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補氣!

1、氣究竟是怎樣的物質呢?

我們知道五臟六腑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器官。但一個活著的人,與一個死去的人,體內的臟腑實體其實並沒有根本的不同。那麼生與死的關鍵在哪裡呢?

用生活中煮飯的例子,可以很清楚地說明臟腑與氣之間的關係。

如果我們把米洗好,水加好,放在鍋裡,過上3天的時間,米也不會熟。

但如果在鍋下架起火來煮,那麼半小時後,一鍋米飯就可以吃了。

米還是當初的米,水也還是當初的水,一個冷冰冰無法充飢,一個香噴噴令人垂涎,關鍵就在於有沒有火。

對人體而言,氣的作用就像這鍋底的火。人體正是由於這一份氣的存在,才使得死的臟腑運轉起來,才使得生命真正成為生命。

中醫基礎理論把氣的作用歸納為推動、溫煦、防禦和固攝四大方面,可見氣對於人體之重要。

上面講到的“氣化”過程,就是氣的推動和溫煦功能的一種表現。除此之外,我們的身體可以保持在恆定的溫度,可以有效地抵禦外邪的入侵,都有賴於一種很重要的氣,叫作“衛氣”。

衛氣是人體一身的衛士,當人體參加劇烈活動,體內溫度升高時,衛氣就會把汗孔打開,讓體內多餘的熱量,隨著汗液的排出而釋放。當外界有邪氣想要入侵人體時,衛氣就會把汗孔關閉,不給邪氣以可乘之機;對那些已經進入體內的病邪,衛氣還會與之發生激烈的交戰,來保護人體的健康。

2

氣的固攝作用在前面已經有提到,這裡再展開來談一談。

人體內有很多有形的物質,比如血液、津液(如汗液、唾液)、精液(如男性的精液、女性的白帶)等。這些有形的物質,在體內需要有各自的位置,來實現其正常的功用。

血液就需要循行於血管中,汗液就需要固守在肌表下,精液就需要固攝在腎臟中。而保證上述有形物質各司其位的關鍵,就是氣。

有些朋友平時很容易出汗,稍一走動,就會大汗淋漓,就是氣虛不能囿攝汗液的一種表現。有氣,人體才可以維持正常的生長髮育,新陳代謝;有氣,人體才會保持溫暖的體溫;有氣,人體才可以保衛自己不受病邪的侵襲;有氣,人體才守護住津液、血液、精液等精微物質不致任意流失。

3、最後談一談氣與血之間的關係

中醫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對氣血關係做了很好的概括,叫做“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氣的作用在於推動有形的血液,讓血在血脈中正常地運行,即“帥”。

恢復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補氣!


恢復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補氣!


恢復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補氣!


常用人參、黨參、黃芪、白朮、山藥等藥物組成方劑補氣,代表方劑有補肺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腎氣丸等。但應注意兩點:一是肝火、肝陽上亢、痰阻引起的頭暈目眩,飲食積滯或溼濁中阻引起的胃脘脹滿等實邪致病,不宜使用本法。二是氣虛兼有實邪的病證,補氣法宜與祛邪法配合使用。

補氣有補元氣、補脾氣、補肺氣、補心氣、補腎氣之分。肺主氣,主一身五臟六腑之氣;中焦脾胃受納水谷,脾氣健運,氣血得以化生,故氣虛多與肺、脾二髒相關。

1、補元氣——黨參、人參、黃芪、山藥、白朮(共同的功效,就是補氣)


發高燒、做手術、生孩子、長期用抗生素、放化療等,這種情況的患者都是元氣大傷,腎氣久虧,這個時候可以服用大補元氣的人參,可以吃人參的含片,可以泡人參茶喝,都能使身體早日復原,但用人參的時候,宜多喝水,這樣會吸收好,不易上火。通常我們用人參補身體的時候,一旦出現嘴裡長潰瘍、大便乾燥、小便灼熱,或者是生扁桃體炎,甚至是鼻出血,這是補得太過,一定要停藥。

2、補脾氣——白朮、山藥、白扁豆


脾氣虛以脘腹虛脹,神疲倦怠,食慾不振,大便洩瀉為主症。補脾氣的中藥有白朮和山藥,用這些藥對脾氣有一個提升的作用,如果舌苔厚,也可以著重加一些白扁豆,這樣既補脾氣又能祛溼。

3、補肺氣——甘草


肺氣虛以少氣懶言,動輒喘促,怕風自汗為主症;累了、說話沒力氣、盜汗、失眠、心慌氣短、婦科病、月經提前、量多、量少,產後、乳房腫塊等,都可以補氣。咳嗽喘是現在最常見的病症,毫無疑問這樣會傷肺氣,導致肺氣虛,患了咳嗽喘的人對甘草片都不陌生,我們都知道甘草可以止咳,其實我們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甘草在止咳的同時,最主要的一項功效就是補肺氣,而且還是專門補肺氣,單味甘草遠不像煎好的中藥湯那麼難以下嚥,我們可以用單味甘草泡茶喝,在止咳平喘的同時,補肺氣也是重中之重。

4、補心氣——西洋參、紅參


加班,勞累,剛開始你會覺得心跳加快,嚴重了就會心慌、氣短,這是心臟病前期心氣虛的表現,出現了這種情況西洋參和紅參就是首選,提前服用點補心氣的參類,能避免你過早地步入心臟病一族。#湖南醫聊超能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