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立聯:完善防控體系 提升治理能力

孟立聯 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

孟立聯:完善防控體系 提升治理能力

由(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組委會發起主辦的 “新冠疫情防控與推進健康中國行動”通訊研討會今天在京舉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30位知名專家參與了研討。

(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是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等共16家機構聯合發起,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為己任。九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雲,十屆至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擔任論壇名譽主席。

健康是古往今來所有人的共同追求,健康水平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誌。“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人民對包括健康生活在內的美好生活嚮往,始終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標。重大傳染病疫情不僅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甚至直接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從而影響國家安全。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對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掉以輕心、等閒視之。應當以國家總體安全觀為引領,把公共衛生安全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把重大疫情防控作為國家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任務,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底線思維,密切關注,時刻防範,切實做好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

一.強化“兩大理念”:預防為主與依法防控

預防為主。突發急性傳染病傳播迅速,危害巨大,如果處置失當、應對失誤,不僅嚴重影響人民群眾日常生活,還會造成人心恐慌、社會不穩,消解經濟社會發展多年成果。必須看到,傳染病等重大疫情風險並未真正遠去,隨著全球化的逐步深入,且有愈演愈烈之趨勢。上世紀70年代以來,已發現和確認了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拉出血熱、瘋牛病、萊姆病、大腸桿菌、霍亂、戊型肝炎等近40種新的傳染病,一批被認為早已得到控制的傳染病如結核病、白喉、登革熱、霍亂、鼠疫、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瘧疾等捲土重來。因此,必須始終堅持“預防為主”不動搖,不因一段時間疫情減少甚至沒有發生而改變。要密切關注全局性重大風險,時刻防範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織緊織密、築牢築實傳染病疫情和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護網”、“隔離牆”,切實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依法防控。認真總結本次疫情應對過程中一些地方有法不依、執法不當、適用法律不正確等問題,以實施《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為契機,積極配合生物安全立法,抓緊制定重大傳染病及公共衛生應急反應法規、規章,形成體系完備、相互銜接、運行高效的重大傳染病及公共衛生法律體系。完善突發急性傳染病大流行應對預案體系,增強預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加強法律適用,用足用好法律武器,加大執法力度,健全執法監督機制,增強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用法意識和公共衛生風險防控意識,引導各類機構、組織和公民積極履行疫情防控義務,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提升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法治化水平。

二.推進疾控體系、救治體系和物資保障制度改革

推進疾控體系改革。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要求,強化多渠道疫情監測和快速反應能力建設,加強傳染病及重大公共衛生風險發現、報告、預警、響應、處置能力建設。增強疾控科研能力,健全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的有效協同機制,支持建設區域公共衛生中心實驗室,支持適當放開面向社會的公共衛生技術服務。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建立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的運行新機制,適當提高疾控人員待遇。

推進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改革。推動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高效協同、無縫銜接,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完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資源區域佈局,加大傳染病醫院建設投入,提升綜合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能力,加強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夯實基層醫療機構以滿足重大疫情防控要求。建立重大疫情和公共衛生應急先救治、後收費的制度,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探索建立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和疫情患者醫療費用財政兜底保障,完善社會捐贈制度,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體系。  

推進重大疫情應急物資保障制度改革。建立應急物資專項儲備制度,增強應對傳染病及重大公共衛生應急能力。發揮我省優勢,大力發展應急產業,建立應急物資研製、生產、儲備體系。對短缺物質,統一原材料供應、定點生產和質量標準,實行定點、集中生產。加強技術儲備和生產能力儲備,建立應急物資收儲制度,最大限度調動生產企業積極性。

三.堅持黨的領導和統籌設計

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高效領導,全面做到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要把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建立健全平戰結合的聯防聯控機制、上下聯動的疫情應對機制,健全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工作機制,提升重大疫情及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治理能力。要完善公共衛生和疫情防控治理體系,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的獨特價值。

堅持統籌設計。公共衛生治理、疫情防控是一個涉及社會各方面的系統工程,既要改革完善疾控體系、醫療救治救援體系,又要完善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治救援、事後恢復、物資保障等各個環節,既要強化體系建設,又要著力從制度機制層面理順關係、強化管理,構築起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必須堅持統籌設計,著力於從體制、機制上完善制度體系,不因領導人的認識而改變,也不因領導人的變動而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