先楚等兩百多位將軍。紅安人民為新中國的建立犧牲了十四萬名英雄兒女。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經出現過乾乾萬萬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發生過許許多多驚天動地的革命故事,感動中國,震撼世界!這一切都是值得詩人們去吟詠與頌歌的,而革命前輩們留下來的那些史詩般的壯麗詩篇,似乎又把我們帶回到血與火的年代,讀後令人震撼,油然而生敬意,這更是值得我們去傳承和發揚光大!我愛《今古詩人詠紅安》這本書,我愛讚美紅安的詩人,我更愛紅安這片熱土和紅安人民!








王昌月


我看過最有價值的數就是《易經》這本書,他不但有充分的哲學學術思想,更有天人合一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的思想規律。指出了天地萬物的發展規律,人們做事情要符合道法的規律和要求。

只有這樣才能夠把事情做的圓滿,《易經》的哲學思想還教會了我們在考慮問題的相對應。是古代樸素辯證法思想的根源,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寶庫。不管是《道德經》和其他諸子百家成立成立的學說,都能從他們學術門派的核心思想裡找到《易經》這本書中的原文。所以說《易經》謝本書真的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活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完。

《易經》這本歷經上古伏羲,中古文王,近古孔夫子三聖而成的書籍也真的不愧為中國的眾經之首、萬經之首。感謝這本書帶給我們的人生智慧,我認為這本書確實太有用處可。且不說古代說的,不知《易》者不得韋將相,真的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感謝《今日頭條》給我們文化愛好者提供這麼好的平臺。


祭拜伏羲大典李升濤


我看過最有價值的書是南朝梁代劉勰所著的《文心雕龍》,這本書的主要內容由序言、緒論、文體論、創作論、批評論等五部分組成。趙仲邑先生在《前言》中說:“劉勰,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文學理論家和批評家,也是著名的駢文作家。他的文學理論鉅著《文心雕龍》,體大思精。其成就是傑出的、空前的,是舉世公認的。”

我著重研習“創作論”這部分,對我啟發很大。其中“神思”、“風骨”、“情采”、“聲律”、“熔裁”、“比興”等篇論述最為精闢,“神思”篇中多有警句。

如:“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情焉功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為妙,神與物遊。”

“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

意思是說,在平時還得積累知識,來存儲材料的珍寶;分析事理,來豐富思考的能力;研究生活的經歷,來洞察客觀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的情態,來培養語言運用的技巧。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雲而並驅矣。”等等,

如:“風骨”篇中所論述的“風”與"骨"各自之作用和二者之關係。“風”乃是作品的感情之中激動人心的力量;“骨”

指作品中的思想內容,有如皮肉底下的骨骼等,非常形象。

通過學習,眼界開闊,思維也活躍了許多。《文體論》“諸子”篇中開篇就說,諸子百家之著作,通過說理表達古人崇高偉大的人是在精神人格上樹立榜樣,搞創作、著書立說,首先在人格道德上要過關,

再加上勤奮學習,才華卓著,才會光芒四射,留下自己的作品,啟發和教育後代,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沛雨詩詞


我是個80後,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曾反覆的看過三四遍了,是那種只要看了開頭,便放不下的感覺,文中語言優美又接地氣,承載了太多青春的記憶,也曾鼓舞了年輕時的鬥志。

小說背景很宏大,描寫了不久遠前的中國鄉村生活,非常生動的刻畫了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不平凡的人的自尊、自強、自信,不平凡的人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紛擾擾的交織,讀來總是那麼蕩氣迴腸。

路遙是偉大的,他在小說中教會了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要有積極向上的力量,雖然你可能是孤獨的,命運對你可能是不公的,但是隻要你還有理想,那麼要坦然面對你所面臨的一切,然後勇往直前的走下去。

但是同時我又覺得路遙在感情的寫作上又是自卑的,他把田曉霞寫死了,就是對感情不自信的一種表現,這也是我每次看都會覺得遺憾的地方。

還有想說的就是,其實應該如果路遙先生不走,《平凡的世界》還有有續的,會一直寫到這美好的新時代!路遙的去世是文壇的一大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