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泥之中可生蓮花

汙泥之中也可以生出清淨蓮花。出家人只要內心清淨,這些被外力強加於身的屈辱都可以置之度外。

你們聽說過鳩摩羅什大師嗎?”

“弟子聽說,大師曾在龜茲宣揚大乘佛法。

玄奘點點頭說道:“什公的一生極為坎坷。他一心想向東弘法,卻因身處亂世,難以如願。前秦的呂光大軍攻陷龜茲時,捉住了大師,逼令他還俗取妻。什公不肯,那呂光就將他和龜茲公主用酒灌醉,剝光衣服關在密室之中,終於讓大師破了戒。”

“後來,國君姚興將什公擄到長安,並賜給他宮女十名。什公不得已接受後,搬離寺院,另行別住

“什公雖然破了戒,可並沒有自暴自棄,放棄弘法的決心。他認為,汙泥之中也可以生出清淨蓮花。出家人只要內心清淨,這些被外力強加於身的屈辱都可以置之度外。

“所以,他在長安逍遙園中建立譯場,翻譯佛經,以期實現他弘法利生的心願。”

“我覺得這樣挺好的啊。”赤朗突然說道,“既可以成家立室,還能繼續受人尊敬和供養。兩頭都佔著,我可羨慕死他了!”

玄奘搖頭道:“尊重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的,這需要自身的學養和品行的高潔。”

“可什公畢竟破了戒,還稱得上品行高潔嗎?”安歸也感到奇怪了。

玄奘道:“有些事情不能光看表面。什公是在外力的強迫下破戒的,他自己對此也深感不安,曾對弟子們說過:‘汙泥之中,可生清淨蓮花’。就是希望弟子們能認真學習他的佛法,而不是他的行為。可是別的僧人會不會效仿他的行為呢?”道誠突然問道。

“問得好!”玄奘讚許地說道,“有一天夜裡,官府抓到了兩名犯夜的僧人,他們不守戒律,趁天黑偷偷去妓院狎妓。官家一問方知,他們是逍遙園裡的譯經僧,於是便將此二人交給什公處置。”

鳩摩羅什將他二人叫到跟前,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兩個僧人滿不在乎地笑了起來,他們說:“師父您說過的,汙泥之中可生蓮花,出家人只要內心清淨,有沒有女人都是無所謂的。”

鳩摩羅什點了點頭,說:“我是說過這樣的話,難得你們還記得。你們去狎妓,可以的。但是,你們有什麼功德,能夠讓大眾信服?讓別人相信你們是真正不為物轉的修行人?也得說出來讓大眾聽

兩個僧人聽了,面面相覷,其中一個較為機靈,他問大師:“那麼,師父您能向大眾證明嗎?”

“我?是的,我可以。”什公說罷,叫人取了兩隻大碗,碗裡滿滿的都是縫衣針,在日光下閃爍著點點銀光,碗上橫放著一把匕首。

人們不知道他想幹什麼,都目不轉睛地看著他。

只見鳩摩羅什一手持碗,一手拿著匕首,像用湯匙吃飯一般,吃起碗裡的針來。他神情自若,吃得津津有味,眾人卻已是目瞪口呆,眼睜睜地看著一碗針被他吃得乾乾淨淨。

吃完後,鳩摩羅什平靜地放下空碗,抬頭看了看滿臉震驚之色的弟子們,然後,他用匕首輕輕敲了敲另一隻碗,問道:“這碗,誰來吃?”

現場鴉雀無聲,所有的人都噤若寒蟬,不敢答話

鳩摩羅什長長的慧目掃過臺下眾僧,冷冷地說道:“老僧實在想不明白,你們當初進入佛門究竟是為了什麼?難道不是為了尋求解脫之道嗎?莫非你們真的以為,去狎妓就可以得到解脫了嗎?你們攀比老僧,就世俗而言,這沒有什麼。但是,你們對付得了老僧,對付得了旁人,對付得了自己的心嗎?臭泥之中,生出清淨蓮花。人但採蓮花便是,取臭泥做什麼?”

聽到這裡,道通已撲哧一聲笑了出來,但接觸到師父平靜如水的目光,又趕緊捂住了嘴。

玄奘望著弟子們,緩緩問道:“你們是不是覺得,當初世尊制定那些戒律,是成心刁難他的弟子?”

眾人忙不迭地搖頭。

“你們認為不是?”玄奘看著他們,奇道,“那為何會羨慕犯戒的高僧?為何會看到有別的僧人犯戒,你們就認為自己也可以犯戒了嗎?”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回答才好。

玄奘嘆道:“說到底,你們從來就沒有真正地受持戒律,也就從來沒有感受到那份持戒的輕鬆與安穩,反而從中感到了約束。所以才會尋找各種似是而非的理由,想方設法地舍離戒律。”

道誠忍不住低下了頭,他捫心自問,確實如此。

玄奘道:“其實佛陀從不攀緣,不會逼人出家受戒的。我們出家前就知道佛門是有約束的,但是仍然決定出家。既然如此,那就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難道我們是抱著破壞的想法進入佛門的嗎?”

眾人忙不迭地搖頭,玄奘點頭道:“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相信世尊,相信他是個大智慧者,他知道必須遠離什麼才能獲得智慧的成就。他把這些都告訴了我們,讓我們有機會脫離生死苦海,獲得究竟的解脫和自由。我們是因為相信他的話才出家修行的,是不是?”

“是。”道通小聲說道。

“既然如此,我們有什麼功德,就敢不把世尊所說的話放在眼裡,卻要自作聰明地替自己的慾望尋找各種理由和藉口呢?

玄奘道:“你們難道真的以為,什公是仗著自己有功德,故意去做那些事情的嗎?”

“難道不是嗎?”道通奇怪地問道,“他有功德,所以他可以示現破戒。或者說,戒律對他沒什麼意義。”

玄奘輕輕一笑道:“若說功德,有誰的功德比佛陀更大?他出家後做過犯戒的事情嗎?”

“那……那倒沒有。”

“這就是了。”玄奘道,“如果戒律對什公沒有意義,他如何會說出‘但採蓮花,勿取臭泥’這樣的話?焉知這裡面就沒有無奈和自責呢?”

“師父說得是。”道誠立即說道,“弟子想,什公也是受人逼迫,為了東來傳法的大願,不得不忍辱負重。”

“正是。”玄奘讚許地點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