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庭的教育差距,在這場疫情中暴露無遺

不同家庭的教育差距,在這場疫情中暴露無遺



昨天,高中同學在微信上跟我吐槽:“每天宅家帶娃太無聊了,看太陽好,想出門溜達一圈吧,刷刷疫情新聞,又被嚇退了回去。這日子過得,提前實現了退休生活。”
我都不好意思跟她說,退休生活的意境我是一點都沒體會到,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上午,娃上在線課,我寫稿;
下午陪娃閱讀、預習,中間穿插個室內運動;
晚上桌遊、ahaschool的詩歌課......經常是還沒來得及無聊,這一天就過去了。
完全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一邊抱怨“閒得發黴”,一邊忙著刷新聞,惶恐不安中,卻未曾想過找點事做。
比疫情更可怕的,大概是以疫情為藉口,放任自己變成惰性氣體吧。
“未來都不確定,還努力幹什麼呢?”
當你糾結於疫情什麼時候結束,延遲開學要持續多久,經濟會不會垮掉......這些形而上的問題時,有的人,已經在過去一個月裡,默默做了很多。



不同家庭的教育差距,在這場疫情中暴露無遺


01


冉爸是我大學同學,武漢人,畢業後留在武漢一家科技公司工作。
春節前,他們一家三口計劃好了年初一從武漢飛泰國,沒想到,疫情的到來打亂了所有計劃。
1月23日凌晨,武漢突然發佈封城通告,從23日上午十點起,關閉機場、火車站的離漢通道。
冉爸說,剛看到通告時也怕,想過要不要連夜開車出城,去上海的岳父母家避避。
後來考慮再三,覺得出去還會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擔心,而且武漢封城後,應該會有很多醫療物資往這裡聚集,安全保障不比外面差,便決定一家人老老實實待在家裡。不出門,就是給社會做貢獻了。
前幾天,冉爸在微信上@我,問我勵步英語怎麼樣,準備給孩子系統啟蒙學習英語。
要是以前,我會覺得很正常。
可如今是非常時期,冉爸一家身處最危險的區域,親戚中已有三人確診感染冠狀病毒。


這種情況,換成我,也不見得能保持絕對的冷靜。
冉爸卻是每天如一,做三頓飯,陪冉冉練琴、讀英文、看繪本、玩玩具......淡定得不能再淡定。
我說:“你的心理素質也太好了。”
冉爸卻說,“哪有什麼心理素質。我也怕。可要是我每天擔心、恐懼,孩子也會感受到,這種時候,我不能把負面情緒傳遞給他。”
“降低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事,每天有事做,就能忘記恐懼。父母是孩子的鏡子,我想得很簡單,我要是成天閒著喪著,刷新聞刷朋友圈,孩子也會照搬。我情緒穩定、堅持努力,孩子至少可以借這個機會,學會該用什麼心態面對不確定的危機。”

不同家庭的教育差距,在這場疫情中暴露無遺


最後,冉爸笑呵呵地跟我說:“放心,咱武漢人沒那麼容易被打倒,疫情結束還要去吃熱乾麵的!”

02


另一個故事,來自女兒幼稚園同學小珂的媽媽。
在社區上班的她做事利索,看上去很年輕。
小珂是個相當優秀的孩子,去年代表學校參加全國少兒英語大賽總決賽,拿了幼兒組的冠軍。小姑娘性格也很好,平常總是笑嘻嘻的,特別愛幫助人。
最近幾次聊天中我才知道,小珂媽媽被抽調到一線做訪戶工作。每天活躍在各個小區裡,核實外來人口,勸告在家的市民減少外出,注意防護。
雖然成都疫情不是很嚴重,但在人人不敢出門,買菜都要在線下單的時候,每天起早貪黑地走街串巷,接觸陌生人,社區基層幹部的工作壓力還是很大。
小珂媽媽跟我交流的時候,從沒抱怨過一句工作多辛苦,聊得最多的還是孩子的教育。


按理說,白天奔忙一天的她,回家後,有一萬個理由讓自己癱倒放鬆。
但她每天回家,都像往常一樣陪娃,只不過,親子閱讀外又多了一個項目,就是開家庭會議。
“家庭會議,主要是跟孩子聊一些我工作中的見聞,讓瞭解真實社會的一面,我覺得孩子有權利瞭解這些。
“然後,我們會一起討論下第二天的時間安排,幾點起床幾點玩,幾點學習,做個簡單的list,孩子心裡就有數了......”
從小珂媽媽溫和淡定的語調裡,我聽到了一種平靜的力量。
也突然明白了,小珂這孩子為啥那麼優秀。


原來,這世上從來就沒有無因之果,

那些看得見的成績背後,

都是你看不見的努力。


03


這兩個故事很簡單,主角都是普通家庭的普通家長。
卻帶給我很不一樣的觸動。
一個家庭的教育差距,在這場疫情中暴露無遺。
不論是身處疫情重災區的冉爸,還是奔忙在抗疫前線的小珂媽媽,他們都有個共同點:
糾結的少,做得多。
說真的,那些因為疫情出不了門,宅在家裡閒得摸魚的家長,是真的無事可做麼?
不是的。

寒假計劃還擺在那裡呢,除了作業,還有當初想得好好的手工、科普、探索項目;
雙十一囤的書還堆在書櫃裡,有的連快遞包裝都還沒來得及拆開;
下載了無數的資料還在網盤裡睡覺,沒有用武之地;


APP做推廣時0元領的課程包還沒開啟。......


就哪怕不陪孩子,也有很多事可以做啊,利用這段難得安靜的時間,讀讀書學點東西,練練瑜伽,做些有建設性的,讓自己成長的事,總還是可以的。


不要輕易對自己說:“算了吧,現在這個狀況,一切都不確定,大家都很無力,活著就是我2020最大的目標。”
真要能把“活著”當成目標,也挺好。
怕就怕,當疫情過去,一切恢復正常,生活步入正軌,外界壓力再次襲來,原本覺得活著就好的你又開始感到焦慮,為荒度的時間追悔莫及。

不同家庭的教育差距,在這場疫情中暴露無遺


今天在媽媽群裡,又看到好多人在抱怨,疫情打亂了生活,漫長假期在家帶娃很崩潰,遠程上班諸多不便,復工風險又太高,學校延遲上學怎麼辦云云。
我就忍不住想到了冉爸和小珂媽媽。
還有那麼多人,他們在更艱難的環境中選擇堅韌前行,和他們相比,我們有什麼理由抱怨消極呢?
而且,很少有人去思考,特殊時期,大人的心態、行為會給孩子留下怎樣的印記。
教育是無處不在的,“言傳身教”從來就不是一個虛詞,為人父母者的態度和做法,對孩子的影響潛移默化。
一個高明的引導者,知道“常態努力”有著非凡的治癒力。
歐內斯特·沙克爾頓,被稱為世間最偉大的探險者。他的南極探險船“堅忍”號為冰所困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當作船隻仍在移動,要求所有人按部就班地開展日常工作,包括看起來是無用功的刷洗甲板和船身。
沙克爾頓的行為深深地感染了所有船員,他們保持這種樂觀,直到獲救。這次特殊的旅程,成為同歷者寶貴的記憶,他們學會了一個人該以怎樣的心態面對困境。


如今,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浪潮裡,每個中國家庭就像是身處其中,前途未僕的小船。作為船長,你有沒有想過,此時此刻,平靜地努力才是我們最應該傳遞給孩子的。


所以,請打起精神,開始尋求“正常”吧,喚醒恐懼與憤怒之外,更積極的情緒。

想太多不如簡單去做,不知道往哪走,就走好現在可以走的路。


-END-

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素質教育心得、國內教育實踐,為兒童與青少年家庭提供走心、專業、國際化的教育指引






自我成長 / 親子關係 / 親密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