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桶金公式2.0》告訴你:沒有第一桶金,或無財富自由的可能

說過一次”第一桶金“的事了,今天再重複和迭代一次,算是《第一桶金公式2.0》


昨天我寫的《如果別人和你說1+1=8,建議你也要點頭說“Yes”》有人在”抱怨“,說自己之所以沒有富人的思維,其實是因為自己不懂得如何賺取第一桶金,所以導致屁股決定腦袋,惡性循環。


點贊還很多,好像只要賺了第一桶金,他們就可以靠錢生錢而立馬有了管道收入、睡後收入等,開始走向人生巔峰了一樣。


我看後五味雜陳。


是啊,沒有第一桶金,幾無財富自由的可能,這是大多數人的困境。


我記得看過一個真人秀,說一個億萬富翁想向廣大觀眾證明一下自己哪怕和窮人一樣窮,一樣可以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認知東山再起,節目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最後結果是這個富翁中途退賽了,因為沒有“本錢”,他的下場和很多窮人一樣,再努力也翻不了身。


鑑於當下經濟形勢,太多人活得太難了,今天就盡我所能和大家分享下如何賺取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公式2.0》告訴你:沒有第一桶金,或無財富自由的可能


人生最重要是擁有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的故事和定義來源於美國。


美國有一則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亞默爾,原是一個農夫。19世紀中葉,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金礦,亞默爾也被捲進了當時的淘金熱潮中。正當他在山谷之中難圓黃金夢的時候,無意中注意到一個現象:礦場氣候乾燥,水源缺乏,淘金者很難喝到水。甚至有飢渴難熬的掘金者聲稱:“我願用一塊金子來換一杯清水。”於是亞默爾把目光轉向新目標——賣水,只要把水運到礦場,便可賺大錢。他用挖金礦的鐵鍬挖井,掘出的不是黃金,而是地下的水。從此,亞默爾走上了發跡之路,後來成了美國著名企業家。這就是在美國興起的淘金熱中廣為流傳的“第一桶金”的故事。但這桶金並非來自金礦,而是來自清水


現在,大部分人對第一桶金的定義和認知是:


第一次獲得了第一筆“鉅額財富”,實現了財富從0到1的突破,從此走上錢生錢的投資複利之旅。


《窮爸爸富爸爸》裡面也非常強調,投資性收入要大於勞動性收入,才能實現所謂的財富自由,導致國內很多“理財專家”傳授各種錢生錢的技巧。


這讓我很不爽,覺得這是在“帶偏”節奏,其實一個人的財富自由之路,最大的權重是第一桶金,而非錢生錢。


看到那麼多理財小技巧,省錢小竅門,甚至很多定投之道,我就在想,啥時候投資變成了一個“財務人員”的擅長了?如果市面上的各種理財技巧可以讓人財富自由,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工種那絕對是金融財務人員,事實上呢?拿著計算器算回報的“財務人士”極少獲得財務自由。


我們看世界富豪榜的前100名,其中90名以上,都是靠第一桶金獲得財富自由,而不是靠利滾利公式。


《第一桶金公式2.0》告訴你:沒有第一桶金,或無財富自由的可能


全球首富比爾蓋茲今天的財富大約800多億美金。很多人說,這800多億美金已經不是來自微軟股票,而是來自投資了。是的,沒錯。但如果他當年沒有賣掉微軟股票去投資的話,他的財富會有2900億美元。


創造財富,而不是靠財富自己創造財富,才是獲得財富自由的前提。


沒有足夠的本金和當初的1,也就沒有之後的10甚至更多,第一桶金對於諸多普通人而言至關重要,你與其研究是在工行理財還是餘額寶,真的不如花心思研究下如果獲得第一桶金,最好是一個非常boom非常大的第一桶金。


美國一直有一個很重要的諺語:


人生最重要的是擁有第一桶金。


這絕對是至理名言,越早頓悟越好。


《第一桶金公式2.0》告訴你:沒有第一桶金,或無財富自由的可能


創業是獲取第一桶金的最佳路徑


回看自己以及自己身邊全部的朋友,拋去繼承家產、意外橫財、打工皇帝等少之又少的特例,我發現真正賺到第一桶金且從此走上人生巔峰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他們都是:


創業者/老闆/企業家


打工是很難讓一個人財富自由的,只會讓你不斷提升你的技能順便賺多一點薪酬而已,國內年薪100萬以上的職位又有幾個?


我記得1999年中國第一打工仔何慕當時就年薪50萬了,我2003年就年薪百萬了,但如果我們都一直打工下去呢?現在年薪也就幾百萬吧,持續到現在,也就一個比較好的中產而已。


但何慕自己創業做聯縱智達的老闆,就很快買了別墅甚至自己的獨棟寫字樓,皆是因為創了業才賺到了“足夠多”的錢。


雖然我不提倡每個人都要創業,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創業,但獲得第一桶金最簡單和最短的路徑就是創業,你看摩拜的胡瑋煒套現了多少現金?


據我所知,現在很多企業都在鼓勵內部創業,裂變式創業,你在公司的平臺上投一點點錢就可以按照你的想法孵化出很多項目出來,如果長大了讓公司把股份比例降低,你佔大股東,會皆大歡喜的。


名創優品新媒體部門三個人就是相當於內部創業,三個人運營者幾千萬的名創優品企業公號,自負盈虧,據阿蘭說一年可以有一千多萬純利,她們和公司可以對半分,對於公司而言,企業公號原本是一個成本部門,需要僱人運營的,現在成了利潤部門,和“承包人”對半分利潤,也是純賺啊,何況還覆蓋了幾千萬粉絲,節省了多少廣告費。


所以呢,我這裡說的創業不是鼓勵你獨立去賣房賣車去創業,而是要有創業的心態,可以在內部創業,可以業餘時間小成本試錯,等到成熟了再去創業即可。


有人可能會說,創業會失敗的。


那有什麼關係,失敗了爬起來繼續唄,只要你不放棄,你就比一直安分打工更多機會提前賺取第一桶金,並有更多機會和打工的你有天壤之別的收入和社會圈層。


《第一桶金公式2.0》告訴你:沒有第一桶金,或無財富自由的可能


挖水比挖金礦更容易賺取第一桶金


在第一桶金的故事中,真正賺到第一桶金的不是那些淘金客(多像在追逐創業夢想的各位),相反是一個看起來很保守、很傻、無冒險精神和能力,不挖金礦挖清水的人。


故事真假已經不重要了,但彷彿並沒有多少人領悟到這個故事的真諦並從中受益,否則也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因為第一桶金的答案顯而易見。


可大家彷彿故意看不見,因為從人性角度來看,人人都想做主角,誰都想站在舞臺中央,鎂光燈下。


我一個83年的朋友,做化妝品電商代運營的,2012年成立,這兩年利潤每年一兩個億,2019年上市,目前總市值已經171億。


《第一桶金公式2.0》告訴你:沒有第一桶金,或無財富自由的可能


在很多人眼裡,幫助知名化妝品品牌做電商代運營,基本都屬於苦活累活髒活,有這麼好的線上運營能力,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就是自己幹一個化妝品品牌出來,所以你看,中國有多少化妝品品牌,但最終能上市的屈指可數,也就5、6個,上海家化那麼老牌的一個公司,旗下擁有那麼多知名品牌,市值也才168億,更甭提拉芳還有市值僅剩2.53億的霸王等了。


其實化妝品行業的故事和西部淘金的第一桶水的故事如出一轍,做化妝品品牌淘到金的並不多,相反,幫化妝品品牌做電商代運營的壹網壹創卻淘到了”第一桶金”,典型的又一個挖水的故事。


服裝行業亦是如此,那麼多服裝品牌的市值及利潤可能不及一個幫助服裝品牌清庫存賣貨的一個平臺唯品會。


現在淘寶直播很火,做網紅帶貨很火,但你想過背後的原理沒有?


賣口紅的太多了、做彩妝的太多了、消費者選擇太多了、庫存也太多了,很多品牌性價比並不高。


這時,一個幫助諸多彩妝企業高效清庫存的主播李佳琦就出現了,以比天貓雙十一個更便宜的價格進行直播秒殺,銷量不好才怪。


很多品牌主請網紅做直播清庫存(當然,對外都是新品發售)會形成嚴重的路徑依賴,導致自己的旗艦店停留時間越來越短,自己的“零售能力”越來越差,自己品牌的忠誠用戶越來越少,都跑到主播那裡去了。


很顯然,李佳琦們會是下一個賺取到第一桶金的人,不對,人家已經賺到了,28歲的李佳琦買了1.3億的上海豪宅。


但本質上,李佳琦不還是一個“挖水”的嗎?


這年頭,挖水的可能看起來賺不到大錢,或者沒啥所有權,但實際上,最先賺到第一桶金的往往是他們,因為營收穩定、利潤穩定、客戶穩定、用戶消費穩定,資本市場必然會給予更好的資本定價。


無獨有偶,羅永浩開始轉型做電商直播,我覺得也是一個“送水“的配角定位,這樣的定位,比他自己做主角更容易賺取第一桶金。


以上,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如果你想賺取第一桶金,無論你選擇任何行業,建議你首先考慮整個產業鏈裡面最配角但最剛需的一個角色,看起來不起眼,苦活累活髒活多,利潤率低,但實際上最好切入,且競爭少,更容易成功


相信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一種能量

原來你敢想象一個北大經濟學老師可以一年賺幾千萬,而且每年源源不斷有這樣的收入,可邊際成本為零?


原來一個記者才有多少收入,現在很多百萬粉絲大號利潤千萬的比比皆是;


杭州那個會穿衣打扮會拍照的妹子現在都帶著公司18億美金去上市了。


這絕對不是雞血,是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不是你做不到,是你不相信自己能做到,是你低估你自己的能量。


很多人之所以很難賺到第一桶金,不是沒有能力和運氣,是不相信自己。


相信這個能力,會讓你的生命發生化學反應。可能會有人說甚至反對所謂的吸引力法則,但就我個人體驗及人生經歷而言,我是吸引力法則的受益者。


《第一桶金公式2.0》告訴你:沒有第一桶金,或無財富自由的可能


吸引力法則通俗點講就是,將你希望的,在思想上轉換成你已經擁有的狀態,並儘可能進行畫面想象。


我知道,這可能會引來很多攻擊,但不重要,我反正一直是一個堅定的樂觀主義者,比如我2019年發願要成為一個投資圈百萬級的粉絲大號,我自己是真的相信的,雖然我知道很難、很難。


截止目前,我已經日更14個月了,雖然粉絲也才13萬多一點,距離2019年初的flag才完成了不到1/10,但你知道嗎?


哪怕才13萬的粉絲,但閱讀量以及點贊數一點不亞於50萬的大號,最重要,“付費”能力很強,可能這和我一直倡導的價值觀有關,去年一篇不到8000閱讀的文章,幫助十英尺收到了近千萬的流水,我現在寫文章,每天的打賞還有加入我幾個付費社群的收入也差不多一天一萬左右。


你說,我這個公號的商業價值有多大?


粉絲量沒到百萬,並不意味著“失敗”,而且我依然還在努力。


日更累不累?


累!但累並快樂著。


我當初立下“要做百萬大號”這個flag的時候,壓根沒想過有投資人會看上一個幾萬粉絲的小號,更沒想到如果我真做到了100萬投資者粉絲,僅僅是賣瘋蜜會員,我個人收入都有可能收入幾千萬(和公司分賬),我當初想做這個號可沒有衝著變現去。


你呢?


相信並行動並無任何害處,大膽的邁出自己的第一步,說不定你的第一桶金遠比我多得多,我當初的第一桶金也就80萬而已。

魯莽定律


碰巧昨天看了粥左羅寫得到CEO脫不花的文章,說她是如何靠“魯莽”走到今天的。


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麼,不要反覆推敲路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贏。


沒有執行力,再完美的計劃都是空談,先搞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高手思維是我要做什麼,而不是我會做什麼。


牛人在規劃自己做什麼的時,不太會侷限在心裡想「現在會什麼懂什麼」上,他們更多是思考:我要不要做這個。


看了之後,我心想,怎麼把我的風格和我想說的都說出來了,我自己也一直是一個邊開槍邊瞄準的人,先幹了再說,在戰爭中學習戰爭。


現在還有什麼能規劃出來、策劃、預測出來的,都是在乾的過程中發現機會並重倉all in獲得的第一桶金,我不認為諸多人的第一桶金都是設想好的,都是蓄謀已久的,大多是“無意中獲得”的。


幹,你未必成功,但不幹,你一定不會成功。


所以你看,你班裡的同學、剛畢業時的同事,最後誰混得好?


是那些簡單相信、樂觀堅持、行動力強的人取得了更好的成績,無論事業、生活、還是婚姻,莫不如此。


我一個哥們,真的是我朋友圈中的佼佼者(上市公司主席),我們之間交際並不多,但因為彼此欣賞吧!


就經常聚一聚,我最佩服他的一點就是,某次馬拉松,一個領跑員就是他心目中的伴侶人設,他就大膽認識、交往和結婚了,比起那些交往了無數女朋友卻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類型,或者遲遲不行動,或怕被拒絕的老男人,不知幸福多少。


前幾天看到王興發的朋友圈還是蠻有感觸的,很多人做事總是糾結,擔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其實這個世界上誰一開始就會。


《第一桶金公式2.0》告訴你:沒有第一桶金,或無財富自由的可能


魯莽比理性、謀略、沉穩更容易獲得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公式


嚴格而言,這個世界上哪有什麼第一桶金公式,還是人人皆準的第一桶金公式,但一定有規律,我只總結了我認知範圍內的規律,很多朋友提到的專注、運氣、人品,其實在我看來不是第一桶金要素,而是你整個人生不得不具備的品格。


如果非要總結,那麼獲得第一桶金的大概率規律則是:


傻傻相信自己能創業成功,並魯莽的立即行動。


這有點意識形態,嗯,確實有點,但確實是信念決定行動,行動造就結果,我反看自己的人生,我走到現在雖說不算成功,但也算有點小成就,可我真的不算努力,更不算專注,但人品可以、運氣可以、貴人很多,為什麼?


就是因為我自己堅信自己一定能成為自己心目中的那個人,並真的去幹了,每個人生階段,結果都超預期。


所以,這個公式,我信。


第一桶金=相信*魯莽*創業*挖水


傻傻的相信自己能成,很魯莽的拉著一群兄弟幹起了不起眼的挖水生意。


你信什麼


你何時行動


你的水在哪裡


你的兄弟在哪裡


2020再不行動,你還賺不到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公式2.0》告訴你:沒有第一桶金,或無財富自由的可能


我是張桓

歡迎評論轉發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