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讓你的學習更高效,讓你的記憶更清晰

當你有滿肚的想法時,但就是無法輸出;當你平常看過有用的文章片段,感覺很有意義的時候,你只是把它保存起來,過後就忘了;為什麼看過了很多碎片化的知識,我們的知識儲備量還是沒有增高;為什麼我們的知識都是在腦海中片段化記憶;這就是因為我們在對知識的積累和運用中沒有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

如何理解知識框架

構建知識框架包含管理自己每天接觸的信息和學到自己的知識,管理自己的知識。知識框架系統的好處是使之便於查找 、便於分享、便於記憶。

知識框架的構建要摒棄只收藏、不閱讀,只閱讀、不歸類,只歸類,不提煉學習習慣。


梳理自己的知識,管理自己的知識,構建自己知識的框架,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辦法,但不要太複雜,要是簡潔的、是簡練的 、是穩定的。

看一個人的是聰明還是笨,要看他思考的程度,比如一個人要幹一個事情,一般人就是幹了,有幹這個舉動,而聰明人會想如何更加成果顯著的幹以及幹以後的一些事情。做一個非短線的思考的聰明人。


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讓你的學習更高效,讓你的記憶更清晰


知識的來源路徑

由點到面:碎片化學習,需要重新整理學習內容。(碎片化學習,如看點雜誌 看點文章看點公眾號,不是系統的學習)

由面到點:從已經組織好的知識體系中學習進入。(如學習一些歷史,別人已經幫助你組織了框架了。根據框架去學習。)

如何建立知識框架

1 收集:平時要把看到的片段知識收集。不能看過以後就了事。

2 整理:把收集的知識加以整理,使知識分類,便於後期的吸收和記憶。

3 消化:把整理的知識消化一下,要把知識與自己的經歷 思考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融入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自己的東西拿來才順手。

4 輸出:要把知識框架建成後,就很有系統很有邏輯了,你就能輸出了,通過輸出來夯實你的知識。

具體如何操作來建立知識框架

1 、如何收集

通過工具來收集,如印象筆記(發送至筆記,可以把微信或公眾號的文章發送到筆記中)

備忘錄記錄,把平常看到的觸發自己心裡的話等記下來。

2 、收集的途徑

平常由偶然切入,隨便看。

由喜歡的作者切入。

由感興趣的問題切入(比如我喜歡一個作者,這個作者還有喜歡的人,我們可以看這個作者喜歡什麼人,看他有什麼觀點和書籍)。

3 、整理

收納整理——形成秩序(把知識收集後,分門別類的把知識放在共同的一類中)。

知識的連通和模塊化——形成關聯,重組標籤,找到知識中最相同的地方,形成新的知識模塊。

(如我把路遙的書放在一類,把老舍的書放在一類,那麼我們看看路遙和老舍的書有什麼連通呢,比如兩位作者的某本書都採用了一個寫作手法,那麼我們可以把這個寫作手法形成另一個模塊,我們在通過這個模塊進行整理還有哪些書用到了這個寫作手法,那以後我們就形成了知識的擴展,可以理順這個寫作手法都在哪些書中採用過)

框架思維如何提高能力的

一般人的思維模式是:比如定酒店,一般人可能會一個點一個點的想問題,如先定桌,再點菜,再選停車位,然後再通知客人去哪裡,突然發現沒有定酒水,又回頭定酒水。

而框架思維的人會如何做:定酒店分層次,提煉出理論,提煉出框架來,如分四個層次,1 確定酒店(包括位置 菜色)2 吃的內容 3 參與人數 4 是否能順利到達這個地方。

所以我們做事情時要謹記:做事之前,先從框架上去考慮有哪些步驟和方面,做事之後,再從框架上總結和提煉有哪些思維和理論。

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用寫作的方式去輸出

倒逼自己去完善知識結構。學到的知識就去跟別人去講。還有你可以假設你要把自己的東西要講給別人,你可以在草稿紙上進行模擬,這樣也會完善你的知識結構。修繕你的輸出邏輯。加深你對知識的理解,

檢驗自己對於知識框架的掌控和理解。


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讓你的學習更高效,讓你的記憶更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