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三個一”促家校共育

  本報訊(記者周洪松 通訊員蘇燕)“上小學後孩子拖拉,早晨起不來床,時間觀念不強,自理能力不夠,怎麼辦?”類似的行為養成問題,很多家長一直很“頭痛”。

  為了解決家長擔憂,石家莊市新華區合作路小學開出“源頭治理”清單。從“開好教育前門、堵好溺愛後門”的“原生家庭教育生態”改善,到共同遵守規則的“試錯嘗試”與“承擔結果”理念,該校根據孩子發育特點和家庭教育需要,將基於這些問題,彙集本校骨幹教師智慧研究出版的《鼓舞》《牽手》《新父母口袋書》等多部家校共育叢書,連同《家長公約》,以“入學紅包”形式向新生家長贈閱。以此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入學後可能出現的每一點細節和變化,為之提供重要參考。

  “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將家庭教育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於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石家莊市教育局局長張少華說。

  推而廣之,石家莊市明確提出家庭教育工作“三個一”工程,即創建一批市級家庭教育實驗校、建立一支家庭教育專家團隊、打造一批家庭教育精品課程,為系統推進家校共育提供專業支撐和資源保障。

  近年來,石家莊市各學校普遍重視家校共育工作,廣泛建立家長學校,明確辦學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將家長學校建設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常規。

  該市明確要求,各學校要定期研究家庭教育工作規劃,按期開展專題家長培訓活動,每年至少為家長提供4次8課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2次公益諮詢服務。


石家莊:“三個一”促家校共育


  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建立家長課程體系,從家長需求著眼,探尋促進孩子身心成長的長效支持系統。該校每學期初邀請專家開展一至兩次專題性家庭教育講座,幫助家長快速進入學生成長轉換期;每年開設骨幹家長系統家庭教育培訓班,培訓骨幹家長成為家長學校管理者和家校共育工作謀劃者。

  這樣按需下單的家長課程模式受到了家長廣泛歡迎,收到良好成效。

  “再也不用擔心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也不會為如何培養孩子好習慣而焦慮,這樣接地氣的課程多多益善!”一位初一新生家長如是說。

  石家莊市成立了由家庭教育理論專家、教科研人員、教育工作管理者和教師共同組成的家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致力於開展家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督導與評價,提供家庭教育工作方案建議、研究報告、政策或決策諮詢。

  欒城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欒城區家長學校總校於2016年11月成立至今,致力發揮區域特色,設立了國醫蒙學特色課程,圍繞“六個一”,即一本中醫古籍、一味中草藥、一則中醫小故事、一個古代醫學家故事、一次互動體驗、一箇中醫保健小常識,讓家長了解中醫藥文化,掌握簡單的中醫保健常識,切實為家長帶來實惠。

  裕華區採用聯合培訓專業化家庭教育指導員的方式,指導全區50所中小學家長學校建設。家長學校教師以在職教師為主,退休教師為輔,每年至少聘請一位專家講師為家長進行講座。同時,該區組建家長課堂,結合社區家庭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家長教育培訓活動。2018年以來已組織社區家長心靈課堂活動20場次。

  如今,石家莊已構建起以學校為主體、以社區為依託的全方位家庭教育網絡,實現了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全覆蓋,受益家庭6萬餘個。

  此外,石家莊市還通過家長課程培訓篩選出“優秀”家長,組建“優秀父母講師團”。讓他們成為傳播者,利用家長會和主題講座等機會,分享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管理經驗。

  新樂市採取家長講堂、家長學校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了622名家長教師。

  目前,石家莊正在通過多種形式指導家長系統掌握科學家庭教育理念,創造條件讓孩子參與適當的家庭勞動和社區服務、志願公益、社會實踐,並通過完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家長學校—家委會”三方服務體系和“培養—評價—援助”新機制,多渠道多途徑解決家長困惑,凝聚家校育人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