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產子上熱搜:為自己而活,怎麼了?


近日papi醬產子的新聞上了熱搜,2019年,papi醬在節目中關於人生重要程度的排序論曾引發了全網的爭議,papi醬這個奇女子在人生重要程度排序上,竟然將自己排到了第一位。

她的排序是: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papi醬產子上熱搜:為自己而活,怎麼了?

“這種排序,是要造反嗎?”這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

傳統美德教育告訴我們:

先人後己,只為了自己開心活著就是自私透頂!

中國人重視家庭,同時,承受著來自家庭的巨大壓力,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為了父母壓抑自己,為了伴侶將就自己,似乎已成為理所應當的事。

在談到排序原因時,papi醬說:“首先,你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是最長的。之後的這一生,我是和我的伴侶一起過的。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們走一段路,剩下的路還是他們自己去走的。”

1、被親人掌控的人生並不快樂

從小到大,根深蒂固存在於我們頭腦中的都是:孩子永遠是第一位的,為了孩子萬事可以商量。

在中國,孩子永遠是父母心中的NO.1。

孩子從小到大接受的物質條件都遠高於父母自己,從上一年級到大學畢業父母付出的心力恐怕比自己上學還要多,孩子結婚生子,父母更是義無反顧扛起了照顧下一代的重任。

請問:自己呢?

而他們的回答也出奇的一致:我們怎麼樣都沒關係,只要你能好。

《奇葩說》有一期節目深深的震撼了我,那期節目的話題是:決議離婚的夫婦,要不要堅持到孩子高考結束之後?

在開始的選擇中,在場60%的觀眾選擇了堅持,40%選擇了不堅持,在雙方辯手有理有據的辯論後,一般結果會有變動,但是唯獨這一期,正方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

李誕最後甚至改變了自己的反方立場,他說,他不是覺得正方或者反方誰辨論的好,而是,現場的父母感動了他,任反方的辯論如何說服人、打動人,他們始終認為孩子是第一位的,自己的痛苦可以忍受。

papi醬產子上熱搜:為自己而活,怎麼了?

可以說:“為了你”這三個字,在中國父母那裡一點也不虛偽。

而反過來看身為子女的他們,在長大後叉不得不承受來自父母愛的負擔,《我家那閨女中》被催婚的焦俊豔,最近刷屏的34歲單身女律師,都承受著來自父母的巨大壓力。

他們有著統一的思想:

我一個人生活得很好,如果沒有父母的壓力,不結婚真的沒什麼,可是,為了父母我必須要在合適的年齡結婚,哪怕是跟一個並不相愛的人。

就這樣,人生最重要的前兩位理所應當被孩子和父母佔據,他們壓抑自己的情緒,犧牲自己大部分的時間,忽略自己快樂,但是這樣的人生選擇真的幸福嗎?

沒有了感情甚至恨著對方的夫婦為了孩子堅持一起生活,他們每日痛苦不堪,不自覺的將這些情緒帶給孩子,而孩子還要裝作不知道,壓抑著自己情緒的同時深刻影響著自己的婚戀觀。

因為注重父母感受而結婚的子女,因為父母期望而走上不喜歡道路的子女都在這個過程中失去幸福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不再注重自已的感受,為了他人壓抑自己的內心情感,並被世俗定義為“偉大”,事實上他早已沒有了自我成就的快樂,不僅給不了自己真實的幸福感,他拼盡全力想要取悅的人也未必會尊重這種付出或者發自內心的幸福。


2、失去成長的人生也將失去自我

以前看過一個小故事,孩子的學校開家長會,做完家務的媽媽來不及打扮匆忙趕到學校,開完家長會後孩子卻一臉不高興,路沒跟她說話,她問孩子怎麼了,結果孩子說以後不要來開家長會了,同學的媽媽沒有一個像她這麼邋遢的。

這個媽媽很崩潰,為了給孩子好的生活她已經好幾年不買新衣服了。因為忙於家庭,她與曾經的小姐妹們也失去了聯繫,一切都是為了你,為什麼反過來被嫌棄?

為什麼?

因為她的人生幾乎丟失了“自我”這個選項,物質上對孩子堪稱奢侈,對自己卻很吝嗇;精神上,孩於佔據了她的全部,全然沒了自我成長與自我滿足的思想。

當“我”這個概念被弱化,個人的形象也會弱化,如果孩子面對的是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媽媽,他的心裡會不會也將媽媽放在了一個較低的位置,認為媽媽做的一切不過是理所應當,因為,除此之外她也做不了什麼了。

如果一個人不再將自己擺在首位,不去成長、進步,不再有自己的人生方向,他的人生實際是毫無保障的,試想一下,你寄予期望的孩子長大後偏離了你為他設定的美好未來,當人生只剩自己時,你已經失去獨立成長的能力,這時候將是多麼的無助與迷茫。

papi醬產子上熱搜:為自己而活,怎麼了?

3、活出自我才能成就人生

張德芬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寫道:

人生就像一場戲,在這場戲裡,有人扮演好員工,好朋友,好子女,甚至是好人,然而在這些戲份中有誰是心甘情願演出,為了演好人生大戲的不同角色,我們都要因時間,地點戴上不同的面具。

為了成為別人眼中的合格角色,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可是唯獨忘記了自己的感受,其實,無論別人給予我們多麼高的角色評價,都不如我們做自己來的快樂,只有活出自己才能成就人生。

教育家陳美玲,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是與鄧麗君齊名的歌手,在生下大兒子後堅持工作,常常帶著孩子在電臺,別人說她貪心又結婚、又要孩子、又要工作。


但是陳美玲並沒有理會,她不願為了別人口中的“好媽媽”、“好妻子”而放棄自己的成長,在懷著二兒子的時候她同時帶著大兒子毅然前去斯坦福大字深造,多年後,她的三個兒子都成為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而她自己也讀完了博士,成為兒童教育家。

不為一個角色而放棄自我,陳美玲將自己擺在首位,從不放棄自我成長,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最終成就了整個人生。這樣的人生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papi醬產子上熱搜:為自己而活,怎麼了?

重視自我不意味著漠視親人,而恰恰只有滿足自我的人才能使出全身的力氣愛別人;重視自我不意味著自私自利,而是成為最好的自己,從而給予他們最好的愛。

從現在開始認真思考:

你有多長時間沒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了?

有多久你沒有放肆的去追逐自己的夢想了?

又有多久你被迫做一個完美的大人照顧所有人的感受唯獨忘了你自己?

記住,無論什麼時候,愛你的都希望你能幸福,所以,從此刻,願你能為自己而活,成就最精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