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完蒜薹後,踩倒蒜秸的做法對嗎?保留蒜秸大蒜更高產嗎?

俏漁妹海鮮


抽完蒜薹後,大蒜的鱗莖仍處於生長期。如果這個時踩倒蒜秸,勢必會影響到大蒜的生長。

大蒜的生長,需要大蒜的秸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來進行營養轉換。如果踩倒大蒜的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阻,必然會使大蒜得不到足夠的養份,從而導致產量和質量下降。

其次,如果踩倒蒜秸,還容易造成蒜田環境的改變。蒜田的透氣性和透光性不良,容易導致大蒜的病害加重,象葉枯病,根腐病,疫病等都與高溫潮溼有關。大蒜的鱗莖也容易因為潮溼而發生腐爛。

所以,抽完蒜薹以後不能把蒜秸踩倒。而是應該加強水肥管理,結合澆水,衝施一些含磷鉀高的水溶肥,或者葉面噴灑磷酸二氫鉀葉面肥,讓大蒜的鱗莖充分生長,從而達到高產目的。所以說保留蒜秸大蒜會更健壯更高產。





金城赤子克平


家住農村,誰家不種有幾雙大蒜呢!記得小時候我家的大蒜地在魚塘旁邊的杏樹底下,後來村裡面修路,我家的大蒜地又被移到村東頭的山腳底下。奶奶說:“村裡面新分的這塊大蒜地比以前的要好,山腳下的土壤肥水多,雖然路途稍微要遠一點,但是心裡面卻很甜”。


抽完蒜薹之後,習慣性地砍掉祘秸,如果刻意的去保留蒜秸的話,大蒜會更高產嗎?

抽蒜薹。我們老家這邊的大蒜大概是每年的四月份下旬開始收穫,可能是由於品種的不同或者是氣候條件的不適宜,我們這邊的大蒜很少長有蒜薹,即使長有蒜薹也很少有人抽蒜薹。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村裡面的人說蒜薹具有打發的藥性,不可以亂吃。二、由於氣候條件的不適宜,我們這邊的蒜薹一般等它長出來的時候早就已經老了,不可以食用了。


蒜秸,大蒜的秸稈。我不知道大家那邊都是怎樣的,反正我們這邊收大蒜基本上都是保留蒜秸的。但是說到保留蒜秸的好處並不像題主所說的那樣可以高產,其實我們保留蒜秸是為了儲存的方便。那是因為家裡面的大蒜種基本上都倒掛在屋簷下面,所以如果不保留蒜秸的話有哪來的倒掛一說呢!

至於大蒜的種植如何才能實現高產,其實方法很簡單,除了平日裡田間的科學化管理,大蒜種的選擇是關鍵的問題。家住農村幾十年我家從來沒有留過大蒜種,收穫回來的大蒜種基本上都是用作香料,從來不會複種。奶奶說大蒜種和其它作物不一樣,它不能複種,否則種出來的大蒜個頭都很小,因此我家每年種植的大蒜種都是從市場上買回來的雜交大蒜。



綜上所述:保留蒜秸的這種做法只是為了大蒜儲存的時候比較方便,並沒有什麼保留蒜秸可以高產的說法。想要大蒜高產的話,除了科學化的田間管理,還有就是大蒜種的選擇,只要做好這兩點你家的大蒜想不高產都難。


職業農民的故事


大蒜抽完蒜薹後,踩倒蒜秸的做法對嗎?保留蒜秸大蒜更高產嗎?

我是鄉村呂步,為您解答,一般大蒜在5月1日,勞動節左右的時間,正是農村的農民在大蒜田地裡,忙碌地抽苔的時間,那麼,提完蒜薹的大蒜,踩倒蒜秸是不合理的做法。

踩倒蒜秸不合理的做法的原因是

抽完蒜薹這個時候,正是大蒜營養轉移的時間,由於前期為了蒜薹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大蒜根系的營養,轉向蒜薹的生殖生長,此時地上部分的莖葉,營養物質含量較高,莖葉自身合成有機質能力較強的時候。

蒜薹抽完之後,為蒜薹生長的營養物質提供,發生了中斷與停止,大蒜的莖葉,通過自身的調節,將內部的營養物質,再轉移到大蒜的地下鱗莖部,大蒜地上部分的莖葉,隨著營養的轉移,內部的營養物質逐日減少,慢慢使大蒜的莖葉發黃乾枯,進入正常的生理成熟。

保留蒜秸要大蒜更高,還需要咱們農民做以下農事。

大蒜抽完苔之後,生長生育期從抽苔期,進入膨大期,也是大蒜高產的關鍵期,大蒜鱗莖的膨大程度與產出的蒜頭大小,直接影響大蒜的產量與經濟效益,特別是蒜頭直徑的大小,以級別決定價格,4.5級與7.0級的大蒜頭,同等重量,價格不同,甚至有時候差別近一半,並且容易銷售。

大蒜進入膨大期,以大蒜頭的增重為主,提供充足的水肥需要量,延長地上部的莖葉早衰時間,充分利用莖葉最後的積累幹物質能力。主要以鉀磷元素為主,特別是鉀元素,鱗莖膨大期是需鉀的高峰期,佔大蒜整個生長生育期所需要總量的40%以上。對蒜頭的幹物質積累與品質起著直接作用。

所以,再抽完蒜薹之後,對大蒜田進行澆水,補充大蒜膨大所需的水分。在澆水的同時,衝施高鉀三元複合肥,每畝10公斤。

當抽完蒜薹之後,結合澆水衝施肥料,同時補充葉面肥,對大蒜進行一次葉面噴施吡唑醚菌酯+0.2%磷酸二氫鉀鉀肥+蕓薹素內酯,增加大蒜後期的磷鉀元素補充,增強大蒜植株的抵抗力,延後莖葉的衰老時間,預防大蒜後期真菌性疾病的發生率。

總結,大蒜抽完蒜薹之後,踩倒蒜秸是不合理的做法,影響大蒜後期鱗莖膨大的營養物質供應,保留蒜秸,通過對大蒜後期的水肥管理,延遲莖葉早衰,為蒜頭積累更多的幹物質,達到高產高收高經濟效益。

關注三農信息內容,請點擊關注鄉村呂步,大家一起探討三農,服務三農,有不同的見解與補充請在評論區留言。


鄉村呂步


蒜薹在春季長成後,要及時抽出來,第一,蒜薹是春季的一種優質蔬菜,無論是淹制,還是烹炒,配肉配豆腐,都非常好吃。第二,抽出蒜薹,有利於養分集中,蒜頭會長的更好更大。所以,要想大蒜豐收,蒜薹必須抽出來。

在農村,有人認為抽完蒜薹後,踩倒蒜秸,大蒜才能長好,所以抽完蒜薹,就把蒜秸踩倒,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抽蒜薹時,蒜頭還很小,幾乎沒長出什麼質量,後期生長更重要。蒜薹已抽出,不再分散它的營養,留下的蒜葉蒜秸還需要進行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營養,還要吸收地下的水分和營養,這時候,你把它踩的希巴爛,它的這些作用還有嗎?所以,這種做法會嚴重影響大蒜的後期生長,從而影響大蒜的產量和質量。因此,抽完蒜薹後,不要再傷害它的葉子,更要精心護理,防旱防病防蟲,奪取大蒜豐收!


青山綠水0106


大蒜的成齡植株,是由葉身,假莖也就是蒜稈,鱗莖也就是蒜頭,花薹也就是蒜薹,鬚根等幾部分組成。我們先來介紹一下大蒜葉身,蒜頭,莖稈,蒜薹這與題主問題有關的四部分哈。

一,大蒜的莖稈

大蒜播種後,生長出葉和芽的原始體,莖的節間很短,生長點被葉鞘覆蓋,並不斷分化出新葉。大蒜在低溫下通過春化階段,在長日照條件下可以從莖中心的生長點抽生蒜薹。同時,內層葉鞘的基部開始形成側芽,逐漸發育蒜瓣。隨著植株的生長和葉片數的增加,莖盤逐漸加粗,但生長量較小。

大蒜其實是沒有真正的莖,只不過是大蒜葉鞘抱合而成的假莖。

二,大蒜的葉

大蒜的葉由葉鞘和葉身兩部分組成。也片扁平帶狀,暗綠色,葉形較直立,表面有蠟質,具有耐旱的特性。大蒜葉鞘筒狀,相互抱合形成蒜稈,淡綠色或綠白色。每一片葉子都是由先發生的前一片葉的出葉孔伸出,分化晚的葉片較先分化出的葉片的葉鞘長。隨著葉片增多,許多層葉鞘層層包裹,加粗拔高,形成直立圓柱形莖稈狀,但它並不是真正的莖,因此稱之為假莖。


大蒜的假莖支撐著上部的葉片,起到莖稈的作用,是營養物質的臨時貯藏器官,也是青蒜的主要食用部分。一般蒜稈的高度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而加長,所以進行蒜苗栽培時多采用加大密度等措施。蒜薹伸出後一片葉子的葉鞘後,葉鞘停止生長。葉鞘的長短和出口葉的粗細與抽取蒜薹的難易程度有關,葉鞘越長,出口葉越細的品種,蒜薹越難抽出。

大蒜幼苗期的蒜稈上下粗細差不多,蒜瓣分化以後,由於蒜頭逐漸膨大,葉鞘基部隨著增粗。蒜頭成熟後,因為基部所積累的營養物質內移到蒜頭,所以外層葉鞘逐漸幹縮成膜狀,包裹著蒜頭,使蒜頭能夠長期貯存。

大蒜的葉片數越多,葉面積越大,維持同化功能的天數越長,對蒜薹和蒜頭的生長越有利。所以在大蒜的栽培上,應該掌握好栽培季節,在蒜頭形成前促進葉面積的擴大,蒜頭形成期要防止葉片早衰,才能長成大的蒜頭,獲得高產。

蒜葉,蒜稈有如此多的作用,為什麼要踩倒呢?

三,大蒜的花薹

大蒜的花薹就是我們常說的蒜薹。大蒜花芽分化後從莖盤頂端抽生蒜薹,蒜薹包括花軸和總苞兩部分。當蒜薹從葉鞘中心抽出,高出上位葉片10–20釐米並開始打彎時,就可以採摘。



從花芽分化結束到採收蒜薹結束為蒜薹的伸長期,也是蒜頭膨大前期,此期的大蒜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生長中心在蒜薹和葉片上,植株生長量最大,是肥水管理的關鍵時期。花芽分化後,絕大多數的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死亡,花器退化。蒜薹的生長先慢後快,葉片全部長出並旺盛生長,株高和葉面積都達到最大值,在蒜薹和葉片旺盛生長的同時,貯藏器官蒜頭緩慢肥大。

四,大蒜頭膨大期

大蒜從蒜頭分化結束到蒜頭收穫稱為蒜頭的膨大盛期。春播大蒜約需50天,秋播大蒜歷時55–60天,但前30–35天是同蒜薹的伸長期是重疊的。蒜薹採收前蒜頭的生長是比較緩慢的,蒜薹採收以後,大蒜的頂端生長優勢被解除,養分大量回流到蒜頭,促進蒜頭的迅速膨大。

此時應該加強肥水管理,使葉片保持旺盛的生長勢,以製造更多的營養物質供蒜頭膨大的需要。大蒜生長後期,葉片和蒜稈中的營養物質逐漸向下轉移,每個蒜瓣都有數層鱗片包圍,外層鱗片的養分集中向最內一層鱗片運輸,最內的一層鱗片變得十分鐘肥厚,而外面的幾層鱗片則變成幹縮的膜狀。由於葉片和葉鞘中的營養已轉移輸出,地上部逐漸枯黃,發軟,重量減輕。為了使葉片中貯藏的營養順利運轉到蒜頭,後期應該停止供水。

再從大蒜生長需要的光照條件來看,大蒜抽薹必須需要通過一定的光照階段,同時,一定的光照長度也是蒜頭形成的必要條件。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採收完大蒜薹後的大蒜,踩倒蒜稈的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做法,不建議這樣幹。


下面再來看看大蒜薹採收後如何進行管理,來促進蒜頭的發育,提高產量。

五,大蒜採薹後的管理

大蒜薹長成後要及時採收,採收不及時,會降低蒜薹的品質,使纖維含量增多,質地粗硬,失去食用價值,同時也會降低蒜頭的產量。採薹前3–4天停止澆水,減少收穫時斷薹。要進行淺中耕,使植株稍萎蔫,以便鬆口採薹。

蒜薹成熟後,無論蒜薹是否採收,植株的營養都會逐步下移,貯藏在蒜頭中,蒜頭膨大進入盛期。蒜頭有一半的重量是在採收蒜薹到成熟期形成的。此期,大蒜的根,莖,葉的生長趨向衰老。為了保證蒜頭的正常生長,保護根系,防止早衰,延長葉片的功能期,促進幹物質的積累,採收完蒜薹應立即澆一遍水,同時進行除草施肥,每畝追施硫酸銨15–20公斤,或尿素5–8公斤,4–5天后看天氣和土壤溼度,相繼澆1–2次水,促進蒜頭的生長。一般在蒜頭的膨大期,要經常保持土壤溼潤,要長蒜泥裡陷嘛,說明這一時期需水量最大,但也得根據土壤和天氣情況而定。但採收前的5–7天停止澆水,防止土壤溼度過大而導致蒜皮腐爛,蒜頭鬆散,不便採收和儲藏。



總之,大蒜採薹結束後,想法設法來保護葉片,延長葉片的功能期還來不及呢,為什麼要踩倒呢?再說,大蒜採薹後,還得經過20多天才能收穫蒜頭,此時此刻,大蒜葉片,葉鞘中所貯藏的營養要向蒜頭中迴流,增加蒜頭的重量,所以一定要注意保護好蒜苗,切不可踩倒哈。


努力就好


對於題主這樣的一個做法我覺得是不對的,我是一個蒜農我們這裡主要種植的是紫皮大蒜。紫皮大蒜不但能夠收穫蒜薹而且大蒜頭的產量也比較高。蒜薹一畝地的產量在300-400斤之間,大蒜頭的產量在2500-3100斤之間。所以蒜薹所能夠帶來的收益要遠遠低於大蒜頭。我們這裡的蒜農朋友們一般會選擇這樣的方法來提蒜薹:



蒜薹該不該收穫的判斷方法以及怎麼樣提蒜薹比較好

當蒜薹長到剛開始打彎的時候,是蒜薹品質和產量最高的時候。蒜薹的保鮮主要是通過存放到冷庫來實現的,而在提蒜薹的時候通常我們蒜農都會購買專門的提蒜薹的工具,也可以自己製造一個。(可以選擇槐木的有手指頭這麼粗的木棍,長度在80釐米左右,在一段訂入一顆小螺絲釘就可以了)

提蒜薹的時候可以從大蒜的上部數到第3-4片葉子的地方,提蒜薹前先把蒜薹拉緊一下,用我們這裡的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把蒜薹先蹬緊了。這樣的話用提蒜薹的工具扎一下大蒜秸稈就能夠快速的把蒜薹提出來了,這樣提出來的蒜薹又長又粗,這樣的話在售賣的時候能賣上一個高價格。



為什麼不能在提過蒜薹以後把大蒜秸稈踩到呢?

首先來說提過蒜薹以後即摘除了大蒜蒜薹生長的頂端優勢,這樣的話大蒜才正式進入膨大期。如果說把蒜秸都踩到地上的話,那麼大蒜的光合作用就會受到影響,從而不利於轉化更多的有機物質的積累,從而使大蒜蒜頭的膨大受阻。


其次就是在提過蒜薹以後我們蒜農會選擇給大蒜澆一次膨大水,並且還要追施一遍肥料。如果說大蒜都倒伏了,再加上如此高溫潮溼的天氣我想蒜蛆的危害會更嚴重,同時大蒜出現散頭裂瓣的現象會更大。這樣的話就會影響大蒜的品質,質量以及產量,進而影響到我們蒜農的收益。

總的來說作為一個種植大蒜多年的蒜農來說,我認為題主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的。萬物生長靠太陽,而大蒜的蒜頭的膨大也要靠大蒜葉片進行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質的積累,並且大蒜葉片會把它自帶的所有的有機物質都會回贈到大蒜蒜頭的膨大。所以題主這樣的做法不利於大蒜的穩產和高產。


豫東小農


我每年都是要種幾溝大蒜,不為了吃蒜薹,而是衝著大蒜的蒜頭種植,自己種蒜的好處是:蒜你狠再怎麼狠,也不耽誤吃蒜,自家有的東西捨得吃。其實種蒜比種別的農作物省事,因為種植過程中,我們幾乎不用給它噴施農藥。

大蒜適宜冷涼的氣溫裡生長,因此我們會選擇在秋天,也就是十月份左右進行播種,零下五度度到零上二十六度,是大蒜可生長溫度。是最好的越冬作物

只要頭年秋天在下雪和土壤上凍之前,大蒜生長有四到五個葉片,那麼冬天再冷,大蒜都能夠安然越冬,我們這裡的農民種大蒜都是秋天,秋播大蒜生長週期是220天至280天。

為了讓大蒜個頭長得大,在種植前要多施有機肥,肥多的話出苗也壯,到時候有利於蒜苗安全越冬。有句老話是:淺種蒜深栽蔥,大蒜不能種深了,一般是土剛蓋好蒜芽就行。

可以腹膜播種。也可以露天播種後,等到了冬天我們給蒜地覆蓋玉米秸稈或者小麥秸稈,這樣也能很好的幫助蒜苗保暖。

大蒜這種作物和蔥一樣,沒有真正的莖,從幼苗開始由中心生髮新芽,慢慢變成葉子,而葉子貼近根部那端也叫葉鞘,會隨著生長變成筒狀,一層一層裹在一起,最後由很多葉片的葉鞘抱捲成莖幹,因此它的莖被稱之為假莖。

有經驗的農民種出來的大蒜葉片很多,而葉片多葉、面積就越大,進行光合作用後把養分輸送到根部的能量越大,能夠更好的促進大蒜個頭的生長,在種蒜過程中,農民們還要防止葉片早早衰敗,葉片越健壯,下面的蒜頭也會越大。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瞭解蒜葉片的重要性了,也就是說大蒜秸稈對於蒜頭的大小有著關鍵的作用,農民們種蒜時要小心翼翼維護著蒜秸稈,不可能會在提了蒜薹以後把秸稈踩倒。

蒜薹是大蒜的花芽分化後,從它的假莖、葉鞘中心抽長出來,等它長到高出葉片10~20釐米,而且自己開始稍微打彎時可以抽苔,抽晚了不僅僅蒜薹會老不好吃,還能搶了蒜頭養分,耽誤蒜頭生長。

抽蒜薹時一定要小心翼翼,為啥?保護大蒜秸稈唄,農民們會用鋒利的器具從離地5~10釐米的假莖扎入,再從上面把苔提出,這樣做是為了保護大蒜植株不被損傷,避免後期大蒜出現倒伏。

蒜頭膨大期,也就是蒜薹抽走以後,蒜頭開始膨大,這個時候蒜秸稈會把養分大量回流到蒜頭上,促進它的膨大。所以農民們會在此時加強蒜肥水管理,為了讓葉片保持旺盛的生長姿勢,從而更好的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更多的營養物質輸送到根部供蒜頭生長。

所以大蒜再抽完蒜薹以後,不僅僅不能踩倒大蒜秸稈,還需要更好的肥水管理,上秸稈生長旺盛,用以保證大蒜蒜頭膨大增加產量。


悠然見東山


大蒜抽苔後可以踩倒。好處防止水分從抽苔處流失,影響大蒜的良好生長。這是經驗總結。

大蒜抽苔後也可以不踩倒。現在科技知識證明,抽苔後結口會自行封閉,不影響大蒜的良好生長。而且不會因為踩地而破壞大蒜的生長環境,反而比踩倒要好。


農村生活361


大蒜的種植比較普遍,不管是農村家庭還是城市人口,都會經常在菜地裡,或者陽臺上,種上一小塊地的大蒜,畢竟這種蔬菜在菜市場的價格可不低,而且消耗量大,需求多,不如自己種些還省些買菜錢。

大蒜抽苔的時期一般在春季的三四月份,在五月上旬差不多就可以採收了,南方的則會更早一些。因為一般種植大蒜的農戶都不會以賣蒜薹為生,畢竟這蒜薹的產量不高,價錢也不是很好,又因為蒜薹長在蒜秸上,並連著蒜頭,三者構成一個營養體系,如果蒜薹抽出後不及時拔除,養分就會被分散,影響大蒜頭的生長膨大,從而造成產量下降,所以農戶經常會抽掉蒜薹。但有些地區的農戶問抽完蒜薹後需不需要踩到蒜秸稈?還是保留才能促進大蒜高產?下面我們一一來進行分析!

抽完蒜薹後,踩倒蒜秸做法的可能原因:

1.蒜秸也稱假莖,就是大蒜的莖稈,被層層的蒜葉包裹著,因為見不到實體所以俗稱假莖,如果光采收蒜薹,則需要劃開假莖,以獲得最大產量的蒜薹,同時因為莖稈的損傷,很容易造成植株的死亡。

2.葉片的作用是進行光合反應,進行養分的轉化和積累,在大蒜退母后,養分主要就是靠葉片的光合和根系的吸收,一般主要功能葉大概是3-5片,因為在抽苔的同時,根部蒜瓣也開始生長,這時也是最大葉面積的時候,踩倒蒜秸可能就是為了去除多餘葉片,減弱長勢,以促進蒜頭的生殖生長。

正確的做法:

在蒜薹抽出葉鞘,並開始微微彎曲的時候,大概處於四月尾五月初,就可以選擇溫度較高的時候,採收蒜薹,這個時候因為溫度高,蒜薹會抽縮變細,也就比較好抽取些,減小機械損傷,摘取的長度至倒數2-3片葉處,效果最好。

至於採取蒜秸稈的做法,並不可取,畢竟生長過旺的植株並不會消耗過多養分,而且還在摘取掉蒜薹的情況下,同時補充適量肥料,每畝噴施磷酸二氫鉀葉面肥100g,以促植株長勢恢復。


冒藍火的小農民


抽完蒜薹後,能夠提高大蒜產量我認為是對的,踩倒蒜苗這樣解決了頂端優勢,沒有了頂端優勢,根系吸收大部分的營養都集中在蒜頭,蒜頭生長加快導致了大蒜產量的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