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行筆中強調“疾澀之道”,“疾澀”是指書寫的“快慢”嗎?

隔壁老王說三國


大多數人只是講到了這個詞的解釋,但是在具體用筆操作時沒有講的很清楚。

首先疾澀即是指用筆的速度,而又不完全是,疾在這裡是動詞,指用筆時的迅捷,用筆的迅捷會帶來筆勢,澀則是形容詞,指筆畫在行進時給人的感覺,似乎像有阻力一樣行進。

究竟用筆的動作是怎樣的哪?

如拿橫畫來講,在書寫時我們會發現橫畫的傾斜角度基本上是在固定範圍之內的,這又是怎麼產生的哪?又比如古人在書寫時字的大小為什麼能很好的控制在一定範圍?這些問題都要進行仔細的琢磨。

古人在書寫時基本是用指運筆,手指的運筆可以起到那些運用哪?

一 是對於筆鋒的調整

二 書寫時產生節奏的變化

三 決定筆畫的傾斜角度

四 決定筆畫的長度

五 用筆對線質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而本文中提到的疾澀也只不過是在這種用筆條件下產生的,回過頭來講疾澀這個用筆方式,其實就是在書寫時手指轉動筆管,當在書寫橫畫時,在行進的過程當中手指在不斷地微捻筆管,捻的過成當中,筆鋒不斷摩擦紙面前進,這時就是“澀”行,而這種用筆的方式一旦經過訓練用筆時就會很迅捷,這也就是“疾”的所在。這種用筆方式會對線質和筆勢都有很大的影響。

所以疾澀即是快慢,又不僅僅指代快慢。


夏雲國書法


中國書法有許多玄妙而又似是而非的東西,這些東西長期伴隨書法理論及書法審美的發展,如影隨形。比如衄挫、使轉、藏頭、漲墨、擒縱、欹側、牴牾等等,當然還包括題主提問的這個“疾澀之道”。

最早提出“疾澀之道”的人是漢代名臣蔡邕,蔡邕說:“書法之妙,得二字,一為疾,一為澀。”,此觀點得到大多數書家廣泛認同,因此蔡邕之後“疾”和“澀”便成了中國書法美學的一對核心概念。

那麼,什麼是疾,什麼是澀呢?

蔡邕認為“疾”就是疾勢,而“澀”就是澀勢,“疾勢,出於啄、磔之中,又在豎筆緊趯之內,澀勢,在於緊駃戰行之法。”,通俗來講,“疾”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盡長安花”,“澀”就是越是遇到挫折,越是奮力前行,是在個人意志遭到挫折後生出更強大的意志力來戰勝平庸,審慎前行。

疾和澀是書法美學的一對主旨概念,是發現書法形式美的重要規矩。疾澀與用筆的快慢相關聯,但不是簡單的快與慢,在疾澀之中,要以澀為主,以集為次,在疾中求澀,就是將頓挫的美感和飛揚的氣勢連結起來,使得疾澀矛盾的兩方面實現統一和諧。

我們在書法學習過程中,不宜刻意尋求所謂疾澀之道,而應該潛移默化,水到渠成。書法中這些奇怪的詞語,往往是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不斷臨帖,筆耕不輟,隨著對書法理解加深,自會逐漸參悟並融會貫通,給自己的書法藝術增光添彩!


永書101


想法與想想象能力從致詞學起



油茶小峰






凝惠名墨朱恆榮書書聖


書法中用筆的快慢叫"徐、疾",澀有慢的意思,但這不是側重點,"澀"與“暢"相對,指用筆時通過如裹鋒逆行等特定的方式,使得筆與紙之間產生摩擦的感覺,而非很流滑,使線質更為蒼勁、拙澀。


依蘭居書法


筆勢的“迅疾”或“遲澀”都是書寫節奏…即是與個人自然流露的生命節奏相應合的氣息狀態…


雨墨書房—知幾堂


疾澀不等同於快慢,快慢只是疾澀的一種表現形式。疾澀同時是力量的體現,行筆時既有快慢,又有速度,二者同時存在,不可分割。


德馨堂主人


墨濃而疾,枯而澀,方寸之間,盡顯功夫


漁美人sf


簡單的理解就是順逆的問題!


雨冷竹青


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