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切变


随着物理技术的发展,人们观察到,一切物体在微观中都是非连续性聚合:

一道光线,它是一束粒子的穿速;

辐射是一份一份的能量包投射;

一个电子从一个能级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轨道,不经过两个轨道之间的空间;

原子与原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它们是非连续聚合;

在黑暗中舞动一个手电筒,我们看到的是一道道弧光,其实是一个个光点的视觉聚合;

影视屏幕上,我们看到的是图像的连续运动,其实是一帧帧的画面或一行行的象素扫描,在连续性的背后是非连续性的聚合。

由此,我们有了非连续性的直观表象和抽象构造。

我们把视线转向世界历史进程: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充满了一个又一个事物的生成,以及它们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前后联结,这样的前后联结在经验时空序列上呈现为一个由此到彼的连续伸展。由此,人们的观念认为,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一条连续的链条,是前一个环节必然导致后一个环节的推进和延伸。事物前后连续使人们相信,整个世界是一条连绵不断的因果链条的延伸,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前一个环节的必然导致,一切都来自于一个初始因和这个初始因的预置规定,好比一个胚胎预置了未来机体的全部特征,并在它的历史进程中把它们一一展现了出来。

宇宙大爆炸物理理论认为,世界或者说宇宙起因于一个初始的“奇点”引爆。这个引爆从它的一开始,就预置规定了它的一切可能包含和依次展现,从奇点到混沌,从混沌到星云、从星云到星系和星球,从星球到生命,从生命到人类,从人类到思维、从思维到自我意识、从人的自我意识到宇宙的自我意识。换一种说法,宇宙这个万物之母,这个自组织系统,以其先天的、完美的、精确的系统工程数据的调控,从大爆炸创生后,就预置规定了它的全部子孙后代的依次生成和进化,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从第二代到第三代,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等等。一切都被一个初始因的预置所绝对必然地规定着,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逃离这个初始因的预置规定的。这宇宙大爆炸的物理理论使得整个世界有了一个终极统摄的初始因,它从一开始就以其绝对方式包含了它的全部萌芽和依次推进,这种观念的哲学方式就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对于宇宙大爆炸物理理论来说,唯一遗憾的是,它不能解释“奇点”这个终极因是如何被引爆的。对此,罗马梵蒂冈的教皇和主教们非常欣慰,认为这正好验证了科学必将和宗教联结,唯有上帝才能以万能引爆“奇点”创造世界。在牛顿那里,星球运动的第一次推动力来自上帝。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则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结合,提出了在“奇点”之处,时间≠0,果断排除了上帝点燃大爆炸的事务。

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理念”为世界精神。在黑格尔那里,整个世界的发展,无论自然世界还是人类世界,无论思维还是存在,都统摄于“绝对理念”的创造。“绝对理念”以其先天的总体预置,统摄和支配它的各个范畴的依次展现,从存在范畴走向本质范畴,从本质范畴走向概念范畴。每个范畴都不是自身独立的,而是“绝对理念”总体预置的展现。

精深地分析,我们发现世界的历史进程,是一个事物取代一个事物的非连续性切变的联结,并不是前者必然导致后者,而是后者对前者的切变。

例如,人类社会曾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尽管在时空序列上,它们彼此联结为一个连续伸展,似乎是前者必然导致后者,即石器时代必然发展为青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必然发展为铁器时代。如果我们以石器时代为开端,那么,石器时代从一开始就预置了从石器到青铜器进到铁器的依次发展。

然而,事实上它们中的每一个生成和涌入都有自己偶然集聚的开端。青铜器并不起源于石器,铁器并不起源于青铜器。这也就是说,青铜器的由来并不是石器发展的必然导致,铁器的由来也不是青铜器发展的必然导致。恰恰相反,由于自然界存在着铜矿和铁矿,对铜和铁的金属性质及功能的种种偶然聚合发现,以及铜和铁的冶炼技术的先后掌握,才导致了青铜器的运用和青铜器时代取代石器时代,铁器的运用和铁器时代取代青铜器时代。如果地球上没有铜矿和铁矿,那么再发达的石器技术也是不能和永远不可能发展为青铜器技术和铁器技术,造就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出现。

石器、青铜器和铁器作为人类劳动和生活的工具,它们为人类劳动和生活的更加便利、更有效率和更为有用所选项,正是这种人类精神和实践的自由选项和创造,构成了青铜器时代切变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切变青铜器时代的非连续性切变的历史进程。

所谓非连续性切变,在这里的含义是:

第一,A过程和B过程是两个不同的,各自偶然集聚生成的过程;

第二,从A过程到B过程的时空联结,不是A过程导致了B过程,而是B过程切变了A过程。

因果方式和时空方式在这里表现出了一种非连续性切变的方式。它为我们引出诸种极为重要的观念,即:

1、B过程不以A过程为因,A过程亦不以B过程为因,它们是各自偶然集聚的生成和涌现;

2、在因果关系中有一种极为重要的切变方式,在这种切变方式中,B过程取代A过程,是B过程切变A过程,而不是A过程发展为B过程;

3、事物联结显现了它的非连续性切变;

4、非连续性切变造就了无限多样的绽出。这种无限多样的绽出在于:

第一,A过程、B过程、C过程、D过程等等都是各自偶然集聚的生成;

第二,A过程可以被B过程切变,亦可以被C过程或D过程切变,等等,使得历史的进程呈现了一种非预置规定的无限多样绽出。

5、因果关系的非连续切变,为人类自由意志的选择和创造提供了实在的基础。

6、切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概念。切变造就了历史进程的根本性改变和取代,即新的事物过程对旧的事物过程的切变。

在概念的抽象构造上,切变不同于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是对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刻画,它属于连续性范畴;切变则是对一个事物过程取代另一个事物过程的非连续刻画,它属于非连续性范畴。

非连续性切变的意义在于,它极为重要地给出了因果关系和时空性状的新概念,它使历史进程和因果关系有了一种非连续性切变的样式,它使时空方式不再局限于它的连续性延伸,进而深入到了它的非连续性聚合。

对于切变来说,B事物过程之所以切变A事物过程,是因为B事物过程比A事物过程具有更为有效的生存张力和占有优势,因而在资源的适应和竞取中获得越来越大的占有份额和扩张范围,最终地切变取代了A事物过程。例如,晶体管取代电子管、液晶屏取代显像管、数码照取代冲洗照,等等,都有着对生存资源的更好适应和竞取张力,直至取得自身优势扩张的切变。

在B过程切变A过程中,B过程的生成发展会在资源的摄取中,不断摄取和占有A过程创造的成果,因而往往会同A过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种摄取和占有并不意味着B过程是A过程的导致。没有铜矿的存在,石器永远也不会嬗变为青铜器;没有铁矿的存在,青铜器也永远不会嬗变为铁器。我们不能把青铜器的生成和扩张对石器资源成果的摄取和占有,当作是石器发展演变为了青铜器;把铁器的生成和扩张对青铜器资源成果的摄取和占有,当作是青铜器发展演变为了铁器。尽管B过程在取代A过程时往往有着与A过程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种取代在本质上是切变的。

这样,我们对世界历史的进程,有了非连续性切变的哲学视野和指称抽象的概念构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