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文學作品跟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相比,誰的貢獻比較大?

木蘭香麗麗


魯迅的文學作品跟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相比,誰的貢獻比較大?

魯迅和袁隆平是我國國寶級的兩個大師,一位是文學巨匠,一位是科研達人。他們兩人的成就一個在文學,一個在科技,原本並不好比較,但是如果非要比較,那麼還應該是魯迅的貢獻更大一點。


魯迅用的是一支筆在戰鬥,魯迅是在用文字來喚醒當時國人的良知,反映當時的一些社會現象。這樣的文學鉅作,是人們的精神食糧,就算是過了千年、萬年,它也同樣能夠發揮功效。

魯迅的成就在於人們精神層次的滿足,魯迅是用自己的文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讓國人從精神領域得到溫飽。


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在中國溫飽問題還存在的時候,解決了當時的溫飽問題。他的成就也是十分巨大的,雜交水稻不只是解決了中國的問題,更是造福全世界。

就是現在世界上好多國家也是依靠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解決了吃飯問題。所以袁隆平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袁隆平的貢獻解決的只是溫飽問題,對於那些不存在溫飽問題的人來說,袁隆平的貢獻似乎對他們沒有什麼影響。


而魯迅不同,只要是人,就都需要精神上不斷的成長,魯迅作品中的思想可以影響到任何人,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貴。

而且從歷史發展來看,袁隆平解決的是當代的一個問題,而魯迅的影響卻是永恆的。

話說回來,這兩位都是中國人的驕傲,都值得我們尊敬。


江上孤舟


魯迅當年貢獻給人們的是精神食糧。袁隆平在當今貢獻給人們的是糧食。

魯迅和袁隆平,都是在不年代不可代替的人物。袁隆平是文化界的魯迅。魯迅是科學界的袁隆平。

他們都值得我們敬仰學習,他們的都是中國的財富。人民不會忘記魯迅和袁隆平的名字。

在魯迅的那個年代。人們缺乏的既是精神食糧,並且是填飽肚子的糧食。中國就像一個風雨飄搖的大船,在汪洋中掙扎。國將不國,民不聊生,餓殍遍野。而且人們還要吃人血饅頭來治病。那時候。要想救國,要先救愚。魯迅棄醫從文。就是為了拯救國人的靈魂。他的思想和文章,在當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給中國的文化指出了前進的方向。他是特別能戰鬥的戰士,是中國之魂。他使人們的思想得到了充實,拯救了許多飢餓的靈魂。救中華民族與水火之中。魯迅對於中國革命的勝利,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是中華民族的脊樑。魯迅的精神就是戰鬥的精神。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對於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他的骨子是高傲倔犟的,而對於人民他卻是謙卑摯愛的。

而袁隆平也秉承了魯迅的精神。他兢兢業業。執著於自己的事業。為了中國人民能吃飽肚子,他忘我地工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使我國的水稻產量。不斷登上新高峰。讓中國人吃飽了肚子。這正是一位新時代科學家的精神。他默默無聞,不辭勞苦。耄耋之年, 本該怡享天年而,他仍工作在第一線。水稻在我國栽培了幾千年,而能讓人吃飽的只有現在的幾十年。他秉承一種科學精神,正是有孺子牛的精神。

魯迅和袁隆平,都是在不同時代不可代替的人物。袁隆平是文化界的魯迅。魯迅是科學界的袁隆平。他們都值得我們敬仰學習,他們的都是中國的財富。人民不會忘記魯迅和袁隆平的名字。

(個人管見,歡迎研討)


夢裡飛度


一個是滿足了生存需求,一個是滿足了精神需求, 而且是跨時代的,很難說的貢獻大,只能說,在各自的領域,他們的貢獻都是劃時代的,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1


魯迅的文學作品,單從文學藝術成就的角度,其實並沒有達到世界級的水準。但他是新文化的引引領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可以說, 如果沒有魯迅, 中國的現代小說發展不可能那麼快。


此外,拋開文學成就,他的思想, 他對舊社會、舊文化、舊思想的強烈批判,猶如黑暗裡的一光,“罵”醒了無數的青年,“少年強則中國強”,那些被魯迅的思想所影響的少年,很多後來都成了共和國的脊樑。 從這個角度來說,魯迅的貢獻是劃時代的。


2


袁隆平在上世紀60年代,第一次發現了雜交水稻的優勢,讓“雜交水稻”直接轉化為可利用的生產力優勢,這在當時我國糧食安全異常嚴峻的形勢下,也是有劃時代的貢獻的。截止2012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已經為我國增收糧食20億斤,為我國的糧食穩定、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各自的時代,他們都是民族的脊樑跟支柱, 非要拿來比貢獻,那就好比緣木求魚了。


君說新語


一個是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是給我們提供精神大餐的作家;一個是水稻之父,是給我們十四億中國人解決吃飯問題的科學家。他們都是對中國乃至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都應該受到人們的尊敬、愛戴和敬仰!只不過二人從事的領域不同,一個專注的是社會科學,一個研究的是自然科學。如果非要去比貢獻誰大的話,我個人還是傾向於袁老,因為他的研究成果,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是我們每個人一日三餐所離不了的,民以食為天,就是這個道理!


無憂沒毛病


魯迅的文章與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是不同領域的精髓在不同時代給中國人民提供的食糧,魯迅的作品為提振中國人的精神而誕生,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為解決人類的溫飽而貢獻。

根據唯物主義物質第一,精神第二的理論,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應該排在第一,魯迅作品應該排在第二,因為每個人都必須吃飯,而不是每個人都必須讀魯迅。

但是,當兩個不同領域的兩個人在不同時代或社會出現,並影響到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時,他們對於國家、社會的貢獻是相同的。如果魯迅和袁隆平是同時代的人,可以毫不客氣地是,魯迅什麼都不是,因為魯迅只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沒有時代的氣候和水土,不會生長出魯迅那樣的植物。

同樣,沒有和平的社會環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不會出現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因此,魯迅和袁隆平不能同日而語、相提並論。


若愚趣談


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一面旗幟,新文化運動作為改變中國前途命運與發展方向的一個大事件,將永載史冊!魯迅就是這個新文化最閃亮的星之一!沒有新文化運動,可能就沒有新中國,也就不可能出現袁隆平這樣的人!魯迅閃耀的思想光輝被近現代很多大人物所肯定,比如毛澤東,他的思想穿透歷史,波及全國,享譽海外,影響深遠,幾百年都不會過時!

而袁隆平只不是眾多科學家中的一個,他的成就並不具有劃時代性,在科學史的地位也一般!魯迅聲譽的傳播在過去靠實打實的口碑,被譽為民族之魂,是差點獲得諾貝爾獎的人,而袁隆平根本連邊都沒靠上!袁隆平是網友被無限誇大化了的人物,受益於現代網絡與通訊技術!不管從歷史地位、影響範圍還是聲譽貢獻總體都不如魯迅!袁隆平只是解決了一點水稻問題,而且種植推廣面積就是在南方也並不大,更別說在以種植小麥為主的廣大北方,說他解決了中國人的溫飽問題,真是誇大其詞了,真正解決了中國人溫飽問題的是改革開放與化肥、播種等種植技術的提高!

兩者放一起比較,整體上袁隆平肯定不如魯迅,袁隆平只是解決了一小部分人吃飯的問題,而魯迅要解決的是整個中國人的問題!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袁隆平的技術或許會被淘汰,然而魯迅思想不會!隨著歲月的推移,歷史的進步,顯然,魯迅的貢獻會比袁隆平大!袁隆平只是影響一兩代人,而魯迅卻會影響幾代人!




坐網談天


毛主席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先生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亦是中國文化戰線上的旗手。總之魯迅的文學作品是我們大家的精神食糧。

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他幾十年來從事雜交水稻的研究,不畏艱難,甘於奉獻,嘔心瀝血,不懈探索,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戰勝飢餓帶來綠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穫。不僅解決了我國十多億人口吃飯的問題,更為全人類的和平和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

所以說,魯迅和袁院士是在各自的不同年代、不同的領域中的功勳級人物,貢獻不分彼此,更不分大小的。


老夥計610322


這是一個風牛馬不相及的問題。魯迅是中國近代文學巨匠,是新中國革命文學的旗手。魯迅生活的時代,是中華民族正處於一個動盪不安,黑暗腐朽,軍閥割據,人民苦難不堪的時代。在那黑暗的歲月裡,誕生了中國共產黨。一個救苦救難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無產階級的革命政黨。魯迅就是這個革命政黨中的一個號手。他用手中的筆,抨擊黑暗,歌唱光明。魯迅的文章,像一把匕首直刺敵人的心臟。為新中國的誕生貢獻了自己的一生。袁隆平院士是中國現在的一個農業科學家。他在水稻種植的研究中,通過雜交水稻的栽培和選育,研究出了高產量的水稻,為中國人民吃飯的問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說:魯迅先生的貢獻是在文學領域方面的貢獻。而袁隆平院士的貢獻是在糧食方面的貢獻。一個是精神上的貢獻,一個是物質上的貢獻,兩者沒有可比性。


愛鄉


袁隆平是偉大的科學家、實幹家,貢獻堪稱現代神農。魯迅,作為一個為國家民族命運而負重前行的探索這,學習他的探索精神,別學他文學裡的精神。因為那個時代,他們的侷限性幾乎可以用“墮落”來形容。想想,一群大師,集體要求滅漢字,要求全盤西化。說明他們的智慧你看不到五千年傳承的中華文明,更看不懂兩千年強盜文化和一千多年黑暗中世紀的歐洲。他們是探索者,無論對錯,都不應被過分指責。


元守道


一個是必須,一個是可以。

物質,屬於必須有。

精神,屬於可以有。

離開生存談精神,那是空談。

離開精神談生存,那是低級生物。

人類,首先是從低級生存,逐漸產生和總結出了精神和文化,文化和精神可以提高生存品質,卻不能改變生存現狀。

所以,精神與文化,必須附著在物質生存之上,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