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帝額娘-自縊身死之謎


咸豐帝額娘-自縊身死之謎

道光二十年,年僅十歲的奕詝(即後來的咸豐皇帝)失去了他最親愛的額娘全皇后鈕鈷祿氏。

全皇后鈕鈷祿氏是道光皇帝最寵愛的後宮尊貴,鈕鈷祿氏進宮近二十年,因她才貌雙全,又善解人意,多以深得道光皇帝的歡心。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一向柔順聽話的全皇后竟然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爭儲位設計毒害六阿哥奕訢,結果事情敗露,自掘墳墓,被道光皇帝所賜的三尺白綾自縊身亡。

這位六阿哥奕訢原是道光帝靜貴妃所生,當時只有這位六阿哥能同奕詝在立太子位上比一比。

全皇后為子心切,一時起了歹念,鳩宴奕訢,卻也由此釀造大禍。

念在二十年來恩恩愛愛的情分上,也念在她生下四皇子奕詝的功勞上,道光皇帝在當朝孝和皇太后面前還竭力為全皇后辯解開脫。

一開始,孝和皇太后寸步不讓,她板起面孔,似訓斥也似說服:

“她生子有功,哀家早已給她獎賞,後宮佳麗眾人,哪一個也不比她差,可她七年前便‘進皇貴妃、攝六宮事’,足以說明對她的獎賞。後又晉為皇后,母儀天下,可這個鈕鈷祿氏太歹毒,此可恕,孰不可恕!”


咸豐帝額娘-自縊身死之謎

道光皇帝在生母面前痛哭流涕,長跪不起:

“額娘,若您老不答應兒的這一請求,兒便長跪不起。”(請求是賜諡號且以皇后禮葬之)

孝和皇太后連看也不看他一眼,老太后乾脆離去了。

道光皇帝為一國之君,天子也,除了祭祖拜神時他下跪,他何嘗向別人下過跪。

如今為了心愛的皇后,他竟不顧自己九五之尊軀,長跪在母親面前,可真感動了不少人。

首先,是他的四妹碩和公主為皇兄講情。

碩和公主十八歲嫁到馬德木楚克扎布家,夫妻恩愛,兒女成行,平日裡她很少進宮。

她與道光皇帝是一母所生,即孝和皇太后的親生。

幼時在宮裡,她與皇兄感情甚好,在生母面前說話也很有分量。

全皇后自縊的那天,四額駙馬德木楚克扎布回到王府,滿面愁雲,碩和公主一見丈夫如此難看的臉色,便知道一定有事。碩和公主關切地問:

“額駙,哪兒不舒服?”


咸豐帝額娘-自縊身死之謎

四額駙遲疑了一下,他本來不想將實情告訴公主,以免她擔心,但他掩飾不住內心的焦慮,還是把愁思都寫到臉上了。

“沒什麼,公主先歇息吧!”

碩和公主固執地問:

“一定有事,你太不善於掩飾自己了。”

好聰明的公主,她猜到宮中一定發生了什麼大事。四額駙嘆了一口氣:

“全皇后崩了!”

“啊,皇嫂崩了,什麼時候?”

碩和公主瞪大了眼睛,表示不願相信這是事實。

碩和公主出嫁前與皇嫂鈕鈷祿氏感情很好,她覺得當年的全妃比靜妃、祥貴人都溫順,而且皇嫂全妃還彈得一手好琵琶,少女碩和公主曾向皇嫂全妃拜師學藝。

公主下嫁時,心裡不是滋味,哭哭啼啼鬧了三天,那難熬的三天是皇嫂全妃陪伴她度過的,全妃為皇妹彈奏琵琶曲《昭君出塞》,並把自己從江南(全妃在蘇州出生)帶來的心愛的琵琶送給碩和公主,以示紀念。

想到這裡,碩和公主淚如雨下,她哽咽著:

“皇后幾時崩的?何病至此?”

她的丈夫四額駙又輕輕地嘆了口氣:

“昨日白綾自縊身亡!”

碩和公主聽到“自縊”二字,她嚯地一下站了起來:

“自縊,為何自縊?”

四額駙覺得再也瞞不下去了,便一五一十地將事情的前前後後全講了出來。碩和公主聽罷,嘆息道:

“前朝崇禎帝謂女兒:

‘汝不該生帝王家!’

今天我嘆皇嫂:

‘汝不該嫁帝王家!’”

說罷,碩和公主淚如雨下、失聲痛哭。

第二天天一亮,碩和公主便匆匆進宮,她希望能在母親面前為皇嫂全皇后求個情。


咸豐帝額娘-自縊身死之謎

半年多時間,孝和皇太后都沒見到女兒,今天突然見到女兒,心中不禁十分高興,老太后拉著女兒的手問長問短:

“額駙待你好麼?大阿哥、二阿哥、三格格,他們都好嗎?”

老太后惦記著三個可愛的皇外孫,她雖不能像百姓家做姥姥的那樣,為外孫做棉衣、送糕點,可骨肉親情卻隔不斷,每次公主進宮或皇外孫拜見太后,太后都關懷備至。

碩和公主敷衍著母親:

“額娘放心,他們都很好,一直唸叨著想皇姥姥呢。”

“哦,都是些好孩子。”

老太后沒留意到女兒的不高興,繼續問這問那,碩和公主心不在焉地應著。

老太后還在嘮嘮叨叨地問個不停,碩和公主想到承乾宮去看一看,但又怕“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禁不住兩淚漣漣。

“怎麼了?哪兒不舒服?”

孝和皇太后關切地問著女兒,碩和公主是她的掌上明珠,豈能讓愛女流淚。

“額娘,女兒有一事相求。”

以往別說求,就是女兒一開口,老太后豈有不允之理。

老太后以為女兒在夫家受了什麼委屈,這會兒跑到孃的面前告狀來了。

“公主,有話只管說,額娘一定為你作主!”

碩和公主吞吞吐吐地說:

“女兒聽說皇嫂賓天了,特來祭奠。”

聽到女兒提全皇后,孝和皇太后臉色一變:

“休提起她,不仁不義的東西,竟想毒死我皇孫,太歹毒了!”

老太后忿忿地說。

“皇嫂為人一向忠厚,孰料此舉竟是她所為。不過女兒以為她已自愧身亡,念在她生奕詝的份上,母親大人大量,放過她這一回吧,厚葬於她,也好向天下百姓交待。”

“這個嘛,容額娘再考慮一下。”

碩和公主一聽這話,心中便有了數,至少,孝和皇太后的口氣有所緩和。

碩和公主心想:

趁母親有所鬆動,趁熱打鐵,再讓關鍵人物來勸一勸。想來想去,碩和公主決定去找靜貴妃。

再說靜貴妃,這幾天她的心裡頗不寧靜,三天前,兒子奕訢差一點吃了那香噴噴的鯉魚,若真的吃了下去,後果則難以想象,靜貴妃越想越害怕。


咸豐帝額娘-自縊身死之謎

平日裡,全皇后與靜貴妃以姐妹相稱,感情甚好,沒曾料到,全皇后竟能下狠心唆使宮女投毒以毒皇子。所以,一向賢淑的靜貴妃這一回有些憤怒了。

“靜貴妃,我這個皇妹的也許不該出來說話,的確手心手背都是肉,奕詝是我的皇侄,奕誴、奕訢同樣也是我的皇侄,他們個個都很可愛,哪一個我都打心眼裡喜歡。皇后這次做事的確很過分。”

碩和公主找到了靜貴妃,說得句句在理。

“可是,作為皇妹,我還想說幾句。”

靜貴妃一向溫和、謙虛,當碩和公主找到她時,她只是靜靜地聽取碩和公主的意見。

這會兒,她仍然默不作聲。碩和公主稍遲疑了一下,繼續開口道:

“皇后已經歸天了,再大的怨也早已化為烏有,你說是嗎?”

靜貴妃剛才還是滿腹的怨氣,這會兒被說和公主一勸解,怨氣頓時消了一大半。

碩和公主見有門兒,便接著說:

“剛才我去老太后那兒,老太后仍心中積怨,這也難免,奕誴、奕訢他們差一點出事,這也怨皇后太糊塗,做出這等傻事來,差一點出了大事。還好,現在皇后自責自縊身亡,總算消了太后心頭一火。可是明天就三天了,皇后殯天下發喪,怎麼向群臣交待呢?”

柔順的靜貴妃附和了一句:

“我也考慮過這些事情,皇后乃一國之母,皇后殯天下發喪,實在有悖情理,可老太后怒不可遏,皇上求了整整一天也沒打動她的心,誰還敢再去碰釘子呢?”

碩和公主見靜貴妃有鬆口的餘地,便緊接著說:

“解鈴仍需繫鈴人,皇后差一點兒殃及奕誴、奕訢,只要靜貴妃你大仁又大量,在太后面前表示你也寬恕了皇后,不怕太后不消氣。”

被碩和公主這麼一激,本來就非常寬宏大度的靜貴妃果然難以招架,她柔聲細語地說:

“那我試試看吧,不過必須祥貴人和我一起出面才行。”

碩和公主怕靜貴妃反悔,趕緊接著說:

“那好辦,咱們現在就去找祥貴人。”


咸豐帝額娘-自縊身死之謎

三天前的鳩宴事件可真把祥貴人給嚇著了,她初聽說這件事的時候,嚇得渾身直髮抖。

“阿彌陀佛!上天保佑我們母子平安。”

這位祥貴人由於其父貪贓枉法,被朝廷革職,牽及祥貴人,十年來,祥貴人深居簡出,幾乎不與外界打交道。

她生性怯懦,加上孃家勢單力薄,所以在後宮中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凡事小心謹慎,簡直就是縮起頭來做人。

自從生了五阿哥奕誴,她的境遇更加悽慘了,同是皇子,四阿哥奕詝天資聰穎、俊俏秀麗,而五皇子奕誴生性魯莽、行動怪癖,道光皇帝對這個兒子沒什麼好感。

在母憑子貴的制度下,全貴妃晉升為皇后,而祥貴人至今還未至妃,仍是個貴人。

祥貴人十年來苦苦守候著這個不出色的兒子,希望有一天兒子長大,封官進爵,自己也過幾天舒坦日子。

祥貴人把奕誴當做她生命的支點,哪曾料到那天兒子的小命差一點喪在承乾宮,這兩天來,她越想越害怕。

祥貴人宮裡僅三個宮女、一個太監,道光皇帝既不來此,也很多年沒寵幸過她了,所以祥貴人整日不整容妝,此刻,她正懶洋洋地躺在軟榻上想心事呢。

“靜貴妃、公主到!”

一個小太監大聲報著,祥貴人連忙起身迎接,她雙腿跪地:

“靜貴妃吉祥、公主吉祥。”

碩和公主連忙上前兩步,雙手將祥貴人拉起:

“祥貴人瘦多了,身體欠安嗎?”

碩和公主自從出嫁,就沒見過祥貴人,在公主的心目中,祥貴人原是俊俏端莊秀麗的少婦,紅潤的臉上泛著青春的朝氣。

真是歲月不饒人呀,三十出頭的祥貴人獨守空房,消耗青春,短短十年竟有如此的變化。

眉梢間鎖著愁苦,明眸裡寫著淒涼。這哪兒還能找到當年的綽綽風姿!

碩和公主禁不住鼻子一酸,差一點兒流下淚來。

“祥貴人吉祥!”

碩和公主緊緊拉住祥貴人的手,她能清楚地感覺到祥貴人一直在抖個不停。

祥貴人見到碩和公主來看她,真有些受寵若驚了,她竟親自去倒茶,端到公主面前。

碩和公主連忙接過茶水,向祥貴人講明瞭來意。

這位祥貴人一向與人友善,碩和公主剛講完祥貴人便點頭稱是:

“如果我們姐妹倆能打動老太后的心,那真是皇后的造化。”

三個女人商議了一會兒,決定同去老太后那兒,替全皇后求個情。


咸豐帝額娘-自縊身死之謎

這時,老太后午睡剛剛醒來,精神處在一種較佳的狀態之中。宮女報:

“靜貴妃、祥貴人、碩和公主到!”

孝和皇太后向上坐了坐,聲音很慢:

“都坐下吧。”

只見靜貴妃、祥貴人一起向太后行了萬福禮,並齊聲說:

“太后吉祥!”

孝和皇太后點了點頭,靜貴妃、祥貴人依著老太后坐了下來,碩和公主因為是女兒,所以大可隨便些,她乾脆靠在花架前,老太后已經意識到她們的來意,便開口道:

“全皇后沐浴恩澤二十年,但她竟膽大妄為,險些釀成大禍,她是咎由自取。你們誰也不要憐惜她。”

碩和公主一邊輕輕地為太后捶背,一邊細雨柔聲地說:

“太后所言極是,皇嫂乃一國之母,本應母儀天下,但她實在是辜負了太后、皇上的希望,做出如此傻事來,實在令人心疼。不過,皇嫂她多年來哺育四阿哥的確也付出過艱辛,她本是皇家人、死是皇家的鬼,她千錯萬錯,人已經賓天了,女兒以為還是隆重發喪為上乘,不然難以昭告天下。”

聽了女兒一番在情在理的話,孝和皇太后並沒有作聲,這是表明太后的態度已有明顯的緩和。

靜貴妃趁機幫腔:

“公主所言甚周詳,臣妾也以為厚葬全皇后為上乘。平日裡,全皇后視奕誴訢為己出,疼愛有致,不曾料到小杏兒那貨挑唆於皇后,竟使皇后幹出糊塗事來。”

聰明的靜貴妃竟將責任轉移在一個可憐的宮女身上,即為全皇后開脫了罪名,又不使老太后聽後反感。碩和公主不禁暗自佩服靜貴妃的機智。

公主有用眼神瞟了一下祥貴人,示意她也說幾句。

祥貴人一向膽小、怕事,這會兒她鼓足了勇氣:

“太后,臣妾也以為靜貴妃、公主之話極有道理,還請太后三思。”

雖然祥貴人沒說什麼實質性的問題,但是以表明她的態度。

孝和皇太后此刻沉默不語,她暗自思付道:

全皇后若草草發喪,的確難以昭明天下,畢竟她是一國之母呀。既然靜貴妃、祥貴人兩個直接受害人都不追究此事,哀家何不做個順水人情於她們,一來成全了兒子道光的心願,二來也給皇孫奕詝留下些情面。

老太后想到這裡,慢聲細語地說:

“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為,那就依了你們吧。”

有太后這句話,下一步的工作就好做了。

碩和公主二話沒說,直奔養心殿,她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皇兄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身在養心殿,心在承乾宮,他在痛苦中回憶著全皇后的一舉一動,每一個細節他都不願放過:

“皇后呀,皇后,朕對你寵愛備至,你母儀天下,總攝後宮,怎麼偏偏幹出這等傻事呢?若鳩宴真的毒死皇子,別說老太后,就是朕也不會放過你的。唉,人心難測呀!”


咸豐帝額娘-自縊身死之謎

“公主到!”

道光皇帝聽說皇妹已進宮,早已猜想得出皇妹此來之意,當年皇妹未嫁時與全妃關係甚密,她一定為皇后而來的。

碩和公主一見皇兄,淚如雨下,堂堂的天子,已經失去先前的瀟灑風度,他滿面淚水、滿眼的愁思。

“皇兄!”

“皇妹!”

兄妹倆哽咽不能語。碩和公主明白此時不是傾訴親情的時候,她急於把好消息告訴道光皇帝:

“阿哥,小妹是從額娘那兒來。小妹從中竭力周旋,又鼓動靜貴妃、祥貴人同去為皇嫂開脫,終於打動了額孃的心,額娘已答應厚葬皇嫂。”

碩和公主的話剛落音,道光皇帝便雙手拉過公主,激動地說:

“小妹,你為阿哥辦了一件好事,阿哥來日一定重重謝你!”

碩和公主一個勁兒地搖頭:

“自己兄妹何言一個‘謝’字。”

道光皇帝趕往承乾宮,為全皇后舉行隆重的葬禮。

全皇后因為是自縊身亡,不便明昭天下,道光皇帝想來想去,只好措辭為“暴崩”,追諡為孝全成皇后,以皇后之規厚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