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山村教師是怎樣的?

師者日記


山村學校遠離繁華喧囂,偏僻閉塞,交通信息滯後,現代化程度相對城鎮有些落後。山村學校的教師形象如何?我在山村學校教學二十多年,現結合自身情況,針對問題談點體會:

一、山村教師的角色真的有點尷尬。

坊間流傳“山村教師是後孃生的娃”,比較賤,程度雖然有點誇張,過度渲染了山村教師的灰暗面,但起碼也點出了山村教師的形象十分尷尬。

(一)教學教育上比較薄弱,還需補齊短板。

1、教學上課與時俱進的程度相對城鎮慢了半拍,時代感不強,比較“out”。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巴仍然是教學主角;熟悉使用現代教學工具,充分運用現代教學理念還需培訓加強。

2、因為缺少專業教師,造成教師所學專業與所教科目不對口,經常出現“張冠李戴”比較“搞笑”的現象。諸如體育教師被安排教英語、音樂教師被叫去教數學等等。

3、山村現有教師四五十歲以上者居多,年輕教師稀缺。若是有幾個年輕人,也難安心,希望考編調走。學校教師老氣重,缺少顏值,學生不太歡迎。

4、學校人員少,每項上級下派任務,用人無專職只有兼職,全員上陣,工作“壓力山大”。勸學、扶貧、黨建、迎檢……雜七雜八樣樣得幹。有時出現緊急情況,時間急,任務多,“女的當男的幹,男的當黃牛幹”,也很常見。

(二)生活上存在壓力,渴望關注關愛。

1、教師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生活拮据的情況還較多。教師經濟上精打細算,常被人誤解,強貼標籤,戲稱“老師猥瑣小氣”。

2、學校地處偏僻,周邊人煙稀少,交通不便,農村服務業少;學校的設施設備簡陋,缺失嚴重。教師日常活動空間少,類似山村廟宇僧侶,日子過得清苦,甚至枯燥乏味。

3、特崗教師支援山村,實屬不易。這批教師離家較遠,來到山村舉目無親。山村學校本地教師多,週末大多數人要回家,一兩個特崗教師住校,尤其是女特崗教師,比較孤獨無助。

(三)思緒上有點迷茫,需要化解決問題。

1、學生進城轉學人數多,學校規模萎縮嚴重,原來有學生五六百人的學校,現在僅有一二百人,甚至幾十人入學就讀。每學期開學報到,校長老師最擔憂的是學生轉走。教師們懷念過去曾經學生“爆棚”的校園,擔心學校辦不下去。

2、每學期現有教師“進少出多”,專業老師經常缺乏,無教師上課,“急死校長”。

二、逆境中的山村教師也有些可愛,值得可圈可點。

1、山村教師身處逆境頂住種種壓力和誘惑,安貧樂道,淡泊名利,不忘初心,始終堅守山村學校,“甘做人梯”,幾十年如一。這種“咬定青山不放,立根原在破崖中”的韌性,論這一點,就是一道寶貴的精神風景。

2、山村教師身上雖有不完美,或年紀過大或知識老化或不夠專業,但他們盡心盡力,奉獻山村教育,傾其所知悉心教育山村留守兒童,不離不棄,這是對教育的忠誠和至愛。

3、山村學校條件艱苦,工作狀況特別。缺教師上課,沒有辦法,山村教師通過超重代課,跨科目上課的形式,自我解決。這就是擔當。

三、山村教師心中仍然有夢,渴望山村教育發展興旺,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了圓夢,山村教師在行動。

1、積極尋找支持,改善辦學條件,吸引優質教師,留住學生。

2、呼籲更多一些關心關愛山村教師,爭取應有的尊嚴。

3、支持消除城鄉限制,實現資源共享,教師交流,讓教師無城鄉差別。


山村與讀書


由於山村條件落後,經濟不發達,很少有年輕認能紮根山村教育。

在我的第一個印象中山村教師不注重穿戴,也許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山村裡,大家都不太注意穿戴,所以山村教師也就入鄉隨俗了。

給我第二個印象是知識落後,由於好多都是民辦教師轉正。他們很少有機會與外界交流,繼續教育不多,利用網絡教育可能性不大,所以他們的知識更新的慢。

第三印象是年齡偏大,由於年輕人不願到偏僻的山村去從事教育,所以山村教育我感覺到有點青黃不接。

第四個印象是山村教師樸實無華,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支撐著山村教育,讓一部分莘莘學子走出了大山,向他們致敬!你們辛苦了!




聽海181125297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了我的老師,胡有厚老師……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村教師,他平凡、樸實、真誠、無私,三十多年來,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象一束光為山村的孩子照亮了前面的路,送出了一批又批優秀的小學畢業生,致使我們村五百來人的自然村出了二十來個大學生,這和胡老師的辛勤培育是分不開的。

胡老師,我小學老師,既代語文,又代數學,那個時候,我們一個教室兩個班,一個班十個左右的學生,胡老師講完一個班又一個班……現在仍然記得胡老師數學應用題講的特別好,總是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公式化,什麼行程問題、雞兔同籠……至今記憶猶新、歷歷在目……那時的胡老師還單身,孩子們放學後他總是讓沒做完作業的在他辦公室寫完,這種學生一般是班上的末等生,基礎不怎麼樣,這時胡老師總是耐心的為其講解過去的知識,教學過程中,他總是和藹可親,鼓勵我們,很少發怒大聲批評我們,也許是胡老師平易敬人的緣故,課後我們總是時常圍著他轉,交流中胡老師總不忘給我們答疑解惑。山村的冬天異常的寒冷,胡老師每天早早起來劈柴打碳為我們燒好了火爐,教室裡暖暖的,我們一進教室就哇哇哇哇開始晨讀,現在想來胡老師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就這樣,年復一年胡老師一直堅持在教育一線,毫無怨言,正是他那份對教育事業的執著和熱愛,為我們村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生……

真的,十分想念胡老師,每每一個人靜坐,常常能想起胡老師講課時的情景,抑揚頓挫,幽默風趣,爭對問題打比方、做比較……另人回味無窮。

這就是我心中的山村老師,從青春年少到兩鬢染霜,以教學為樂,用無私的愛點燃了一個個山村孩子考大學的夢想……用他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概括一下就是:孩子們的成長就是他最大的快樂!最幸福的事就是聽到他的學生考上大學!

胡老師,今天看到這個問題我又想起了您,學生今年一定抽空回去看您,學生現在雖然過的不怎麼樣,但從內心深處對您真的是感激不盡,沒有您當年的辛勤培育,學生考不上當年縣城重點中學,也許這輩子也就無緣大學了!再次的感謝您平凡而偉大的胡老師!


圖文辦公郝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不僅是在山村學校成長過,而且更加有幸還在山村小學任教兩年。無論是曾經教授過我的老師,還是我所任教過山村小學的其他老師們,無一不給我留下純樸、真誠、堅毅、奮發向上的美好印象,最值得讚揚的是他們無私奉獻、厚德深愛的偉大精神和高尚的教育情懷!下面我們一起走近他們去感受一番吧!

記得2006年我從河南省的城鎮中學轉學回到安康嵐皋縣的一所山村中學就讀。學校坐落於半山腰上,交通不便尚且不說,校園內色一切設施都特別簡陋。尤其是學校的操場真的是除了兩個籃球架以外,就只剩下塵土飛揚的地面。由於環境比較惡劣,老師們一直堅持帶領我們鍛鍊身體(每天早上6點晨跑一小時)。為了避免我們跑步時吸入塵土,班主任老師每天5:00用大盆子接了自來水潑灑地面。

到了炎熱的夏季總是因為乾旱特別缺水,老師們為了保證我們有充足的水喝,利用每天午休的時間帶領我們去幾公里以外的地方用大桶抬水。尤其是到了最熱的時候,老師們不僅要一如既往的帶領著我們去抬水,而且他們還會拿出自己平時節省下來的錢買綠豆,趁著中午的空閒時間用大鍋熬綠豆湯送到教室讓我們喝下解暑。有的時候還會給我們買雪糕和西瓜……

在老師們辛勞的照料下,炙熱如火的夏季總算熬過去了。陝南地區每年夏末秋初總是雨水不斷,常發生洪澇災害。由於絕大部分學生都是從很遠的地方來次讀書的,還有很多是留守的孩子(家中只有年邁的老人)。所以每逢暴風雨天氣就會有很多學生無法回家,老師們就會把這一部分學生收留在學校,像爸爸媽媽一樣悉心照顧著。還有少部分學生雖然住的不遠,但是頂風冒雨回家,又要過溝過橋,真的是很危險。為了保障這些學生能夠安全回家,年輕力壯的男老師們會分批互送學生們回家,直到把學生們平安交到他們父母手裡,這些老師們才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

由於學校坐落於半山腰上,每到冬季寒風呼嘯。尤其是早晨格外的寒冷,老師們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的晨讀。他們總是提前一小時把兩個蜂窩煤爐燒好,在教室的前後方各放一個。有了這溫暖的火爐,不單是帶走了些許寒冷,更多的是溫暖了學生們的心,所以同學們學習起來更加積極上進。

這裡的老師不但關愛學生,不怕環境對我困苦,而且他們特別敬業!

“靜靜的深夜,群星在閃耀,老師的窗前燈光明亮……”每每哼起這熟悉的歌兒,似乎再一次看到了老師們在深夜伏案批改作業的身影。

說完曾經教授過我可親可敬的老師們,再來說說我所任教的山村小學對我老師們。

201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山村小學外聘教師),我很榮幸進了這所小學。由於師資匱乏,大部分都是老教師。他們有的學歷不高,有的對現代化教學設施還不能靈活使用,甚至有的連電腦最基本的操作都不會。不過他們卻有著我們年輕一代老師所不可匹敵的過硬本事。有一位從教40多年的老教師雖然用電腦打字很慢,但是她的粉筆字卻寫得非常好,最讓人欽佩的是她寫的毛筆字遒勁有力。像她這樣的老教師挺多,為了能夠跟上現代化的教學步伐,他們總是不恥下問,虛心向年輕的老師們學習新技能。有一些老教師為了能夠儘快學會操作電腦的技能,很多時候都練到凌晨兩點左右……

由此可見山村教師不僅有著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更是有著博愛無私的心靈!


木桃報瓊瑤


曾有幸在山村教書三年,至今仍然記得那些老師。

他們有才。特別是老老師,雖衣著樸素,語不驚人,但拿起毛筆,揮毫潑墨,其書法之謹嚴之漂亮,非我輩本科生所及,令人肅然起敬。

他們勤勞。有些老師家裡有田地,農忙時節,趁週末,他們戴著草帽,拿著鋤頭或者鐮刀,躬耕於野,雖烈日炎炎,滿身大汗,卻不以為意。

他們好客。我們初來乍到,卻時常被老師們奉為上賓,這家孩子考學,那家子女結婚,亦或是家裡花生收完,必邀我等赴宴,連禮金都是不必的。席上佳餚滿桌,大塊的黃燜肉香氣騰騰,山野小菜別具風味,正宗糧食酒甘冽純正,我坐其間,觥籌交錯,大有回家之感。

他們敬業。老師們對待教學一絲不苟,批改作業認認真真,毫不怠惰。為使我們儘快提高教學能力,主動邀請我們去聽課,然後詢問我們的意見。


一笑老莊屈李


大家好!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就是一個山村老師,我們在的這個學校海拔有2000多米,一年有五個月左右是非常寒冷的,到冬天的時候,走去上課都非常困難,因為根本走不穩經常會摔跤。有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了,但是看到一雙雙渴望求得知識的眼睛。我又這樣堅持下去,我在那裡堅持了幾年,後面才到了一個稍微環境好一點的地方。

現 在我印象中的山村教師,很堅強,很有毅力,在那麼差的環境當中生存很不容易。他們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偉大!


緣份吧


河北保定市順平縣大悲鄉嶺後村嶺後小學校長陳文水,47歲,他所在的村子四面環山,只有一條340多米的穿山隧道與外界相連。他所任教的學校教學設施簡陋,生源和師源流失嚴重,全校218名學生中有不少都是留守兒童。

順平縣是保定乃至全國最窮的幾個縣之一,縣裡沒有錢,自然更不會有錢來建設這個村子。唯一的這一條穿山隧道,也是村民們花了十多年自己鑿出來的。

這個村子沒有中學,只有一個小學,是全村孩子接受教育的唯一希望。很多年的時間裡,這個小學的老師來來去去,沒有幾個能夠停駐一年以上。

47歲的陳文水,當年就是沿著這條隧道走出了村子。但他在學成之後,主動放棄了留在鄉鎮政府部門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到那個生養他的山村,成為了這座大山裡的村子唯一的學校的校長。

村子經濟條件差,學校教育設施落後,更有很多村民不知道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寧可將孩子留在家裡種地。

陳水文一點一點解決這些問題,他自掏腰包,拿出五六千元買教學用具,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動員家長們讓孩子接受教育。

他還去找了縣教育局求助,順平縣教育局派人到學校考察後,向嶺後小學撥付專項資金,並開辦了免費午餐。同時,陳文水還通過愛心協會,為學校貧困學生申請愛心物資與善款。

他經常說一句話:這個村子,有218個想要走出大山的孩子。送這些孩子走出大山,是陳水文給自己定下的使命。

陳文水的抖音簡介是這樣寫的: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他重複著嶺後小學大大小小的事情,重複著發佈短視頻,把孩子們的心聲傳出去,努力幫助孩子們走出大山。

陳文水注冊了抖音號,將學生的日常生活發到網上。雖然視頻內容簡單純樸,但老師和校長的辛勤工作還有孩子們純真的笑臉讓許多網友感動落淚,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他也迅速成為了抖音“網紅”。

對於“網紅”這個稱呼,陳文水並不在意,他想到的是今後要再為孩子們建一個籃球場,如果可以的話再建一個禮堂,充分挖掘孩子們潛能和才華。

這就是一個樸素的理想主義的偉大的山村教師。



安行學堂


山村教師是國家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堅力量,也是山村教育的基石,更是振興鄉村的希望;沒有他們的辛勤付出,農村的失學兒童將會更多,新時代的文盲將會層出不窮。所以,山村教師具有光輝、堅毅、負重、奉獻、平凡的形象。


碧山人2012


他(她)們的生活條件是落後的,現代化的交通、信息、娛樂、商業、生產難以延伸到的地方。衣食住行比外面的現代化社會落後得多。

但是,他(她)們對知識的重視並不落後。他(她)們引領有限的山區孩子們在求知路上堅定前行。開拓眼界,播種理想,山村教師揹負更重的責任。山區孩子是實現小康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他們需要改善山區的生存條件,需要知識技能。老師們的不離不棄是孩子們能夠進步的保障。

相比於外界的快速、繁華還有浮躁,山區人是樸實、堅忍的。能夠在艱苦的環境裡堅守的每一位山村教師都值得尊敬。能夠到山村認真支教的年輕人更讓人稱讚。支教成果有價值,支教精神有力量。


kkm深海


我是在山村學校長大的,我這一代,老師普遍會打學生,用棍子。老師的素質也是參差不齊,有的是文化程度並不高的中老年人,年輕老師比較少。老師們除了上課,跟學生沒有什麼溝通。老師普遍偏心,喜歡學習好的學生,對於學習差的,很多就被打擊被放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