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鄭板橋 蒲松齡 陳維崧 顧太清 乾隆》詩詞大全集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今安徽鳳陽),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聰明而有遠見,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納諫如流,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嚴明,晚年偏好誅殺,使得一代開國元勳很少有善始善終者,這是他的缺點。


《朱元璋 鄭板橋 蒲松齡 陳維崧 顧太清 乾隆》詩詞大全集

《朱元璋 鄭板橋 蒲松齡 陳維崧 顧太清 乾隆》詩詞大全集

鄭板橋(原名鄭燮(xiè),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朝官員、學者、書畫家,“揚州八怪”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鄭板橋集》等。

康熙年間秀才,雍正年間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至山東範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鄭板橋(1693—1765)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畫竹已五十餘年,成就最為突出。著有《板橋全集》。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進士。中進士後曾歷官河南範縣、山東濰縣知縣,有惠政。以請臻饑民忤大吏,乞疾歸。 78篇詩文

《朱元璋 鄭板橋 蒲松齡 陳維崧 顧太清 乾隆》詩詞大全集

《朱元璋 鄭板橋 蒲松齡 陳維崧 顧太清 乾隆》詩詞大全集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蒲家莊人,著名小說《聊齋志異》的作者。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10篇詩文

早年屢試不第,71歲時才成歲貢生。他舌耕筆耘近42年,用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被譽為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郭沫若曾這樣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康熙四十四年(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

陳維崧(1625—1682年),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人(今屬江蘇)人。明末清初詞人、駢文作家,陽羨詞派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陳貞慧之子。

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年),陳維崧出世,幼時便有文名。十七歲應童子試,被陽羨令何明瑞拔童子試第一。與吳兆騫、彭師度同被吳偉業譽為“江左三鳳”。與吳綺、章藻功稱“駢體三家”。明亡後,科舉不第。弟弟陳宗石入贅於商丘侯方域家,陳維崧亦寓居商丘,與弟同居。 順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陳維崧訪冒襄,在水繪庵中的深翠房讀書,冒襄派徐紫雲(雲郎)伴讀。

康熙元年(1662年),陳維崧至揚州與王士禎、張養重等修禊紅橋。康熙十八年(1679年),舉博學鴻詞科,授官翰林院檢討。卒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歲。

《朱元璋 鄭板橋 蒲松齡 陳維崧 顧太清 乾隆》詩詞大全集

(選錄)

顧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嫁為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她為現代文學界公認為“清代第一女詞人”。晚年以道號“雲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成為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其文采見識,非同凡響,因而八旗論詞,有“男中成容若(納蘭性德),女中太清春(顧太清)”之語。顧太清不僅才華絕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適中,溫婉賢淑。令奕繪鍾情十分。雖為側福晉一生卻誕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幾位兒子都有很大作為。 364篇詩文


《朱元璋 鄭板橋 蒲松齡 陳維崧 顧太清 乾隆》詩詞大全集

顧太清(1799-1876),名春,字子春,一字梅仙,道號太清,晚年又號雲槎外史。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清代著名女詞人。

顧太清入嫁為乾隆帝第五子榮純親王愛新覺羅·永琪之孫,榮恪郡王綿億之子——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報宗人府為“顧”姓。婚後夫婦唱和,伉儷情深,又因奕繪字子章,號太素,為與之匹配,遂字子春,號太清,自署太清春、西林春,故以顧太清名世。

顧太清的祖父是清代有名的大學士鄂爾泰的侄子,甘肅巡撫鄂昌。鄂昌的兒子鄂實峰娶香山富察氏女後,生一子二女,長女即太清,本名春,字梅山,號太清。

據《清史稿》卷二八八《列傳》十五載:“鄂爾泰,字毅庵,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世居旺欽(今汪清),國初有屯泰者,以七村附太祖,授牛錄額真。子圖捫,事太宗,從戰大淩河,擊明將張理,陳歿,授備禦世職,雍正初祀昭忠祠。

又據《八旗通志》人物誌《大臣傳》四七一載:“鄂爾泰由舉人於康熙四十二年襲佐領,授三侍衛。五十五年遷內務府員外郎……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任都統、內大臣等要職,為顯赫一時的人物。然而至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5年),其侄鄂昌因文字獄受牽連,被賜自盡。”鄂昌是西林太清的祖父,太清一出生便是“罪臣之後”,致使她由祖母顧氏帶到蘇州養大。為避忌和祖父鄂昌的關係,遂改其原姓西林覺羅氏為顧氏,謂顧太清。

(選錄)

乾隆是清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年號。前後在位共六十年(實際掌政六十四年),起止時間為1736年至1796年。

在這期間,中國已經發展達到清朝歷史的最高峰,同時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文字獄的頂點。文治上,乾隆帝重視社會的穩定,繼續施行雍正帝的“攤丁入畝”制度,同時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人口大幅增長,乾隆六年(公元1740年)中國歷史上人口首次破億,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0年)更是突破3億。 武功上,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反擊廓爾喀入侵,捍衛了西藏的主權完整; 鎮壓林爽文起義,保衛臺灣的統一,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朱元璋 鄭板橋 蒲松齡 陳維崧 顧太清 乾隆》詩詞大全集

清高宗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軍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全諡為“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選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