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七絕?

新華通迅


謝謝老師的提問,我是格律詩詞愛好者,退休以後開始習作詩詞,近兩年著力於七絕寫作,關於怎樣寫好七絕,體會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要多讀書。詩詞發展源遠流長,是文化發展的結晶從最早的《詩經》開始,兩千多年間積累了大量的優秀詩詞作品,一直流傳至今,以其獨特的音律美和藝術魅力深受人們喜愛。尤其是唐詩宋詞是詩詞發展的高峰,因此要寫好七絕,就必須熟讀這些優秀作品。

第二方面是掌握基本知識。七絕既是七言絕句,每首詩四局,每句由七個字組成,符合格律的叫律絕,不合律的叫古絕。我習慣寫作律絕,寫作中體會:首先要熟悉律絕的四種格式,既(1)平起不入韻式(格式略);(2)平起入韻式(格式略);(3)仄起不入韻式(格式略);(4)仄起入韻式(格式略)。初學時這些格式記不住,更背不下來,就把格式打印在紙上,貼在牆上,隨時都能看到。並在寫作中加深理解間,對,粘三項原則,到現在已經完全熟練掌握。二是掌握好要領結構,主要是起承轉合,起是開頭,點明時間地點事物;承是承上啟下的句子;轉是轉入新意,進入情意高潮;合是把轉開的意境收住,點題收尾。三是主題思想鮮明,立意真實自然,力求新,力求深。四是運用好修辭手法,如比喻,借代,襯托,誇張等等。五是詩是形象思維,七絕也不例外,寫作時要用客觀具體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表達出真情實感。六是注意用韻,平水韻,新韻不能混用,我一直用平水韻寫作七絕,偶爾也用新韻,一般情況下用新韻時加備註。

第三方面是要走出去。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裡就講了一個知和行的關係。我覺得書要讀,路更要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我喜歡戶外運動,退休以後當起了揹包客,遊歷名山大川,江河湖海,到過雲貴川,江浙滬,東北,西北很多地方,回來後整理出許多詩句,主要有《黑土地感懷》《月亮山歌》《南湖詩箋》等,發表在頭條等網絡平臺,引來許多朋友圍觀。

第四方面是要筆耕不跌,堅持每天寫作,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勤寫多練,才能寫出好的七絕,沒有捷徑可走。另外就是堅守格律,力求律穩語工。如果一首七絕立意再好,格式上出律了,並且沒有拗救,就不能算作好七絕,只能說是一首好詩,有些詩詞徵稿,首先看的是格律。

最後分享幾首自己寫的七絕,歡迎各位老師和朋友雅正。

《參加秦皇島徒步大會有感》

藍天碧海征帆遠,綠島金沙棧道幽。

百鳥爭鳴歌盛世,萬人疾步競風流。

《冬到山海關》

渤海蒼茫天地間,北風呼嘯下燕山。

誰人攪動彌天雪,竟敢冰封第一關。

《出征》

披掛征衣赴楚天,滿腔熱血為平安。

總攻號角連天響,春暖花開織錦篇。

《家居》

昨日晴空今日陰,無常總是起愁心。

暖凝霜兩鬢思鄉遠,久立窗前淚溼襟。

《春思》

日月輪迴五十春,夢中思念故鄉人。

如霜鬢髮遙相對,最憶渾河翠柳津。


深秋大樹7186


七言詩有兩種:

一是七言律詩,共有八句,每句七字,共56字。

二是七言絕句,共有四句,每句七字,共28字。

個人認為其實寫七絕很簡單,比如你要寫一首簡單的七言絕句,只要抓住天、地、人三要素即可,只要詩篇讀著對偶、押韻、協調、簡練,都是好詩。

另外本人也愛好七絕,您有空可以評價一下我寫的七絕,


涅陽城


因為題主問的是如何寫好七絕,我們默認大家對七絕的平仄格式是沒有問題,所以這裡主要討論七絕的行文手法和意境抒發,不講平仄格式。七絕的平仄格式在前面有一篇文章講過,大家有興趣可以翻看。

意境為先

我們以詩做例子來說明。

看李白的七絕送別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要走了,汪倫唱著歌來了。這水這麼深,沒你汪大爺感情深。淺顯直白吧?汪倫這個人是李白的粉絲,李白到他那裡,好吃好喝招待著。李白雖然也當他朋友,但是和杜甫、孟浩然、王昌齡的關係還是有區別的。吃好喝好,還拿了,要走了。汪倫還是捨不得,李白覺得實在不好意思了,寫首詩應付下。

然後我們再來看另外一首送別七絕。還是用李白的啊,同一個人的好對比。《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的意境又完全不一樣了。和老朋友在黃鶴樓告別,煙花三月裡孟夫子要去明媚的揚州了。水面上孤單一頁帆終於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到長江之水滾滾東去。意味無窮啊,這說明李白一直站在黃鶴樓上,目送孟浩然。

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孟浩然大李白十二歲,一生不仕,田園詩領袖,是李白最欽佩的人。望仕而羨散,是中國文人逃不開的性格底色。李白的《贈孟浩然》,開口就是“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李白是杜甫的偶像,而汪倫先生就……所以,同樣的送別詩,完全不一樣的味道。

意在筆先,意在詩先。

我們讀古詩,不能只看句子,要了解一些背後的東西,找到同感,也就是感覺到他寫詩時候的心境。我們寫七絕,要想真正寫好,不單講究平仄格律、押韻、文采,最重要的還是意境拿捏。

七絕構思

七絕四七二十八個字,自然不能像古風、律詩、排律那樣娓娓道來。但是寫文的章法總歸一樣,只不過把律詩的聯變成句。律詩四聯,絕句四句。同樣的起承轉合,不同的構思。

因為七絕不能像律詩一樣排兵佈陣,那麼在前兩句起承之後,第三四句就非常重要了。一首好的絕句,絕對是靠後兩句出彩。我們先來感受一下,前兩句絕句和律詩的不同。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大家看兩詩首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和“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比較下,區別在哪?“渭城朝雨浥輕塵”,地點,時間,下雨,溼潤,輕輕的飛塵。一句話囊括了這麼多要表達的東西,甚至灌入了意象,讓人有了自己的感受。“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地點,水面,雲腳低。兩句才寫這麼點東西。這就是絕句起句的不同,雖然也是平起,但是起點要高於七律。為什麼?字數不夠啊。


第二句,承。“客舍青青柳色新”,相當於七律的頷聯。然後第三句開始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注意,七絕的轉合,也就是三四句不像七律的尾聯,合得那麼明顯。這就是構思的區別。

七絕的三四句必須出新,必須要構思出另外一種奇特的意思。三四句重心有可能在三,也有可能在四,不一定要像七律一樣合回首聯。寫絕句一定要爆發一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勸你再喝一杯,為什麼呢?因為你要去的地方,沒有我的陪伴。這種寫法,其實用詞普通,但是構思別緻,名句成矣。

前段時間寫過一篇關於高適詩的文章,“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句的爆炸點就在第四句。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前面兩句也就是寫景,重心都在三四句。第三句一般不會平寫,肯定要製造波折。如何製造波折?首先是平仄上不能出錯,要抑揚頓挫,然後就是使用否定,假設,限定,疑問這幾種方法。我們看例子。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假設,“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也是假設。假設能製造出一種與現實不同的情景,形成感情上的跌宕。“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這是否定。“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還是否定。“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也是否定,不過放在第四句上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疑問。“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裡的“唯見”,限定。基本上好的七絕,都會在第三或第四句製造波瀾,這詩才有意思。這是七絕的構思方法。

七絕行文

再大致講一下七絕的行文方法。還是舉例子說明,大家一看就懂。

第一種,順敘法。這就多了,剛剛我們講的起承轉合的,基本上都是。找個最明顯的例子。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就是順流直下,起承轉合。

第二種,大小法。這個也多。先寫大的景色事情,再在三四句寫小景,小物件,小事情。來看李白的《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前面寫大景色,後兩句呢,詳細寫景,還有船來了。

第三種,四扇屏。這種行文相對較少。就是東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最有名的就是這首《絕句》了。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一句一個景色,四個景色幾乎沒有什麼關聯。沒有起承轉合,沒有大中寫小,就是用力均勻的四幅畫。這樣寫,其實很不好。就好像一個人站那兒,東張西望,實際上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意思。這種寫法寫出來的也可以歸入古絕,不算在律詩裡面。但是為什麼這首詩這麼出名呢?

第一,他是杜甫寫的。第二,寫景確實漂亮,每一句都是單獨的一副畫兒。第三,乾隆皇帝特別喜歡。這位爺的審美觀大家心裡有底吧,但是沒辦法,他喜歡,天下人就都得喜歡了,一直傳下來,就這樣了。實際上,後來用這種寫法寫的詩基本上都不能看。

大概就這幾種七絕的幾種寫法和具體制造精彩構思的方法。還補充一點知識:我們把七律中二聯拿掉,剩下的首聯尾聯經常就是一首意思完整的七絕,格律也是合的,大家可以自己去試驗一下。

但是絕句不是律詩拿句,拿字之後的產物。絕句早就有了,只是在平仄格律出來之前,是遵守四聲韻。這個時期的絕句稱為“古絕”,一般劃入古風範疇。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清晨起來,讀上這篇寫詩,論詩,比詩,賞詩的好文章,心情大開,頃然間更有躍躍欲試的衝動:春日望望窗外,春雨下個不停。回想昨日,在路上偶遇高中的同學,見面了他只顧喋喋不休地提那當年的舊事,我有點不耐煩,用手指指天空;

春日郊遊意正濃,

與君路上偶相逢。

滔滔愛說當年勇,

遙指芳菲話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