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書法,自稱“不甚佳”,為何卻備受稱頌?

蘇東坡的書法,自稱“不甚佳”,為何卻備受稱頌?


蘇東坡的書法,自稱“不甚佳”,為何卻備受稱頌?

蘇軾《黃州寒食帖》


橫輕豎重,筆畫舒展


蘇軾在用筆上亦汲取了顏真卿書法中橫輕豎重之特點,其書作《洞庭春色賦》《歸去來兮辭》表現尤為明顯;又因其獨特之執筆,較多出現側鋒用筆,使其撇捺舒展飄逸,縱放妍美,且撇捺之舒展對黃庭堅書風有很大影響。


《黃州寒食詩帖》是一幅將人之心境、詩之意味、書之形式和諧統一為一體之書法珍品,既有雄肆豪放之風,又有清雅書卷之氣。觀其線條,奧妙在於瘦硬剛勁、如綿裹鐵,以沉著之力表現嫵媚風韻,豐腴含蓄,靈動多變。骨之勁,賴於肉豐;意之淡,得於真率。藏巧於拙,甚為秀偉;短長肥瘦,皆成姿態。其不僅具有蘇軾獨 特媚逸之姿勢,亦表現出行筆凝練、遒勁堅挺、從容不迫之神態。既有由細變粗之筆姿,又有時淡時濃之墨趣。


蘇東坡的書法,自稱“不甚佳”,為何卻備受稱頌?

蘇東坡的書法,自稱“不甚佳”,為何卻備受稱頌?

蘇東坡的書法,自稱“不甚佳”,為何卻備受稱頌?

蘇東坡的書法,自稱“不甚佳”,為何卻備受稱頌?

字例分析:從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可明顯看出其用筆大多橫輕豎重,在《黃州寒食詩帖》中亦有橫輕豎重之筆畫,如 “容”“雨”“雪”“汙”四字之橫筆較其他筆畫明顯較細,且筆畫間之粗細變化精緻規範,精妍端莊。



蘇東坡雲:『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賤古人,是一快也。』而在以『二王』為代表的妍美灑脫書風影響之下,蘇軾書法能被歷代認可並持久關注,可見其獨特用筆在書史上之重要地位。


蘇軾曾言:『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書無意於佳乃佳』,從蘇軾 話語中可知其作字之『隨意』,但這種『隨意』源於其堅實的基本功和長期的經驗積累。


蘇東坡的書法,自稱“不甚佳”,為何卻備受稱頌?

蘇東坡的書法,自稱“不甚佳”,為何卻備受稱頌?

蘇東坡的書法,自稱“不甚佳”,為何卻備受稱頌?

蘇東坡的書法,自稱“不甚佳”,為何卻備受稱頌?

字例分析:蘇軾《黃州寒食詩帖》中,撇捺舒展自如,“今”“來”“墓”“灰”四字之撇捺向左右大開,線條舒展,增強筆畫之表現力,使其字內空間開闊。蘇字表現出舒展俊朗、跌宕起伏、大樸不雕之藝術風格,這種橫勢開闊之特徵成就了蘇軾在書史上之地位,同時也為黃庭堅之創新書風起到了啟迪作用。



綜述前文,筆者從八個方面全面系統地分析論述了蘇字之用筆特徵,變遒麗姿媚為圓厚蘊藉。東坡作書取法乎上,兼學『二王』、顏真卿、李邕、楊凝式等人筆意,臨古而不泥古,形成了新的藝術格調。


同時,其對側鋒的充分強調,使線條剛中帶柔,富有變化,點畫有妍美舒展、縱放飄逸之姿。並且,東坡運筆放慢筆速兼以偏側取勢,將中鋒圓筆交織其中,又加強點畫之提按頓挫給人以骨壯肉實而又溫文平和之感。


蘇軾這種運筆打破了唐代以來之嚴格法則,引領了宋人尚意之新風尚。明詹景鳳在《詹東圖玄覽編》中評《黃州寒食詩帖》:『坡公紙書寒食詩二首,字大二寸許,英爽高邁,超入神妙。蓋以之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筆,筆無其筆。即坡亦不知手之所以至,與生平所作大殊絕。縱以文皇大令當之,亦斂衽。』


由此可見,蘇東坡書寫《黃州寒食詩帖》時並不曾計較用筆之工拙,而是心無旁 騖、以意為之,遂達到宛如神靈助攻之高妙境界。


東坡書帖,推薦用筆

|山松|

仿宋代諸葛筆制式小狼毫

蘇東坡的書法,自稱“不甚佳”,為何卻備受稱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