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不確定,拾起生命中的決斷力

一、內在沒有力量,會帶來人際上的猶豫和不清晰

這幾日,她把她與人對話的截屏發給我看,並向我訴說她心中的冤屈感:“我有個朋友總是這樣,我偶爾幫他做點私活,他就好像把我當他秘書使了。一些不在私活範圍內的極其瑣碎的事,他也拿來叫我做。”

“是不是有一種不被尊重的感受?”

“是的。我曾經跟他明裡暗裡說過很多次了,告訴他,我不是他的私人秘書。其實,我在他手裡做的私活是按件計價的。私活的內容是很清晰的,但他往往會給我一些其他的、瑣碎的、不在我範圍內的事拿給我做。他的態度倒也沒有很惡劣,但是我說過的話他總像沒聽見一樣,過一陣子又故伎重犯。”

“是否跟他溝通過,即使是瑣碎的事,也是佔用了你的時間的,按理要加點價碼給你?”

“那些事太碎了,我不好意思開口跟他說錢的事兒。這樣瑣碎零碎的事兒,又能提多少價碼呢?我只是覺得他好像總是想隨意使喚我。”

“有時候我也覺得我是不是太小氣了,偶爾也會接下來,盡力而幫他弄一點,但是他這種沒界限的性格,我很害怕幫多了他就變得更沒有分寸了,以後啥事都拿給我來幫他弄……你說,我的擔心,有沒有道理呢?所以我不敢放開來幫他,但是我確實又害怕真正拒絕他,如果完全拒絕他,我擔心會把關係弄僵了,以後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

與人交往中,人就會有這麼細碎的小心思,但卻又並不是不值得重視的情緒和情感。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感到深受困擾的,往往是自己在某件事或某種感受上不具有決斷力,我們甚至都不清晰自己的感受是“對”的還是“不對”的,是應該堅持,還是應該反思,克服自己的“問題”。

我們甚至不清楚自心中的某一點感受是不是我們自身的“問題”。這樣,容易導致人在很細小的事情上自我猶疑,最終變得無法真誠地生活,缺失了“真實活著”的勇氣,只能以或左或右的立場,小心翼翼又糾結地繼續以往的關係模式。

對於現代人來說,能夠時時刻刻真實地、非暴力地、和平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並以此與人交往的人並不多。而其中所呈現出的勇氣和決斷能力,甚至在人群中顯得有些稀罕。

二、擁有恰當的決斷力,養成人格上至誠的勇氣

我們很少能在生活中遇見那些“至誠”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擁有一種真實生活的能力,能讓自己在任何時刻保持出萬分真誠的勇氣。

但他們並不因為這種“至誠”而攻擊任何人,相反,他們非常平和,能夠在不論是任何場合、任何情境、任何人面前,自如談吐出真實的想法。這是一種活著的精神力量,一種大無畏的勇氣,並不比危難時刻拯救他人的英雄勇氣更遜一籌。也許,這樣真實活著的勇氣,才是那些時常糾結、不知道如何對待別人和自己的人,經常要煉就並達成的。

這種真實活著的勇氣,會讓人敢於在恰當的時刻如實說“是”,也能讓人在恰當的時候如實說“不”。這種勇氣不但應對外在人際關係,同時也應對內在自我:有決斷力的人,能輕鬆毫不負疚地拒絕他人、同時也能輕鬆毫不費力地面對自己的內心。

不卑不亢,就是這種至誠的人的基本生命狀態。

很多時候,其實我們往往更易於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但這種隱瞞卻又並非出自於我們的寬容和理解,反而是出於某種不安全的心理。但生活的勇氣在於,我們能夠揭開自我的偽裝,表達和呈現真相,才能讓內在的自我得到充分的發展。

表達真誠的想法,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成為一個粗暴的、粗魯的、毫無道德的自我主義者。當今人際關係的樣態不是隱忍就是屈辱,時常呈現各種衝突,這二者都不是真實生活著的勇者所為。

再有,勇氣和自我決斷力也是相輔相成的。

前幾天看日本動畫片《虞美人盛開的山坡》,其中有這樣的情節:一群高中生希望保留學校的一幢老建築,認為那是文明的遺蹟,需要保護。為了這幢建築能被留住,學生們做了很多努力,他們集體修整和清洗、改裝這幢大樓,費時頗長。而修整後的大樓非常漂亮莊嚴,贏來學生們的一致歡呼。

但校方董事會毫不知情,依然想拆掉這幢大樓。為此,學生會的三位學生代表連日翹課趕去東京求見董事會的社長,希望他能來現場親眼看一看這幢舊樓現在的樣子。結果,學生們的誠心打動了社長大人,這幢建築成功地被保留下來了。

在這段情節裡,就呈現了人的決斷力和“活著的勇氣”。學生們有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並沒有因為畏懼於校方的權威和上級的“光環”,就隨意將自己的價值觀拋在一邊。相反,他們積極採取行動,用實際行動和真誠的請求贏得了他們想要達成的結果。

因此,當一個人擁有了“自我肯定和尊重他人”兩項美德之時,他個性中的決斷力就會如實呈現生命的勇氣,他會是一個積極的建設者,敢於嘗試去為目標做出應有的努力 。

三、有時說“是”,有時也漂亮地說“不”

回到前文提到的事例上,其實事情本身是很小的,主人公也說了是一些“瑣碎”的小事,如果她毫不在意多幫一點別人的話,也許這件事對別人來說就不是事了。關鍵是她對這件事產生了一種“被吩咐、被利用、被不尊重”的這樣的感覺,這種感覺才是事件的重點。

確實,如主人公自己所說,如果她心量大一點,也許這事兒就不是事兒了。但是她現在有了這樣的感受,應該如何讓自己更有決斷力,更真誠,更有勇氣應對這樣的事呢?

其實如何處理這事,倒也沒有標準答案。


扔掉不確定,拾起生命中的決斷力


如果主人公一直覺得自己活得非常委屈,經常感覺自己在關鍵時刻沒有表達出內心真實的感受,她倒是可以利用相應的情境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看看對方會有什麼樣的想法,看看事情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哪怕表達之後,確實引發了不太良好的結果,也讓自己學會接受這個結果,承擔這個結果。

這樣,也許她體驗表達自己的次數多了,漸漸就沒有那種“怨”,沒有所謂的“自己沒有被尊重、沒有被看見”的感覺了。由此,她才能夠形成一定程度的決斷力,在往後的生命歷程中,可以較為果斷地、選擇性地因應情境來表達“是”或者“不”。

再往後,她可能會發展出能夠顧及到大局,而不是完全從個人心態、個人角度出發去看問題,也許她能夠更大氣地包容一些事兒,而心裡絲毫沒有怨言了。這樣的她,會距離那種真實活著的狀態越來越近,內心的幸福指數也會隨之上升。

同樣,應對關係中的“是”和“不”,也可以是非常地靈活的。

比如父母對已成年的子女進行一些較為過時的訓誡,靈活一點的人會先應下來,但是事後卻仍然保持自己的態度,心裡可以對這件事毫不在意,絲毫沒有內心衝突。而一些比較“梗”的人,可能就容易認死理兒,而輕易就與父母起了衝突,弄得全家人不歡而散。

這樣的行為舉止,倒也沒有所謂對錯好壞。只是不同的生命,因為不同的情緒卡點,所選擇的表達方式。當然,那些勇於真實活著的至誠者、有勇氣的人,並不是那種隨意說“不”的人,因為他可以“至誠”,他反而會很有自己的決斷力,會很有靈活的策略,懂得在照顧自己和愛護他人之間求取一個美妙的平衡,但卻又是能完全真實地表達自己的一種狀態。

這樣的狀態需要一個昇華了的自我,人能活出自己的勇氣實屬不易,但也無妨,我們整個人生都是用於自我成長的漫長旅程。決斷力和勇氣,也都是經過練習和自我覺照能發展出來的內在力量,活得誠懇而真實永遠不是精神上的幻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