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享年81歲,為何56歲就傳位給趙匡胤一脈?

用戶1483710936801


1162年,55宋高宗趙構(活到81歲)身體健康,並沒有啥毛病,說自己又老又病才禪位,明顯是託詞。這時南宋軍民剛剛取得采石大戰的勝利,南侵的金國皇帝完顏亮(海陵王)被部下殺死,金國內亂,南宋趁機收復江淮一線,國家正處於相當穩定的時期。這個時候趙構選擇禪位,政治意味深遠。(採石大戰的指揮,虞允文雕像)

施恩於宋孝宗趙眘。

宋高宗趙構是有兒子女兒的,五個女兒被金國擄走,一個兒子趙旉南渡。自己的親生兒子被部下利用,試圖取代趙構的位置,陰謀被推翻,自己的兒子卻受到驚嚇去世,年僅3歲。

養子趙眘,在紹興二年就被立為皇子(皇儲之一),到這時已經在宮中待了30年,如果等到趙構老去再讓趙眘即位,估計要55-60歲左右了,根本沒有什麼恩情在了,反而會產生怨恨,對趙構的身後事根本不可能照顧周全。此時政治穩定,戰爭剛剛結束,傳位給養子,養子對他的恩德肯定銘記於心。(宋孝宗劇照)

以後事實證明,宋孝宗對宋高宗這個養父非常孝順,即便是錯誤的決定,宋孝宗也執行,宋高宗去世後宋孝宗非常悲痛,兩年後禪位給自己的兒子。

宋高宗禪位後的政治謀劃。

一、阻斷金國圖謀

宋高宗趙構選擇禪位趙匡胤這一支,而不是趙光義這一支,心裡還是有盤算的。紹興議和後,趙構的母親韋太后被金國釋放回來。韋太后在金國淪為金軍的軍妓,在金國的洗衣院幹活,後來嫁給了完顏宗賢,並且有了孩子,這對宋朝皇室來說是一大丑聞。韋太后回來的第二年,金國有意讓宋欽宗和他的妃子迴歸,金國也有謀劃,宋欽宗迴歸就是要和趙構搶皇位,產生內鬥,有利於金國攻佔南宋;同時還可以收到不少的贖金和領土,畢竟是一個宋朝的皇帝和妃子。(海陵王完顏亮劇照)

趙構眼光也非常毒,一眼看穿金國的圖謀,對接回宋欽宗置之不理。其實趙構在徽欽二帝眼中就是一個送死的棋子,先後兩次送入金軍,僥倖逃生,對他們也有怨恨。

高宗退位,宋孝宗即位。金國威脅南宋的政治籌碼——宋欽宗、他的妃子、子女的利用價值大減,宋孝宗是趙匡胤一支,被俘的宋欽宗是宋太宗趙光義一支。

二、斷絕趙光義一支的皇位圖謀

趙構立趙匡胤一支也是有圖謀的,趙光義一支在南宋也有不少後裔,對接回北方被俘親屬心存幻想,意圖奪取皇位,對宋高宗不接回宋欽宗等人肯定怨恨在心,一旦他們獲得皇位,趙構死後的日子肯定不好過,這也是維護他自己死後的聲譽。

三、拉抬宋孝宗人氣

趙構為了能夠紹興議和,每年要輸送金國不少財物,割讓了不少國土,殺了堅持抗金的岳飛、岳雲父子。紹興和議只維持十幾年和平,金國就南侵了,輸送的金銀財富反而助推金國南侵,這是宋高宗趙構的一大政治敗筆。南宋的采石之戰是一介書生虞允文指揮的,南宋的一些將領都消極作戰,武將勝利不但沒有功勞,反而可能被處死,誰願意盡心作戰,這是殺岳飛帶來的惡果。南宋不可能單靠一個虞允文力挽狂瀾,需要彌合殺岳飛帶來的政治創傷。(趙構和岳飛劇照)

宋孝宗在繼位後就給岳飛平反,陸續授予岳飛後人官職。宋孝宗不可能剛剛上位就做出這麼重要的決定,這是宋高宗趙構的謀劃,彌合政治創傷的同時,拉抬宋孝宗在南宋的地位,目標是穩固南宋的江山社稷。

宋高宗確實累了。

宋高宗一生坎坷,沒過幾天安生日子,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差,一遇到金國大舉南侵,首先想到的是逃跑,從南京跑到杭州,在杭州再乘船到海上,在南宋臣民眼中觀感很差。采石之戰前趙構已經追備好了逃生路線,如果金軍突破長江防線立馬乘船到海上避難,幸虧是戰勝了才沒有逃跑。趙構個人感覺自己是金軍的靶子,這種心結始終揮之不去,心理負擔非常重。

如果自己做了太上皇,金軍的目標就會轉移,自己也不用那麼提心吊膽。做了太上皇后,趙構也隨時想逃跑,1163年,南宋軍隊戰敗,他僱了500個民夫,1000人的軍隊供他支配,天天如此,就是為了隨時能夠搬走重要財物,隨時乘船逃跑,幸好金軍被遏制了。

退位後,趙構每每在重要關頭插手南宋的朝廷事務,逃跑也是要有權利支撐的!


穿越再現彼岸


很多人都知道,趙構在56歲時就提前退位給宋孝宗,卻很少有人知道,趙構實際上是被宋孝宗逼迫後退位。雖然趙構本人和大宋官方一再表示,趙構退位,是因為他覺得當皇帝太累,不如當太上皇舒服,加上他和宋孝宗父慈子孝,自然願意把皇位主動讓出來,這樣也好讓年富力強的宋孝宗來帶領大宋人民走向富強生活。

但其實呢?不管趙構和大宋官方如何掩飾,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宋孝宗和趙構之前,也曾發生過一場權力暗戰,最後以趙構的失敗而告終,而趙構也因此被迫提前退休。只不過因為他們之間的這場權利衝突比較隱晦,而事後宋孝宗對趙構也給予了足夠的尊重,所以在後世人看來,就覺得趙構是主動讓出皇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知道,在趙構執政期間,他對待金國的態度,始終是以主和為主,但問題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主和政策所面臨的壓力那是空前巨大,因為,對於廣大百姓,甚至很多官員來說,所謂的主和,本質就是大漢奸、賣國賊的行為,這樣就會讓堅持主和的人,在政治上始終處於輿論的被動地位,並且可能還會留下無法抹去的政治汙點。

對此,趙構自然不願意衝在最前面,因為,如果他親自挑起主和大旗,那趙構本人就需要親自面對各種輿論的攻擊,甚至是主戰派所施加的壓力,這會讓趙構處於非常被動的政治局面中。在這種背景下,趙構就開始重用秦檜,並且裝出一副不管事的模樣,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告訴天下人,主和那是秦檜的主意,是秦檜實施的,你們要罵要怨,就找秦檜。



這樣一來,所以的輿論和壓力,就都打在了秦檜身上。對於趙構來說,如果秦檜能夠扛得住這些輿論和壓力,甚至能夠鎮住主戰派,那他自然就可以作為趙構的代言人,執掌大宋帝國的朝政。

但是,如果秦檜鎮壓不住主戰派,那關鍵時刻,趙構只需要將秦檜的腦袋交出去,總而言之,千錯萬錯都是秦檜的錯,是他揹著我搞的主和,我也是受他矇蔽,所以我今天把他給殺掉,也是給大家一個交代,從今往後,咱們君臣並肩攜手一條心,齊力保衛大宋朝。

總的來說,秦檜也算是個比較有能力和手腕的政治人物,當然,更重要的當時主戰派中沒有一個能夠讓各派都信服的領銜人物,所以在第一輪的主戰派和主和派的交鋒中,主和派大獲全勝,於是秦檜成為大宋執政官,而岳飛被殺、韓世忠和劉光世被下野,張俊投靠秦檜,宋金也達成議和。



後來,隨著秦檜去世,主和派也由此失去了領銜人物,雖然趙構還想找出一個像秦檜這樣的執政官來做自己的代言人,但卻始終沒能找到,因為,並不是誰都敢像秦檜那樣,甘願充當趙構的走狗,甘願被人冠以漢奸賣國賊,也不是誰,都能夠承受得住那麼大的輿論和壓力。

在這種背景下,主戰派的勢力那是越來越大,而偏偏屋漏又逢連夜雨,在趙構退位的前一年,金國皇帝完顏亮撕毀宋金和談協議,然後親率60萬大軍南下攻宋,一路攻城拔寨、燒殺搶掠,不僅造成數萬南宋軍民死亡,更是讓不計其數的南宋百姓家破人亡。在這種背景下,不管是在朝廷,還是在民間,絕大部分人心裡都對金人充滿了仇恨。當然,他們也不再對和談抱有希望,因為所謂的和談協議,人家想撕毀就撕毀。

後來,完顏亮的大軍被宋軍擊退,而完顏亮本人也被自己的部下所殺,金軍不得不全面撤退,面對這種千載難逢的好時機,南宋軍民都開始齊聲要求北伐,總而言之,我們要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我們要讓金國嚐嚐家破人亡的滋味。

但這個時候,趙構卻還想繼續堅持主和的政策,只不過,此時的他已找不到一個像秦檜這樣的人來替他做這件事情,所以他只好自己衝到最前線,親自挑起主和的大旗,一意孤行的想要再次和金國議和,但這次,趙構就沒有當年那麼幸運。

因為,這一次主戰派不僅佔據天時、地理和人和,更重要的是,宋孝宗願意站出來充當主戰派的旗幟,而有了這面旗幟,主戰派各大派系開始團結在一起,並迅速對趙構進行反擊,最後,所有的輿論和壓力,都直面趙構本人,而趙構身後,卻沒有人敢繼續支持他,甚至面對洶湧的民意,主和派都不敢再發聲,於是孤身一人的趙構只好退位讓賢。


我是趙帥鍋


南宋開國皇帝宋高宗趙構在中國歷史上最善於推卸責任的皇帝,為了接回母親韋太后殺害抗金名將岳飛找了宰相秦檜作為自己的替罪羊承擔千古罵名。56歲趙構就找了宋孝宗為自己承擔治國安邦的重任,自己省心省力悠哉悠哉活了81歲。

趙構手握百萬大軍卻對父親宋徽宗大哥宋欽宗見死不救,眼睜睜看著他們被金朝軍隊押往冰天雪地的東北。

然後趙構名正言順地於公元1127年在南京的應天府(現在的河南商丘)即位皇帝。

宋高宗趙構稱帝以後,為了防止主戰派抗金迎回宋徽宗宋欽宗,立即罷免了主戰派的領袖李綱,而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等人。從這看得出來,趙構從一開始就想求和而不想與金朝打仗,以防止主戰派迎回二帝。

但金朝又對趙構的南宋政權虎視耽耽,為了避免危險,趙構乾脆把都城從應天府遷到揚州,心想,這樣可能要安全些。但在趙構即位的第二年(1128年),金朝軍隊就分別以大將完顏婁室和完顏宗翰為統領,分率兩路大軍進攻陝西和江南。

完顏宗翰率領的金朝大軍一路攻城掠地,攻佔了濟南,再長驅直入,攻佔楚州,破天長軍(今安徽天長),很快就打到距離揚州數十里的地方。

公元1129年二月,金軍奔襲揚州,趙構狼狽渡江,經鎮江府到杭州。

迫於輿論壓力,他不得不罷免汪伯彥、黃潛善等人。苗傅和劉正彥利用軍士對朝政的不滿,發動兵變,殺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籤書樞密院事王淵和一批宦官,宋高宗逼迫退位,史稱苗劉兵變。

文臣呂頤浩、張浚和武將韓世忠、張俊起兵“勤王”,趙構得以“復辟”。他繼續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哀訴自已逃到南方後,“所行益窮,所投日狹”,“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要求金朝統治者“見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進軍。對於抗金戰爭卻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

趙構把杭州改稱為臨安府,只是屁股還沒坐熱,金軍又追過來了,趙構正在一籌莫展時,尚書左僕射呂頤浩建議,乾脆跑到海上去,金人從北方來,善於騎馬,船上就不行了。於是,趙構就逃到了海上,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隨後又逃到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並自明州逃到定海(今浙江省舟山市),漂泊海上,逃到溫州(今屬浙江省)。

建炎四年(1130年)夏,金朝軍隊撤離江南後,趙構才又回到紹興府(今浙江省紹興市)、臨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地,後將臨安府定為南宋的行在。

紹興二年(1132年),趙構正式遷都杭州,南宋朝廷初步在東南站穩了腳跟。紹興十年(1140年),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時,趙構擔心將領功大勢重、尾大不掉,更擔心岳飛取勝迎回宋欽宗,於是下令各路宋軍班師, 屈辱求和。

紹興十一年(1141年),趙構解除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的兵權,向金朝表示堅決議和的決心。

不久,趙構與秦檜製造岳飛父子謀反冤案加以殺害,遂同金朝簽定了屈辱的紹興和議,向金朝稱臣納貢,以換取金朝承認自己在淮河、大散關以南地區的統治權。



十一月和議簽定後,按金朝規定,秦檜事實上成了終身宰相,宋高宗雖對他日益猜忌,卻仍縱容他專權跋扈,對主張抗金的臣僚加以排斥和打擊。

在公元1155年秦檜去世後,宋高宗仍委任万俟卨、湯思退等主和派掌政,堅守對金朝和議條款,每年除納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外,送給金統治者賀正旦、生辰等的禮物也“以鉅萬計”。

公元1161年,也就趙構退位的前一年,金朝皇帝完顏亮大舉伐宋。開戰之後,金軍勢如破竹,僅短短數月時間,南宋在長江以北的領土便全部淪喪於金軍之手。

當時的南宋,岳飛被殺,韓世忠張俊已經去世,劉錡已經63歲身體不好,除了曾經誘捕並監斬岳飛的老將楊沂中外,一個能打的將領也沒有。

面對金朝大兵壓境,趙構先是大哭一場, 哭完之後,趙構對抗金喪失了信心,於是他決定重操舊業,他吩咐宮女太監趕緊收拾細軟隨他下海跑路。

聽說皇帝又要跑,宰相陳康伯當時就驚呆了。他是真的不能理解,做了三十多年皇帝老謀深算的趙構為什麼會如此畏敵如虎貪生怕死?

陳康伯立即進宮面聖,他摁住趙構,勸他不要跑。說你要是跑了,那咱大宋就真的沒救了。

(陳康伯)聞有勸陛下幸越及閩者,誠用其言,大事去矣。

但是,趙構根本不聽。他給陳康伯下了一道諭旨,說再等一天看看情況。如果明天還沒收到金軍退軍的消息,那咱就趕緊跑。

“如更一日虜騎未退,且令放散百官”

陳康伯看到趙構這份諭旨後,心裡簡直哭笑不得。他直接就燒了趙構的諭旨。

到了第二天,金朝退兵的消息沒來,南宋各級衙署也沒有遣散的動向,趙構納悶,就找來陳康伯問情況,到底怎麼回事。

陳康伯說,是我燒了你的諭旨,把你的旨意壓了下來,別人都不知道。

趙構勃然大怒,大罵陳康伯憑什麼敢燒他的諭旨。

罵完後,趙構派人把鐵桿親信太尉楊沂中叫來,讓楊沂中負責徵集百艘航海大船,保護自己向海上跑路。

楊沂中聽到趙構的口諭後,也是哭笑不得。他對趙構說:金兵還遠,陛下你現在逃,是不是為時過早了?而且,您是皇帝啊!您要親自去前線督戰才對啊。

聽了親信楊沂中的話,趙構瞬間嚇尿,他原本叫楊沂中來,是為了讓他協助自己跑路,可是現在楊沂中卻讓他去前線督戰玩命,這讓他腸子都悔青了。

之後,趙構和楊沂中、陳康伯開始較勁。趙構想跑,楊、陳二人就攔著他。

再後來,陳康伯見勸不動趙構,就發動滿朝文武一起勸。

趙構經不住滿朝文武的勸,最後就壯著膽子去了。 趙構到了前線後,由於虞允文指揮得當,宋軍取得采石磯大捷,再加上金軍內亂,金朝皇帝完顏亮被自己人殺掉。

因而,金朝的這次滅宋之戰最終也這就麼不了了之了。趙構的皇位也算是保住了。

不過,由於趙構在這整個事件當中被金人嚇破了膽子。所以他在事後立即決定退位,把皇位交給皇太子趙眘。

至於退位的原因,趙構雖然沒明說,但此前他的行動也能看出原因:如果趙構是皇帝,他就不能隨便跑路。滿朝文武都希望他君王死社稷,希望他去前線督戰。而他最怕的就是去前線。雖然這次他又僥倖贏了金朝,但是下一次呢?誰能保證下次就能贏?但是如果他退位,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到時候皇太子變成皇帝,下次宋金大戰就該是新皇帝死社稷了。而他這個太上皇該跑路就跑路,沒人能管得著他。

這一點,宋高宗趙構和他父親宋徽宗趙佶很像。遇事就趕緊腳底抹油跑路,把麻煩丟給兒子。

但皇太子趙眘並不是趙構的親兒子,也並不是出自宋太宗趙光義一脈,而是宋太祖趙匡胤一脈的後人。岳飛曾經建議立趙眘為皇太子激怒趙構,成為岳飛引來殺身之禍的重要原因之一。

趙構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人呢? 眾所周知,北宋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按照封建時代皇帝的傳承規則,也應該是趙匡胤的子孫繼承北宋的天下。

可是因為“燭影斧聲”,趙匡胤不明不白被弟弟趙光義害死,宋太宗趙光義篡位以後又逼死了趙匡胤的幾個兒子,從此,北宋的皇位就在宋太宗趙光義一脈中傳遞。

事實上趙構還是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子的,而且他原本是有親生兒子的。

公元1127年靖康之難時,趙構的正妻邢秉懿本來有身孕了,但在被金朝擄往北方的路上被金軍強姦而流產。

只有趙構的妾潘妃因為有孕住在孃家未被金人擄走。潘妃在趙構繼位一個多月時,生下了一個男孩趙旉,自然也就被立為了皇太子。

偏偏這皇太子趙旉又先天體弱而多病,三歲時因為一個宮女不小心踢翻了一隻鼎就給嚇死了,趙構大怒,把宮女與保姆等人全部處死。

雪上加霜的是,金軍渡過長江時,趙構正在與美女尋歡作樂被嚇得失去了生育能力。

從此趙構就絕後了,這種情況就只好在其他兄弟的兒子當中,選一個人過繼給他做皇儲。當然,按道理應該在宋太宗一脈的後代中選擇,可是趙構卻偏偏選擇了宋太祖一脈的後人,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據當時金宋境內都流傳有一個傳聞,稱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相貌極類宋太祖趙匡胤,所以民間流言乃是趙匡胤為其弟趙光義謀害他奪其帝位而轉世復仇。

南宋使者去金朝看到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畫像,大驚,說:“這和我們太祖長得太像了。”

宋高宗生母韋太后也相信了這個傳言,勸趙構傳位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人,以解太祖太宗二繫世代仇怨,立孝宗為嗣很大程度上是高宗聽從韋太后的意見。

其次,趙構選太祖系後人的原因就是在確定自己生不出兒子的前提下,選一個實力弱、背景弱的太祖系小孩作為養子繼位,這樣確保這個孩子便於控制,背後沒有強大的宗族勢力,而且會對自己感恩戴德,不會發生“孩子即位後要讓自己親爹被追封為皇帝“的事件,即北宋英宗時代發生過所謂的“濮議”事件。這也是為什麼,趙構執意放棄太宗系後人的原因。

趙構在太祖系中選中無權無勢的趙伯琮,這樣趙伯琮就會對高宗趙構感恩戴德,自然不會追封自己那個從八品文官的親爹為皇帝,從而保住自己的身後之名。不得不說高宗趙構算的很準,自紹興三十二年禪位給孝宗後,孝宗對高宗趙構很孝順,趙構雖然退位仍然是最高統治者。

第三,高宗趙構其實害怕太宗一脈後代登上皇位後會清算他的所做所為。

眾所周知,靖康之難時,北宋的二位皇帝徽宗與欽宗,以及這兩個皇帝的近支宗室都被擄到了北方。趙構的母親,徽宗皇帝的妃嬪韋賢妃被擄至北方,並被逼與皇后及其他後宮妃嬪公主一起做妓女受盡了侮辱。

據一些資料介紹,韋賢妃還嫁給了蓋天大王完顏宗賢,還生了兩個孩子。但趙構為了掩蓋這個事實,有意將他母親的年齡增加了十歲,以此來說明,被擄到北方時,韋賢妃已經是五十歲的婦人了。

趙構當皇帝后,迎回了他的母親,並封為韋太后。為了掩蓋母親韋太后在金朝做妓女以及生兩個孩子的醜事,趙構還殺害了從金朝逃回的親妹妹柔福帝姬。

第二年,金朝就放出消息說準備將欽宗等全都放回南宋。但趙構害怕他們回來將他母親的醜事給帶回來,更害怕大哥宋欽宗威脅自己的皇位,於是趙構故意置之不理,導致宋欽宗等最終慘死在金朝。

趙構對兄弟姐妹的冷酷無情,自然遭到了宋太宗一脈的怨恨。試想,如果趙構在宋太宗一脈中選擇帝位的繼承人,他死後,必然會追究他不迎回欽宗等人的罪過。所以,趙構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皇位傳給非太宗一脈的子孫,太祖一脈的子孫當然就是最好的人選了。

事實證明,趙構這接班人選對了,這宋孝宗趙眘可比宋高宗趙構能幹多了。 趙眘上臺後,就平反了曾經勸趙構立他為皇太子的岳飛的冤案,重新起用主戰派,積極籌備收復中原,政治上整頓吏治,發展經濟,開創了乾淳之治。被後世認為是南宋時期最有作為的皇帝。

宋孝宗運氣也非常好,雖然北伐中原被金朝一代明君金世宗打得慘敗,金世宗卻沒有消滅南宋一統天下的野心,不僅歸還佔領的南宋領土,還不用南宋稱臣,金朝與南宋由君臣關係變成伯侄關係,宋高宗趙構再也用不著狼狽不堪逃跑了,舒舒服服做了25年太上皇,成為中國歷史上做太上皇時間最長的皇帝。


厚德載物49847


趙構曾經有個兒子,在一次政變中由於驚嚇而亡,趙構後來被金軍追趕,坐船在海上漂了幾個月,因驚嚇患上了不舉,也就是現在的ED,再說明白一點就是陽痿。自己不能再有孩子了。

由於趙光義一脈的子孫,都在靖康之難中被掠到了黃龍府,在選擇接班人時,趙構只能在趙匡胤一脈中尋找。後來即位的宋孝宗,就是趙匡胤的八世孫。這樣大宋政權又回到了趙匡胤一脈,在當時朝廷具有耳目一新的作用。

野史還有一個記載,趙構做了一個夢,夢中趙匡胤滿身都是血,他對趙構說,趙光義耍陰謀害死了我,奪得了政權,你只有把大權傳給我的子孫,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所以趙構就把皇位傳給了趙匡胤一脈。趙構活了80多,趙構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ED造成的,有因就有果。認同觀點的請加關注互粉交流





鯉波說史


趙構之所以會在56歲的時候傳位給趙匡胤一脈的趙昚,實則是他自“靖康之變”以來的心理變化所使然。

趙構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是靖康之變所使然。

說到靖康之變,當然還得說說宋徽宗和宋欽宗,當時宋徽宗聽說金軍打過來了,宋軍攔不住,嚇得一個踉蹌暈了過去,醒過來之後覺得自己不能再當皇帝,不然亡國之君的罵名是跑不了了,於是趕緊下詔傳位給欽宗趙桓。

趙桓當時聽說徽宗爸爸要傳位給自己,也嚇哭了,可沒辦法呀,這皇帝他當也得當,不當也得當。

對於傳位給宋欽宗這事,宋徽宗這糟老頭很耍賴。

宋欽宗即位之後,局勢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關頭,他也沒能力力挽狂瀾,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金軍攻入汴梁。

靖康之變後,徽、欽二帝被擄北上,徽宗的兒子女兒們妃嬪們也沒能倖免,唯一逃過一劫的便是趙構。

趙構原本已經奉命北上議和,但是到了磁州的時候,覺得去金國實在太危險了,於是假託磁州知府宗澤的口說了句“肅王去不返,金兵已迫,復去何益,請留磁”,從而留在了磁州,這才得以倖免於難。

徽、欽被擄,北方淪陷,可南方不還沒淪陷嗎?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總得需要一個領導人站出來繼續領導南方吧?所以,趙構便在眾人的擁戴之下當上了皇帝,成了南宋的“開國皇帝”。

趙構撿了個便宜,當上了皇帝,為何卻在自己56歲的時候執意要將皇位傳給趙匡胤一脈的趙昚呢?

這便得說說趙構自靖康之變以來的心理變化了,他是從一開始的想當皇帝變成了後來的怕當皇帝和不想當皇帝。

趙構想當皇帝這一點並不難理解,不想當皇帝,他辛辛苦苦跑到臨安幹嘛?不想當皇帝的話,他一開始也不會接受眾人的擁戴了。

趙構之所以怕當皇帝,則是因為靖康之變的教訓即在眼前,他或許不怕“迎二聖”,但他卻怕最後“迎二聖”不成,反倒迎來了金軍,金軍來了的話會是什麼後果?弄不好他自己也得步徽欽的後塵,被金軍揪著衣服一路擄到金國去。

所以呀,趙構雖然當上了皇帝,別看他在南宋這邊是坐穩了皇位,可他這個皇帝卻是坐也不安,睡也不安,原因便在於他也和徽欽一樣對付不了金軍,金軍卻又幾次三番南下直逼江浙,威脅臨安,趙構坐得安穩、睡得踏實那才奇了怪了。

不獨趙構害怕,南宋群臣也在害怕,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打過來的時候,便已經有人勸他趕緊跑路了。

趙構也因此而怕當皇帝,既然怕了,那便只能選擇逃避了,當年他徽宗爸爸不也這麼做的嘛!他作為兒子,學一學也是理所應當的嘛!所以,他選擇了傳位,讓別人來面對或者解決這個問題。

趙構之所以不想當皇帝了,原因也不復雜。

他原本有一個兒子,也即生於1127年的趙旉,1129年的時候沒到3歲的趙旉還曾因為一場“苗劉兵變”而當了皇帝。

趙構在苗劉兵變中被迫禪位給兒子趙旉,不過沒到一個月,又在眾人的擁護下復立為帝,看了看什麼也不懂的兒子,心中充滿了無奈。更讓他絕望的事也在這一年發生,趙旉竟然因為一個宮女不小心絆倒了一個爐子而被活活嚇死了。

趙旉是趙構唯一一個兒子,趙構自己因為受驚過度而沒能再生下一兒半女,趙旉一死,他也就絕了後了。

他原本還存有一絲的期待,一直期待著能有自己的兒子,所以雖然早在紹興二年(1132年)便已經選中了趙昚,可是過了28年才將趙昚封為皇子,又過了兩年才無奈地冊立趙昚為皇太子。

趙構自己又沒有兒子,為什麼還去心驚膽顫地當皇帝,幫趙昚去擺平麻煩?還不如留著麻煩讓趙昚自己去傷腦筋呢!

所以,趙構之所以不想當皇帝了,原因便在於他沒有兒子。

所以,趙構才會在別人勸他不用急著傳位的時候,說一句,我累了。

趙構之所以選擇趙匡胤一脈的趙昚作為皇位繼承人,除了徽宗這一脈無人在南宋之外,還因為宋哲宗的皇后孟氏的一個夢。

趙旉死後,孟皇后從江西回到臨安,然後做了一個夢,並悄悄地將自己這個夢給告訴了宋高宗趙構。

趙構聽完了之後便生出了選擇趙匡胤一脈子嗣作為繼承人的想法,他說“太祖以神武定 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實則是他可能覺得趙光義搶了趙匡胤一脈的皇位,從而導致趙構自己“遭時多艱”,並且“子孫零落”,是報應。

只是趙構一直心有不甘,所以才一直拖著,拖到了自己56歲的時候,知道自己真的沒有生孩子的可能了,這才決定傳位給趙昚。

如果沒有孟皇后的這個夢的話,趙構很可能只是在趙光義這一脈的宗室子弟中隨便挑選一人來繼承皇位。

從這一點來說,趙昚能夠當上皇帝還得謝謝孟皇后。

趙構累了,也就不想繼續折騰了。


史不知味


我們都知道,趙構是一個非常迷戀皇位的人。當年岳飛等抗戰派正打得順風順水的時候,趙構卻十二道金牌把岳飛召了回來,阻止他繼續北伐。而且還冒天下之大不韙,殺掉岳飛。

趙構殺掉岳飛,後世雖然有人評價說,他是害怕岳飛變成新軍閥,做大擁兵自立。但作為歷史定論的是,趙構其實是害怕把徽欽二帝(或者其中一個)迎回來後,奪了他的皇位。畢竟他們才是正牌的皇帝,而趙構是自立為帝的。如果他們回來,趙構似乎是應該退位的。就算趙構不退位,他要處理他們也是很難的。比如明朝的時候,瓦剌把俘虜過去的明英宗放回來,當時的明代宗就覺得相當棘手,對他嚴防死守,但是最終還是被他奪了皇位。

所以說,趙構擔心徽欽二帝回來,確實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他之所以擔心,也正是他非常迷戀皇位的表現。

(趙構劇照)

然而,說趙構非常迷戀皇位,可是,他為什麼卻把皇位禪讓給了宋孝宗呢?

之所以說這件事奇怪。除了因為宋高宗很迷戀皇位以外,還有三個奇怪的地方。一是宋高宗當時只有56歲,身體還很好。如果是在一般的古人那裡,56歲確實也已經不小了,而且差不多算是一個老年人了。但是考慮到宋高宗最終活了81歲,由此可見,宋高宗身體確實是很好的。

二是宋高宗是主動禪讓的。古代有不少君王禪讓的現象。但所有這些禪讓,都是被逼迫的結果。李淵禪讓皇位給李世民,是因為被逼迫。漢獻帝禪讓皇位給曹丕,也是被逼迫。就算是歷史上主動禪讓的典範,比如說堯舜禪讓,按照《史記》說來是主動禪讓,但按照《竹書紀年》說來,其實是繼位者逼迫的結果。所以說,真正主動禪讓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三是宋高宗禪讓的並不是自己親兒子。宋高宗有過兒子,但夭折了,後來他再也沒有生育。宋孝宗並非宋高宗親兒子,而且甚至不是趙光義一脈的後代,而是趙匡胤一脈的後代。禪讓給不是自己親兒子的人,已經讓人不理解了,宋高宗竟然還禪讓給與自己血緣關係隔得很遠的人,難道這還不奇怪嗎?

(宋孝宗劇照)

有這麼多奇怪的事,但是宋高宗竟然還把皇位禪讓了。那麼,宋高宗為什麼會這樣做呢?

有人可能會說,宋高宗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是希望宋孝宗幫助他去北伐。

這個話看起來不對,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實際上,宋高宗當初之所以要阻止岳飛北伐,既是因為害怕徽欽二帝回來後,搶了他的皇位。同時也是害怕岳飛等人擁兵自重,對他中央集權的統治不利。

不過等到他56歲的時候,那些將領們的兵權都紛紛被他奪走了,不會再擔心諸侯割據的問題了。同時,徽欽二帝也已經去世了,沒有人再回來搶奪他的皇位了。這時候,從國家的利益來講,舉行北伐是比較恰當的。因為,宋高宗讓更加年輕有為的宋孝宗來主持北伐事宜,也是比較恰當的。

不過,這話似乎也說不過去。因為就算宋高宗想北伐,他也不一定讓宋孝宗來主持,他完全可以自己主持。因為如果說他自己來主持的話,只要北伐成功了,他就可以洗刷自己投降賣國的罵名。至於當年殺岳飛的事,他完全可以推給秦檜,認為是秦檜矇蔽了自己,因此才出現了這個錯誤。畢竟秦檜當時已經去世了,往他身上潑多少汙水,他都不會回應。而且還會受到天下人的支持,他何樂而不為的。古代的皇帝都是很在乎身後名聲的。有機會洗刷自己,為什麼不洗刷呢?

(岳飛劇照)

由此可見,說宋高宗是為了組織北伐才禪讓皇位給宋孝宗,顯然是說不過去的。那麼,宋高宗當年究竟為什麼要禪位呢?

其實,道理非常簡單,宋孝宗去世後,他的諡號是“孝”,這樣一個諡號,在歷史上其實是比較少的。宋孝宗為什麼諡號“孝”?就是因為他雖然不是宋高宗的親兒子,但是對宋高宗非常孝道。宋高宗禪讓以後,他給予了宋高宗非常優厚的個人待遇。宋高宗去世以後,他甚至立馬就把自己的皇位也禪讓給了兒子,去給宋高宗守陵。更重要的是,就算他當了皇帝,對宋高宗也是言聽計從,早請示晚彙報,基本上和宋高宗沒有發生過什麼矛盾。

這樣,宋高宗雖然禪位了,但他相當於還在位上,就像後來的乾隆皇帝一樣。同時他還樂得輕鬆,不會去處理那些瑣事。禪位以後,宋高宗有權力又輕鬆,他何樂而不為呢?


張生全精彩歷史


宋高宗趙構是南宋開國皇帝,作為一位大權在握的封建帝王,晚年卻做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選擇:竟然在執政的黃金時期主動選擇退位。公元1162,趙構僅有56歲,他剛從抗金前線返回臨安,就已經隱約給大臣透露出他即將退位之事。

但是此時剛剛遷居南方,偏安一隅的南宋內憂外患,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突然退位,很有可能會給新生的南宋朝廷帶來意想不到的災禍。而且,宋高宗之前,還有宋徽宗倉促禪位的悲劇,大臣們自然都持反對意見。但是,對於明擺在眼前的前車之鑑,還有大臣的建議,趙構完全不予理會。同年5月28日,趙昚被立為皇太子;6月10日,趙構宣佈退位,宋孝宗趙昚。究竟是何原因,讓這位開國皇帝突然禪位呢?

關於趙構禪位的原因,他曾經在禪位詔書中寫得很明白。趙構突然禪位的原因一共有兩點,按照他的本意來說:第一,由於他在位36年,早已經年老體弱,早已經到了該退位的年紀;第二,做皇帝要操心的事物太多,他此後只想過一些清閒日子,由這些大臣盡力輔佐新君。

這兩個理由在表面上看似乎都沒什麼太大問題,然而,結合趙構壽命來講,他的這兩個理由實在是不成立。

首先,趙構是兩宋皇帝中最長壽的那一位,他不僅活到81歲,身體也沒有過什麼大毛病。據史書記載,趙構年近70歲的時候,走路、吃飯甚至不輸壯年,一點都沒有體現出“年老體弱”這點。

其次,禪位之後的趙構,其實並沒有真正放權,在有些“閒事”中,總是要摻和一腳。這就不僅讓人疑惑,趙構讓位的真正動機究竟是什麼呢?

趙構劇照

第一:坐在皇位上的趙構,已經難以承受皇位之重。在趙構退位的前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覆滅北宋的金朝撕毀合約發兵攻打南宋,趙構為了求和付出了巨大代價。他召回岳飛,處置了一大批抗金名將,岳飛等人甚至誅殺;不僅如此,他專寵秦檜的行為,更導致了群臣激憤。

每次一接到金兵南下的消息,或者是宋朝戰局稍有不利,趙構第一反應就是“逃跑”。最後,要不是金兵內部發生兵變,趙構早著急跑路了。或許就是因為這件事,趙構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沒有皇帝的本事,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禪位,將這個爛攤子扔給下一任皇帝處理。

宋太祖畫像

第二:趙構禪位於趙匡胤一脈,更包藏了他的私心。趙構的兒子因為受到驚嚇,早在三歲那一年就不幸夭折;趙構本人也因為某些原因而不具備生育能力,迫於無奈之下,他收養了趙匡胤的後裔趙昚作為養子。

但是,按照血緣親疏來講,趙構作為宋太宗一脈,皇位繼承人應該在太宗後裔中挑選。雖說“靖康之恥”讓徽欽二帝和他們的近支宗室被被金人擄去,但是早在1143年,金人就已經有歸還二帝、妃子等人之意。

但是,徽欽二帝如果真的被送回,也意味著宋高宗地位面臨著巨大的威脅,趙構為了保住皇位,一直對於此事置之不理,岳飛最終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其中未嘗沒有他一直試圖“迎回徽欽二帝”的原因。趙構的這種行為,自然也讓宋太宗的旁支後裔及其不滿。

宋高宗趙構

如若這個時候,他再從太宗後裔中選出皇位繼承人,無疑是自絕後路。因此,趙構捨近求遠,出人意料地立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為皇帝。事實也證明了趙構這一選擇的明智之處。

一方面,數百年沒有機會掌權的趙匡胤後裔在朝廷中幾乎已毫無勢力可言,被選為皇位繼承人、繼承皇位之後,新的皇帝只能依靠趙構。另一方面,本屬於他們的帝位被宋太宗一系奪取之後,太祖一系的宗室子弟,自然對太宗一系無絲毫親近之處,更不可能讓位,這進一步有利於趙構的分化拉攏。

更何況,宋太宗奪取皇位,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順,斧聲燭影,更是成為千古謎團,趙構在此時將皇位還給宋太祖一系,不但法理上無任何問題,也一定程度上順應了民心,自然也進一步鞏固了他的微信和地位,何樂而不為?


鳶飛九天2018


當年趙光義登基的時候,兄長趙匡胤死得離奇,天下人都懷疑他這皇位來路不正。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趙光義創造了一個誰都沒見過的“金匱之盟”。

大意是母親杜太后去世前命令趙匡胤傳位趙光義,這就是“兄終弟及”,趙光義去世後再傳位趙匡胤之子趙德昭,這樣可以避免幼主繼位,永保江山。

(不光彩上位的趙光義)

當然啦,我們都知道趙光義並沒有傳位給趙德昭。皇位自此就落在了趙光義這一脈。但趙光義不會料到,很多年後,兄長趙匡胤的血脈再次坐上龍椅。

事情發生在1162年,宋高宗趙構在當了36年皇帝之後傳位給養子趙昚,趙昚是趙匡胤的七世孫。選中他,是因為當時他已經是血緣最近、各方面最合適的人選了,更多的皇子皇孫,都在靖康之變中被擄走了。

雖說已經當了這麼多年皇帝,其實趙構還不算老,才有56歲,身體也不錯,此後又活了25年,81歲時才去世。

很多人就不明白了,為什麼趙構要早早退位呢?正常來說皇帝是終身制,都要當到死那天才不得不卸職。

(焦頭爛額的趙構)

趙構給出的理由是“倦勤”,意思是我累了,不想再理朝政,交給下一代吧。

雖然這個理由看似敷衍,其實還真有可能。

歷朝歷代中,最憋屈的皇帝當屬宋朝皇帝。宋徽宗和宋欽宗就不用說了,直接被金國打到京城開封抓走。其他皇帝也不容易,四面是敵。

首先是契丹族建立的遼國,一直是宋朝的大敵,雖然最終滅宋的不是遼,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遼都對宋虎視眈眈,1125年遼被金國所滅;

其次是党項人建立的西夏,在大家感覺中西夏似乎只是一個很小的國家,其實不然。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它成為宋、遼、金爭取的對象,站穩了腳跟,時時騷擾宋朝,1227年被蒙古所滅;

(被金國抓走的徽、欽二帝)

第三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國,南宋時期,遼國已經衰弱,強敵就是金國,發動靖康之變滅了北宋抓了皇帝,逼得趙構向金帝上降表稱臣,成為金朝屬國,1234年被南宋和蒙古聯合覆亡;

第四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南宋艱難求存到了1279年,最終被滅。

遼、西夏、金、元,有這四大威脅存在,宋朝皇帝的天空是不明朗的。為啥宋朝沒有特別昏庸的君主?實在是不敢有啊!

趙構殺岳飛可不是因為他昏庸,相反,他清醒得很呢,第一為的是保住自己的地位;第二是對金國存有畏懼之心,不敢惹他們,怕靖康之變再次發生。

(為嶽元帥平反的宋孝宗趙昚)

提前傳位給趙昚,還和一件事有關。

1159年,金朝準備南侵的消息傳到宋朝,趙構趕緊立了養子趙昚為皇子,準備一旦有事就把皇位傳給趙昚,讓他去背鍋。這一招還是向父親宋徽宗學來的呢;

1161年,金帝完顏亮真的提兵南侵了,趙構嚇得要跑,官方的說法是“浮海避敵”,幸運的是,完顏亮在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西南)被南宋文臣虞允文擋住了,後來更被部下殺死,南宋之危解除。

第二年趙構就傳位給趙昚,大概是上了年紀,受不了這種隨時有可能亡國的刺激吧。

總之,如果國泰民安,趙構不會傳位,肯定到死那天才捨得放權。但南宋皇帝嘛,那真得心理素質很強才當得安穩,他要繼續當皇帝,活不到81歲。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56歲,正是享受皇權的壯年之時,宋高宗趙構為什麼就捨得放下權利,退居為太上皇呢?原來他有他自己的小算盤,可以說,他能活81歲,和他的這小算盤是分不開的。

趙構,是在北宋滅亡,北宋的前兩位皇帝徽宗與欽宗被擄到金國後登上皇位的。此時的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趙構從登上皇位那天起,就失去了和金人戰鬥的勇氣,只想議和,守住他這點既得利益。所以,他縱容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主戰派代表岳飛。

(宋高宗趙構)

面對金人對南宋的多次擄掠,貪生怕死的高宗趙構動輒逃跑,就是一個典型的逃跑皇帝。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他逃跑的經歷。

趙構於公元1127年在南京的應天府(現在的河南商丘)即位為皇帝的。甫一上臺,他就罷免了主戰派的領袖李綱,而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等人。從這看得出來,趙構從一開始就想求和而害怕打仗。

可是,金人又對他的政權虎視耽耽,為了避免危險,趙構乾脆把都城從應天府遷到揚州,心想,這樣可能要安全些。沒曾想,他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128年),金國軍隊就分別以大將婁室和完顏宗翰為統領,分率兩路大軍進攻陝西和南下。

完顏宗翰率領的大軍一路攻城掠地,攻佔了濟南,再長驅直入,佔楚州,破天長軍(今安徽天長),很快就打到距離揚州數十里的地方。

聽說金兵到來的消息,趙構皇帝嚇得立馬開跑,渡過長江,跑到鎮江府。還沒好好的喘口氣,身邊的大臣王淵又告訴他說,這鎮江怕是守不住的,建議跑到杭州去。於是,趙構又急忙開逃到杭州。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的五月,趙構來到了建康府(原為江寧,此改稱為建康府)。沒呆幾天,金國又動員了大量兵力進攻南宋。趙構又跑到杭州,這次把杭州改稱為臨安府,只是屁股還沒坐熱,金軍又追過來了,只好又跑。

這次,連趙構自己都不知道要跑那裡去了。

古之有國家而迫於危亡者,不過守與奔而已,今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

想守住又沒有可用將領,想要跑卻找不到跑那裡去了。趙構正在一籌莫展時,尚書左僕射呂頤浩建議,乾脆我們跑到海上去,金人從北方來,善於騎馬,船上就不行了。於是,趙構就逃到了海上,到明州(今浙江寧波)。

沒曾想,金國人居然組織了一隻水軍來追擊,幸運的是,趙構命大,一次次的逃了過來。

雖然,一次次的有驚無險,但也讓趙構認識到,皇帝這個頭銜,目標太大了,搞得不好,小命就沒了。乾脆把皇位交出去,當個太上皇,目標小些,逃起命來也方便多了。

於是,就是“老且病”的理由,把皇位傳給了太子趙眘,也就是宋孝宗。

要說,這宋孝宗趙眘可比趙構能幹多了。

趙眘上臺後,就平反了岳飛的冤案,重新起用主戰派,積極籌備收復中原,政治上整頓吏治,發展經治,成就了南宋的第一個治世:乾淳之治。被後世認為是南寧時期最具有作為的皇帝。

(宋孝宗趙眘)

看來,這趙構當皇帝不咋地,但選的接班人還不錯。他當上太上皇后,基本上就沒有再到處逃亡了。

下面,我們就要說到第二個問題,趙眘並不是趙構的親兒子,也並不是出自宋太宗一脈,而是宋太祖一脈的後人。趙構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宋太祖的後人呢?

我們都知道,宋朝的江山最初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按照封建時代皇帝的傳承規則,也應該是他的子孫繼承宋朝的天下。可是,因為種種原因,趙匡胤死後,他的弟弟趙光義卻繼承了帝位,從此,大宋的皇位就在宋太宗一脈中傳遞。

其實,趙構還是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子的,而且他原本是有親生兒子的。當初靖康之難時,趙構的正妻本來有身孕了,但在被金人擄往北方的路上流產。只有他的妾潘氏因為沒有名份,有孕住在孃家未被金人擄走。潘氏在趙構繼位一個多月時,生下了一個男孩趙旉,這個男孩自然也就被立為了太子。

在這個小孩三歲時,苗傅與劉正彥以兵變逼趙構退位,將帝位傳與太子。這次叛亂後被平定,但趙構卻被嚇得無法人道,而喪失了生育能力。偏偏這太子趙旉又先天體弱而多病,因為一個宮女不小心踢翻了一隻鼎就給嚇死了。

這下,趙構就沒有後代了,這種情況就只好在其他兄弟的子女中當中,選一個人過繼給他做皇儲。當然,按道理應該在宋太宗一脈的兄弟中選擇,可是趙構卻偏偏選擇了宋太祖一脈的後人,這是為什麼呢?

  • 原因之一,因為皇太后的一個夢。

當時,差不多已六十歲的皇太后孟氏,突然做了一個怪異的夢。夢見宋太祖趙匡胤投夢說,現在大宋王朝如此艱難,只有把皇位再傳給我的子孫,方能有一線轉機。

夢醒後,孟氏就將這個夢告訴高宗趙構。趙構也知道自己難以再有兒子了,於是就同意在宋太祖一脈找繼承人。當然理由也很冠冕當皇:

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宋史·孝宗紀》)

於是,就在太祖一脈,比趙構低一輩的人裡面找,最終就找到了宋孝宗趙眘。當初,宋太宗取得帝位,本就為一些士大夫認為不名正言順,現在高宗將皇位歸還給太祖一脈也得了一大美名。

說起來,這太祖一脈丟了皇位也是太后的原因(感興趣的可以閱讀我的微頭條中相關文字),現在,又得回皇位,也是太后起了作用啊。

  • 原因之二,高宗趙構其實害怕太宗一脈子孫登上皇位後會清算他的所做所為。

我們知道,靖康之難時,北宋的二位皇帝徽宗與欽宗,以及這兩個皇帝的近支宗室都被擄到了北方。趙構的母親,徽宗皇帝的妃嬪韋氏被擄至北方,並被逼與皇后及其他後宮妃嬪一起受盡了侮辱。

據一些資料介紹,韋氏還嫁給了蓋天大王完顏賽裡,還生了孩子。但趙構為了掩蓋這個事實,有意將他母親的年齡增加了十歲,以此來說明,被擄到北方時,韋氏已經是五十歲的婦人了。趙構當皇帝后,迎回了他的母親,並封為韋太后。第二年,金國就放出消息說準備將欽宗等全都放回宋地。但趙構害怕他們回來將他母親的醜事給帶回來,於是故意沒有做出回應。導致欽宗等最終慘死在金國。

(完顏賽裡)

這種做法,自然遭到了宋太宗一脈的怨恨。試想,如果趙構在宋太宗一脈中選擇帝位的繼承人,他死後,必然會追究他不迎回欽宗等人的罪過。所以,趙構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皇位傳給非太宗一脈的子孫,太祖一脈的子孫當然就是最好的人選了。

說到這裡,我們又要回到趙構為什麼要早早的就把位置讓出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太祖一脈的後人權勢已較之太宗一脈後人弱。等到他死後,趙眘再繼位的話,趙構擔心趙眘hold不住,乾脆扶上馬再送一程,自己也落得輕閒。


摯守靜篤


宋高宗“禪位”有種種原因,但在位與不在位畢竟大不相同。歷史上的帝王沒有一個不是貪戀權位之人,他們在不受外力逼迫又健康狀況尚可的情況下,主動讓位給他人者,在此之前可以說沒有見到過第二人。至於像王莽、司馬炎、楊堅等人宣稱受禪而稱帝,這種“禪位”不過是一出出通京多位的鬧劇而已,並不足道。

唐高祖也是在“玄武門之変”以後,受其子李世民的脅迫而被迫退位。即使在原始社會末期的所謂堯、舜、禹“禪讓”,也是發生在堯、舜死後,而不是生前,何況對“禪讓”一事尚有不同的記載,真假難說。


作為一個例外,宋高宗趙構卻在他尚未年老且身體無妨礙的情況下,主動將帝位傳授給了宋孝宗,如果他沒有很大的決心,絕對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趙構在對外關係上是”安忍恥,怨忘親,卒不免於來世之",在內政上也少有建樹,而在擇嗣和“禪位”上,卻並不含糊,且做得相當成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宋高宗的主動“禪位”,縱然有其個人意圖,但仍然不失為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不僅使他本人深受其益,對南宋國家也有積極意義。首先,對穩定南宋改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而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繼續發展。宋孝宗的繼位,無論三宮或是朝野官員,都不敢有半點異議,這在以往宋朝歷史上非長子帝位傳授中可以說絕無僅有。


如果不是宋高宗此時以太上皇帝的身份作為宋孝宗的後臺鎮懾著朝政,而僅憑所謂“遺詔”而立,在當時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南宋政權很可能會出現動盪不安的局面。別的不說,吳皇后對立宋孝宗為帝就十分不悅,如果宋高宗在生前不立宋孝宗,他一旦病死,在吳皇后垂簾聽政的形勢下,很可能會讓趙璩登上帝位。

其次,宋朝自真宗以來,歷代帝王都出自太宗一系,宋孝宗繼位,意味著皇權轉到了太祖一系,這在當時南宋朝堂中起著一新耳目的作用,並符合南宋大多數士大夫的要求和願望。


再次,宋孝宗的即位,使南宋在內政和外交政策方面有可能作出一些調整,特別在其初年,堅持抗金立場,任用抗戰派官員,給岳飛平反,使人心、士氣都得到鼓舞。


最後,宋孝宗即位後,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空間,有利於結束以往的權相政治這對防止大臣結黨營私,進而加強皇權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