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向外國銀行借錢打仗,為何專挑利息高的?

陶海亮


左宗棠向外國銀行借錢打仗,為何專挑利息高的?(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佔據中國版圖六分之一的新疆,現在之所以還在中國的版圖之內,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晚清名臣左宗棠!

“海防”與“塞防”之爭

19世紀60年代,晚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海上,日本於1874年佔領臺灣,對中國內陸虎視眈眈,海上防禦刻不容緩;陸地上,1865年,中亞的浩罕汗國首領阿古柏在沙俄和英國支持下佔領新疆,建立“哲德沙爾汗國”,準備把新疆分裂出去,沙俄趁機侵佔伊犁,新疆形勢危急。

清政府財力有限,主要精力是放在海上還是陸地上,在清政府內部產生了兩個派別,分別是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和以左宗棠為首的“塞防”派。

李鴻章認為,新疆地廣人稀,資源缺乏,對國家用處不大,對付阿古柏應以安撫為主,沒必要因為新疆和沙俄、英國交惡,而南方是富庶之地,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要把銀子用在海防上,全力對付日本。

而左宗棠非常清楚西北的局勢,瞭解沙俄對新疆的吞併之心早而有之,失去新疆,則中國的西北門戶大開,陝西、甘肅的軍隊就會被完全牽制住,沙俄的野心絕不止新疆一地,陝、甘、蒙有可能都被叛軍和沙俄佔領,主動出擊才是最佳方案。

雙方都在爭取朝廷的支持,左宗棠最終說服慈禧,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事物,全權節制三軍。年逾花甲的左宗棠帶兵出征,隊伍前抬著一口棺材,以示收復新疆的決心。

經過艱苦的奮戰,終於平定了阿古柏的叛軍,緊接著收復伊犁,此時的左宗棠已經年近70,經常因軍務繁忙咳血於營帳,最終收復新疆全境。

收復新疆,左宗棠花了多少錢,不敢相信

打仗是個花錢如流水的買賣,左宗棠的西征軍共7萬人,戶部只給撥款200萬兩,杯水車薪,要想大勝仗,就要想其他辦法,所以,收復新疆的整個過程,籌集軍餉佔據了左宗棠很大一部分精力。

幸運的是,太后老佛爺慈禧對這次西征持完全支持的態度,下足了血本,朝廷拿不出錢,就向各省籌集,第一批籌集了300萬兩,加上戶部的200萬兩,這500萬兩銀子半年就花光了。

從1875年朝廷開始籌款,一直到1878年,這三年時間內,為了清除阿古柏的主力,就花了2670萬兩,各省的額銀子嘩嘩的流出去了,但是,這絕不是最終賬目。

阿古柏的主力清除了,還有大量的殘餘勢力在暗處負隅頑抗,沙俄賴在伊犁不走了,為了清除這些叛軍餘孽,對付沙俄軍隊,新疆駐守了大量軍隊,錢還得繼續花。

從1878年到1881年和沙俄簽訂《伊犁條約》,清政府又在新疆投入了2560萬兩白銀,整個收復新疆的活動才算徹底完成,最終花費了5230萬兩,什麼概念呢?亞洲第一海軍北洋水師從開始籌建到最終結束才花了2000萬兩,也就是說,左宗棠花掉了2個半北洋水師。

其實,清政府早就拿不出錢了,為了讓各省籌錢,政府給各省施加了很大的壓力,最終缺口還有2000萬兩,這2000萬兩銀子從哪裡來呢?

向外國銀行借款

經朝廷同意,1877年開始,左宗棠首先從匯豐銀行借款500萬兩,用廣州、福州、上海、漢口四個城市的海關收入做的抵押,但是500萬兩對收復新疆來說就是杯水車薪。

怎麼辦,只能繼續借錢,由於清政府這個破落戶已經沒有什麼值錢東西抵押了,很多銀行不願借錢,害怕收不回成本,此時,左宗棠的至交好友中國首富胡雪巖出手了,他以自己的生意作為擔保,向各大銀行貸款,先後共進行四次借款,從外國銀行借到1375萬兩白銀,從商人處借款846萬兩白銀,解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

在借款期間,利息是非常高的,但是不存在誰家的利息高,左宗棠就刻意去借誰家的款的問題,而是因為,國外銀行看中了左宗棠除了向他們借款之外,沒有其他任何辦法,他們是吃定清政府了,所以惡意 提高利息,左宗棠也是無可奈何。

其中,左宗棠借款中,英國的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數量最多,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左宗棠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捆綁方式,來拉攏英國,讓英國不再支持阿古柏叛軍,畢竟,左宗棠的戰爭失敗了,英國的錢就危險了。

英國雖然與阿古柏建交,但是並沒有入侵新疆的野心,也不願看到沙俄一家佔領新疆,從而威脅西藏,正是這種利用清政府打擊沙俄的心態,才促使英國借款給左宗棠,就是利息定的高了點。

左宗棠面對高的離譜的利息,也是無可奈何,只能咬牙答應,畢竟錢是身外之物,以後可以再掙,土地丟失了要想再收復可就不是錢的事兒了。

新疆收復後,左宗棠地位直追李鴻章,為了表示報答之意,左宗棠為胡雪巖要來了二品頂戴,胡雪巖成了名副其實的“紅頂商人”。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左宗棠收復新疆時,為了籌措軍費,曾向洋行借款,借款的時候還專門挑選利息高的銀行貸款。實際上這種做法是左宗棠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的無奈之舉,同時也是當時最明智的選擇。



阿古柏入侵新疆

1865年,浩罕汗國派阿古柏入侵我國新疆南部地區,此時清政府由於內亂而無暇西顧,所以阿古柏便在庫爾勒一帶建立了哲德沙爾汗國。後來阿古柏還入侵北疆,佔領了烏魯木齊和吐魯番等地。

1872年,沙俄承認了阿古柏政權,並且和阿古柏簽訂了通商協議,企圖攫取新疆地區的權益。此後英國人看到有機可乘,所以轉而支持阿古柏,和阿古柏簽訂了諸多條約,取得了很大一部分特權。



新疆形勢危機之時,東南海疆也爆發了嚴重的危機。面對兩面受敵的情況,清政府內部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是李鴻章主張的重點海防,停撤塞防之餉,勻作海防之餉。另一種是王文韶、丁寶楨等人提出的重點塞防,他們認為沙俄是心腹大患,應該全力注重西北地區。

面對“海防”和“塞防”的爭論,左宗棠提出兩者應該並重,既要海防也要塞防,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具體辦法是優先穩定西北,不然陝甘地區的清軍便會被長期牽制,不僅無法裁減軍餉,助益海防。反而會自撤藩籬,讓敵人得寸進尺,威逼陝甘等地。



左宗棠西征收復新疆

左宗棠的一番論述之後,得到了當時清政府的支持,於是左宗棠西征之前,第一次上報了1000萬兩白銀的軍費預算。但晚清財政接近枯竭,東拼西湊僅拿出了200萬兩白銀,這點銀子對於西征大軍而言杯水車薪,於是清政府命令各省協餉300萬兩白銀,其餘500萬兩准許左宗棠以海關稅收為抵押向洋行借貸。

戰爭的消耗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上千萬兩的白銀很快便被消耗一空,因此左宗棠不斷催促各地的協餉,但各地協餉很大一部分遲遲不到。於是迫於無奈的左宗棠選擇向英國匯豐銀行貸款,而且專門找利息高的貸款,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西征軍費需求數額巨大,而且十萬火急,一刻也不能耽擱。因此貸款需要的是資金量大、且放款速度快,能夠滿足這一條件的只有國外有實力的銀行,而這些銀行的利息一般都比其他銀行的利息高出一倍甚至兩倍。

第二;以高利息催促各省迅速交付協餉。當時借款的雖然是左宗棠,但左宗棠命令胡雪巖以各省的協餉票據作為抵押向洋行貸款,因此還錢的卻是各省督撫。利息高一點可以讓各地督撫儘快還錢,而且還可以迫使他們儘快湊齊協餉,避免左宗棠再次向洋行借款。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鉅額,以及高利息的貸款獲得英國人的支持。實際上阿古柏入侵新疆之後,英國人已經進入了南疆地區,並且和阿古柏關係曖昧,簽訂了諸多條約。而左宗棠通過借貸大量高利息款項的方法,徹底將英國人綁在了清朝的戰車上。最終英國人也放棄了支持阿古柏,轉而選擇支持清朝,並且供應給了左宗棠大量先進裝備。

當然最後一點也有回報紅頂商人胡雪巖的意思,畢竟利息越高,胡雪巖從中獲得的利潤也就越豐厚,也算是胡雪巖為西征軍費忙前忙後的報答。


我是越關


左宗棠一心想要收復新疆,奈何自己兜裡沒有錢,清政府又捨不得擠出一點錢給他,怎麼辦呢?

想來想去,也只能借錢了。

對於收復新疆一事,阻力遠比左宗棠想象中的要大很多很多。

實際上,來自錢的阻力甚至可以說是小事一樁,反倒是來自清政府內部的阻力更讓他“寸步難行”,除了清政府內部的反對聲音以外,還有英、俄兩國在一旁攪渾水。

當時,李鴻章正在積極籌備海防,認為“東南海疆萬里,一國生事,各國勾煽,一旦生釁,兵連禍結,防不勝防”,所以主張將戰略重心放在東南沿海;再看新疆,“徒收數千裡之曠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每年還得投入幾百萬兩白銀,更何況即便收復了新疆,也不能長久,所以,這新疆要來何用?

好在左宗棠沒有被李鴻章的詭辯嚇住,而是痛批李的觀點,始終堅持收復新疆。

他說“我退寸而寇進尺,不獨隴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烏利雅蘇臺等處恐亦未能宴然”,你李鴻章只知道退,你越退,別人越得寸進尺,你乾脆將所有地盤送給別人算了!

總之,在左宗棠的堅持下,清政府最終還是同意了他收復新疆的戰略,隨後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清政府批准了左宗棠對新疆用兵之後,左宗棠所面臨的難題便成了如何籌集軍餉,畢竟打戰太燒錢了。

從1875年5月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到1877年收復了新疆除伊犁之外的所有地盤,用兵七八萬人,耗費了五千餘萬兩白銀,這錢從哪來呢?

借!

左宗棠也不想借,可是一則清政府雖然同意了用兵,可是對收復新疆之事仍然不是很上心,也不願意在這多投錢;二則是清政府的口袋看上去鼓鼓囊囊的,可是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特別是李鴻章提出海防之後,慈禧和李鴻章得留更多錢用於組建北洋海軍,所以清政府實際上也沒什麼錢,自然沒錢給左宗棠。

所以,左宗棠想要收復新疆,便不得不借錢!

實際上,左宗棠不僅向洋人借錢,也想華商借錢,更向別的省借錢,也即所謂的“協餉”。協餉是清朝軍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一省用兵,各省籌錢!所以,左宗棠花掉的五千多萬兩白銀多來源於協餉,除了協餉之外,左宗棠向華商借了846萬兩,向洋商借了1375萬兩,這2221萬兩白銀中有1710萬兩是由紅頂商人胡雪巖經手。

那麼,左宗棠向華商和洋商借了2221萬兩白銀,可為什麼會專挑利息高的借呢?

紅頂商人胡雪巖在左宗棠籌錢收復新疆的過程中,可以說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左宗棠負責打戰,胡雪巖充當他的“錢袋子”,為他籌集和調撥軍餉,兩人可謂是合作無間,這才讓左的“西征”能夠順利地進行,並且取得成功。

胡雪巖在幫左宗棠借錢的時候,之所以會選擇利息高的借,原因也不復雜,不是左宗棠和胡雪巖專挑利息高的,而是他們沒得挑。

清政府對收復新疆的態度不是很堅定,也沒什麼錢,左宗棠又到處借錢,這換了誰,誰敢輕易借給他?萬一借出去了,收不回來呢?

所以,沒實力的商行不敢借錢給左宗棠,有實力的自然會趁機坐地起價,這是市場機制所決定的,如果不能得到高回報,他們憑什麼冒著如此高的風險將錢借給左宗棠?洋人到中國來不是為了當聖母,而是一頭頭掠奪利益的豺狼。

所以,左宗棠想要低利息的借貸?幾乎不可能。

此外,胡雪巖雖說是左宗棠西征過程中的“錢袋子”,雖說他亦商亦官,但是也別忘了,他的本質始終是一個商人。

商人逐利,對於這一點,胡雪巖也不例外,否則的話他也攢不出如此豐厚的身家。

說白了,胡雪巖在幫左宗棠借錢的同時,也在為自己謀財。他出面和華商或者洋商借錢,和誰借或者不和誰借,這個決定權基本在他手上,因為左宗棠只負責最後的點頭簽字,並不會參與到商談之中。

如此一來,誰想成為左宗棠和清政府的債主,便得經過胡雪巖的同意,胡雪巖又是一個商人,沒點好處怎麼能讓他點頭?

所以,胡雪巖在借錢的過程中吃了回扣,華商和洋商讓胡雪巖吃了回扣,當然便得在利息上討回來,所以利息自然也就高了。

左宗棠又急於用錢,哪還顧得上利息高不高?

左宗棠借的錢利息有多高?向洋人借的1375萬兩白銀,到1882年還了833萬兩的本金,可是產生的利息已經達到了這部分本金的一半,可以想象利息有多恐怖了。

不過,左宗棠雖然付出了高額的代價,但是最終他也沒又辜負人們的期望,成功地收復了新疆,這一滔天的功勞又豈是區區利息所能夠遮擋得住的?

左宗棠憑此一功,便足可享譽千古了,壯哉!


史不知味


這個借“高利貸”的故事發生在收復新疆的戰爭中,所以借錢的本質目的是為了最後戰爭的勝利,為什麼這麼說呢?


  1. 1873年,左宗棠奉命向新疆進發,去向英國和沙俄開戰以收復新疆。本來清政府在新疆問題上一直舉棋不定,因為不同聲音的出現讓大軍遲遲派不出來,本來是守衛自己國家領土的事,可有些人覺得邊防花錢太多。幸虧左宗棠據理力爭,才促成這次出兵。
  2. 可是積貧積弱的清政府只拿出了200萬兩經費打這次仗,大家試想一下,戰爭說白了打的就是經濟,沒錢肯定是會打敗仗的。但是沒辦法,只有這麼多,左宗棠可不想還沒打,就這麼輸了。
  3. 怎麼辦?這給錢等不得,必須立馬籌到,所以左宗棠就利用胡雪巖找外國銀行借錢。

為什麼要借高利息的錢呢?

  1. 利息越高,銀行給的越迅速,大家都知道,戰爭中時間的寶貴,所以借利息更高的銀行,錢能及時用到前線。
  2. 用借錢把英國人拉到自己的陣營。左宗棠借的高利息的錢都是英國銀行的,所以英國自然希望左宗棠可以打勝仗來收回借出去的錢,同時對西征的部隊提供了武器和裝備上的幫助。
  3. 胡雪巖出面借錢自然從中吃了回扣,高息自然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我是xiaoZ彈史,翻看滾滾煙塵,知曉橫趣點點。歡迎【關注】我,一起尋找歷史中的真我!

xiaoZ彈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說這事,咱就不得不說一下這事的背景。

背景

話說滿清四大名臣,攏共四個人,俺最喜歡的就是左宗棠左大人。那脊樑骨一輩子硬朗,一輩子瞧不上李鴻章,倆人擱朝堂上掰扯,誰都不讓誰。

其實這不僅僅是政見的分歧,這還包括了對挽救大華夏於危亡的道路分歧。

比如在1975年的時候,這倆人就為了一個國家是海軍重要,還是陸軍重要,進行掰扯,這一掰扯就掰扯了一年。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那你說海軍重要還是陸軍重要?”

要俺說,陸軍很重要。為嘛呢?

海軍這就相當於雞蛋的殼,你再硬,一旦被突破了,裡邊的東西就的被人給攪和黃了。

你這雞蛋殼軟,但裡邊是硬的,你攪和一下,攪和的動嗎?蹦不了你幾顆牙咱就沒完。

咱再退一步去講,海軍的建設,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那全部都是吞金巨獸,那艘船的投入那都是巨資,而且每次的航行,花錢如流水啊!

而陸軍就不一樣了,基本上就是一次性投入,人員的培訓啥的,這和海軍那都不是一個檔次,調低一點蠻可以的。

而且陸軍一旦建成,整個大華夏都可以進行調遣,咱海岸線上也可以駐守陸軍,架上炮臺咱就可以守海岸,海軍呢?只能在海岸線上。

所以想拒敵於國門之外,陸軍才是首選,投入小收效大。

所以當時為了收復新疆,也牽扯到了這海防和陸防的掰扯之中了。

過程咱就不說了,最終左宗棠勝出,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的身份節制新疆三軍,尋找時機收復新疆。

得咧,這收復新疆的事,算是訂了下來。

錢的事

咱老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您這都要開戰了,沒錢這可整不開啊!

慈禧放開了口子,撥了二百萬兩給左宗棠使用。

咱一般人要聽,嗬!這都二百萬兩了,當年康熙留給雍正的國庫才六百萬兩,很多啊!

您要真有這想法,這就有點子小眼薄皮了,二百萬兩這要擱打仗身上,這就是毛毛雨啊,缺口大的很。

這不滿清的朝堂下旨,讓十五個省來承擔其餘的開銷。

話說這旨意也就相當於口號,就看這十五個省的人接不接。結果呢?他們接了,負擔三百萬兩,但打的是白條。

這沒地說理去,人家答應給了,但這時間得往後壓,可開戰就在眼跟前了,你還往後壓,這白條壓根就沒有用。

所以最終左宗棠左大人就選擇了和大鼻子老外借錢,他就讓胡雪巖來操辦這事。

老外一聽說借錢,而且還是滿清來借錢,這很高興。

大鼻子的銀行一聽說借錢是挺開心,但他們知道一件事,雖然慈禧同意了收復新疆,可滿清對這事壓根就不上心。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萬一要是借出去了,拿不回來咋辦?

所以小一點的銀行這就縮了,這大一點的他到是不怕,就是麻煩一點,你比方說各個列強開的銀行。

這事又急,所以這幫子敢借的傢伙,這就坐地起價,開出來的利息那有個低的,這都是狼,就等著啃你一口才完事呢?

而左宗棠作為晚清四大名臣,那能不知道這其中的彎彎繞啊,所以乾乾脆脆的就去借了英國人的,而英國人的利息是這幫傢伙裡最高的。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就要著急了:“為嘛呀?左大人難道不知道,咱大華夏缺錢嗎?咋能這麼幹?”

這您就不知道這後邊的彎彎繞了吧。

話說新疆這地這回的叛亂,這屁股後邊壓根就有英國人的影子。現在通過借款這事,就把英國人給綁到了自己的戰車上。

如果這事因為英國人的攪和,咱輸了,這借的錢,這就得掰扯好一會,麻煩。

你英國人整這麼多事,土地你是肯定不要的,說道根子上不就是為了錢了,錢已經給你了,你還想咋樣?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英國人絕對會減少對新疆叛亂的支持。

話說這些個叛亂,如果沒有外來的這因素攪和,平叛其實是很快的。這不後來新疆很快就被收復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史


1870年新疆被阿古柏佔領,左宗棠第一個向慈禧提出要出兵收復新疆,打仗是要錢的,此時的清朝在多方賠款下,早已是國力空虛,儘管有慈禧的支持,但是囊中羞澀的國庫最後也僅僅掏出了200萬兩銀子。

打仗是要花錢的,這錢到底從哪裡來,收復新疆一共花了多少錢呢?

收復新疆這一場戰役下來,花了將近5000多萬兩白銀,其中清政府撥款200萬銀,各省籌集餉銀2000多萬,加起來3000萬白銀,而剩下的2000萬白銀來自銀行。

▲左宗棠帶兵出征油畫

5000萬兩是什麼概念呢?亞洲第一海軍北洋水師從開始籌建到建成才花了2000萬兩,也就是說,左宗棠花掉了2個半北洋水師。

向銀行借銀是需要利息的,戰爭借款向來都是高利貸,而此時的清朝實力各銀行也是看在眼裡,更何況是把錢借給每打必敗的清政府,洋人也打起了敲竹槓的心理。而左宗棠借起錢來,也是毫不含糊,只要有銀行願意借,不管利息多高,他都借,其實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同治13年,在清政府的同意下,左宗棠向英國麗如洋行、怡和洋行共借款300萬兩(年利銀一分五毫)

  • 光緒2年,又向英國匯豐銀行借了三次款,分別是500萬兩(月息1.25%),175萬兩(月息1.25%),400萬兩(年息9.75%)。

▲上海匯豐銀行大樓照片

左宗棠為何一定要選擇英國的匯豐銀行呢,其目的何在呢?

左宗棠借款的銀行中,以英國的匯豐銀行數量最多,為什麼會這樣呢?

  • 新疆自乾隆收復以來,財政一直入不敷出,多靠其他各省援助,每年支援約200-300萬兩,稱為“協餉”。1840年以後,清政府國家財政也開始變得困難,協餉數量大幅下降,到了同治年間,每年的協餉僅剩下44萬兩,導致新疆地方政府難為以繼,給了阿古柏反叛的機會,左宗棠貸款後,將款項分攤給拖欠協餉的省份,以督促這些省份儘快還錢。

▲阿古柏佔領新疆時的地理位置
  • 阿古柏幕後的支持者是俄國,而清朝僅以自身的實力,很難和俄國抗衡,而當時的阿古柏已經與英國結交,雖然英國並沒有入侵新疆的野心,但是也不願看到俄國佔領新疆,從而威脅西藏,英國也想利用清政府打擊沙俄,所以匯豐銀行在其他銀行都不願意借錢的情況下,主動借款。

  • 英國當時是世界強國,左宗棠希望通過借款的方式將英國拉在清朝一邊,讓英國不再支持阿古柏叛軍,轉頭支持清朝收復新疆的行動,從而抵消俄國在新疆的影響力,使俄國不能正大光明地幫助阿古柏勢力。

▲阿古柏叛軍佔領新疆油畫
  • 借錢打仗這事,只有贏了才能收回本金和利息,但是輸了,那就是一筆糊塗賬了,左宗棠正是利用了這個心理,向英國借了這麼多銀子,逼迫英國將先進武器出售給西征軍,助其順利收復新疆。只有仗打贏了,借的錢才可能通過關稅慢慢還清了。

借了的錢總是要還的,而且左宗棠並不是以自己的名義去借錢的,而是以清政府的名義去借錢的,也就是說他拿的是慈禧的身份證和指紋去借的錢,以清政府的稅收作為擔保,而且還是向船尖炮利的英國借的,必須得在限期內歸還,這也倒逼清政府想辦法還銀子。

▲左宗棠為表收復新疆的決心,抬棺出征

左宗棠向洋人借高利貸打仗,真是一石三鳥的好辦法,成功將清政府和英國綁到了一船上,左宗棠抬棺收復新疆,保持了祖國領土的完整,就憑這他當之無愧“左公千古”四個字。

《紅頂商人胡雪巖》


雨霽視角


\t這裡不得不提及一個優秀的傳統美德,憑本事借來的錢,需要還嗎?你們以為左宗棠向外國洋行借那麼多高利貸,真的打算還嗎?那就大錯特錯了。

\t在外國人眼裡,左宗棠這塊肥肉他們是吃定了!

左宗棠要收復新疆,但是軍費不夠。慈禧太后為左宗棠零零散散湊了兩百萬兩銀子,這點銀子塞牙縫都不夠,估計只能支撐大軍走到甘肅地區,那就得回來了,否則十萬大軍得活活餓死在路上,因為沿途甚至連個可以搶掠的城鎮都沒有。

所以左宗棠就得想其他辦法去搞錢,搞錢快的辦法都寫在刑法裡了。運氣好的是,洋人的刑法,治不了左宗棠。所以左宗棠決定對洋人下手,這麼多年以來,大清國一直割地賠款,已經把這幫洋人給養肥了。

二年三月,次肅州。五月,錦棠北逾天山,會金順軍先攻烏魯木齊,克之。白彥虎遁走托克遜。九月,克瑪納斯南城,北路平,乃規南路。令曰:“回部為安酋驅迫,厭亂久矣。大軍所至,勿淫掠,勿殘殺。王者之師如時雨,此其時也。”---《清史稿》

\t現在左宗棠想著換一種思路來打擊一下這幫洋人,所以左宗棠找到了胡雪巖,希望胡雪巖牽線搭橋,能夠幫他從外國人手裡借到錢,利息高沒關係,因為壓根就沒打算還。這個時候這幫洋人大爺一個個都瘋了一樣地找到胡雪巖,希望左宗棠能夠借他們的錢。

為此這些洋人甚至給了胡雪巖不少好處,這件事也是左宗棠默許的,畢竟要人家胡雪巖做擔保,風險太大,自然是要給點好處他的。至於洋人嘛,他們想要左宗棠的利息,左宗棠卻惦記著他們的本金,就是這麼個道理。

\t左宗棠利用借貸的辦法,逼迫英俄等列強放棄了對新疆的干涉。

當時想要干涉新疆事務的人除了叛軍,主要還是英國和俄國。這兩位大爺手裡有槍有錢,自然是想要多佔領一些地盤了,有了新疆作為基礎,那滲透進入陝西等地就方便多了。

這幫洋人沒一個好東西,左宗棠心裡那叫一個怒啊,但是光怒是沒用的,他必須要想辦法。其實跟洋人借錢就是非常好的一個辦法。

如果左宗棠打仗打贏了,那麼他的錢自然就能通過關稅給慢慢還上,可是一旦戰敗,那麼這筆糊塗賬可就不知道找誰去要了。

\t所以在左宗棠拿了英國和俄國人大量的白銀以後,他們逐漸不敢插手新疆的事務了,甚至打算幫著左宗棠一起收復新疆,這樣還錢才會有保障。

這一招實在是厲害,左宗棠大軍到達新疆以後,滲透進來的英軍和俄軍果然不敢插手此事,所以他才能順利收復新疆。打仗其實打的就是錢財,左宗棠早就已經深諳此道。

\t左宗棠收復新疆,是有深謀遠慮的。

作為中國晚清時期最重要的一位英雄,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意義實在是太重大了,時至今日新疆依舊能夠是我國的領土,其實要感謝左宗棠。

因為當時慈禧太后上臺,國庫裡壓根就沒什麼錢。而慈禧太后大擺宴席,吃穿用度鋪張浪費,這些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所以不管當時提出怎樣的國防建議,似乎都拿不出什麼錢來作為支撐。

六年四月,宗棠輿櫬發肅州,五月,抵哈密。俄聞王師大出,增兵守伊犁、納林河,別以兵船翔海上,用震撼京師,同時天津、奉天、山東皆警。七月,詔宗棠入都備顧問,以錦棠代之。而俄亦懾我兵威,恐事遂決裂。明年正月,和議成,交還伊犁,防海軍皆罷。---《清史稿》

而此刻,慈禧太后身邊最重要的兩位大臣,卻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救國方針。首先就是李鴻章,他認為應該大力發展北洋艦隊,以此抵抗從海上來的侵略者。這確實非常有道理,也直接深入了慈禧太的內心,因為洋鬼子每次打過來都是從海上來的。

\t但是這個時候左宗棠卻提出,一定要先收復新疆,因為新疆有失的話,那麼河西走廊一帶將會全部淪為列強的勢力範圍,從而影響到陝西地區的安危,這麼一來半個大清可就都被列強給瓜分走了。

這話也使得慈禧不敢有半點掉以輕心,在這種情況下,慈禧最終選擇支持左宗棠的做法,但是隻是口頭表示支持,至於糧餉的事情,你左宗棠自己想辦法吧。

\t左宗棠借貸利息高,是一石三鳥的好辦法。

前面已經提到了,左宗棠借錢,專門挑那些利息高的銀行借貸,其實主要原因就是這些銀行大多數是英國和俄國開設的,至少是有他們的股份的,所以跟他們借貸,可以使得他們杜絕向新疆滲透。

其次左宗棠可不是自己去借錢的,他是拿著大清國的臉面去借錢的。也就是說他拿的是慈禧的身份和指紋去借的錢,作為擔保的東西也是大清國的稅收。

\t清朝那個時候雖然已經危如累卵,但是國家大啊,只要時間充足,稅收還是相當豐厚的。所以左宗棠借錢這些個銀行是非常樂意的。可是清政府這邊卻忙成了一團,畢竟如此大的借貸,必須要在規定時間內償還的話,那就逼著慈禧太后想辦法控制吃穿用度,否則大清就亡了。

再則,左宗棠借利息高的錢,這錢來的也快啊,俗話說兵貴神速,錢來得快,那他們打仗的效率也就快得多。這樣一來,左宗棠就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收復新疆。即使到時候要還錢的話,速度快了,利息也會相對少一些。

總結:左宗棠只想著收復新疆,錢的事情其實他沒有太多考慮。

這筆錢按道理就應該是清政府出,但是慈禧太后拿不出來也不肯拿出這麼多錢來給左宗棠,所以左宗棠才會想到借高利貸的辦法。

其實左宗棠做了這麼多,都是為了收復新疆。他在這一戰中所投入的精力實在是太多了,當時阿古柏已經在新疆地區成立了汗國,而且是得到俄國支持的,所以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t當時的左宗棠已經六十多歲,老婆孩子都在他收復新疆的時候死去,他都沒時間回去看一眼。他甚至連自己的棺材都已經準備好了,一起帶去了新疆,準備戰死沙場。有這樣的決心,左宗棠才能徹底擊敗阿古柏,收復整個新疆地區。


江湖小曉生


這件事情,原本是怨不得左宗棠的,可細細一想,根子就在左宗棠身上。

所以特地選了這樣一張圖

源於1865年,阿古柏入侵了新疆,1871年沙俄又復侵佔新疆伊犁。到了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全權督辦新疆軍務,目標是收復新疆。

戰前,左宗棠對軍費的開支進行了仔細的核算,按照8萬人馬的總開支,甚至包括每一個士兵、每一匹戰馬的糧草和消耗,左宗棠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測算,最終左宗棠得出的結論是,此戰大約需要軍費800萬兩。左宗棠在打了個埋伏後,申請了1000萬的軍費。

可是,左宗棠算得實在是不準,開戰沒多久,各種支出加在一起,就已經接近2000萬,足足翻了一番,這還不算完,此戰最終的總開支,居然超過了5000萬兩白銀。當時的清政府財政,是無法立即滿足全部費用的,戰爭借款已經不可避免。

胡雪巖就這樣走上了這個大舞臺。可胡雪巖是個不折不扣的螞蟥,他藉助本次戰爭的機會,利用左宗棠對自己的信任,開始大發戰爭橫財。

因為新疆的分裂頭子阿古柏,他不僅有俄國的公開支持,還有英國人的暗中想助。於是左宗棠在對外借款時,指示胡雪巖要將借款的方向和重點,放在英國人身上,左宗棠的意思很明確,清政府欠英國人的錢越多,英國人就越不能支持阿古柏,否則借款就要打水漂了。可這個一石二鳥的思想,在胡雪巖看來,簡直就是一個發財的絕好機會。

於是胡雪巖在向英國人借款時,給出的利息就特別高,其中相當的利息差,就落到了胡雪巖的私囊中,而胡雪巖對外的解釋,是這個巨大的利息差,是其他銀行借給的銀元,都是缺陵少角,只有英國人給的銀元比較完整、好看。

左宗棠居然信了,沒追究。

可紙包不住火,這事情還是被捅了出來,朝廷讓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荃,去徹查此事。可是曾國荃卻對這種“潛規則”非常不屑,只是象徵性的調查了一下,就上報朝廷說:“因公支用,非等侵吞”。朝廷裡意見那個大呀,要不是前線還有戰事,嘿嘿。

這樣一來二去,看著居高不下的軍費,左宗棠也心慌。就寫信給胡雪巖,讓胡雪巖寄些武器的樣品到前線來,方便讓蘭州的軍工廠仿製。可當時的胡雪巖,正在大吃武器的採購回扣呢,他那捨得放棄這樣的好事,於是就隨便敷衍了左宗棠一下,拖一拖就把事情給拖過去了。

舊蘭州兵工廠

左宗棠於1877、1878和1881年三次為西征借洋款,向洋商借款合計1375萬兩,還有華商借款846萬兩,總計借款2221萬兩。其中由於胡雪巖經手所借的是1710萬兩。

截至1882年還本833.3萬兩時,就付利息395.2萬多兩,相當部分的資金,就在借款回扣和武器採購過程中,流入了胡雪巖的腰包。

左宗棠立下不世的功勳,胡雪巖掙到了大筆的黑錢。

直到左宗棠死後,此事還在被調查,胡雪巖的傾家蕩產,和此事也脫不開干係。


圓窗觀點


左宗棠貸款利息高的外國銀行有他自己的考量。

首先利息高了好貸款,能夠迅速的籌集到大量的金錢,以求達到迅速出兵的目的。

拉洋人下水,獲得先進武器,建立強大的軍隊才得以迅速的打贏戰爭。洋人貸給他錢也會保持中立怕左宗棠打敗了誰還錢!

這也是左宗棠從大處著眼看問題,利息高也不是他拿錢還賬,反而倒逼著那些督撫們抓緊拿錢還賬(慈禧叫那些督撫辦理協餉都是推三阻四的)。那些外國政府也確實保持了中立,左宗棠迅速的打贏了這場戰爭,最後西征新疆得到了全面的勝利!


竹林品茗


左宗棠答應支付高額利息的目的是為了拉攏西方列強,尤其是英國,而英國也不希望沙俄在中亞的勢力過大,希望藉助清軍之手遏制沙俄的擴張,於是也願意借錢給清廷

1865年原為浩罕汗國將領阿古柏入侵新疆,之後建立“哲德沙爾汗國”(後改國號為“洪福汗國”),在西北當起了土皇帝。(洪福汗國割據形勢圖)

然而對於新疆大部的淪陷,清廷卻無暇顧及,當時清軍剛剛撲滅了太平天國起義,而打敗太平軍的湘軍則成為了清廷新的潛在敵人。

湘軍在攻克天京之後,坐鎮東南,讓清廷十分忌憚,之後清廷的軍事重心仍在東南,以防範手握重兵的湘軍統帥曾國藩。

不過曾國藩終究沒有反清之意,他在佔領天京後不久便遣散了手中的大部分湘軍,打消了清廷的疑慮,這才讓清廷得以顧及邊疆之事。

然而,此時清廷關注的重點仍舊不在新疆,而是在陝甘地區。當時的陝甘也爆發了起義,阻斷了清政府與新疆的聯繫,等到清廷平定了陝甘之後,才開始準備收復新疆。

1871年,沙俄藉口塔札別克為伊犁當地酋長接納從俄羅斯潛逃之人,於是出兵強佔伊犁地區。

面對沙俄的入侵,駐紮在北疆地區的八旗已經武備廢弛,毫無戰鬥力,清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隨著沙俄、英國紛紛與哲德沙爾汗國建交,左宗棠提出應儘快武力解決新疆問題。

但是由於經費緊張,清廷陷入“塞防”和“海防”的兩難之爭。以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認為新疆無用,應“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

李鴻章是清末重臣,也是同光中興和洋務運動的主導者之一,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過極大地貢獻。但是他對於邊疆的理念卻還是停留在古典王朝時代,對於新疆的戰略意義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只覺得那是不毛之地,棄之無味。(此時日本正在試圖吞併琉球王國,並騷擾臺灣,製造了牡丹社事件,李鴻章為此頭痛不已,急切希望加強海防建設)

對於李鴻章的主張,左宗棠是堅決反對,左宗棠認同海防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塞防是不可輕視的。他在《復陳海防塞防及關剿撫糧運情形折》中寫道:

竊維時事之宜籌、謨謀之宜定者,東則海防,西則塞防,二者並重。今之論海防者,以目前不遑專顧西域,且宜嚴守邊界,不必急圖進取,請以停撤之餉勻濟海防。論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無虞,東南自固。

從左宗棠的奏摺中可以看出,左宗棠並非是重塞防而輕海防,他的主張是海防與塞防並重,二者不可偏廢。

慈禧在權衡利弊後,也認為西北的問題要趕緊解決了,因為俄國人貪得無厭,得隴望蜀,丟了新疆後外蒙估計也保不住了,於是同意了左宗棠的意見。

既然同意出兵,那麼左宗棠就開除了軍費清單1000萬兩。這個賬單直接給戶部嚇懵了,戶部也很乾脆的給出兩個字:沒錢。

拿不出錢就打不來仗,但大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左宗棠提出向西方列強借錢。可此舉遭到兩江總督沈葆楨反對。沈葆楨認為這會導致國家海關稅收落入洋人的控制之中,因此不同意向外國借錢,雙方就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最後清廷決定先撥款200萬兩,再有各省協餉300萬兩,剩餘的500萬兩缺口由左宗棠自行籌借,並且可以以政府的名義向外國借款。

在獲得清廷的同意後,左宗棠在1874年、1877年、1878年、1881年四次為西征軍借款,總共向外國銀行借款1375萬兩,另向國內商人借款846萬兩。

左宗棠向外國銀行的借款利息確實很高,但這不是左宗棠故意為之的,而是外國銀行開出的利息本來就很高,而左宗棠也是出於無奈。

在這些借款中,左宗棠向英國的匯豐、渣打銀行借款最多。左宗棠的想法無外乎是想拉攏英國,讓英國支持左宗棠的軍事行動。

而對於清軍的行動,英國也是支持的,否則不會大筆向清軍借款。因為英國人同樣擔心沙俄染指新疆,坐山觀虎鬥是英國人的慣用伎倆。英國希望清軍能跟沙俄幹一仗,打消聖彼得堡在中亞的擴張勢頭。

至於阿古柏的哲德沙爾汗國,英國雖然與其接觸並建交,但不過是多方下注罷了。英國當時連阿富汗都拿不下來,根本無心去入侵新疆。按照英國人的利益,新疆還是由清國控制最好。倘若沙俄佔領新疆,則很有可能將觸手伸向西藏,這絕對不是英國人想看到的。

出於“以夷制夷”的考慮,英國人才肯借錢給左宗棠。當然,利息自然高一點,反正如今你為魚肉,我為刀俎,這個便宜我大英佔定了。

英國人的這波薅羊毛的手法肯定是讓左宗棠非常不爽,可兩害相權取其輕,錢沒了可以再賺,土地丟了再想拿回來就麻煩了。

所以即便洋人開出的利息很誇張,但左宗棠還是一口答應了下來。

1876年4月,左宗棠率領著2.7萬湘軍舊部和其他4萬多各地清軍,共計7萬多人在酒泉誓師出征,最後花費兩年時間成功收復新疆。

(左宗棠收復新疆示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