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揚帆起航

3月8日省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宜賓三江新區總體方案》宜賓三江新區這一“全省首單”緣何花落宜賓

這意味著什麼?又將給宜賓帶來些什麼?今天,再次跟著去窺探一二吧!

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將肩負著為全省探索區域協同發展新機制、探索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探索產教城融合發展新模式、探索開放型經濟發展新舉措等四項主要任務,打造長江上游綠色發展示範區、創新型現代產業發展集聚區、國家產教融合建設示範區和四川南向開放合作先行區。

01 宜賓三江新區如何定位佈局

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揚帆起航

△臨港經開區企業雲集,煥發著勃勃生機

宜賓三江新區何以得名?3月10日,宜賓三江新區新聞發佈會上,宜賓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宜賓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陶學周作出解讀,選取“宜賓三江新區”作為新區名稱,兼顧了人文歷史、地理方位、新區功能等多種因素。

宜賓三江新區位於長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匯處,地理辨識度較高。“三江”二字,也傳承了宜賓歷史文脈。“新區”二字凸顯了建立綜合功能區的基礎上打造新興城市。

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揚帆起航

△江南鎮

其規劃範圍包括臨港經開區管轄的白沙灣街道、沙坪街道、雙城街道,翠屏區宋家鎮和南溪區羅龍街道局部、江南鎮局部的6個街鎮,面積389平方公里,現有常住人口約22.58萬人。

省級新區是承擔全省乃至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平臺,是以國家和省級經開區、高新區、產業園區等為重要依託,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現代化城市新區,與行政區劃的概念不同。

陶學周介紹,依據現有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4+1”產業佈局,結合已落戶企業和擬落戶企業情況反覆測算分析,已確定了宜賓三江新區定性定量發展目標。

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揚帆起航

△“宜賓造”智軌穿行在城市裡

到2025年,“顯山露水、山水相融”的城市空間格局基本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初具規模,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合作水平全面提升,形成區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區。地區生產總值力爭突破600億元、常住人口突破55萬人。到2035年,學教研產城深度融合發展的現代化城市基本建成,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示範作用充分彰顯,全面建成生態宜居、經濟繁榮、社會文明、人民幸福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地區生產總值力爭突破1200億元、常住人口突破80萬人。

02 “全省首個”緣何花落宜賓

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揚帆起航

△宜賓港保稅物流中心

這項“全省首個”緣何花落宜賓?在市委黨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講師劉志慧看來,宜賓三江新區是貫徹全省戰略部署的重要體現。

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指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是事關全省發展全局的戰略性問題,也是破解四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抓手。四川首位城市與其他市(州)相比體量相差懸殊,需要在現有五大經濟區和城市群的基礎上,有兩到三個能起牽引帶動作用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也就是全省經濟副中心。川南經濟區是全省第二大增長極,宜賓在川南經濟區是毋容置疑的排頭兵和領頭羊,具有帶動性和輻射性。要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宜賓必須緊緊把握三江新區這一突破口。

從三江新區規劃範圍來看,包含有國家級經開區、綜合保稅區、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宜賓協同改革先行區等開發開放平臺,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現代化的產業體系、豐富的科教資源,具備支撐三江新區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揚帆起航

△宜賓汽車產業園

其次,宜賓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完善的交通體系決定了宜賓能夠擔任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增長極功能。市第五次黨代會以來,我市確立了“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統籌傳統產業的鞏固提升和新興產業的加快發展,在傳統的食品飲料、能源化工等產業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智能終端、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進宜賓凱翼汽車、中車智軌產業園、四川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動力電池項目等大企業、大項目,成功實現了經濟轉型升級。2019年,宜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01.89億元,經濟總量一舉超過德陽,在全省排名第三,結束了長達18年經濟總量位居全省第四的地位。

從交通條件看,宜賓是50個全國鐵路樞紐、63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66個全國區域級流通節點城市之一。隨著成貴高鐵的開通,以及成自宜高鐵、渝昆高鐵的建設,宜賓將形成川南地區半小時經濟圈、成渝滇黔1-2小時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發達經濟圈的6-8小時經濟圈。優越的交通條件能夠為宜賓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不斷集聚和放大宜賓的優勢,進而提升宜賓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

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揚帆起航

△宜賓學院臨港校區

此外,宜賓突飛猛進的科技創新能力是三江新區高質量發展的靈魂。在推進“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的同時,宜賓深入實施“雙城”建設。目前,宜賓已與18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17所簽訂項目落地協議,落地辦學高校達11所,在校大學生5.7萬人。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等9所產業技術研究院及鄧中翰院士工作站已正式運行。基礎研究能力和應用研究能力的快速提升,為三江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

03 產業發展未來可期

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揚帆起航

△羅龍工業園區

隨著翠屏區宋家鎮全域、南溪區羅龍街道局部、江南鎮局部等區域劃入宜賓三江新區後,翠屏區、南溪區以及臨港經開區將如何規劃今後的產業發展?

翠屏區相關負責人就此表示,“翠屏區將堅定‘再造一個長江工業園’的雄心,傾力打造名優白酒、新興材料、裝備製造、綠色食品‘四大百億’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雙誼產業園、象鼻產業園、驚雷科技園、現代物流園‘四大產業園區’實現年產值600億元。”

南溪區將立足實際,挖掘優勢和潛力,做好城市文章、科教文章、產業發展文章、生態文章,推進協同發展,努力與宜賓三江新區聯動互補發展。

臨港經開區將圍繞“創新型現代產業集聚區”的目標,結合南溪經開區、長江工業園的現狀,統籌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錯位發展、優勢互補、鏈條聯建”,打造助推全市加快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的產業支撐區,併為未來創建國家級新區奠定堅實基礎。

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揚帆起航

△四川長江工業園

在長江工業園,宜賓特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章雲表示,新區成立其實是把整個川南地區的智能終端等資源有效地集中在一起,讓資源更集中,產業更集聚。不管是市場、政策兌現,還是企業自身發展,都更有利。

“作為竹筍精深加工企業,我們已經和一些科研機構、大學院校進行產品合作。”宜賓有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費思濤表示,接下來將練好“內功”,讓企業走出去。

在臨港經開區,四川蘇格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總裁袁磊表示,宜賓三江新區的成立,有利於蘇格通訊進一步優化上下游生態產業鏈,降低原材料採購成本,拓展產品的市場區域範圍。也將促進高端資源要素流動,推動蘇格國際產能合作的步伐。大學城的進駐,產教融合的大力推進,將加快蘇格人才梯度建設,促進企業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升級,科技成果的轉化,增強蘇格通訊綜合競爭實力,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全省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揚帆起航

△宜賓市智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宜賓市智威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宜賓3年了,該企業總經理蔣傑介紹,通過宜賓地域和人才等方面優勢,以及政府高校運作,企業實現了快速發展,今年又增加了醫療項目和蘋果零部件項目。宜賓三江新區成立後,定位更高,客商會更多,機會也更多。

對於接下來怎麼幹,劉志慧表示,要繼續堅定不移、深入實施“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做大做強宜賓經濟實力;繼續加快“雙城”建設,夯實三江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繼續完善三江新區的基礎設施,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大力發展商貿、金融、會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打造現代產業集聚區。同時,除了省委省政府明確“一個平臺、一個主體、一套班子”的管理構架,也要在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土地制度、行政審批制度以及投融資管理等各方面開展一系列創新,將三江新區打造成為創新體制機制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