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當留守兒童讓他生活無憂好還是陪伴成長過艱苦歲月好呢?

林成龍


這個問題你選擇不了,就現在這個狀況來看的話。我一直因為這個問題頭疼。大人要在外地工作,小孩在外地上不了學。如果你想在外地上學,你就要花更多的錢。還要跨過更高的門檻。比如你所在的城市那些條條框框。你滿足不了這些條件,要麼選擇更好的私立學校,花更多的錢,要麼你只能回老家讀書,這樣的話小孩只能當留守兒童,沒辦法陪在你身邊。誰不想自己的小孩帶在自己身邊?這個問題我糾結了好多年,我也沒找到答案,只能說走一步算一步吧,儘自己能力能給到他多好,就算什麼樣。有時候想想還真不如我們小時候。雖然條件不怎麼好,但是每天都能在父母身邊。現在的孩子雖然條件好了。但是缺少了父母在身邊,父母的關愛。真不知道這個時代的小孩以後能變成什麼樣子。


陝西人在上海


寧與父母吃苦,不與爺奶享福。

掏心窩子的分享。

我是從小被奶奶帶大的,從一歲到20歲,我的身邊只有奶奶,父母忙著賺錢。

他們歸家了,我又考上大學一年回不了家幾次。

家對於我來說是陌生的,記得以前爸媽回來帶著弟弟睡,他們三個人其樂融融看電視,我跟奶奶睡,我們兩個人聊天!

就感覺我們是住在一個屋簷下的兩家人!

到現在我與媽媽的關係是,你說我,罵我我尊重你是我的母親,所以我不頂嘴。

我對她始終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親密不起來。甚至有些害怕!

有什麼心事也只想跟奶奶說,因為感覺跟她說了她也不知道我以前是怎樣的人,她就會誤會我或者批評我!

所以乾脆不說了。

記得我上小學開家長會,所有的同學來的都是爸媽,我爸在家,我讓他來他沒來,那次我成績好獲獎了,只是想讓他感到自豪一下。

我在教室等了很久最後還是盼來了奶奶的出現,從那時候起我就對父母沒有任何期待了!

我的青春你們不曾參與,你們不知道我太多事情,所以我們其實並不熟悉!

或許是自我偏見吧,但留守兒童真的缺失太多了。

錢從來都買不來溫暖和愛,別本末倒置了,錢有了家人丟了!


唐糖糖愛寶貝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的觀點是無論如何千萬不要讓孩子當留守兒童,在孩子的眼裡只要有父母的陪伴什麼日子都不算苦。我們家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如果可以重來我一定不會讓我的孩子當留守兒童。

我家在北京,2013年我生了一對龍鳳胎,本來是好事,但孩子太小,實在是難帶,我和老公又都忙於工作,實在是沒辦法同時照顧兩個孩子,所以就把兒子送去了河北農村姥姥家,我們專心照顧閨女。期間我們每隔半個月回去看一次兒子,直到兒子兩歲的時候才接回身邊。但兒子已經很難融入我們家了。他始終認為北京是姐姐的家,姥姥家才是他的家,媽媽也只是姐姐的媽媽,姥姥才是他的媽媽。無論做什麼都是怯生生的,始終是一個客人的樣子,特別膽小,很沒有安全感。對我們也非常牴觸,非常叛逆。為了改變兒子的狀態,我們花了很大很大的心思,但都效果不明顯。後來我乾脆辭職,全職在家陪他,這才有所好轉,至少已經認可我是他的媽媽了。而閨女呢,始終在我身邊長大,性格特別好,跟我們也特別親。

所以無論如何都一定不要讓孩子當留守兒童。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父母的陪伴更幸福。



北京龍鳳媽


你好,我是末末寶貝的孃親,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是陪伴孩子,還是讓孩子當留守兒童,是現在很多父母最艱難的選擇。

我的看法是,千萬不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也許為了更好的生活,迫於生活的壓力,父母無奈的選擇了遠方去工作,把孩子留給了父母,可能短時間覺得這樣做兩全其美,賺夠了錢也給了孩子更好的物質保障,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傷害是長遠的。

給大家舉個例子,老公弟弟的孩子一歲的時候,他們就去外地打工了,半年回來一次,爺爺奶奶的管教孩子的方式,肯定和父母不一樣,只要孩子不哭鬧,健康就可以,隨便的慣孩子,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還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脫褲子大小便,花了很多時間才學會,更讓他們感到遺憾的是,孩子做事總是不自信,羞怯膽小怕事,還有孩子到現在都和他們不親近。

所以我覺得,經濟再緊張總有過去的時候,但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也不要讓孩子的童年缺少父母的陪伴。





末末寶貝的孃親


我的觀點也是我的親身經歷分享給大家,我沒有讓我的孩子當留守兒童,當時我的工作不能說很好,反正比一般的工作好點,就是在外地,不能每天陪伴孩子,孩子出生後我就辭職了專門在家照顧孩子,陪伴孩子,家庭雖然少了一份收入,日子過的緊吧點,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我很知足。陪伴孩子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掙錢可以以後再掙,陪伴孩子錯過了就一去不復返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


姐弟倆的成長日記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兩者都要”!其實兩者兼得並不是不可能的,既不讓兒童留守,也不用長期陪伴孩子過艱苦生活!

我自己以前不懂,讓孩子留守了一段時間,表面看孩子好像沒啥影響,實際上他現在特沒有安全感,經常黏著我們,我覺得多少還是小時候的離別造成的影響!




想要兩者兼得,我覺得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

1、讓老人家同你們一起,幫忙帶孩子

家裡要是有老人的,放下姿態,向他們求助。老人一般都會體諒子女,只是他們長時期跟你們住一起,矛盾肯定是會有的。就看你更願意犧牲自己,還是讓孩子留守了!


2、大點的孩子送託管機構

孩子大點,有自理能力的,可以送託管機構,當然在選擇時要下大量的功夫,挑選一家靠譜的託管機構。白天你去上班,晚上回家自己帶,總比留守好!



3、邊工作邊帶娃

現在網絡這麼發達,很多工作已經可以滿足寶媽邊工作邊帶娃。比如常見的幼兒園助教、電商賣貨、直播、寫作等等,只要你有一技之長,就可能變現,當然這都需要努力一定的時間,才能達到想要的收入。



所以只要寶媽有這個強烈的意願,兩者都實現是有可能的,關鍵看個人是否勤奮、好學!

我是楷媽談育兒,育兒路上與你分享,喜歡我的育兒觀點,歡迎點擊關注!

楷媽談育兒


陪伴成長好。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對於幼小的心靈來講,陪伴成長既便是過艱苦歲月也是好的,孩子的心是踏實的,不會那麼孤苦無依,父母陪伴孩子過艱苦歲月,讓他從小就懂得生活的艱辛和父母的不容易,這樣長大的孩子更懂得珍惜生活,會更努力,感恩,有責任心有擔當。

生活無憂的留守兒童,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父母周圍的人都有疏離感,內心的缺憾和苦楚是優厚的物質待遇彌補不了的,內心缺失愛就不能回報社會和周圍人的愛,留守兒童的父母總覺得欠孩子的,在物質上儘可能給予補償,久了,孩子心裡覺得理所應當,甚至覺得全天下人都欠他的,帶著這種心理在社會怎麼生存,又談何成功。

生命需要陽光,也要悽風苦雨。無論多艱難,陪在孩子身邊。



涵熠之路


我曾經在小學執教過多年,見過太多留守的孩子,我來說說我的意見吧。

無論是說留守兒童好,還是說陪孩子一起艱苦好,都需要了解孩子父母的生活狀況,才好下定論,如果真正愛孩子,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遠離自己呢?

1.如果家庭真的非常困難,把孩子留在爺爺奶奶身邊,父母努力去為孩子拼出一個美好的明天,也無可厚非。如果飯都吃不上了,還談什麼愛呢?

2.如果勉強可以帶上孩子,在不算太過影響工作的情況下,把孩子帶在身邊,利大於弊。無論孩子天生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強,對於父母親的愛,還是非常渴求的。當孩子看見別人家的孩子,能夠天天看見自己的父母親,自己卻有可能要過年過節才能見上一面,相聚也非常短暫,這對孩子的心靈來說會是一種無法彌補的傷害。

3.如果實在沒辦法帶在身邊,那就多聯繫孩子吧,儘可能安撫孩子的情緒,多打打電話,多跟孩子視頻,多傾聽,少強求。

誰都不容易,但是隻要心中有孩子,即便眼前一年半載,必須要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相信大多數父母還是會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和孩子團聚的。


喻媽育兒


我是從事幼兒教育行業的,接觸到很多各種各樣的孩子,從他們的一言一行中就能分析出這個孩子是誰帶的。而留守兒童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屬於家庭教育內的,是讓孩子生活無憂,還是和孩子一起過艱苦歲月,這是一個具有兩面性的問題,不能以偏概全。

但我認為留守兒童弊大於利,並且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跟隨兒童一生。他們因為長期與父母分離,跟父母的關係不是很親密,也很少會從父母那裡得到很直接得愛。並且性格孤僻,不愛講話,膽小不自信。別看這輕描淡寫的幾個詞,可是會對他們的人生有轉折性影響。

我認為留守兒童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與自己相處?如何與家人相處?如何與社會相處?而這三個問題對應的就是人格的養成、與父母的關係、社會安全感。

而擁有健全的人格和社會安全感,這跟父母的教育和陪伴有很重要的聯繫。

當然也因人而異,就事論事。如果父母不會教育孩子,即使和孩子一起留守也無用。如果爺爺奶奶會教育孩子,父母也能保持和孩子的聯繫,也能帶出很出色的小孩。但是,爺爺奶奶能帶出色的孩子案例少之又少,因為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他們的眼神中總是會透漏出一種渴望——愛。

因此,我認為給孩子一個有陪伴的童年,讓他們擁有更健全的人格,這是多少金錢都換不來的!




念風的蒲公英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職場寶媽66,無論生活多苦多難,我都要和孩子一直在一起的。我不建議讓孩子做留守兒童。

原因:

1、留守兒童出現問題兒童的幾率要大,相關調查顯示,73%的教師和75%的校長卻認為留守兒童任性叛逆、難管理、敏感自卑、不善於交往、在學校表現出不良行為和習慣、學習態度消極、學業成績欠佳等。只有不足10%的教師或校長提到了農村留守兒童的良好表現。

2、我們認為的艱苦日子可能孩子認為並不苦,孩子眼中的苦應該是不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我認為家長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和安全感建設非常重要!

以上是我的觀點,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