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賣貨時代到了,雲集卻疲了?


全民賣貨時代到了,雲集卻疲了?

私域、社交電商還在風口,但“轉身”後的雲集,會員價值逐漸稀釋、崩塌,連Costco的會員費概念都沾不上邊了。


鯨商(ID:bizwhale)原創 作者 | 範向東


作為“中國會員電商赴美第一股”,雲集2019年的業績表現很不樂觀。

2019年雲集實現GMV352億元,同比增長55.07%;實現總收入為116.7億元,同比下降10.32%。

2019年第四季度,雲集實現GMV110億元;營收24.4億元,同比下降45.15%;歸屬於公司的淨虧損同比收窄至449.7萬元。

究其原因,雲集的S2b2C模式崩掉了。

01雲集變了樣

雲集模式是什麼?不少媒體將其解釋為一個融合S2b2c模式、會員制模式、社交電商的綜合體。

在筆者看來,雲集最早就是互聯網直銷,把安利完美無限極那套直銷模式搬到網上(不同之處,雲集多品類碰貨、碰倉儲),套進了線上電商裡,本質並沒有變化。

不過去年上市時,雲集給自己的定位是“精品會員電商”,Slogan也變成了“購物享受批發價”,收效如何?我們就先看一下雲集的用戶數量。

全民賣貨時代到了,雲集卻疲了?

2019年Q4,雲集交易會員數量為960萬,同比增長350萬,累積會員數量1380萬,同比增長640萬。值得注意是,Q4是所有電商銷售旺季,但云集啞火了,環比交易會員只增長了20萬。

而根據其披露口徑算下來:雲集單個交易用戶年貢獻GMV為3667元,這可是個不低的數字, 拼多多活躍買家人均年消費只有1720元,雲集是拼多多的兩倍還多,請問會員制的價格優勢在哪?#你品,你細品。

實際上,雲集的會員數量也是有水分的。按雲集官方消息,任何用戶均可通過在雲集APP上註冊賬戶成為會員,並免費享受一年的會員權益。如果用戶在最初的一年時間裡,達到了一定的累積消費金額或滿足某些其他要求,則可以將其會員資格延長一年。

雲集的會員,以前是處於分銷環節、小B角色的店主,他們繳納過真金白銀的代理費(交了錢才能拉下線和賣貨獲得收入),然後是被罰款之後,變成通過購買XXX元大禮包後成為鑽石會員獲得開店、播貨功能,但現在,筆者註冊雲集,沒花一毛錢便自動成為“鑽石會員v1”,有權限開店賣貨分銷。

會員門檻越來越低,所以這個累積會員數,大概是有跟註冊人數是一個意思的趨勢?再收緊些,趨同於年活躍用戶數?

同樣,通過降低門檻和讓利換來會員數量的增長,雲集的會員收入也變了味道

全民賣貨時代到了,雲集卻疲了?

在變成通過購買XXX元大禮包後成為鑽石會員後,所謂的會員費,其實就變成了用戶首筆訂單的毛利額,即意味著,會員收入和商品收入差不多就是一回事,只不過被調成了兩部分收入。

如果沒有一大筆商品銷售毛利被計入會員費,很難解釋自營商品毛利率為何波動如此之大。

再退一步,即便財務調劑的猜測不成立,雲集的會員調整也說明兩個問題:

1. S2b2C模式吸引力減弱,小b店主流失嚴重。雲集起家於微商分銷,性感之處也在於此,說白了此前用戶成為雲集會員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賣貨賺錢,若小b社群能穩定賣貨,雲集不可能調低門檻損害他們的利益。

2. 再一次證明Costco會員制概念在雲集身上不成立。本來靠中間商支撐的直銷模式就跟costco模式天然相斥,何況雲集的核心會員權益是賣貨賺錢。現在雲集會員價值逐漸稀釋,連Costco的會員費概念都沾不上邊了。

簡而言之,“洗白”後的雲集,正逐漸變成了一個融合了返利營銷的普通電商平臺。

02引入第三方賣家“省錢”

雲集的GMV總體呈上漲趨勢,2019年Q4,雲集GMV為110億元,全年GMV為352億元。

全民賣貨時代到了,雲集卻疲了?

不過,雲集的營收呈負增長趨勢主要原因是雲集的業務調整,從自營變成自營+平臺

全民賣貨時代到了,雲集卻疲了?

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雲集財報的收入結構里加入了此前沒有的“商城收入”,即把毛利率較低或雲集不擅長的商品交給第三方商家運作,雲集對第三方商家抽取的佣金。

由於雲集將部分自營商品銷售轉移到了商城平臺,新的統計口徑下,雲集商城以淨收入為標準確認收入,而商品自營平臺以銷售額全額來確認收入。

雲集表示,商城業務也貢獻大量GMV,第四季度與商城業務相關的GMV達50億元,佔到總GMV的45%。這意味著4季度雲集營收轉化效率(貨幣化率)為3.4%,比拼多多要高一些,比阿里略低一點。

全民賣貨時代到了,雲集卻疲了?

自營商品的減少,減少了雲集的履約費用支出,2019年Q4佔營收比重為7.9%。雲集模式從自營轉為平臺後,在物流、客服、運營等方面的投入有所減少;與此同時,雲集的客服、倉儲物流能力也向平臺上的第三方品牌開放,向其收取倉儲、客服服務等費用,從而降低自身運營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雲集的市場費用支出呈上升趨勢,這亦是雲集S2b2C模式失效的表現,需要平臺投入更多激勵及市場推廣。

全民賣貨時代到了,雲集卻疲了?

簡而言之,雲集期望通過第三方商城來減少運營開支,但流量成本的增加,抵消了這部分費用減少,2019 年Q4雲集運營虧損0.54億元。

不過最終按照非通用會計準則的統計口徑,雲集2019年第四季度調整後的淨盈利為人民幣2530萬元。

03前路難行,且珍惜

雲集S2b2C模式面臨的問題是對手太多了。

成就雲集的小B社群群體是逐利的,在雲集獲利減少,會群體性地轉移其他類似平臺。

現在提供個人微創業的平臺並不少,遠的有至今仍在活躍的淘寶客,近的有社區團購,微信上的分銷、甩庫存平臺。還有正在崛起的直播帶貨,相比之下,如今的雲集吸引力正在減弱。

規模決定競爭力,作為一個較為封閉的小體量電商平臺,雲集需要足夠的特色來維持自己被用戶登錄購買的價值。

深耕供應鏈應該是最理想的方向,介入貨品生產形成類似網易嚴選的品牌標識,或投資工廠以獲得極致的商品性價比。

人貨對接方式在變,但零售本質並沒有變化。雲集SKU本來就不多,成為一個白牌商品的精選電商無疑很有想象空間。

當然,這些都只是筆者基於財報的臆測,眼下雲集最緊要的,是如何應對獲客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