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帝國》,神一般的存在!

前段時間在頭條看到了“書訊”推薦的《銀河帝國》,很多讀者追捧的神作。

長假未完,使我有機會一口氣看完《基地七部曲》。作者從1940’s開始著手銀河帝國系列,一開始只是八部零散的小型科幻故事,隨著1966年的“世界科幻大會”讀者投票使《基地三部曲》獲得“歷年最佳系列小說獎”後,開始風靡全球,也為作者帶來了大量的版權,促使作者繼續推出新的系列,使我們能有幸遊走於更多的銀河空間。

從第一部《銀河帝國:基地》(1951年)到第七部《基地與地球》(1986年)整整跨越了35年。期間還有機器人系列、帝國系列等,故事大綱既有相互關聯,有能互為獨立。

之前有講過我很少讀科幻小說,而這次讀完基地系列後,阿西莫夫已經成為我完全膜拜的偶像,在上世紀50年代,就能對科技有如此大膽的預測及詳細的細節描述,邏輯嚴密簡單易懂,作者的創造力及物理基礎都非常的紮實!再加上譯者葉李華在體驗原作意境和語言運用上的深厚功力,使我完全沈緬於無邊無際的銀河空間中,好幾個通宵就這麼貢獻給它了。

很多讀者可能會在意於書中一些充滿哲理性的描述詞句:

“科技的發展是以犧牲隱私為代價”

“一流的科學家只能成為九流的行政人員”

“武力是無能者最後的工具”等等。

我卻更喜歡書中創造出來一些新鮮名詞“秒差距”“圍韌”“超時空躍遷”“精神力場”,每每讀到這些詞。我都會想象著去體會這些超感行為,想象著什麼時候這些科技能在我的身上實現。

強烈推薦大家也來閱讀,不管什麼人,持什麼觀點,相信都能在書中找到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