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了自己的老婆,為啥還有人稱讚他?

“天下事非婦人所知。”

隨即他拉弓搭箭射向了來勸降的妻子,妻子中箭而亡,鮮血迅速染紅了河東城下的土地。

公元617年11月,長安城陷落。

李淵立刻逮捕了隋將屈突通的家人,並派出一名家僮前去招降。可是當屈突通得知家人被捕之後,不但沒有投降的念頭,反而將家僮一刀斬了,並痛哭不已:

“我受國家厚恩,歷事二帝,怎可投降?只能以死報答!”

隨即屈突通讓大將桑顯和斷後,自己則率領主力向東都洛陽狂奔而去。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他前腳剛走,桑顯和後腳就投降了唐軍。李淵謀士劉文靜急忙派竇琮(李淵老丈人的堂侄)與桑顯和率輕騎兵追趕屈突通。

倆人緊趕慢趕,終於在稠桑(今河南靈寶市)追上了屈突通。剛剛還是兄弟,現在卻變成了敵人。

屈突通勃然大怒,調轉馬頭便要和桑顯和拼個你死我活。

戰爭一觸即發,竇琮卻用了個陰招,把屈突通的兒子屈突壽派到了陣前,勸說父親投降。

老屈遠遠的望著兒子,恨鐵不成鋼的破口大罵:


“從前和你是父子,今天卻是仇敵!”


頓了頓他接著喊道:“左右……向那個畜生放箭、放箭、放箭!”

屈突通的聲音響徹了整個戰場,左右的士兵拉滿了弓弦,

屈突壽愣在兩陣中間一動不動,等待著父親放過來的利箭。

就在這危急關頭,桑顯和拍馬向前,對著隋軍大喊:“京城已經陷落,各位父母都在關西,為何要往東而行?”

隋軍被父母兩個字深深的震住了,一時間兩眼模糊,手腳也沒有了力氣,紛紛放下了兵器。

屈突通僵住了,徹底的絕望了。


他的忠心,他的勇氣終於在這一刻灰飛煙滅。

許久之後,他跨下戰馬,向著東南方向叩頭兩次,

一邊大哭,一邊大喊:“老臣力盡兵敗,不負陛下。”

隨後,屈突通被擒獲並送回了長安。

李淵大為高興,立馬召見了他:“愛卿,相見恨晚了啊!”

沒想到,屈突通沒有立刻跪拜謝恩,相反卻淚水連連:

“屈突通不能殉人臣之節,故至此地步,已是本朝之羞辱。”

屈突通的忠心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也包括李淵本人。

李淵當即便任命他為了兵部尚書,封蔣國公,兼任秦王(李世民)府長史。

不過,這官也不是白給的。接著李淵便給了他一個任務,勸說仍在河東城堅守的堯君素投降。

原來幾個月前屈突通領軍去打潼關之後,李淵便派了大將呂紹宗、韋義節等人去攻打河東城。

但是堯君素憑藉著微弱的兵力,一直堅守著城池,等待著屈突通勝利的消息。

哪曾想,幾個月前的戰友,回來之後竟然成了敵人。


堯君素看見屈突通穿著唐軍軍裝來到城下後大哭不已,屈突通也淚流不止,哽咽著說:

“我軍已敗,義旗所指,莫不響應,事勢如此,望君早降啊!”

堯君素抹掉了眼淚,看著眼前這個九死一生的老領導,既有重逢的喜悅,更有怒其不爭的憤怒:

“你身為國家重臣,陛下將關中交付給你,代王把天下託付給你,你怎麼就辜負了國家,投降了敵人,現在竟然還來做說客?你坐下的戰馬還是代王所賜的啊,你又有何面子再騎它?”


堯君素嘶啞的聲音,就像一把又一把的利劍,穿透了周圍所有人的人心。

屈突通滿臉通紅的低下了頭,許久之後,一聲長嘆:“唉……君素啊,我是力屈而來啊!”

“你力屈了,我還沒有力屈,你又何必多言!”堯君素怒斥道。

錚錚鐵骨,字字千斤。屈突通羞愧的無地自容,只好退下了。

隨後唐軍對河東城發動了猛烈的進攻。不過,在堯君素的拼死抵抗下,河東城依然堅若磐石。


最後,李淵不得不派堯君素的妻子,帶著免死金券勸其投降。

但是,當他看到妻子時,沒有一點舊別勝新婚的喜悅,相反瞋目切齒、傷心不已。

所有人都拋棄了我,領導、朋友、親人、妻子,他們竟然一個個的離我而去。走吧,你們都走吧。如果非要有一人殉國,那就讓我來當吧。

於是,堯君素大聲罵道:“天下事非婦人所知。”隨即他拉弓搭箭射向了妻子,妻子中箭而亡,鮮血迅速染紅了河東城下的土地。

是啊,天下事非婦人所知,難道他就不知道隋朝將亡嗎?

他知道,只是他不願意相信而已。在之後的歲月裡,每次談起隋朝,他總是接連嘆息,一滴滴的老淚縱橫。悲至深處,他還經常對將士們訴說:

“我是隋朝老臣,世受帝恩,大義當前,不能不死。如今糧食還能支撐幾年,等到糧食吃完,如果隋朝傾覆,那是天命如此,我一定把頭砍下來交給你們。”

氣節如此,忠烈如此,天地為之動容,更何況他身邊的將士。於是,這一支孤軍,就這樣默默的堅守著,日夜期盼著東南方大隋的消息。

但是,幾個月後,他們沒有等來北返的王師,卻等來了楊廣的死訊。堯君素的希望破滅了,他遙望東南,三叩其首,痛哭三日,滴水未進,這位鐵骨錚錚的漢子終於病倒了。

幸好,幾天之後,越王楊侗在洛陽登基的消息也傳到了河東城。

久臥病中驚坐起,堯君素顧不得羸弱的身體,立刻寫下了一封奏疏。

他要告訴新任皇帝,在不遠的西方,在大唐的腹地,還有一座扛著大隋旗幟的孤城。

但是,唐軍圍城,他的奏疏根本無法送到東都洛陽。思來想去,他只好造了一隻木鵝,把奏章放在了木鵝的脖頸中,讓其順河而下,一切只能靠天意了。

也許是他的忠勇真的感動了上天,不久之後,這隻木鵝竟然順利的到達了東都洛陽。

洛陽的君臣見到奏章之後也都唏噓不已、潸然淚下,楊侗立刻下旨授予他金紫光祿大夫之職,並派人穿過重重阻隔,無論如何,也要把聖旨交到他的手中。

洛陽還有希望,也許再堅持幾年,王師就會打回關中,堯君素依然頑強的堅持著、盼望著。但是,沒過多久,最後的時刻還是來了。

幾個月後,洛陽兵敗的消息一波又一波的傳至城內,河東城內農民的糧食也吃完了,甚至發展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堯君素身邊的士兵們終於崩潰了,已經堅持的夠久了,整整一年了,仁至義盡,結束吧。

堯君素終於被身邊人所殺害,時年不知其歲!

不過,河東城的忠義還沒有結束,駐紮在河東城附近的朝散大夫王行本,聽到堯君素被殺之後,痛心不已,發誓要為堯君素報仇。

於是,他僅僅帶了700精兵,就向河東城殺了回去。

可能是他的忠義感動了上天吧,這700壯士,竟然真的殺回了城內,替堯君素報了血仇。然後,王行本將忠誠繼續了下去,他繼續登城固守,以待王師。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後來,劉武周南下攻唐之時,王行本又和劉武周結成了盟友,共同伐唐。

一直到公元620年2月22日,也就是唐朝建立兩年之後,面對唐軍猛烈的反擊,王行本在走投無路之後,才被迫投降,終被李淵所殺,時年也不知其歲!


一座河東城,無數忠臣骨,悲壯,亦悲涼!

明知沒有希望,但為了心中的信念而堅守的人;

明知大廈將傾,還要把血肉之軀化為擎天之柱的人,無愧於英雄的稱號。

雖然他們要匡扶的是一個腐朽的王朝,但他們擔起的卻是整個中華民族的脊樑。

生者苟活,死者永青!

他們的忠誠,不僅感動了所有的世人,同時也感動了敵人。

後來,李世民登基之後對此感慨頗多:

“隋故鷹擊郎將堯君素,固守忠義,克終臣節。雖桀犬吠堯,有乖倒戈之志,而疾風勁草,實表歲寒之心;可贈蒲州刺史,仍訪其子孫以聞。”

一個王朝的悲劇,終於用一個又一個忠臣的鮮血,畫上了句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