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力和毛筆的彈性有什麼關係?

水墨江南2020


第一。入木三分。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的故事,估摸著有書法基礎的人都知道。這充分地指出了書者要掌握書寫時的一種節奏感,比例的雄健其實是書寫者內心世界的具體體現。作為後來人,這種節奏感最好的方式是從古人的字帖當中研究習得。研究古貼起筆收筆的過程當中加之長期的機械練字,不自覺地養成的一種書寫能力和控筆能力。

第二。高峰墜石。筆力是書寫者內心世界的外漏。衛夫人曾經給王曦之上的一堂書法課叫高峰墜石。她帶著年幼的王羲之到山峰上觀看石頭從山峰最下的形態。然後讓年幼王羲之體會筆畫力量的感覺,估摸著這也是要讓王羲之感受到寫字的時候筆力的控制。

第三,毛筆彈性。眾所周知毛筆的彈性指主要分為軟毫硬毫和兼毫。不同的類型毛筆寫出字的特徵,還有筆畫的厚重感以及表現形式都有所不同。書者應該根據自然的愛好選擇不同彈性的毛筆。

第四。百年枯藤。衛夫人給西之上的第三堂課是帶王羲之到深山老林裡面觀察百年枯藤的蒼勁和力道。百年枯藤經過歲月的雕琢,蘊含著的力量是無窮的,習字者能從她那蒼勁有力的形態當中體會到運筆時需要寫出的蒼勁和力道。

總之,筆力的表現需要通過長期的練習總結和領悟。是習字者心境內心世界書寫的外漏。筆力感覺和毛筆的彈性有一定關係,但絕對不是主要關係。





呆小石書法屋


不一定,我這是羊毛寫的一



南玫瑰騎士


中國書法是線條藝術。筆力主要是指用臂、腕、指通過毛筆對漢字點畫書寫時產生的力度,只有高度熟練地操縱使用毛筆,才能表現各種力度和形式的線條,和毛筆的彈性關係不大。但是你是初學者就不建議你使用羊毫筆和纖維筆。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龍》用長鋒羊毫筆書

《庚子平安》用兼毫筆書


《讀書》用長鋒羊毫筆書
《騰飛》用兼毫筆書


蘭亭藝術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筆力和毛筆的彈性有一定關係,毛筆的彈性一定程度上會對書者的筆力產生影響,但對筆力影響最大的因素還是作書者的書法功力。

也可以這樣說:書者的筆墨功夫對筆力的影響是決定性的,毛筆的彈性對筆力的影響是次要因素。

說到毛筆的彈性就不得不對毛筆的發展歷史作一簡要回顧。據史料上說,在新石器時代和殷商時代就有毛筆了,還有一種說法是秦代蒙恬發明的毛筆。


到底毛筆是哪個時期發明製造的,還有待學者專家去研究考證,反正我們知道的一點就是,古人在秦代時就已經把毛筆製作的非常好了。

到了魏晉時,出了像鍾繇、王羲之等書法大家,他們的書法水平極高,世人在評價他們的書法時往往用筆力十足,雄健有力之類的詞語,可見他們的筆力是很強大的。
·王羲之《蘭亭序》

人們研究、學習他們的書法,自然也對他們用什麼毛筆書寫的那些經典之作感到好奇,後經研究考證後認為,鍾繇和王羲之等人皆用鼠須筆作書。

這個鼠須並不是老鼠的鬍鬚,而是一種粟鼠的毛,這個粟鼠是個什麼鼠?查了一些相關資料也並無準確說法。反正可以確認的一點是,這鼠須筆彈性很好,很適合書寫雄健有力一類的書法。

可見,鍾繇和王羲之等書家的書法寫得那麼好,筆力那麼強,和他們用的毛筆也有一定關係。

唐朝時期名家輩出,他們的筆法特點就是有筋有骨,線條以遒勁而聞名,而他們那時流行用雞矩筆作書,雞矩筆的筆鋒也很硬,富有彈性,所以寫出的線條蒼勁有力,顯得筆力十足。


到了元明清時,毛筆製作水平已經非常高超了,從毛筆的彈性上看,軟的硬的,不軟不硬的。狼毫、羊毫、兼毫等,可選擇的種類很多。

而這個時期,從筆力上看,書法風格也呈多樣性特點。有王鐸等雄強一路的,也有趙孟頫、董其昌等流暢秀美一路的,這種筆力風格上的不同也和毛筆技術的發展有很大關係。

·趙孟頫書法作品

所以,我們現在學習書法在毛筆的選擇上也是和古人們差不多,比如我們寫鍾繇的小楷和唐楷時多用狼毫和兼毫這樣筆鋒比較硬的,彈性比較好的毛筆,以利於表現所學書法筆力勁道,雄強的用筆特點。

而在學習那些富有使轉流暢,秀美瀟灑風格的字體時,往往選擇筆鋒較軟的毛筆,以利於書寫時更加的流暢。

當然,這也和書者的用筆習慣有很大關係。但總的來說,“硬鋒適雄健,鋒軟易流暢”是書者的普遍共識。

毛筆的彈性對筆力有一定的影響,但在書寫時,毛力的強與弱還是由書者的書法功力所決定的。

書者的筆力主要來自於平時的書寫練習,通過長時間的不斷臨帖練習,書法功力不斷增長,筆力也逐漸增長,手上和胳膊因為長時間重複那些用筆動作,肌肉記憶逐漸加深,手上感覺越來越好,對毛筆的控制力越來越強,越來越自如,這時筆力就會在作品中得到體現。

筆力在書寫時主要表現在筆畫質量上,線條是否有力度,是否有張力和質感,都是由書者的筆力所決定的。

歷代有名的書家,在筆力上都有很深的功夫,用筆都非常遒勁老道,線條都很堅挺生動,這是他們善於用筆,功力深厚的表現。

·唐代懷素《食魚帖》

如果書者的功力不夠,筆力不強,則寫出的線條往往軟弱無力,缺乏質感,這時就是讓他們用彈性最好的毛筆,也寫不出高質量的,富有筆力的線條。所以,還是應以繼續苦練,提高手上功夫為正道。

同時在長期使用毛筆的過程中,對毛筆的筆鋒特點,筆性越來越瞭解,對更好的使用毛筆也會越來越有經驗和心得。

還有一點需要搞清楚,無論學習、創作雄強蒼勁富有力度的風格,還是秀美嫵媚,流暢的風格都需要筆力。嫵媚流暢不等於筆力不強,只是藝術特點不同而已。

所以,無論什麼書法風格,都需要書者深厚的功力和筆力作支撐,同時也要有一隻適合的、應手的毛筆相配合,寫出的作品才能富有表現力。

現在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學習書法時挑選一支質量好的,適合的毛筆已不是問題,也是十分必要的,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們對書法有濃厚的興趣,再挑選一支適合的毛筆,再通過長期的練習,會逐漸的達到:“人知筆性,筆借人力,手筆合一”的境界,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

我的回答完畢,謝謝。


杉石


首先筆力和毛筆的彈性有很大的關係



古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筆力是體現在筆畫上,組成的字就表現出秀美挺拔、剛勁有力的效果,這和你手中的筆的彈性相得益彰。寫這些字,就宜用彈性較強的筆,如狼毫;如果寫溫潤嫻雅的字,就宜用剛柔適中的筆,如七紫五羊;寫肥厚莊嚴的字,就宜用彈性小、相對柔軟的筆,如羊毫等!
現在毛筆的種類和號別,真可謂琳瑯滿目,但是總體不外乎柔、中、剛三種,大多都是以毛筆的彈性大小和柔剛程度來區分。最後,還要根據自已的愛好和習慣來決定取捨——用什麼筆!


說文解字侃文化


我們首先談談毛筆的彈性是怎麼回事

毛筆有硬毫毛筆和兼毫毛筆以及軟毫毛筆三大類。毛筆的制筆工藝,用選毫區分了毛筆不同的彈性。

其中硬毫毛筆的物理彈性最好,兼毫次之,羊毫又次之。

中國魏晉時代的毛筆達到一個高峰,上好的毛筆製作工藝非常精良。


  • 散卓筆,筆芯是硬毫。如果把筆芯包紮一下,筆鋒短一些就是“雞距筆”了。

他們選擇狼毫或者鼠毫作為制筆材料,還在制筆時,把筆芯用麻紙纏一下,這樣,筆芯的彈性就比不纏一下要強一些,然後外面再把筆芯包裹起來,這樣,毛筆的含墨就多了,筆芯是包紮的,所以,彈性就比沒有包紮時的彈性好一些。

這種制筆因為筆毫短,筆鋒勁利,又像公雞爪子最短的一個爪子雞距一樣,所以叫“雞距筆”。

據說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稿》都是用雞距筆寫出來的。

魏晉到唐代,書法家都喜歡使用“雞距筆”。但是,這種毛筆的製作成本很高,價格也貴,一般人也消費不起這麼昂貴的毛筆,所以,宋代這個制筆工藝就慢慢消失了。


  • 顏真卿的《祭侄稿》據說是雞距筆寫出來的

毛筆的製作工藝也有了改革。就是筆芯不再用麻紙去纏了,所以就沒有筆芯這道工藝了,制筆成本也就降下來了。

但是仍然保留了筆芯要選用一些硬毫為筆芯的工藝,叫做筆柱,在筆柱的外面包裹了一般的筆毫,但是,筆毫仍然是一樣的筆毛。

因為沒有筆芯,而是筆柱,所以,這種毛筆就叫“散卓筆”。黃庭堅就非常喜歡用這種新工藝製作的毛筆寫字。但是,蘇軾喜歡雞距筆。可是宋代生產雞距筆的商戶越來越少了,蘇軾也為毛筆非常苦惱呢!


宋代以來的散卓筆工藝,一直延續到我們今天。只不過,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後,毛筆的工藝又把筆芯用硬毫做筆柱的工藝也給廢除了。所以,現在的毛筆質量有一定的下降。

明清時代,散卓筆已經是大眾使用的毛筆了。包括寫小楷也是硬毫散卓筆。

這一時期的毛筆,可以說都是硬毫毛筆。但是清代中晚期,在廣州出現了羊毫筆,由於羊毫毛筆含墨量大,尤其寫大字非常好用,價格也比狼毫和兔毫毛筆便宜,所以,很厚歡迎。

這樣,我們的毛筆隊伍中就出現了三大彈性不同的毛筆。

傳統的狼毫毛筆彈性最好,兔毫的“紫毫”毛筆其次,也叫兼毫毛筆,羊毫毛筆是彈性最弱的,所以叫軟毫毛筆。

毛筆的彈性就是從制筆工藝中來的。

那麼,筆力與制筆工藝有比如關係嗎?千里馬認為,還真不能認為毛筆彈性好,就筆力好。


  • 清代何紹基臨摹顏真卿《蔡明遠帖》

例如明清時代都用散卓筆了,現代用羊毫的書法家很多,筆力未必筆魏晉時代的弱。

然後我們看看筆力是怎麼寫出來的

筆力是書法優劣的體現。沒有筆力的書法,肯定不是好書法。

例如,我們說的“顏筋柳骨”就是對筆力的崇尚。但是,筆力是書法家用筆的藝術和能力體現出來的。也是寫出來的,而不是毛筆決定的。

趙孟頫在評價魏晉時代的,書法時說,魏晉時代的書法家,寫的都很漂亮,但是,論筆力唯有王羲之最好。

這就說明,筆力是書法家的能力,而不是毛筆決定的。


  • 王羲之時代的畫家顧愷之畫的女史

那麼,筆力是怎麼寫出來?千里馬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

千里馬認為,筆力從兩個結構的正確中才能實現的。這兩個結構就是字法結構和筆法結構。

我們就從寫一個字來說明一下這個道理。

比如說,我們要寫一個“木”字。這個字的主筆是豎畫。如果這個豎畫你寫垂直了,那麼,就會有筆力。如果這個筆畫寫歪了,就算你的書法功力很好,那也會失去筆力的。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學習書法要重視結構的原因。

同時,如果這個豎畫即使你寫的筆法是對的,由於寫歪了,這叫“筆勢”錯誤,那麼,筆力也就沒有了。這就是筆法規範之一,筆勢和筆意都要合理。

我們繼續以“木”字為例,比如撇和捺兩個筆畫,如果寫對稱,那麼,筆力就出來了。如果寫的不對稱,肯定筆力也就沒有了。


這就說明書法的筆力,要符合字法結構。比如,對稱、平衡等等。

但是,書法還有一個結構,叫做筆法結構。

書法的筆法結構在哪裡?就在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之中。

如果每一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是符合書法美學的,也是符合經典傳統美學的,那麼筆力當然就在其中了。

我們還是寫這個“木”字。假如我們寫的這個木字,有一個筆畫錯誤,就會影響這個字沒有筆力。


比如說最後一點(或者叫反捺,捺),一般起筆是露鋒輕按然後重筆收筆。如果你是重筆按,輕筆收筆,那麼,這個字也就沒有筆力了。因為“木”字的豎是主筆,所以寫的粗,最後一筆再用粗畫起筆,就會抵消豎畫粗筆的力度主題,所以,不能這樣起筆。

而且,我們在經典書法作品裡,也看不到“木”字有這樣的筆法,這就違反了筆法結構之美。因為,書法的筆法結構是根據每一個字的需要安排的。

所以,同樣的筆畫,在不同的,字裡面有不同的筆法結構。我們學習經典字帖的時候,就要研究這些規律。不能違背筆法規律。

所以,書法的筆力就是字法結構和筆法結構。

只要字法和筆法結構都是正確的,那麼,筆力自然就出來了。

有人認為用硬毫寫字,筆力就硬,這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書法的筆力,要體現在結構美和筆法美,這兩個結構之中的。

當然,不是說毛筆與筆力一點關係也沒有。

自古對制筆的要求就是“圓齊尖健”,這是毛筆的“四德”,其中的“健”就是要求毛筆要有彈性,如果毛筆回彈差,容易開叉,這都不是好毛筆。

因此,我們用毛筆一定要選擇具備“圓齊尖健”的毛筆。

至於,用狼毫還是兼毫或者羊毫,一般都是主張個人的喜好了。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有強調筆法的,還沒有強調擇筆的。


這是因為筆法是個書法的硬道理,擇筆是有自由伸縮和選擇餘地的。

我們學習書法,無論楷書行書,還是篆書草書,用什麼筆都可以選擇,但是筆法你不能說怎麼寫都可以吧?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要在掌握筆法這個基礎的基礎之上,再討論毛筆的彈性。

總之,選擇自己適合和喜歡的毛筆,自己寫字舒服就行。啟功先生的毛筆是羊毫。你們看得出來筆力就比狼毫寫出來的弱了嗎?

最後我們簡單說幾句,毛筆彈性的適度好壞,還要與墨的濃淡相適應。

如果筆毫軟,墨太濃就會影響書寫,對筆力會議影響。如果硬毫筆用墨淡,也會影響筆力的。

希望我們不要孤立地看待毛筆的彈性。


千千千里馬


筆力是對作品線條塑造的修養 毛筆是工具 並沒有必然聯繫


商州日月


筆力就是把握用筆的力度,經過訓練以後就能自如控制好力度,力度要表達到紙上,有筆力的線條是有質感的,所謂力透紙背就是形容用筆的力度,形成在紙面上讓人感受到結實富有彈性和和張力,書法對於線條的要求很高。

彈性是筆的屬性,筆毫是有彈性的,瞭解筆的屬性非常重要,彈性是其中之一,利用筆的彈性會在運筆過程中收放自如,提按分明,瞭解了筆力和彈性就能把筆力和彈性完美結合,從而寫出有質感的線條,古人說的屋漏痕,印印泥,錐畫沙,折釵股說的就是線質。



1支筆


字寫的有沒有力度,主要看書寫者駕馭筆的能力和書寫功力有關,至於和筆的彈性,可以說沒有太大關係。筆力好者筆畫多骨,筆力不好者多肉。那麼什麼是最好的筆力?衛夫人說過:"多力豐筋者聖"。在書寫中要提高用筆的能力。用筆中最為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中鋒用筆”,在書寫中保持中鋒用筆是必不可少的。另外,書寫時速度也是可以影響筆力的一個因素。



墨池煙雲


毛筆有柔毫、硬毫、兼毫三類。柔毫以叫羊毫,用羊毛製成,特點是柔軟。用羊毫寫的字較為豐滿圓潤。硬毫主要用兔毛和黃鼠狼的毛製成,以叫紫毫、狼毫。它的特點是較硬,富於彈性。寫出的字較堅挺有力。兼毫,介於柔毫、硬毫之間。

我感覺毛筆因彈性不一樣,運筆時的用力和使用那種筆關係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