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這一座江南小城方言為何如此繁雜,又為何受盡戰爭摧殘?

夏仙寶


句容這個地方很多人並不熟悉,不是地理很好,或去過句容這個地方的人,根本不知道中國還有這個地方,它是江蘇省下面的一個縣級市,西臨南京,是長江三角洲上的一顆明珠。

句容歷史悠久,西漢時期就有設縣,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城市,也是江蘇省文明古縣之一,句容還是中國百強縣之一。有很多人說句容話非常的複雜,讓人聽起來是一頭的霧水,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覺得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外來人口多次的入遷流動。

西晉末年,由於匈奴的多次入侵,琅琊王司馬睿逃跑,後來他在南京稱帝,因此把句容設立為懷德縣,既然是懷德,就讓不少人來到了句容。到了晉成帝時期,句容被設為琅琊郡,很多人入居句容,外來人口大大超過了本地居民,語言也因此被外來語言參雜。

2、政治原因

南宋時期 ,元人為了爭取漢人的支持,想籠絡宋朝望助,利用封地進行賄賂,但宋人並不合作,於是帶著自己的家人隱居到句容,南北語言進行了大融合。

3、戰亂的影響

清光緒時期,發生了太平天國起義,民不聊生,社會也動盪不安,老百姓流離失所,蘇北、河南、湖北等地大批老百姓湧入句容。

經過多次人口遷徙,句容的方言真可謂南腔北調,有江淮口音,有河南口音,也有湖北口音,倒是句容的本地語言被外來語言改造了,因此隔一個村,隔三五里地,語言都不相同。

句容在歷史上又歷經了多次戰火的摧殘,因為句容離南京很近,南京城在歷史上的地位是特別重要的,任何戰爭想要攻取南京,句容都是受害地之一。太平天國把都城定在南京,清政府派兵鎮壓,句容成了主戰場,十多年的戰亂,給句容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戰亂傷亡人數無法統計,人口在戰亂時急劇下降。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在句容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據地,可見句容地理位置的重要。

句容在多次人口遷徙和戰亂的摧殘下,慢慢的變得獨具一格,語言既有蘇北的腔調,又有吳語的味道,難懂是自然的事。出現這種現象與句容的地理位置和戰亂都有很大的關係。句容地處長江南岸,東鄰鎮江,南鄰溧陽,西鄰南京,北邊同揚州隔江相望,句容自古隸屬吳越,本地居民是地道的吳人。因為句容在南京和鎮江的中間位置,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戰亂頻發。 加上北方一有戰亂,很多人就會南逃,難民大量結集。

因此現在的句容是一個多種民族,多種文化,多種語言的集結地,一個地方形成自己獨特的韻味,肯定有它的歷史原因,句容現在是全國百強縣之一,經濟發展也是相當不錯的,當地的人為建設嶄新的句容,群力群策,在中國共產的領導下,相信句容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史道驛站x


句容方言很多,比如河南話,江淮官話(揚州小片和南京小片),吳語。

句容是個移民城市天平天國後一度損失80%的人口,清朝收復江南之後因為人口稀缺,很多安徽江北河南甚至湖北農民都來句容開墾荒地,就形成了今天這種四面八方口音都不相同的局面。

句容是江蘇省鎮江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蘇南,東連鎮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東南門戶。

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由於句容市南京的門戶,清政府和太平天國在句容多次發生正面交鋒,戰爭一直持續達11年之久。

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攻下句容建立了根據地,句容也因此再次成為了戰爭的焦點。

因此句容的方言和戰爭頻繁都是由於句容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安徽與江蘇文化圈碰撞的結果。


而山說


句容是江蘇省鎮江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蘇南,東連鎮江,西街南京,是南京的東南門戶。是南京都市圈成員縣級城市,是長江三角洲一座及港口工業,商貿旅遊為一體的新興城市。

句容於西漢元數元年置縣,迄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

從歷史上看,要想攻打南京,句容是一個繞不過的地方。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清政府鎮壓的主戰場就在句容,雙方在此打了11年,你句容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從抗日戰爭時期來看,新四軍在句容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據地,句容再一次成為戰場。

如今的句容,一座江南小城,成為了中國百強縣,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句容明天會更美好。


慢讀老故事


句容市嚴格意義上鎮江人眼裡和鎮江沒有多大關係,句容一直認為自己是南京鄉下人,從來不承認鎮江,鎮江人對這個整天喜歡抱南京大腿的小弟也不熱情。


屠日精英


句容是江北人居住地與鎮江,南京沒有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